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各鎮村名的來歷之(十)——姜屯鎮

滕州各鎮村名的來歷之(十)——姜屯鎮

滕州各鎮村名來歷

村名是代表聚落實體的一種語言符號,同時也蘊涵著濃厚歷史文化和複雜的民俗傳承,與居民、民居和居住民俗都有相當大的關係。在聚落形成的過程中,人口由少變多,漸成村莊。

姜屯鎮:

南宋寶慶年間(1225~1227年),姜氏遷此建村,名姜家屯。宋末元初,因該村常為官居兵碾米,故有姜碾屯之稱。因鎮政府駐地位於姜屯村,故名姜屯鎮。

滕州各鎮村名的來歷之(十)——姜屯鎮

政區沿革

公元前221年屬滕縣,薛郡管轄,三國時屬沛國,晉屬魯郡,隋復置滕縣,治所在姜屯鎮境內,明正統年間屬滕城鄉分社轄區,清嘉慶年間屬仁一、二三區和信一、二三區。1949年大部分為九區,南部屬八區。1955年改稱姜屯區。1958年6月撤區,此地為姜屯等鄉。同年秋,建星火人民公社,駐姜屯。1959年改稱姜屯人民公社。1984年改社為鄉,同年11月改鎮。

姜屯

位於滕州西部8.5公里,濟棗公路北側。南宋寶慶年間(1225—1227年),姜氏遷此建村,名為姜家屯。宋末元初,村民常為官軍碾米,俗稱姜碾屯。1935年一度稱姜屯鎮,1949年複稱姜屯,現為姜屯鎮駐地。

前李莊

位於姜屯東300米,濟棗公路北側。清道光元年(1821年),李、鍾二姓來此建村,名為鍾家樓,後鍾氏外遷,改稱李莊,1982年因重名,更名為前李莊。

三官廟

位於姜屯鎮東南1公里,濟棗公路南側。元代曾建三官廟於此。清初(1644—1661年),馬、孟二姓分別由南陽湖羊莊、焦村遷至三官廟旁建村,村以廟名。

黃莊

位於姜屯東北1.5公里處。明洪武二年(1369年),黃氏由山西省遷此建村,名為黃家莊,今稱黃莊。

後沙衚衕

位於姜屯東2.2公里。明初(1368—1398年),杜氏由城北杜家沙土遷此,散居於沙崗之上,村稱沙衚衕。明末(1628—1644年),侯氏遷來沙衚衕中部定居,獨稱侯家莊,該村將原沙衚衕隔成南北二村,本村居北,稱後沙衚衕。

前沙衚衕

位於姜屯東2公里。明初(1368—1398年),杜氏由城北杜家沙土遷此,散居於沙崗之上,村稱沙衚衕。明宣德五年(1430年),狄氏遷至村之南部定居,明末(1628—1644年),侯氏遷來沙衚衕中部定居,獨稱侯家莊。該村將原沙衚衕隔成南北二村,本村居南,稱前沙衚衕。

鹹莊

位於姜屯南1.5公里,濟棗公路南側。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鹹氏來此定居建村,名鹹家莊,今稱鹹莊。

西魏

位於姜屯南2公里。清初(1644—1661年),魏氏由龍陽鄉魏寺遷此建村,名魏家莊,1982年因重名,更為西魏。

閆村

位於姜屯南2.5公里,南鄰小黑河。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立村,時有閆氏倡導修建廟宇,並公推為會首,後以閆姓取村名為閆村。

王莊

位於姜屯南2.5公里。清代中期(1733—1822年),王氏由西辛安遷此建村,名為王莊。

東楊莊

位於姜屯西南3公里,南鄰小黑河。清康熙年間(1622—1722年),楊氏遷此建村,名楊家莊,1949年因重名,改稱東楊莊。

邱樓

位於姜屯西南1公里,濟棗公路南側。明末(1628—1644年),邱氏由邱家村遷此建村,名為邱家樓,今稱邱樓。

張園

位於姜屯西1公里,濟棗公路南側。清初(1644—1661年),張氏自望莊來此建村,名張家園。1982年因重名,更為張園。

孔莊

位於姜屯西1公里,濟棗公路北側。清初(1644—1661年),孔氏自曲阜遷此建村,名為孔家莊,今稱孔莊。

西官莊

位於姜屯西南3公里,小黑河北岸。明萬曆十年(1582年),知縣楊承父曾設官莊二百餘,疏散近村居民遷入聚居,本村即為當時新設,因居縣城之西,故名西官莊。

馮窯

位於姜屯西南4公里,李店至千佛閣公路西側。清康熙年間(1662—1720年),馮氏遷此建村,時築有燒磚瓦之土窯,故取名為馮窯。

前邱莊

位於姜屯西南2公里。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邱氏由邱樓遷此建村,名邱家莊,1982年因重名,更名為前邱莊。

