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年,楊堅完成了件大事,這就是統一了已經分裂了300年的華夏大地

亂世三百年——從安史之亂到澶淵之盟(22)

至此,當年庫頭死後突厥的四個方面軍,攝圖、大邏便、處羅侯、玷厥,已死其三;僅剩阿史那玷厥一人;而且此人遠離中原,已經構不成啥實質性的威脅了。

589年,楊堅完成了件大事,這就是統一了已經分裂了300年的華夏大地

回過頭再說東突厥,處羅侯死後,東突厥部眾擁立雍虞閭為主。政敵已死,雍虞閭便不再謙讓,遣使詣闕,請求大隋冊封;楊堅賜絹三千段,從其所請,封雍虞閭為“頡伽施多那都藍可汗”;簡稱都藍可汗。

此時,大隋北方草原的形勢非常明朗了,東突厥是都藍可汗雍虞閭話事,西突厥由泥利可汗擔綱,玷厥名義上力挺泥利可汗,不過屬於聽調不聽宣;處在比較超然的地位。而在東突厥的東部,契丹等東夷部落事實上已然不受東突厥控制。

跟這兒插句題外話,此時突厥如果打算重振雄風,好有一比,這便是向現在海灣的阿拉伯們學習——

要麼出個強人,一頓遠踢近打貼身摔之後,重新將草原上的各派力量整合起來。或者大家坐下來談,別計較名利、地位;談出個結果後,實現權力重組,合三為一。

不過這種可能性不大,都藍、泥利、玷厥誰都不肯讓步,可彼此之間又沒有誰的實力能絕對勝出,所以文統、武統都不太可能。

589年,楊堅完成了件大事,這就是統一了已經分裂了300年的華夏大地

既然文統、武統都不成;那麼還有一個辦法,就是跟阿拉伯那個海合會一樣,暫時放棄內訌,互相承認勢力範圍;然後集中精力,對內鎮壓鐵勒等僕從部落的反抗,對外消除大隋帝國越伸越長的手。能達到這種境界,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結局。

不過想達到這種可能性,需要有個前提,那就是得有像蘇秦、張儀這路能口吐蓮花、並且威望甚高的人出來組織。

放眼突厥國中,有這號人物嗎?

欸,別說,好像還真有一位,這便是大義公主!

這會兒的大義公主,已經混成了突厥的祖奶奶級別了;想想吧,從庫頭開始,到現在的都藍可汗,人大義公主都嫁過;這履歷,何其精彩。

說這話兒,時間已經到了公元589年;這一年楊堅完成了一件大事兒,這就是隋軍揮師南下,滅了南陳,統一了已經分裂了300年的華夏大地。

結束了大分裂時代,楊堅意氣風發;老爺子就準備挾極盛之勢,對內調整人事,對外調整外交策略,徹底收服突厥、吐谷渾、契丹、高句麗等化外勢力。這裡邊兒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寄食在白道川的東突厥。

在這種背景下,您說,以楊堅、長孫晟這些人的智商,能允許草原上放著一位有影響力、但和大隋有著滅族之恨的“老奶奶”存在嗎?顯然不會——

大隋統一天下,這麼大的事兒,作為小弟都藍可汗不可能不表示表示;於是突厥使者出現在大興城,向楊堅表示祝賀。

楊堅當然很高興,熱情洋溢的接待了來使;而且還派人帶著突厥使者去見了滅陳的功臣韓擒虎。

在拙文《閒話南北朝》中,在下曾介紹過這位“閻羅王”,有興趣的可以往前翻翻。

589年,楊堅完成了件大事,這就是統一了已經分裂了300年的華夏大地

韓擒虎長的凶神惡煞,突厥使者一見之下,嚇的惶恐不敢仰視;看著突厥使者被韓擒虎嚇的哆哆嗦嗦的,楊堅哈哈大笑,很開心。

幾天之後,突厥使者告辭;楊堅又命人把一架從陳國宮中繳獲的屏風抬出來,對突厥使者說,喏,你把這個幫我帶給大義公主。

使者無語,跟搬家公司似的,扛著死沉死沉的屏風家走了。

回去之後,大義公主簽收;這些不提。

不過,等大義公主把快遞的包裝撕開,看見裡邊兒故國風情的屏風,想起自己國破家滅,不禁悲從中來;信手就在屏風上題了一首詩:

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榮華實難守,池臺終自平。

富貴今何在?空事寫丹青。杯酒恆無樂,絃歌詎有聲!

