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年,杨坚完成了件大事,这就是统一了已经分裂了300年的华夏大地

乱世三百年——从安史之乱到澶渊之盟(22)

至此,当年库头死后突厥的四个方面军,摄图、大逻便、处罗侯、玷厥,已死其三;仅剩阿史那玷厥一人;而且此人远离中原,已经构不成啥实质性的威胁了。

589年,杨坚完成了件大事,这就是统一了已经分裂了300年的华夏大地

回过头再说东突厥,处罗侯死后,东突厥部众拥立雍虞闾为主。政敌已死,雍虞闾便不再谦让,遣使诣阙,请求大隋册封;杨坚赐绢三千段,从其所请,封雍虞闾为“颉伽施多那都蓝可汗”;简称都蓝可汗。

此时,大隋北方草原的形势非常明朗了,东突厥是都蓝可汗雍虞闾话事,西突厥由泥利可汗担纲,玷厥名义上力挺泥利可汗,不过属于听调不听宣;处在比较超然的地位。而在东突厥的东部,契丹等东夷部落事实上已然不受东突厥控制。

跟这儿插句题外话,此时突厥如果打算重振雄风,好有一比,这便是向现在海湾的阿拉伯们学习——

要么出个强人,一顿远踢近打贴身摔之后,重新将草原上的各派力量整合起来。或者大家坐下来谈,别计较名利、地位;谈出个结果后,实现权力重组,合三为一。

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都蓝、泥利、玷厥谁都不肯让步,可彼此之间又没有谁的实力能绝对胜出,所以文统、武统都不太可能。

589年,杨坚完成了件大事,这就是统一了已经分裂了300年的华夏大地

既然文统、武统都不成;那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跟阿拉伯那个海合会一样,暂时放弃内讧,互相承认势力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对内镇压铁勒等仆从部落的反抗,对外消除大隋帝国越伸越长的手。能达到这种境界,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不过想达到这种可能性,需要有个前提,那就是得有像苏秦、张仪这路能口吐莲花、并且威望甚高的人出来组织。

放眼突厥国中,有这号人物吗?

欸,别说,好像还真有一位,这便是大义公主!

这会儿的大义公主,已经混成了突厥的祖奶奶级别了;想想吧,从库头开始,到现在的都蓝可汗,人大义公主都嫁过;这履历,何其精彩。

说这话儿,时间已经到了公元589年;这一年杨坚完成了一件大事儿,这就是隋军挥师南下,灭了南陈,统一了已经分裂了300年的华夏大地。

结束了大分裂时代,杨坚意气风发;老爷子就准备挟极盛之势,对内调整人事,对外调整外交策略,彻底收服突厥、吐谷浑、契丹、高句丽等化外势力。这里边儿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寄食在白道川的东突厥。

在这种背景下,您说,以杨坚、长孙晟这些人的智商,能允许草原上放着一位有影响力、但和大隋有着灭族之恨的“老奶奶”存在吗?显然不会——

大隋统一天下,这么大的事儿,作为小弟都蓝可汗不可能不表示表示;于是突厥使者出现在大兴城,向杨坚表示祝贺。

杨坚当然很高兴,热情洋溢的接待了来使;而且还派人带着突厥使者去见了灭陈的功臣韩擒虎。

在拙文《闲话南北朝》中,在下曾介绍过这位“阎罗王”,有兴趣的可以往前翻翻。

589年,杨坚完成了件大事,这就是统一了已经分裂了300年的华夏大地

韩擒虎长的凶神恶煞,突厥使者一见之下,吓的惶恐不敢仰视;看着突厥使者被韩擒虎吓的哆哆嗦嗦的,杨坚哈哈大笑,很开心。

几天之后,突厥使者告辞;杨坚又命人把一架从陈国宫中缴获的屏风抬出来,对突厥使者说,喏,你把这个帮我带给大义公主。

使者无语,跟搬家公司似的,扛着死沉死沉的屏风家走了。

回去之后,大义公主签收;这些不提。

不过,等大义公主把快递的包装撕开,看见里边儿故国风情的屏风,想起自己国破家灭,不禁悲从中来;信手就在屏风上题了一首诗:

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老实说,这首诗写的水平一般;但露出来的意思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心存怨望。

要么怎么会有句老话儿,唤作祸从口出呢;大义公主这首诗也不知怎么着居然被人抄下来了,而且还一字不漏的告诉了杨坚。

史载,杨坚“闻而恶之,礼赐益薄。”