葛疃

位於姜屯西北2.5公里,北沙河之陰。元代(1235—1368年),金氏遷此建村,因鄰北沙河,葛草叢生,故取名為葛疃。

前李店

位於姜屯西3公里。明末(1628—1644年),李氏來此大道旁開店,後漸發展成村,名為李店,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村分為二,本村居南,稱前李店。

後李店

位於姜屯西3公里,濟棗公路南側。明末(1628—1644年),李氏來此大道旁開店,後漸發展成村,名為李店,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村分為二,本村居北,稱後李店。

武所屯

位於姜屯西南4.5公里,南鄰小黑河。明初(1368—1398年),武、鄭、孫三氏來此建村,時武姓居多,名為武所屯。

張孔莊

位於姜屯西部2.5公里,南鄰濟棗公路。明代(1368—1398年),孔氏由曹州遷此建村,名孔家莊;清初(1644—1661年),為區別於孔莊,本村改稱西孔莊;後張氏由南陽湖濱羊莊遷入,更名為張孔莊。

小營洲

位於姜屯西部2.1公里,濟棗公路北側。明初(1368—1398年),趙氏自安徽潁州遷此建村,依其原籍之名稱小潁州,後演為小營州。

西卓莊

位於姜屯西偏南5.7公里,北沙河南岸。明初(1368—1398年),卓氏遷來興隆莊(今陳莊)西首定居,取名卓莊。1982年因重名,更為西卓莊。

大朱樓

位於姜屯西南5公里,西南與級索鎮孔樓為鄰。明末(1628—1644年),朱氏遷來許莊南首定居,改村名朱家樓。清中期(1733—1822年),朱氏一支遷至村北另立新村,本村更為大朱樓。

黃坡

位於姜屯西南6.5公里,西鄰級索鎮趙坡。明末(1628—1644年),黃姓進士於此興建莊園別墅,佃戶聚居成村,名黃家坡,今稱黃坡。

建楊莊

位於姜屯西南4.5公里,北鄰小黑河。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楊氏由閆村遷此建村,名為楊莊;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徐氏由沙土遷來村北建村,名徐莊,後兩村合併,取名大楊莊,1982年更稱建楊莊。

西莊裡

位於姜屯西南5公里,滕州至留莊公路北側。清初(1644—1661年),孔氏由級索遷此建村,因地處莊裡村西,取名西莊裡。

白了寺

位於姜屯西南6公里,西鄰級索鎮孔樓。此處原有村莊名白了村,漢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楚王子劉富為休侯時,曾設驛站於此;唐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村南建寺名大聖院;金大定四年(1164年),賜寺額名為興國寺,因寺居白了村前,俗稱白了寺,村名漸演為白了寺村。

西張坡

位於姜屯西南6公里,北鄰小黑河。此處唐代既已建村,因村內曾打井九眼,名為九井村,元代改稱坡裡村,清代稱張坡,1990年因重名更為西張坡。

後朱樓

位於姜屯西南5.5公里,北鄰小黑河。清代中期(1763—1822年),朱氏由朱家樓遷此建村,取名後朱樓。

戚莊

位於姜屯西南6公里,滕州至留莊公路北側。元代初期(1260—1296年),戚氏由山西洪洞縣經沙溝遷此建村,名為戚家莊,今稱戚莊。

後高地

位於姜屯西南6公里,西南鄰級索鎮境。明隆慶末年(1572年),李氏來此建村,名李家莊,後因村前地勢較高,更為後高地。

西張樓

位於姜屯鎮西南4公里,小黑河南岸。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張氏由苗橋遷此建村,名張家樓,1982年因重名,更為西張樓。

