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副總說出中超俱樂部心聲“買來的國腳被足協調走了,怎麼打聯賽?”,你怎麼評價?

智道足球


這就是足協的“妙招”!想繼續玩金元足球,大肆買進國腳,抽死你!

其實對於緊接著而來的冬季轉會窗,不單上海申花,幾乎是每個職業俱樂部都非常擔心這個問題!買進老國腳吧,不符合俱樂部長期發展,一架老破車走不長遠!但引入青年才俊呢,又不得不無時無刻擔心足協搞什麼軍訓之類的,抓“壯丁”!對於2019賽季,無論哪個俱樂部,誰也不敢輕易動手,都在選擇觀望!

足協的突發奇想,搞得人心惶惶!無緣無故在賽季結束前搞封閉式軍訓,球都摸不著,還無意中培養了個射擊天才!真是哭笑不得!可足協的初衷不說對俱樂部沒影響嘛,但被抽走三大主力的大連一方,差點就被玩降級了!不鍛鍊年輕球員,執行U23政策,又得被足協處罰!但培養出來了,足協又白撿了,抓“壯丁”圈養去了!那俱樂部該咋辦才好呢!還讓不讓玩了?還搞各個年齡段組隊打聯賽的計劃,那俱樂部還有人參加聯賽麼?訓練都不夠人手了!足協,這鍋背麼?

中超賽季結束也有一段時間了,很快俱樂部又得重新集結冬訓了,但足協卻風平浪靜,讓人感覺更加可怕!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是生是死,足協也該給句話了!別總是三翻四次的變卦,隨時來個驚嚇!

小娃娃們也在期待啊!“壯丁”,咱有份麼?足球俱樂部未來該如何發展,完全取決於足協了!錢再多,也經不起如此折騰啊!況且還培養啥年輕球員,俱樂部本就得防著被挖牆腳,“出口轉內銷”,一點青訓補償都撈不著!還培養成才了,不能為俱樂部效力,那還有意思嘛!

俱樂部的發展也需要老中青,年齡架構合理,才能利於長遠發展!一句話,該怎麼搞,足協趕緊放話!


常夢長樂


國足集訓隊的出現的確對不少球隊產生了影響,甚至有的球隊深受其害。

本賽季中超聯賽第二十九輪後,此前勢頭正勁的大連一方成為了最可能降級的球隊,他們從分別戰勝積分榜前三上港、恆大和魯能的保級在望,到深陷降級泥淖,正是國足集訓隊所賜,而國足二期集訓隊也影響更多的中超球隊。

在足協決定建立國足集訓隊之前,大連一方已經接連戰勝山東魯能、天津權健和上海申花取得三連勝,排名也一度躍居積分榜中上游。但足協一紙徵調令下來,一方陣中的絕對主力李帥、汪晉賢和王耀鵬均被入選集訓隊。本來以為大連一方在第25輪後再拿一分確定保級,但缺少了三名主力的他們卻不慎遭遇四連敗,瀕臨降級。雖然一方最終驚險保級,以國家利益為重的他們卻差點成為最大受害者。

再來看申花,兩位U23球員徐友剛和李曉明在本賽季聯賽中均出場12次,作為後防球員表現出色,其中徐友剛還貢獻一粒進球。但兩人隨後被徵調進入集訓隊,申花後防線受到明顯影響,所以副總髮出這樣的牢騷也可以理解。


足球部落


看來足協抽調俱樂部球員不打聯賽搞集訓的後期效應還在顯現,不用申花俱樂部副總說,就是一般的球迷也知道,除了不敢買國腳,就是稍微看好的好苗子可能俱樂部也要在下手前好好考慮考慮。此外,之前其實已經有人替俱樂部擔心了,就是俱樂部還能不能培養球員了,下了力氣培養後是不是又不知道哪天會被足協抽走,現今凡此種種好像真的有點亂也無怪乎俱樂部擔心。


在聯賽中抽調球員,對於那些正當打比賽甚至是球隊主力球員以及俱樂部來說,足協的做法某種程度上就是意味著聯賽不算什麼,不如集訓重要,可能誇張點說是不是就可以認定聯賽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即使是那些替補球員甚至是極少能上場打比賽的球員,可能在俱樂部中跟隊打聯賽也比集訓意義要大。

