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陽泉市”概述

陽泉市,山西省轄地級市,位於山西省東部,太行山中部西側,介於東經112°5′-114°4′,北緯37°40′-38°31′之間,北接定襄、五臺兩縣,東臨河北平山、井陘,南連昔陽,西俟壽陽、陽曲縣,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市面積4559平方公里,轄3個市轄區、2個縣,常住人口為140.36萬(2016年末)。

[1]

昔日陽泉市區有泉五處,常年湧漾,故稱漾泉,後演繹為陽泉。秦屬太原郡。西漢初,於市境置上艾縣。1949年,設陽泉工礦區,屬榆次專區。1951年,陽泉工礦區改設陽泉市,由省直轄。1958年,陽泉市劃歸晉中專署領導。1961年,陽泉市改由省直轄。

陽泉是山西省第三大城市,市區桃河橫貫,境內 山川疊翠, 礦藏資源豐富,是中國著名的無煙煤產地;素有“煤鐵之鄉”之譽。著名景點有:獅腦山、 翠峰山、藏山、娘子關、冠山、南山公園、北山公園等。

2018年8月,陽泉市擬納入第二批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範圍。

昔日陽泉市區有泉五處,常年湧漾,故稱漾泉,後演繹為陽泉。

據20世紀50年代從平定西北棗煙、大梁丁等地出土文物考證,早在舊石器時代中期,便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

唐虞夏商時,今陽泉市境相傳為古冀州之地。春秋時,今盂縣地有仇猶國。周貞定王十二年(前457年),晉卿智伯滅仇猶;十六年(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市境屬趙。

早在春秋末期,趙簡子為適應軍事爭雄的需要,在今市區修築“平坦城”,屯集糧草,駐兵把守,為重要的軍事要塞。

公元623年,唐高祖李淵曾在此設州,管轄壽陽、盂縣、石艾、樂平等縣,是古陽泉歷史上第一次升為州級建制。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在此設置平定軍,發兵太原。

秦屬太原郡。西漢初,於市境置上艾縣,縣治在今平定縣新城村,屬幷州太原郡。東漢,上艾縣屬冀州常山國。三國時,南北分屬魏幷州樂平郡、新興郡。

西晉沿用曹魏舊制。東晉十六國時,歷屬前趙、後趙、冉魏、前燕、前秦、後燕、北魏等國。北魏時南北分屬幷州樂平郡石艾縣和肆州新興郡定襄縣。後全境屬東魏和北齊。隋時於今娘子關置葦澤縣,屬井州,後廢;於今盂縣境置原仇縣(後改稱盂縣),與石艾縣同屬遼州。

山西省“陽泉市”概述

今日陽泉(1)

唐初,市境屬受州,後受州廢,石艾、盂縣先後屬幷州、太原府;天寶元年(742年),石艾更名廣陽,徙縣治於廣陽村。五代歷屬後唐、後晉、後漢、北漢。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改廣陽縣為平定縣,縣治遷回平定上城,隸平定軍;盂縣屬幷州;之後,平定縣、盂縣同屬河東路。

金昇平定州、盂州,屬河東路、河東北路。元屬冀寧路。明,盂州降為縣,與 平定州同屬山西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為直隸州,增領盂縣、壽陽縣,屬山西省。民國初為平定縣和盂縣,屬山西冀寧道,後直轄山西省。

1905年,正太鐵路在陽泉設站。隨著交通運輸的發展,一批採掘、冶煉企業相繼成立,使陽泉站為山西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隨後,以陽泉站為中心,聚集行商坐賈,逐步成為山西東部地區和連結晉冀兩省的商品集散地。1947年5月2日,陽泉解放,正式建制為陽泉市。

1947年5月4日,以原平定縣的一部分設陽泉市,以後一度改稱陽泉工礦區。陽泉市(工礦區)先後歸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華北人民政府、山西省管轄。

1949年設陽泉工礦區,屬榆次專區。

1951年陽泉工礦區改設陽泉市,由省直轄。1958年陽泉市劃歸晉中專署領導。1961年陽泉市改由省直轄。1970年陽泉市劃歸晉中地區領導。1972年陽泉市改由省直轄。

1969年1月,正式設立城區、郊區。1970年1月設立礦區。

1983年7月,實行市管縣體制,平定縣、盂縣劃歸陽泉市。

1989年9月,實行市管縣體制,平定縣、盂縣劃歸陽泉市,陽泉市成為由山西省直轄的下轄兩縣(平定、盂縣)三區(城、礦、郊)的城市。

位置境域

陽泉市地處陽泉地理座標為東經112°5′-114°4′,北緯37°40′-38°31′,位於太行山中部西側,北接定襄、五臺兩縣,東臨河北平山、井陘,南連昔陽,西俟壽陽、陽曲縣,人稱“三晉妥增”,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古稱“晉東雄繞”。總面積4452平方公里。[5]

地形地貌

陽泉市地處黃土高原東緣,屬於山西東部山地。境內地貌以山地為主,其餘為丘陵和平原。山地包括九條山脈。北部市界上有牛道嶺山脈,它處於系舟山和太行山的接合部。西北市界上有兩嶺山脈,它是系舟山的支脈。其餘山脈排列成東西兩列。東列包括四條山脈,自北向南依次為白馬山脈、秋林山脈、綿山山脈和艾山山脈,它們屬於太行山的中段,山頂海拔700一1700米不等。太行山是冀晉兩省的界山,其東坡陡峻,山麓與海拔不足100米的華北平原相接;西坡緩斜,山地和丘陵綿延起伏。西列包括三條山脈,即北方山山脈、南方山山脈和七嶺山脈。它們已深入山西高原內部,海拔雖較高,地面起伏卻較東列和緩。在山脈之間,分佈著一些山間盆地,主要有西部的西煙盆地、中部的盂城盆地和南部的平定盆地。