餘本皇家子,漂流入虜廷。一朝睹成敗,懷抱忽縱橫。

古來共如此,非我獨申名。惟有明君曲,偏傷遠嫁情。

老實說,這首詩寫的水平一般;但露出來的意思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心存怨望。

要麼怎麼會有句老話兒,喚作禍從口出呢;大義公主這首詩也不知怎麼著居然被人抄下來了,而且還一字不漏的告訴了楊堅。

史載,楊堅“聞而惡之,禮賜益薄。”

這還不算完,幾乎與此同時,楊堅又收到一條情報,說大義公主正派人找路子聯繫西突厥的泥利可汗;打算談談兩國和平的事兒。

589年,楊堅完成了件大事,這就是統一了已經分裂了300年的華夏大地

這下兒讓楊堅怒不可遏,還反了你了;看來,這娃留不得了——

公元593年,一個名叫楊欽的流民跑到突厥,密見大義公主。這姓楊的自我介紹,說自己是彭國公劉昶(宇文氏的女婿)的人;這次來見公主,是要通報劉昶此時正在秘密聯合宇文後裔,準備復興大周,希望公主能夠響應,說服都藍可汗一起出兵(“流人楊欽亡入突厥,詐言昶欲與其妻作亂攻隋,遣欽來密告大義公主,發兵擾邊。”)。

589年,楊堅完成了件大事,這就是統一了已經分裂了300年的華夏大地

按說這種掉腦袋的買賣,不說結果如何,首先一條兒,您倒是先核實一下楊欽的身份再作計較啊。

可咱這位大義公主,一沒核實楊欽的身份,二沒派人到中原核實一下這件事的真偽;就稀裡糊塗的當真了。她將楊欽安置在自己的情人安遂迦處,哭著就去找都藍可汗去了。

這智商,活該她後來掉腦袋啊。

不過,聽完大義公主的哭訴,都藍雖然心有所動,但畢竟實力不濟,倒也沒敢搞什麼大動作,頂多就是派了幾個毛賊過來偷點兒東西(“乃不修職貢,頗為邊患。”)。

事情的結果很快出來了,劉昶被楊堅殺掉(“因事坐死”);隨後,長孫晟奉旨來到白道川,要求都藍可汗交出“逃犯”楊欽。

開始的時候,都藍還想打馬虎眼,嗨,咱誰跟誰,我們這兒沒這人(“檢校客內無此色人。”)

長孫晟斜著眼睛,跟我裝是嗎,好,待我搜一搜。

那還不好搜嗎,人楊欽手機裡有定位的好吧;長孫晟按圖索驥輕而易舉的就把楊欽“揪”出來了。

三頭六面,都藍很尷尬。

哪曾想,更尷尬的事兒還在後面呢。

咱前面說了,大義公主是把楊欽安頓在自己的情人安遂迦處;圖的就是個方便、保險。誰知楊欽玩兒的是無間道;這下好了,大庭廣眾之下,楊欽撇開大嘴叉子,就把大義公主和安遂迦的姦情跟說書一樣,詳詳細細的說了一遍。這下兒,都藍簡直藍的發綠;周圍的突厥人也深以為恥,看都藍的眼神兒,怎麼看怎麼像喜羊羊看見了青青草原(“發公主私事,國人大以為恥。”)。

都藍的臉上實在掛不住了,一擺手把楊欽和安遂迦交給了長孫晟;這倆貨,您看著辦吧。

消息傳回大興,楊堅聞訊大喜,升了長孫晟的官兒,同時一道旨意擲下,命後者代天行事,廢大義公主封號,貶為庶人。

要說事情發展到這兒,也就得了;大義公主從白富美變成屌絲,都藍也不缺母愛,自然也不會多搭理她。

但是,有人卻不想讓這件事兒平息下去。

誰呢?

589年,楊堅完成了件大事,這就是統一了已經分裂了300年的華夏大地

內史侍郎裴矩。

他向楊堅建議,最好殺了“大義公主”,以絕後患。

劇透一句,這位裴矩可是個人物,此人後來接替長孫晟,成為大隋朝外交領域的頂樑柱。而且此人傳奇之處還不僅於此。後來楊堅逝世,楊廣即位;在楊廣手裡,裴矩既取得了離間西突厥,“使高昌入朝,伊吾獻地,聚糧且末,師出玉門”的大功,又有首倡攻擊高句麗,使隋朝陷入大亂泥沼的大過;待隋末亂世,裴矩竟然連續在宇文化及的許國、竇建德的夏國,李世民的大唐出將入相,混的風生水起;端的是神一般的存在。

既然是神一般的存在,像殺個把人這種小場面,裴矩肯定不會自己辛苦巴拉的跑一趟。

此時,處羅侯的兒子阿史那染干的使者正在大興,染干的意思是想向大隋求婚,讓楊堅也賞他個媳婦兒。

裴矩找到染干的使者:想要媳婦兒是嗎?

使者:是...

裴矩:回去給你主子說,只要他殺了大義公主,朝廷就許婚(“當殺大義公主,乃許婚。”)。

使者臉上笑嘻嘻,心裡MMP的回去了。

染干聞訊,這太簡單了;當即跑去找他堂哥都藍可汗;把之前大義公主跟安遂迦的事兒跟說單口相聲一樣兒又來了一遍;最後撂下一句,哥,您這事兒草原上可都傳遍了啊;大家夥兒都誇您這心胸都能裝的下太平洋了。

說完,他跑了。

戴綠帽子這種事兒,男的如果選擇原諒,八成兒是迫不得已;而且這種事兒就怕別人總提起。

現在染干不但自己說,還說草原上的人都再說;都藍越想越怒;怒完,派人將大義公主殺掉。

唉,可憐此女,國仇家恨未報,卻成孤魂野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