退一步講,不否認集訓可以錘鍊球員的意志品質和團隊精神以及集體國家榮譽感,但也是最好選擇在聯賽休戰期來進行為好,雖然如此可能也會影響球員一個賽季後的修養和調整,可畢竟是可以承受的住的。因此,足協當初想法和本意未必不好,但無疑還是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要最後把經念歪了,其實申花副總的擔心就已經說明足協採取不打聯賽抽調球員的方法對俱樂部現在乃至將來的建設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惑和影響。



眼下當務之急還是希望足協要儘快明確來年的聯賽相關具體政策等,無論如何讓俱樂部儘早瞭解和掌握做到心中有數,據此把俱樂部冬訓以及引援等計劃早早落實,以備好下賽季聯賽。


時分999


上海申花副總的這個說法很有現實感,估計說出了很多俱樂部的心聲,足協的集訓營政策已經影響了中超俱樂部的轉會行為。



中超俱樂部都是職業俱樂部,他們成立最主要的目的,第一位的就是成績!有財力的買買買,爭取拿冠軍或進亞冠,沒財力的精打細算,爭取長久地留在中超。總之,沒有一支球隊可以將成績置身事外。



而取得成績的一個前提,就是有好的陣容隊伍,有些球隊能夠自己培養,而大多數球隊需要通過引援來強化陣容。近幾個賽季,中超的球員市場水漲船高,身價節節攀升,很多俱樂部在購買球員時都一擲千金,卻買不到頂級球員,只能退而求其次,買一些潛力股和剛打出來的球員。



上賽季轉會期,廣州恆大引進的是鄧涵文、楊立瑜、唐詩、鍾義皓等年輕球員。北京國安和山東魯能則是小修補,上海上港只是回收了幾名年輕小將。整個中超中大手筆的轉會,只有國腳姜志鵬等人算是比較震撼的,但是為了規避調節費,都採用的球員交換的形式。



因此在眾多中超俱樂部都在引進潛力股的情況下,上海申花副總的那番話,正是說出了大家的心聲,因為國足集訓營裡大多數球員都屬於潛力股,或是剛踢出來的球員,一旦有球隊引進,很可能剛買了人就被抽調走,俱樂部花了轉會費和工資,卻對球隊實力沒有幫助,這樣的情況讓誰都受不了。



更加影響俱樂部引援的一個情況是,中國足協的集訓營政策目前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到底何時結束,到底以後怎麼發展,到底球員會不會重複被選進,這都是不確定的,所以俱樂部們的擔憂也不無道理。


英超那些事


一是積極應對足協的相關政策,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準備明年的聯賽。其實,足協的相關政策沒定,對中超全部十六支隊伍來說,是統一的公平的。針對足協的相關可能,積極主動的做預案,還是有可能的。作為俱樂部的決策者應該以積極的態度面對足協還未定論的現實,而不是消極的等待,甚至無所作為。

二是老總的擔心正是球隊的軟肋。怕引進的球員被徵召,說明我們的板凳深度薄弱。對此,我們應乘著休賽季做哪些工作呢?疏理隊伍狀況,提撥、挖掘年輕球員,設定引進目標,留下老隊員等等應對措施仍然大有可為。其實,對人員的補充並不是引進一條路。多渠道多思路的準備絕無壞處。

因此,對一個大俱樂部來說,不斷適應足協發展我國足球的改革,帶頭支持足協為提高中國足球的一切做法,是義不容辭的。我相信申花俱樂部一定會在支持足協的各項賽事改革和提高自身比賽成績兩個方面沉著應對,取得雙贏!


陳勵chenli


首先先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要舉辦商業模式的中超聯賽?中超的目的是為了服務球迷,夯實足球基礎,打造足球文化,聯賽的主體是球員、球迷;當夯實基礎、底蘊雄厚時,必然會促進球員水平提升,從而反饋到國家隊層面。

1.足協角度:到目前為止,足協尚未搞懂中超作為職業聯賽的意義,從去年至今一系列“鬧劇”就能看出:他們只是想把中超當成培養國腳的平臺,為追求短期利益,絲毫不在乎投資人、球迷的感受。

2.俱樂部角度:國家隊兩次軍訓,都損害俱樂部利益,首次軍訓處於聯賽末期,最典型的是大連一方,為響應政策貢獻3大主力,球隊險些降級;第二次軍訓處於休賽期,應該會趕上冬訓期,一個球員錯過冬訓體能準備,來年的狀態可想而知?事實就是,哪個俱樂部貢獻的所謂國腳越多,誰的利益受損最大。

