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誇孩子 其實是在害他!

豆豆是個挑食的孩子,不愛吃青菜,尤其是蔥、芹菜等味兒比較大的菜,那是一點都不沾,每次都非得讓豆豆媽給挑出來,為此,豆豆媽特別心煩。

但是上週因為豆豆媽臨時有事,來不及去接孩子,就讓豆豆在幼兒園晚託,順便在園吃晚飯。晚上,豆豆媽接豆豆的時候,豆豆說:“媽媽,我今天在幼兒園吃了蔥”。

豆豆媽隨口稱讚她:“我家豆豆真棒,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豆豆可高興啦。

豆豆媽對豆豆的表揚,估計是很多爸媽的日常:不吝嗇、多鼓勵。但是這樣的表揚或是讚美真的對嗎?

這樣誇孩子 其實是在害他!

對此,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過去10年裡,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有關表揚對孩子的影響。結果卻讓很多人不解。

雖然讚美或是鼓勵對孩子非常有必要,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鼓勵就如同陽光和水,沒有陽光和水,孩子這顆幼苗就無法健康成長。但是通過10多年的研究發現,讚美或是鼓勵孩子也需要正確的方法。

對此,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指出:“要鼓勵行為,而不是行為者。”

原因很簡單:雖然表揚對孩子的成長大有益處,但是盲目的表揚,尤其是動不動就表揚孩子本身,很容易給孩子貼上標籤,認為自己“很棒”、“很不了起”,常此以往,這種盲目的表揚,會限制孩子的冒險精神,也會讓孩子經不起挫折,一點點小事就容易產生極大的挫敗感。

因此,對於孩子的鼓勵或是讚美,要具體到某個行為,而不是盲目地稱讚孩子“很厲害、很棒”等等。

以上述豆豆媽的事件為例,當豆豆媽得知孩子敢於嘗試“蔥”這個一直被排斥的菜時,豆豆媽應該這樣表態:“真的嗎?豆豆真的吃了蔥?味道怎麼樣?是不是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吃”?

“媽媽以前跟豆豆說過,蔥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還有多種人體需要的維生素,而且還有殺菌的作用,豆豆今天終於敢嘗試了,非常勇敢,媽媽也為豆豆感到驕傲。相信豆豆今後也會慢慢嘗試更多以前不願意嘗試的蔬菜,因為他們都能夠給豆豆的成長提供必要的營養”。

豆豆媽的讚揚,既肯定了豆豆的行為,闡述了各種食物對人體的重要性,也鼓勵了豆豆進行更多的嘗試,嘗試更多以前排斥的食物。這樣的鼓勵與單純的“豆豆真棒”相比,其影響和意義也大不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