氣候特徵

山西省“陽泉市”概述

陽泉城市風光(7)

陽泉市屬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季風及複雜地形影響,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較大。總的特點是: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日照比較充足,晝夜溫差較大;春季少雨多風,乾旱時有發生;夏季炎熱多雨,降水量年際變化大;秋天雲高氣爽,降溫快;冬季乾冷,時有風沙天氣。境內光能資源比較豐富。太陽輻射總量多年平均值為134千卡/平方釐米;2013年實際日照時數為2700~2900小時。年均氣溫一般 8~12℃。大於或等於10℃積溫為2400~3000℃,無霜期平均為130~180天。年降水量450-550毫米。[6]

水文

陽泉市境內除西部有22平方公單屬於黃河流域外,其餘均屬於海河流域。境內的河流共有60餘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平方千米的有34條,流域面積大於300平方千米、河流長度在30千米以上的有7條,均屬海河水系。滹沱河與綿河是境內的主要河流。滹沱河流經市境北部,是海河水系五大河之‘子牙河的北源,在境內的主要支流有烏河、龍華河、石塘河等。綿河由溫河與桃河匯流而成,分佈於市境中部和南部;出境後與甘陶河(松溪河)匯流注入滹沱河。此外還有若干直接出境的河流。

土地資源

陽泉市土地總面積為 4568.1平方公里。其中城區、礦區、郊區的面積合計為651.3平方公里,平定縣面積為1394.8平方公里,盂縣面積為2522.0平方公里,分別佔陽泉市總面積的14.3%、30.5%和55.2%。在陽泉市總面積中,耕地面積為124.3萬畝,佔18.14%;園地面積為7.7萬畝,佔1.13%;林地面積為176.9萬畝,佔25.82%;牧草地面積為43.3萬畝,佔6.32%;居民佔及工礦用地面積為34.2萬畝,佔4.99%;交通用地面積為4.8萬畝,佔0.70%;水域面積為7.9萬畝,佔1.15%;未利用土地面積為286.0萬畝,佔41.74%。[7]

水資源

陽泉市水資源總量為15.84億立方米/年。其中河川徑流量13.82億立方米/年(包括本 河川徑流量4.90億立方米/年和外區入境河川徑流量8.92億立方米/年),地下水資源量5.43億立方米/年(包括本 地地下水資源量4.35億立方米/年及外區入境地下水資源量1.08億立方米/年),河川徑流與地下水重複量3.41億立方米/年。陽泉市人均本 地水資源佔有量僅為562立方米/年,略高於山西省人均水資源佔有量546立方米/年,不足全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2400立方米/年的1/4,僅為世界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的1/8。[8]

植物資源

陽泉市生境複雜,植物種類繁多。按恩格勒—吉爾格分類系統,境內常見植物達93科、437種;其中菌類植物5科、5種,蕨類植物4科、6種;裸子植物4科、11種,被子植物80科、415種(包括雙子葉植物72科、360種和單子葉植物8科、55種)。各科植物中,種數最多的是菊科、豆科、薔薇科及禾本科,這4個科共有154種;其次是百合科、傘本科、唇形科、藜科、毛莨科、茄科等。在植物品種資源中,有可供藥用的植物160種以上,更有多種糧食作物、油料作物和蔬菜作物。陽泉市境內有森林94.1萬畝,佔陽泉市總面積的13.74%,另有四旁樹2205萬株;木材蓄積量共為55萬立方米。在有林地中,經濟林為4.8萬畝。境內有牧坡草地182.1萬畝,其中可利用的牧坡草地佔90%以上,青草總產量在1億公斤以上。[8]

動物資源

陽泉市的野生動物資源,由於森林少,環境汙染嚴重,現有種類很少,而且越來越少。如《平定州志》記載清朝時有虎、獐、鹿,虎已絕跡,獐很少見到,鹿僅堞藥嶺寺林場等處有少量人工飼養。據調查,本分主要動物資源除昆蟲外有4綱17目28科49種。其中哺乳綱5目8科14種,鳥綱8目14科27種,爬行綱3了4科5種,兩棲綱1目2科3種。但陽泉市昆蟲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其中已知森林害蟲831種;也有一些益蟲,在控制害蟲和平衡生態方面起重要作用。除野生動物外,陽泉市還飼養了大量豬、牛、羊、馬、驢、騾,還有雞、兔等。

[8]

礦產資源

物產資源豐富,黑(煤)、白(鋁礬土)、黃(硫鐵礦)被譽為陽泉“三寶”。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現已查明的礦產資源有煤、鐵、鋁礬土、耐火粘土、硫鐵礦、石灰石、大理石、白雲石等共52種,其中開採價值較大的有32種,尤其是陽泉的煤、鋁礬土、硫鐵礦以其儲藏量大,品位高,埋藏淺,易開採而馳名國內外。陽泉煤田面積約1800平方公里,儲量127億噸。煤炭質地優良,灰粉小,炭化程度高,每公斤發熱量達7000大卡左右。鋁礬土和耐火粘土儲量達數十億噸,礦石品位高,雜質少,結構嚴密,耐火度高達1750度,在國內外市場久負盛名。硫鐵礦分佈面積49平方公里,儲量25億噸,具有含硫品位高,加工省燃料(含炭質),易碎不粘爐等特點。建材資源更是遍及陽泉市,業已同“黑、白、黃”一起,成為陽泉的四大優勢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