清代鬼怪小說代表,不止有《聊齋志異》

提起清代的鬼怪小說,你是否只想到了《聊齋志異》呢?

聶小倩和寧採臣的人鬼之戀,讓我們感嘆鬼亦有情;嬰寧動人的笑容也牽動著讀者的心,而隱藏在這些狐鬼故事之中的,是蒲松齡對社會黑暗批判和人生的感悟。其實在清代,由於社會黑暗,政治腐朽,加上"文字獄"的盛行,許多文人無法直面道出對於政治、社會的看法,只能採用曲筆的方式,借鬼怪之口、鬼怪之事來抒發對朝局和社會的不滿和憤懣。《聊齋志異》是基於這樣社會大環境產生的文學產品,今天要介紹的《何典》也是如此。

誠然,《聊齋志異》取得了偉大的文學成就,但《何典》作為清代鬼怪小說的優秀作品之一,也十分的有意思,且聽筆者道來一二。

《何典》,又名《十一才子書·鬼話連篇錄》,張南莊著,成於清嘉慶年間,翻刻於光緒四年(1879年),是一部用吳方言寫的借鬼說事的清代諷刺小說。該書將全篇故事都安排在鬼蜮世界裡,講述的是在陰山下鬼谷中三家村,有一財主名活鬼,中年得子,不料在謝神還願時,因為有人鬥毆死了,活鬼被當地土地餓殺鬼訛財,被氣死了。他的兒子叫活死人,少小無依,機緣碰巧遇到仙人指點,拜師學藝。後來因為平息反叛立了大功,被閻羅王封為蓬頭大將,並奉旨與臭花娘成親,安居樂業。

清代鬼怪小說代表,不止有《聊齋志異》

《何典》獨特的藝術價值在於,其書表現了強烈的反傳統傾向。小說取名《何典》其書名就是一面反叛傳統的旗幟。明清寫文章以八股文為最高標準,同時奉行"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聖賢之書不讀"、"非聖人之言不言"等儒家傳統觀點。但《何典》的語言都是由俗語和吳地得方言構成,通過活鬼和活死人父子兩代的遭際, 串聯起鬼谷眾多的髒事、醜事,而這些在鬼蜮世界發生的許多醜事、惡事,在人間都能找到對應和原型。這樣的內容和形式,對於傳統文化的"禮"而言,不僅是"不典",甚至是大逆不道。魯迅就對《何典》中的反傳統傾向進行過褒揚,"談鬼物正像人間, 用新典一如故典。"

此外,《何典》的語言幽默潑辣,其中對於各種鬼的命名是十分有意思的。財主叫活鬼,卻被活活氣死了;活鬼的兒子姓活,叫死人,本身就充滿了滑稽的意味。書中還有一位名叫臭花娘的"美鬼",其形容道,"生得瓜子臉, 篾條身, 彎眉細眼, 冰肌玉骨, 說不盡的標緻, 抑且聰明伶俐, 凡事道頭知尾。",張南莊卻偏偏要在表示美貌的"花"字前加上一個表貶義的"臭"字。有和尚做淫蕩之事,張南莊卻叫他怕屄和尚,意思是怕老婆的人。神則叫鏖糟彌陀佛、窮極無量天尊、鴨蛋頭菩薩、半截觀音。由此可見,人名體現了美與醜的衝突,正是這種衝突讓人覺得新奇有趣,也表達了張南莊對現實的諷刺和抨擊。

清代鬼怪小說代表,不止有《聊齋志異》

瞭解完《何典》,我們試著做這樣一種思考,鬼之所以為鬼,是因為其醜惡邪惡的一面,而若是鬼之惡與人之惡是一致的,那麼孰為人,孰為鬼呢?怕是我們要回到這部書中來尋找答案了.....

清代鬼怪小說代表,不止有《聊齋志異》

清代鬼怪小說代表,不止有《聊齋志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