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捱罵”是一種能力


在職場上,“捱罵”是一種能力


來源 | 畢老師說(ID: BiLaoShiShuo)

畢老師說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職場從來不是溫柔的,身為職場人士,難免受到責罵,你委屈,你不甘,但是誰不是在熊熊烈火中煉出一身鋼筋鐵骨?

有時候,那些刺耳的責罵和羞辱,反而是我們拼命向上爬的動力。

01

你以為是羞辱,但那卻是刺股的錐

“你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這是盧卡面試時和麵試官的一段對話。

盧卡這個名字確確實實是他的本名,他也確確實實是個地道的中國人。

大學畢業時的盧卡,意氣風發,自信滿滿,迫不及待的想去證明自己,想在職場上大展身手,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面試時,HR們犀利的咄咄逼問沒有讓盧卡退卻,反而激起了他的熊熊鬥志。


在職場上,“捱罵”是一種能力


進入職場後,盧卡想象中的和善的同事、溫和寬容的領導,統統沒有,因為在入職第十天,他就因為寫錯了一份報告被上級痛罵了一頓:

“你的報價寫錯了你知道嗎?你有沒有有帶腦子工作?要是我沒注意直接發給客戶公司就直接損失了100萬,這錢你賠得起嗎?!”

當時辦公室沒關門,外面的同事都聽到了,盧卡臉漲得通紅,從小到大,他從來沒有被人這樣大聲痛罵過,而且是當著眾人的面,在那一刻,盧卡以為自己會驚慌失措,但是馬上,他聽見自己冷靜的回答:

“我錯了,我這就回去改。”

這只是個開始,接下來,盧卡學生時期的稱讚、肯定,以及犯錯時的安慰,統統被責備和批評取代。

“你這做的什麼PPT,太難看了,重做!”

“你這份策劃,毫無邏輯,滿是漏洞,大街上隨便找個人都比你寫的好,重寫!”

“你大學都學的什麼玩意兒?一問三不知!”

盧卡也想過辭職算了,沒必要在這裡被羞辱,受委屈,但是終究還是不甘心,自己有那麼差嗎?

於是,他寫完報告後,都要再三核對一遍,PPT做不好,就去網上找來大量的模板,每天晚上下班回家累到不想動,還是拿起專業書籍仔細閱讀,記下要點,盧卡只想著,我一定要讓他找不到理由來罵我!

後來,盧卡終於聽到毒舌嚴苛的領導對他說:“做的不錯!”

那一刻,他幾乎想哭,之前心裡的不平,心裡的憤恨,在這一刻,都值了,而這個時候的盧卡,也成了團隊中的中堅力量。


02

溫水只會煮死青蛙,而沸水才能激發你的求生欲

在殘酷的職場裡,沒有人會關注你背後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也不會有人關注你是否受了委屈,職場只看結果,你的工作做好了,你給公司帶來了效益,那你就是有價值的。

所以,我們只能迅速成長,才能讓自己不被甩在身後,才能讓自己不被激烈的競爭淘汰,在職場上,你不進步,那就是在退步。

每個人都希望老闆平易近人,溫文爾雅,在自己犯錯時能夠委婉的指出自己的不足,不要刺傷自己的自尊心。

但是刀不磨不利,人總是知恥而後勇,犯錯後的安慰,只會讓你不以為然,而鋒利的破口大罵,才能讓你長記性,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我們大家都聽過,那些犯錯後的安慰和委婉的提醒,就是一鍋溫水,讓你逐漸喪失警惕,放下戒備。

