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剛改族”的心聲:羨慕買首套房的剛需,自己想買房買不了

文/樓市大家談(quanadcom)

在網絡迅速發展的時候,爆出了許多大家曾在字典裡查不到的詞,這些被稱為網絡用語。混跡在買房領域的人,都知道“剛需”這一詞,就這樣說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其實剛需即剛性需求的簡稱,相對於“彈性需求”而言的,從字面可以理解“剛需”就是硬性的,必須的需要的東西。 將剛需這一次用在需要買房的人身上就很形象,因為房子是剛性需求,而繼“剛需”這一詞出現後,剛改族也出現了,和剛需一樣,他們都是購房主力軍,但是不一樣的是,剛改族是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的,是指但面積和條件不能滿足目前需求而急需換房的購房者。總的來說,有了房子想換房子的,一般都是有品位的客群,身上有錢,強調住房品質。

一位“剛改族”的心聲:羨慕買首套房的剛需,自己想買房買不了

城市戶口的人,很多都是剛改族,因為多年前沒有多餘的錢,所以買了一套現在看來不太方便的小房子,隨著社會的發展,自己能力的提升,想要換上一套更大、更好的房子了,但是比起剛需族買房的難,剛改族換房的難更是讓剛改族們如鯁在喉。剛需族買房難,可能表現在手裡沒錢上面,但是剛改族卻不一樣,他們買房有雙重焦慮。比起剛需族的買房難,“剛改族”的雙重焦慮誰懂?

當所處某一線城市的王先生知道二手房房價在堅持數年之後終於開始下跌的時候,他心裡開始著急了,周圍業主都在想法設法賣房,自己的小房子怎麼賣出去呢?一方面擔心房價持續下跌,自己買新房的缺口越來越大,房子貶值賣不出好價錢,一方面擔心“認房又認貸”影響,自己換新房可新房的首付缺口太大,雙重焦慮讓他感到很心累。

“想換大一點的房子,但是還差90萬”

“孩子大了,又生了二胎,想要一套100多平米的三居室,現在60平米的小居室實在不夠住。”王先生和妻子是在4年前買的房子,那個時候的工資剛好買上一套60平米的房子,但是現在孩子確實大了,四個人擠在60平米的房子裡面,雖然夠住了,但是著實不太方便。

“我去打聽了一下週圍二手房房住出手的價格,我這樣的房子,大概能賣230萬左右。”在租房平臺看了一下房子,找了350萬到400萬的房源,房子還是挺多的,但是買多少錢的房子,自己還在考慮。一方面又在為首付款發愁,一方面又在為出賣二手房發愁。仔細算了一些中介給的價格和如今的新房房價,“換新房還差90萬左右。”王先生說。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說,剛改族還是羨慕一些買首套房的剛需,因為買首套房會有很多優惠,而且現在因為有些地區是限購的,有些人拿著錢,卻沒有辦法買多的房子,雖然限購對房價的穩定有促進的作用,但是對於剛改族來說,認房認貸、限購,都是很難攻克的難關。

一位“剛改族”的心聲:羨慕買首套房的剛需,自己想買房買不了

樓市僵局如何打破?

筆者也發現了,現在有改善型住房需求的人很多,都覺得房價的調整,對炒房客和剛需影響很大,但是想要換新房的人也有很多。僅僅在2018年的時候,北京二手房十年來首次下跌,一群剛改族想法設法把自己的房子賣出更高價位,其實現在的樓市僵局,已經在開始慢慢打破了。真正相信房價會大跌的人,其實遠遠比不上大家對買房的需求來的人多,至於如何打破樓市僵局,在樓市穩定後,房產稅出臺後,樓市將會越來越健康。

一位“剛改族”的心聲:羨慕買首套房的剛需,自己想買房買不了

剛改族需要的還是付房子的首付,60%左右的首付在大城市著實很難,拿北京這座城市來說,房價均價6萬多,比起普通人買房,剛改族買房最先考慮的還是首付的問題。

長期堅持創作不易,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大家點個贊,以示鼓勵。喜歡我就關注一下哦,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