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他沙雕的人,你只對了一半

小長假第一天,你們怎麼過?

Sir選了一部片。

本來以為,只要兩小時看完就去浪。

誰知。

從影院裡出來,想浪的心情沒有了。

因為這兩小時,已經夠Sir回味一整天。

《雷霆沙贊!》

Shazam!


笑他沙雕的人,你只對了一半


笑他沙雕的人,你只對了一半


對於大多數人,《雷霆沙贊!》(下文簡稱《沙贊》)的期待,來源於《海王》的成功。

溫子仁讓許多人發現,DC英雄現在看來也可以跟漫威掰掰手腕。

況且,《沙贊》的導演還是溫子仁的“門徒”:

拍過《關燈後》的導演大衛·F·桑德伯格

前期口碑,延續了《海王》的成功。

爛番茄93%好評,Metacritic41家媒體給出73的均分,IMDb8分,超過一萬用戶打分。


笑他沙雕的人,你只對了一半


但其實兩者,風格迥異。

《海王》是DC電影宇宙的主推產品,而《沙贊》更像是撒開手玩的實驗品。

它的玩法,像極了《死侍》破解《X戰警》的瓶頸。

秘訣兩個字:

沙雕。


笑他沙雕的人,你只對了一半


撇開了KPI的壓力,《沙贊》展現出了超級英雄片少有的活力。

雖然特效、打鬥、黑暗反派一樣不少。

但觀感卻相對獨特——

它沒有撲面而來的壓倒性震撼,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值得玩味的細膩趣味。

比如切入點,足夠親民。

是每一個人童年都想過的問題:

如果我哪天有了超能力,會怎樣?

快遲到時希望自己能飛起,複習功課時希望有個超強大腦,考場上要變千里眼就好了,考砸了瞬間會隱身也很妙……

想想都要偷笑。

主角沙贊(扎克瑞·萊維 飾),實現了所有人的童年願望。

甚至變身的過程,都簡單粗暴。

先喊一聲“Shazam!”,然後一道閃電,就變身了。

是不是特別像小孩子想出來的?


笑他沙雕的人,你只對了一半


過程簡單,造型簡陋,關鍵是,變身後……

智商沒跟著長啊。

永遠年輕快樂的14歲。

想打壞蛋裝英雄,實際嚇得人家破財消災;

想給路人充電5秒鐘通話兩小時,結果,炸了。


笑他沙雕的人,你只對了一半


一個十足的平民英雄,或者說,幼稚英雄。

他每一個想法背後,都有一張零分考卷支撐。

零分,也是歸零。

《沙贊》是把超級英雄存在的理由拉回起點,回到每個小孩坐享其成的最初動機上,覆盤從幼年向少年過度時必不可少的蠢與萌

這就是沙讚的功能。

為已經對超英電影日益疲勞的我們,來了一次按摩。

重要的是,電影沒有停留在幼稚超英這一層噱頭。

這並非是一出單純胡鬧的嬉笑鬧劇。


笑他沙雕的人,你只對了一半


無論哪種超英電影,都有一個相同的母題——

成長

而當這個母題放在孩子身上,變得格外純粹。

男主角比利·巴特森(亞瑟·安其 飾)是一個被父母拋棄的孩子。


笑他沙雕的人,你只對了一半


他被送到一個再完美不過的政治正確家庭,這裡已積攢了五個孩子。

他們各自的超能力是:獨立女性、話癆黑人、亞裔電玩死宅、潛在同性傾向+肥胖症,以及身體殘疾……


笑他沙雕的人,你只對了一半


表面上,電影通過“沙雕”,強調孩子的稚氣。

但。

電影其實還有另一層隱藏的設定:每一個角色,在世人眼中,都有天生的缺陷。

這些孩子們的“缺陷”,代表的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成長中會遇到的煩惱。

被孤立、被誤解、被忽視……

只不過導演把它們變成了具象的符號,安插在每個角色身上。

這樣做的目的,是共情。

當你跟電影中的沙贊一起出糗,一起碰壁,數次回想其自己的童年後。

再回答那個問題——

如果哪天我有了超能力,會怎樣?

對於懵懂少年來說,超能力,的確很吸引。

但真正最頂尖的超能力是什麼?

不是一拳下去牆塌了,不是一跺腳就上天,更不是刀槍不入皮卡丘放電……


笑他沙雕的人,你只對了一半


長大

電影中有一個細節容易被忽略。

沙贊在玩具店和反派打架時,兩個人踩在一個巨大電子琴鍵盤上,追逐中奏出了幾個音符。

那是致敬湯姆·漢克斯成名作《飛越未來》的情節。

而這部電影,講的就是男孩一夜長大的奇幻故事。


笑他沙雕的人,你只對了一半


變身沙贊,獲得超能力,輕而易舉就能進入成人世界,擁抱的是另一片天空的權力。

甚至可以換來了人生第一瓶啤酒,大搖大擺地去情色場所。

但,這都不是長大。

《沙贊》沙雕背後的真理就在於——

對每個孩子,甚至成人,獲得解禁的人生,只是一時爽。

瞭解自己的人生,才能一直爽。


笑他沙雕的人,你只對了一半


除了主角,反派同樣是一個可憐的“老男孩”。

希瓦納博士(馬克·斯特朗 飾)。


笑他沙雕的人,你只對了一半


這個角色,在看似“沙雕”的電影裡,承載了DC悲涼的底色。

因為希瓦納博士早在30年前就開啟了比利的絕緣人生。

就是我們常說的,“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不幸”。

電影用長達15分鐘的開場,重點交代幾十年前反派遭棄的歷史。

希瓦納曾早於比利,有機會成為沙讚的候選人,但他卻被“七宗罪”惡魔吸引,結果被老巫師打回現實。


笑他沙雕的人,你只對了一半


Sir發現電影在正反派人物性格上還暗中留了一個這樣的對比:

兩人分別有一樣屬於自己童年的“寶物”。

正派比利的小指南針代表“問詢”,是引導向的;

而反派希瓦納的“遺物”,那個被哥哥唾棄的玩具黑8預言球,代表“質問”,是掠奪向

這是兩種人生選擇,但對於他們兩人。

都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


笑他沙雕的人,你只對了一半


特別是反派的力量,天主教對人類定義下的“七宗罪”:

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色慾、暴食。

但其實,它起源於希臘神學,當時是“八宗罪”。

還有一罪叫“傷悲”。

這也是《沙贊》在悲與喜間的錯位。

沒有傷悲,也就成了喜劇。

喜劇掩飾得多了,再挖掘的悲傷會更悲傷。


笑他沙雕的人,你只對了一半


電影中有一個多次出現的致敬——蝙蝠俠。

Sir認為,這不僅是DC內部的植入廣告。

而是因為,沙贊和蝙蝠俠,本質上的相似經歷。

畢竟,他們的痛苦都始於少年。

不要被宣傳方的伎倆“欺騙”。

《沙贊》一半是沙雕蠢萌,另一半是精神殺戮。

它的起點與雛形都很暗黑,頗有幾分DC電影宇宙最初的味道。


笑他沙雕的人,你只對了一半


只是,電影把這種味道藏得很深。

在Sir看來,《沙贊》還有許多提升的空間。

但它的成功,在於開創了一種DC式的閤家歡。

對於孩子,這是一出純正能量的“夢想實現”。

而對於成人,它是一則殘酷的“人生警言”。


笑他沙雕的人,你只對了一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