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三次低谷,侯宝林、马季师徒两次力挽狂澜,如今正是第三次

相声界三次低谷,侯宝林、马季师徒两次力挽狂澜,如今正是第三次

“这样一批无知的相声演员, 无能的艺术家们, 应该对今天相声尴尬的处境负最大的责任!不是我咬牙切齿声嘶力竭, 我愿意相声好!”

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相声界不乏辉煌的时光。曾经一个世代就出现了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三位公认的大师,曾经相声演员可以占据春晚的半壁江山,马季和弟子姜昆不仅是春晚相声演员,还是春晚策划者、主持人。

但当今中国相声界却是危机四伏、振兴乏力。所谓的“主流”相声界似乎只剩下了歌颂与教育,还有观众近乎一边倒的讽刺;而郭德纲口中的“非主流”相声界几乎是德云社一家独大,但德云社里是否存在相声界真正的扛鼎者也让人质疑。

这样的形势,不禁让人呼吁能够出现如侯宝林、侯一尘之类的力挽狂澜者,期盼能再出一个马季一样的相声界带头人。

过去的七十年时间里,中国相声界出现过三次低谷和波折,大师级的人物把相声界带出了波折,但也留下不少质疑。

相声界三次低谷,侯宝林、马季师徒两次力挽狂澜,如今正是第三次

第一次低谷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这一次的力挽狂澜者是侯宝林。

旧社会的相声有不少荤腥话,演员经常在台上说一些不堪入耳的言语,因此被视为“低级趣味”,还有学校把相声列为“社会公害”。新中国成立后,“低级趣味”的相声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危机,但几乎没人会想到,侯宝林等人的努力,竟然使相声摇身一变,成为红遍全国、影响最大的艺术门类,要知道,在旧社会,相声演员人数少、听众也并不是很多、影响并不大。

当时,侯宝林带领侯一尘等人,在老舍的鼓励下,成立了相声改进小组,说文明相声,而且主动适应大势需求,改编一些新相声。与此同时,侯宝林还组织成立了“北京市曲艺工作团”,也就是如今各地曲艺团的前身,所以相声演员经常是曲艺团的主要领导人,相声也是各地曲艺团的主要门类。

相声界三次低谷,侯宝林、马季师徒两次力挽狂澜,如今正是第三次

高元钧、常贵田、侯宝林、常宝华、常宝霖、常宝霆

再加上侯宝林、刘宝瑞等人当时改编了不少受领导欢迎的相声,比如《关公战秦琼》《君臣斗》《解学士》等作品。相声借此转危为机,成为一门影响极大的艺术种类。

也就是这次危机中,出现了所谓的歌颂相声、教育相声,典型的如常宝华在1959年的作品《昨天》、马季的作品《找舅舅》《登山英雄赞》登。而侯宝林,也通过这次危机中表现出的出色组织能力,奠定了在中国相声界的地位,被官方定义为“相声大师”。

值得一提的是,常宝堃等相声艺人也为相声确立地位贡献极大。当时,相声艺人响应号召,主动到前线慰问演出,常宝堃等人不幸光荣牺牲。

相声界三次低谷,侯宝林、马季师徒两次力挽狂澜,如今正是第三次

第二次低谷出现在70年代,马季在危机中脱颖而出。

马季在相声艺术上的杰出能力,自50年代加入中央广播说唱团时就已经开始显现,但马季真正发挥影响力,是从70年代开始。70年代,受特殊环境制约,相声几乎陷入绝境,马季创作的《友谊颂》《海燕》《山鹰》等是当时极少的能够播出的相声,可以说,是为相声续了命。

等到80年代,随着电视的普及,马季成功将相声带上了电视荧屏,并且通过春晚舞台,使相声的影响力再次扩大。马季的《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弟子姜昆的《虎口遐想》《想入非非》、冯巩的《小偷公司》等作品一时间脍炙人口,几乎引领了整个80年代的相声界,乃至喜剧界。

而马季对这一时期相声的又一贡献,就是培养出一大批弟子,成为日后相声界的主体。如姜昆,接任马季央广说唱团团长一职后,又担任了中国曲协主席;冯巩则接任了姜昆央广艺术团团长职务,并且担任曲协副主席;马季的其他弟子也多在地方曲协、曲艺团担任要职。

相声界三次低谷,侯宝林、马季师徒两次力挽狂澜,如今正是第三次

郭德纲、岳云鹏、烧饼、于谦

第三次低谷始于90年代,至今仍不知向何处去。

90年代,相声的讽刺能力下滑,甚至连最基本的逗笑都难以实现,众多相声艺人纷纷转型,开始说小品、拍电影,或者是开公司、走仕途,中国相声界再次下跌。

有人说,是郭德纲拯救了这次危机。2005年左右,郭德纲开始走红,他的《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一时火遍网络。在这段相声里,郭德纲痛斥主流、痛斥当时的相声界:“这样一批无知的相声演员, 无能的艺术家们, 应该对今天相声尴尬的处境负最大的责任!不是我咬牙切齿声嘶力竭, 我愿意相声好!”

日后,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日渐成为中国相声的“主流”,成为相声“传统”的代言人,时至今日,依旧如此。但郭德纲和德云社是否能恢复相声往日辉煌,实现相声的重生,现在来看,问题重重。

相声界三次低谷,侯宝林、马季师徒两次力挽狂澜,如今正是第三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