白莊

位於姜屯西南4.5公里,李店至千佛閣公路東側。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白姓由曲阜遷此建村,名白家莊,今稱白莊。

西王樓

位姜屯西南5公里,李店至千佛閣公路西側。清康熙年間(1661—1722年),王氏由級索遷此建村,名王家樓,後經發展,村分為二,本村居西,稱西王樓。

東王樓

位姜屯西南5公里,李店至千佛閣公路東側。清康熙年間(1661—1722年),王氏由級索遷此建村,名王家樓,後經發展,村分為二,本村居東,稱東王樓。

前高地

位於姜屯西南6.5公里,西與級索鎮後時莊為鄰。明末(1628—1644年),高氏遷此建村,因居嶺地之南,取名前高地。

柳莊

位於姜屯西南5.5公里,李店至千佛閣公路東側。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柳氏遷此建村,名柳家莊,今稱柳莊。

莊裡東

位於姜屯南4.5公里,滕州至留莊公路北側。本村建村較早,金大定年間(1161—1189年),名為閆村,彭氏遷入,更名彭莊,後於本村設里正,村名漸演為莊裡,1950年村分為二,本村居東,稱莊裡東村。

東滕城

位於姜屯南6公里,城河西岸。此處為古滕國都城遺址。周武王(公元前1027—1025年),封異母弟叔繡於滕,為侯國,秦置滕縣,漢改公邱,北齊城廢為村,名滕城。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谷、馮、張、侯等姓遷至子城故址定居,仍用原名,清初(1644—1661年),何、董等姓相繼遷入,為於西滕城對應,本村改稱東滕城。

燕莊

位於姜屯南4.5公里,滕州至留莊公路南側。清初(1644—1661年),燕氏自棗莊遷此建村,取名燕莊。

南李樓

位於姜屯南4公里,滕州至留莊公路南側。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李氏遷此立村,並建有樓房,故名李樓,1982年因重名,更為南李樓。

顏樓

位於姜屯南3.5公里,滕州至留莊公路北側。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顏氏由級索遷此建村,名顏家樓,今稱顏樓。

奚莊

位於姜屯南3公里,北鄰小黑河。元至治年間(1321—1323年),奚氏由青州諸城遷來閆村之南建村,名前閆村,1949年更為奚莊。

譚莊

位於姜屯南3公里,北鄰小黑河。明末(1628—1644年),譚氏由泗水遷此建村,取名譚家莊,今稱譚莊。

莊裡西

位於姜屯南4.4公里,滕州至留莊公路北側。此處金大定年間(1161—1189年),即已成村,名閆村,後彭氏遷入,更名彭莊,嗣因於此設里正,村名漸演為莊裡,1950年村分為二,本村居西,稱莊裡西村。

滿園

位於姜屯南6公里,東南與級索後楊樓毗鄰。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滿氏由郝屯遷此建村,名滿家莊,1982年因重名,更為滿園。

南黃莊

位於姜屯南5.9公里,南與級索鎮後楊崗毗鄰。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黃氏遷此建村,名黃家莊。1949年因重名,更稱南黃莊。

西滕城

位於姜屯南5.7公里,南近城河。此處原為古滕國遺址。周武王(公元前1027—1025年)封其異母弟叔繡於滕,為侯國,時城週二十里,內有子城,後有徐、方、董等氏遷來城之西建村,取名西滕城。

田高莊

位於姜屯南3公里,小黑河南岸。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高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名為高莊,1982年因重名更為田高莊。

前孔莊

位於姜屯南偏西3.5公里,小黑河南岸。明中期(1460—1552年),孔氏由級索遷來建村,名孔家莊。1949年因重名更為前孔莊。

胡村

位於姜屯北2.8公里,北沙河南岸。明末(1628—1644年),胡氏由羊莊遷此建村,名胡家村,今稱胡村。

仇官莊

位於姜屯東北2.5公里。清初(1644—1661年),仇氏自汶上初遷縢西孔家樓,後移居於此建村,取名仇官莊。

陽平

位於姜屯東北2公里。明洪武末年(1398年),孔氏遷此建村,因地處平原,氣候宜人,以其地理特點,名為陽平。

仇莊

位於姜屯西北1.5公里。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仇氏由微山仇海村遷此建村,名仇家莊,今稱仇莊。