3.投資人角度:正如朱總所說,由於政策的不確定性,很多球隊不敢引援,害怕引入強援被強徵,造成聯賽無人可用。此前,權健束總也提到過:從投資人角度,中超的環境越來越差,甚至隨時有停擺的可能。束總一直肯在足球投入,但最近卻在有意縮減投入,顯然是信心因“鬧劇”受挫,也許未來會有更多的投資人望而卻步。

4.球迷角度:不得不承認,中超的競技水準與歐洲還有很大差別,球迷之所以看中超一方面是近幾年大牌外援加盟,另一方面則是家鄉情懷。同時,大部分球迷還是懂球,甚至眼裡不揉沙子,如果因為這些“鬧劇”導致大牌外援出走,聯賽變成掃賭打黑之前的樣子,可以肯定的是球迷將遠離球場,同樣是足球比賽為何不去看更職業、更公平、更精彩的五大聯賽?近幾年,中超所累積的繁榮將會毀於一旦。

希望,足協管理者長點心,別毀了中超聯賽。


超級懂球妹


首先,我想說的是,足協抽調國腳是沒有錯的,全世界的聯賽都是如此,俱樂部和國腳被足協抽調去參加集訓、為國效力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無論是俱樂部還是球員都應該為能代表國家隊出戰而感到驕傲和光榮!

其次,為什麼上海申花副總能說出“買來的國腳被足協調走了,怎麼打聯賽?”的說辭?這點也應該值得深思。所以,我們有必要看看中國足協到底做了些什麼?

2018中超聯賽伊始時,中超推出u23新政,每場比賽必須有u23首發且u23出場人數與外援數量掛鉤,因此造成國產u23球員一時間成為稀缺“物資”,在各隊競相爭搶到自認為心儀的u23球員後,但在2018聯賽的後期,足協卻將各隊有實力且有不少已打上主力的u23球員悉數抽調走搞集訓,同時廢掉了u23新政。對此出爾反爾的做法,現在,各方媒體普遍認為此做法對不少俱樂部產生了影響,尤其是中超新軍大連一方今年差點因此而造成降級。

現在,又有傳聞說明年足協又要抽調u23球員組成國家隊組隊參加明年的中超聯賽,不論是否這一傳言是否屬實,足協應該儘早出來向媒體、向各俱樂部講清楚,否則,正如上海申花副總能說的“買來的國腳被足協調走了,怎麼打聯賽?”

的確如此,俱樂部的運作是商業行為,俱樂部想取得好成績,購入好的年輕球員,但花巨資購來的優秀球員又被足協抽走了,俱樂部豈不是“人財兩空?

最後,我想說,足協能從俱樂部抽調球員本應該是俱樂部和球員引以為傲的事情,但現在俱樂部因為足協的無厘頭的作法而產生意見,足協做為聯賽的組織者,應該近快做出回應,給俱樂部一顆定心丸。


tyreshoes


看來,現在的足協已經有些有病亂投醫了。國足的長遠發展不是拔苗助長,急於求成。現在聯賽的每傢俱樂部後備人才就不多,能打上比賽的就更是寥寥無幾,能過給自己隊伍帶來成績的都是花重金聘來的外援。個人觀點,足協採用這種方式不可取,畢竟聯賽還沒有打完又在聯賽最後關鍵時刻。每隻隊伍都有傷病,紅黃牌休戰人員,隊伍不完整,此時做出這樣決定勢必要給各隊帶來或多或少的麻煩。


東北都是實誠人


足協頭腦發熱,做事沒有規劃,想幹什麼幹什麼,沒有把俱樂部當經濟實體看待,足協以不損害俱樂部的利益為前提,要明白俱樂部保級涉及到俱樂部的經濟利益,大連要懸。

政府侵害了個人利益,還可以打官司申請國家賠賞,公司也一樣,政府有賠償。假如足協沒有提前和俱樂部規劃好如何徵召國家隊員,臨時興起,俱樂部而因此降級怎麼辦?法律支持索賠嗎?假如不支持,說明法律還沒有完善。

國家多次申明:保護私人經濟的合法權益,俱樂部的合法權益不該被保護嗎?


時尉齡


一個強隊的底蘊不因外來因素就會動搖其根基,只要你踏實、強悍、有實力,又何怕之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