这还不算完,几乎与此同时,杨坚又收到一条情报,说大义公主正派人找路子联系西突厥的泥利可汗;打算谈谈两国和平的事儿。

589年,杨坚完成了件大事,这就是统一了已经分裂了300年的华夏大地

这下儿让杨坚怒不可遏,还反了你了;看来,这娃留不得了——

公元593年,一个名叫杨钦的流民跑到突厥,密见大义公主。这姓杨的自我介绍,说自己是彭国公刘昶(宇文氏的女婿)的人;这次来见公主,是要通报刘昶此时正在秘密联合宇文后裔,准备复兴大周,希望公主能够响应,说服都蓝可汗一起出兵(“流人杨钦亡入突厥,诈言昶欲与其妻作乱攻隋,遣钦来密告大义公主,发兵扰边。”)。

589年,杨坚完成了件大事,这就是统一了已经分裂了300年的华夏大地

按说这种掉脑袋的买卖,不说结果如何,首先一条儿,您倒是先核实一下杨钦的身份再作计较啊。

可咱这位大义公主,一没核实杨钦的身份,二没派人到中原核实一下这件事的真伪;就稀里糊涂的当真了。她将杨钦安置在自己的情人安遂迦处,哭着就去找都蓝可汗去了。

这智商,活该她后来掉脑袋啊。

不过,听完大义公主的哭诉,都蓝虽然心有所动,但毕竟实力不济,倒也没敢搞什么大动作,顶多就是派了几个毛贼过来偷点儿东西(“乃不修职贡,颇为边患。”)。

事情的结果很快出来了,刘昶被杨坚杀掉(“因事坐死”);随后,长孙晟奉旨来到白道川,要求都蓝可汗交出“逃犯”杨钦。

开始的时候,都蓝还想打马虎眼,嗨,咱谁跟谁,我们这儿没这人(“检校客内无此色人。”)

长孙晟斜着眼睛,跟我装是吗,好,待我搜一搜。

那还不好搜吗,人杨钦手机里有定位的好吧;长孙晟按图索骥轻而易举的就把杨钦“揪”出来了。

三头六面,都蓝很尴尬。

哪曾想,更尴尬的事儿还在后面呢。

咱前面说了,大义公主是把杨钦安顿在自己的情人安遂迦处;图的就是个方便、保险。谁知杨钦玩儿的是无间道;这下好了,大庭广众之下,杨钦撇开大嘴叉子,就把大义公主和安遂迦的奸情跟说书一样,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这下儿,都蓝简直蓝的发绿;周围的突厥人也深以为耻,看都蓝的眼神儿,怎么看怎么像喜羊羊看见了青青草原(“发公主私事,国人大以为耻。”)。

都蓝的脸上实在挂不住了,一摆手把杨钦和安遂迦交给了长孙晟;这俩货,您看着办吧。

消息传回大兴,杨坚闻讯大喜,升了长孙晟的官儿,同时一道旨意掷下,命后者代天行事,废大义公主封号,贬为庶人。

要说事情发展到这儿,也就得了;大义公主从白富美变成屌丝,都蓝也不缺母爱,自然也不会多搭理她。

但是,有人却不想让这件事儿平息下去。

谁呢?

589年,杨坚完成了件大事,这就是统一了已经分裂了300年的华夏大地

内史侍郎裴矩。

他向杨坚建议,最好杀了“大义公主”,以绝后患。

剧透一句,这位裴矩可是个人物,此人后来接替长孙晟,成为大隋朝外交领域的顶梁柱。而且此人传奇之处还不仅于此。后来杨坚逝世,杨广即位;在杨广手里,裴矩既取得了离间西突厥,“使高昌入朝,伊吾献地,聚粮且末,师出玉门”的大功,又有首倡攻击高句丽,使隋朝陷入大乱泥沼的大过;待隋末乱世,裴矩竟然连续在宇文化及的许国、窦建德的夏国,李世民的大唐出将入相,混的风生水起;端的是神一般的存在。

既然是神一般的存在,像杀个把人这种小场面,裴矩肯定不会自己辛苦巴拉的跑一趟。

此时,处罗侯的儿子阿史那染干的使者正在大兴,染干的意思是想向大隋求婚,让杨坚也赏他个媳妇儿。

裴矩找到染干的使者:想要媳妇儿是吗?

使者:是...

裴矩:回去给你主子说,只要他杀了大义公主,朝廷就许婚(“当杀大义公主,乃许婚。”)。

使者脸上笑嘻嘻,心里MMP的回去了。

染干闻讯,这太简单了;当即跑去找他堂哥都蓝可汗;把之前大义公主跟安遂迦的事儿跟说单口相声一样儿又来了一遍;最后撂下一句,哥,您这事儿草原上可都传遍了啊;大家伙儿都夸您这心胸都能装的下太平洋了。

说完,他跑了。

戴绿帽子这种事儿,男的如果选择原谅,八成儿是迫不得已;而且这种事儿就怕别人总提起。

现在染干不但自己说,还说草原上的人都再说;都蓝越想越怒;怒完,派人将大义公主杀掉。

唉,可怜此女,国仇家恨未报,却成孤魂野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