田園

位於姜屯西北2.5公里,北沙河南岸。清初(1644—1661年),金氏由山西省遷此建村,因近葛疃,取名小葛疃;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因土地平整肥沃盛產糧菜,屬田園小村,更稱為田園。

趙莊

位於姜屯西北2公里,北沙河南岸。明末(1628—1644年),趙氏由縢西趙坡遷此建村,名趙家莊,今稱趙莊。

大洪疃

位於姜屯西北3.3公里,北沙河之陽。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楚王子劉富封為紅侯治此,後廢為村,名紅疃,漸演為洪疃;唐代近處又建洪疃村,本村改稱大洪疃。

前郝莊

位於姜屯北2.5公里,北沙河東側。清初(1644—1661年),郝姓來此建村,為郝家莊。雍正年間(1723—1735年),王氏遷入,其二世分支於村北另立新居,亦稱郝家莊;1949年為區別兩村,本村更為前郝莊。

後郝莊

位於姜屯北2.7公里,北沙河南岸。清初(1644—1661年),郝姓來此建村,為郝家莊。雍正年間(1723—1735年),王氏遷入,其二世分支於村北另立新居,亦稱郝家莊;1949年為區別兩村,本村更為後郝莊。

西趙莊

位於姜屯西2.7公里,北沙河南岸。明末(1628—1644年),趙氏由縢西趙坡遷此建村,名趙家莊。後曾一度稱小趙莊,今稱西趙莊。

後劉樓

位於姜屯北3.6公里,北沙河之陽。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劉氏由縢西劉莊遷此建村,名劉家樓。清末(1909—1911年),解、張、馬等氏相繼遷入。1938—1975年,曾一度分稱解莊和東、西劉樓。1975年統稱劉樓村。1985年更名為後劉樓。

萬福樓

位於姜屯西北4.3公里,南鄰北沙河。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王氏由西辛安遷此建村,時興築樓房,因故中途停建,俗稱村名為半截樓,後覺名稱不雅,改稱萬福樓。

蘇屯

位於姜屯北4.5公里,北與界河鎮化裡村毗鄰。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蘇氏由直隸任縣來此建村,名為蘇家屯,今稱蘇屯。

羅崗

位於姜屯東北5.2公里,京滬鐵路西側,北與界河鎮化裡村為鄰。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羅氏遷此建村,因地處沙崗,取名羅家崗,今稱羅崗。

小洪疃

位於姜屯北4.5公里,北沙河之陽。唐開元末年(公元741年),此處土地肥沃,水草叢生,來此墾荒者聚居成村,名洪疃,因村西南早建有洪疃村,隨改稱小洪疃。

營裡

位於姜屯西北4.5公里,西北與嶧莊鄉儉莊相鄰。相傳,此為古時屯兵之所,唐代聚居成村,名南營。明隆慶年間(1567—1572年),邢姓居多,易名邢家營,後胡、孔、陳等姓相繼遷入,更為營裡。

西馬廠

位於姜屯北5公里,東北與界河鎮化裡村為鄰。本村原名小徐莊。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馬氏由焦村遷此定居,隨改稱小馬廠,1982年更名為西馬廠。

侯顏莊

位於姜屯北4公里,北沙河之陽。清初(1644—1661年),侯氏由縢西侯莊遷此建村,沿用故里侯莊之名,1982年因重名,更為侯顏莊。

溝裡

位於姜屯北4.5公里,西鄰嶧莊鄉儉林村。清初(1644—1661年),周、宋、韓三姓來此定居,時村周圍溝壑縱橫,故取名為溝裡村。1949年改稱向陽村。1982年複名溝裡。

大彥

位於姜屯東南4公里,濟棗公路與滕留公路交叉處。明洪武二年(1369年),孫、張二氏遷此定居,孫氏居東,張氏居西,共建成村,時地處兩河之間,村前漫窪,常年積水,大雁成群,來此棲息,故取名為大彥村,後演為大彥。

宋王樓

位於姜屯東南4公里,北鄰滕州至劉莊公路。明弘治末年(1505年),王氏遷此建村,名王家樓,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宋氏遷入,仍用原名,1934年改稱宋王樓。

