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砼“跳仓法”施工

“跳仓法”施工是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将超长、超厚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分为若干小块间隔施工,经过短期的应力释放,再将若干小块体连成整体,依靠混凝土抗拉强度抵抗下一段的温度收缩应力的施工方法。

自上世纪90年代起,该工艺开始逐渐应用于国内重大民用超长、超厚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大量工程实例证明,采用“跳仓法”工艺,取消温度后浇带,可以取得良好的裂缝控制效果,获得了工期短、投资低、施工方便、质量可靠等社会和经济效益。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5.1.4条规定,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选用下列方法控制结构不出现有害裂缝:

“跳仓法”施工:跳仓的最大分块尺寸不宜大于40m,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d,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

1、施工原理

“跳仓法”施工是在在不设后浇带情况下解决超长、超宽、超厚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和防渗问题。施工原理是利用混凝土“抗与放”的设计原则,即"抗放兼施、先放后抗、以抗为主"的原理,对于前7天收缩值,用“放”的跳仓施工法,7天后混凝土的强度可以抵抗其余的收缩应力,因此采用“抗”的方法。先放后抗,即先释放混凝土早期的塑形收缩应力,经分析科学划分"跳仓块",把超长混凝土带分成若干块,取消后浇带,采用施工缝预埋止水钢板,并编号标注,通过跳仓方式分段浇筑,并采取材料、结构、施工管理综合措施,严格实施有效控制混凝土早期裂缝。

大体积砼“跳仓法”施工

施工按照“分块规划、隔块施工、分层浇筑、整体成型”的原则,间隔时间为不少于7天,最终把混凝土带连成整体。整体成形后产生的干缩、碳化收缩等应力依靠混凝土自身的抗拉能力抵抗,并通过后期保温、保湿,减缓温度降低,从而最大程度上控制和减少裂缝的产生。

大体积砼“跳仓法”施工

大体积砼“跳仓法”施工

2、节点构造及施工流程

施工缝的构造和处理是防止渗漏的关键,对基础底板之间的施工缝一般应设置超前止水构造。外墙、底板施工缝均做防水附加层。每道施工缝均在断面处加设钢筋焊接网架,以支持双层密目钢丝网

大体积砼“跳仓法”施工

施工流程一般为:放线→浇筑垫层→砌砖胎膜→砖胎膜抹灰→防水层施工→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绑扎底板钢筋→吊模、焊止水钢板→浇底板混凝土→搭板墙支撑排架→绑扎柱、板墙钢筋→立模板→浇筑板墙混凝土→搭顶板支撑排架→绑扎顶板钢筋→浇筑顶板混凝土。

3、技术管理要点

“跳仓法”施工是一项综合技术,必须分析各阶段控制要点与难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保证效果。

(1)“跳仓法”施工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做好配合比设计,做好技术交底。

(2)混凝土浇筑应密实成型,特别是施工缝处可采用二次振捣。浇筑后,及时清理表面积水,约2-3小时后,进行一次抹收面,防止早期收缩裂缝的出现,控制好时间,抹面工作及时跟踪,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二次抹面收光工作。

(3)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混凝土板可采用覆盖薄膜加土工布或棉毡,墙采用带模养护,拆模后挂薄膜或土工布喷雾养护。

(4)进行温度监测,分析数据并及时调整养护措施。

总的来说,“跳仓法”施工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工艺标准和施工方案进行,做好施工组织安排,控制混凝土浇筑密实,加强养护,从技术和管理各环节保证工序质量,才能实现施工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