於是,你在溫水裡慢慢沉溺,認為自己的錯誤沒什麼,不需要引起重視,你依然時不時的犯個小錯誤,以為領導不會放在心上。

但是最後你的結局只有兩個:要麼就是最後犯了不可挽回的大錯,要麼就是領導忍無可忍將你放棄。

領導不動聲色,你就以為你犯的那些錯誤不值一提,但實際上,領導都記在心裡,沒有人會重用一個小錯誤不斷的人。

而那些嚴厲的責罵,如同沸水,讓你時刻保持警惕,他的話也許難聽,但是越難聽你就越記得清楚,越難聽你就越會當回事,那你以後就不會犯相同的錯誤,並且在嚴厲的責罵下,為了讓領導滿意,你只會不斷的努力,不斷的進步,你的工作能力自然大大提升。

2002年某個星期五的下午,谷歌還遠非一個家喻戶曉的動詞,那天,公司創始人之一拉里·佩奇(Larry Page)走進了辦公室的廚房間,把“谷歌右側廣告”的顯示結果打印出來貼在了牆上。

在這張紙最上面,他用大寫粗體題了一句:“這些廣告太TM糟了 (THESE ADS SUCK)”。

這簡直是赤裸裸的羞辱,有些員工可能會不忿,但是有格局的員工卻吞下羞辱,化為動力。

週一早上,一群工程師發送了一封郵件,講的是他們如何解決了“谷歌右側廣告”搜索結果的問題,並由此開創了谷歌的搜索贏利模式。

人不會因為被羞辱而變得更差,也不會因為被稱讚而變得更好,重點是,要誠實檢討自己的不足,爭取不被罵的資格。


在職場上,“捱罵”是一種能力


03

職場上,最重要的不是面子,而是成長

中國人最看重面子,魯迅寫過一篇文章叫《說“面子”》,提到

“面子就是中國人的精神綱領,只要抓住這個,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拔住了辮子一樣,全身都跟著走動了。”

你認為被領導指著鼻子破口大罵又委屈又屈辱,很沒有面子,但是一事無成,工作能力差勁,這樣就有面子了嗎?

被罵後梗著脖子罵回去,然後憤然辭職,這樣就有面子了嗎?

名廚阿基師十幾歲就開始學徒生涯,苦熬了三十年才出頭,他曾在接受訪問時說道:忍受委屈可以讓人更成熟,對事情的判斷更淡定。

不管你在哪個行業,總是免不了受一些大大小小的委屈,你今天被罵了,然後辭職了,下一份工作又被罵了,又辭職了,週而復始,幾年過去了,當年和你同一批捱罵的人,因為留下來了,已經升職加薪了,而你當時是爽快了,現在卻一事無成。

在職場上,面子遠遠比不上成長,如果你是一個失敗者,那麼你的面子不值一提。

而你的能力,包括儘量不犯錯誤的能力,以及可以把事情做到最好的能力,才是你真正應該追求的價值。

說不得、罵不得,受點委屈就要破碎一地的玻璃心,是經不起職場的摔打的。

直面讓你丟面子的事,並從中吸取教訓,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未來,才會有人真正顧及你的面子。

誰年輕時沒在工作時碰過壁呢?誰也會捱過上司批評責罵,誰也會為各種房貸、車貸而愁眉不展,沒有哪一份工作是不累的,也沒有哪一份工作是可以不受委屈的,努力在城市中奮鬥的我們,其實每一步活得都不容易。

職場不是爽劇,受了點委屈就能立馬把臉打回去,那些厲害的人,往往是能把委屈嚥下去,撐大自己的格局,咬著牙向上爬,那才能成為有面子的人。

每一次批評過後的歸納總結

每一次加班熬夜的方案修改

每一晚思前顧後的輾轉難眠

和領導一次又一次的頭腦風暴

這些最終都會成為你通往優秀道路上的墊腳石,後來的你,終究會從束手無策變為充滿對策。


在職場上,“捱罵”是一種能力


版權說明:本文經「畢老師說」(ID: BiLaoShiShuo)授權轉載。這裡是新一代有態度的年輕人聚集地。探討熱點時事、分享實用技能、幫你答疑解惑,助你成長!趁年輕,看更大的世界,做更好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