蘇橋

位於姜屯東南3.5公里,北鄰小黑河。本村始建於明代中期(1460—1552年),村中蘇氏為利鄉里交通,主動出資,並倡導村民於河上建橋一座,名蘇家橋,村因橋名,今稱蘇橋。

東官莊

位於姜屯東南2.5公里,南鄰小黑河。明萬曆十年(1582年),縣衙由此設村,名為官莊;明末(1628—1644年),蓋、陳、張等姓居此,一度稱蓋家官莊,1958年為與西官莊對應,改稱東官莊。

種寨

位於姜屯東南2.5公里,濟棗公路北側。明萬曆七年(1579年),種氏遷此建村,為防盜患,圍村築寨,故取名種寨。

王林

位於姜屯東4.5公里,東與城郊鄉小河圈為鄰。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王氏由縣城沙窩街經宋王樓遷此建村,因近處有高廟王御史之塋地,故取名為王林。

李莊

位於姜屯東南3.6公里,北鄰小黑河,濟棗公路穿村而過。1912年李氏由李店遷此建村,因居大彥北樹林之側,取名為北林,1949年更為李莊。

俞堌堆

位於姜屯東南5.3公里,南與洪緒鎮後洪緒隔河相望。清雍正末年(1735年),俞氏遷此建村,因西近古烽火臺遺址,故取村名為俞堌堆。

後徐莊

位於姜屯東南3.6公里,西北近小黑河。明洪武二年(1369年),徐氏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名徐家莊,後為區別於村南之徐莊,本村改為後徐家莊,今稱後徐莊。

前徐莊

位於姜屯東南4公里,滕州至留莊公路北側。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趙氏遷此建村,名趙家莊,後有徐氏遷入,改稱徐家莊,為區別於村北之徐莊,本村更為前徐莊。

朱李村

位於姜屯東北4.2公里,東鄰城郊鄉境。明崇禎二年(1629年),朱氏由大洪疃遷此建村,名朱村,清末(1909—1911年),李氏遷朱村北側建村,稱李村,後兩村漸合為一村,合稱為朱李村。

西黨村

位於姜屯東北3.5公里,北沙河南岸。明代(1368—1644年),黨氏來此建村,名黨家村,1982年因重名,更稱西黨村。

孫村

位於姜屯東北3.7公里。明洪武元年(1368年),孫氏由山西省遷此建村,以姓氏取名孫莊,沿用至今。

張寨

位於姜屯東北4.3公里。明中期(1460—1552年),張氏遷此定居,並築土寨護村,取村名為張家寨,今稱張寨。

北邢莊

位於姜屯東北4.7公里。元末(1333—1368年),邢氏來此建村,名邢家店。1982年因重名,更名為北邢莊。

西倪村

位於姜屯東北5.2公里,京滬鐵路西側。清初(1644—1661年),倪氏來此建村,名倪家村。康熙年間(1662—1722年),倪家村部分居民遷至周林村居,並改名為東倪家村,本村遂更稱西倪家村,今稱西倪村。

東倪村

位於姜屯東北5.5公里,京滬鐵路西側。此處南約裡許有村莊,名周林村,清康熙七年(1668年)大地震,全村房屋倒塌殆盡,周、林二姓倖免於難,乃移此重建家園,仍用原名,繼有倪氏從倪村遷入,改村名為東倪家村,今稱東倪村。

商村

位於姜屯東北3.4公里。此處原有村莊,名陳疃村,明末(1628—1644年),商氏遷入定居,更名商家村,今稱商村。

後十里崗

位於姜屯東北4.6公里,東近京滬鐵路。此處原為周林村故址。康熙七年(1668年)地大震,民舍俱毀,周、林二姓徙出,張、王二氏遷此建村,因距縣城十里,且南有前十里崗村,故取村名為後十里崗。

西十里崗

位於姜屯東北4.3公里。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劉姓遷至前十里崗西300米處建村,遂稱前十里崗,1949年更為西十里崗。

前十里崗

位於姜屯東北4.5公里,東近京滬鐵路。因居泰山行宮之前,又據縣城十里,故名前十里崗。

韓場

位於姜屯東北2.8公里。清末(1909—1911年),此為魯寨魯氏之打穀場,韓氏一家居此看護,後佃戶聚居成村,名韓場。

滕州各鎮村名的來歷之(十)——姜屯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