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烤攤裡的江湖規矩

燒烤攤裡的江湖規矩

愛吃燒烤的人多是肉食的忠實粉絲,一口咬住,脖子一橫,腰子、板筋、肉串落入口中,滿口油香,再添一口啤酒,盡是情懷。

當人類眼前有火種竄起,就標誌著茹毛飲血的時代已成為過去,一個嶄新的飲食文明就此誕生。而燒烤就是時代更迭的標誌性產物,從周口店猿人到馬家濱文化,從馬王堆漢墓到宋代《歲時雜記》,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們對燒烤的摯愛從未改變。

對於中國人,燒烤更是數代人的記憶。中國社會劇烈的變革轉型時期,有多少人沒有進入體制,沒有土地農耕,憑著一個燒烤攤,跟隨著大國崛起,走入小康時代。

我的調調你不懂

燒烤攤裡的江湖規矩

燒烤滿世界都是,東北地區可以說是燒烤重鎮。炎熱夏天,走在街上,四處煙燻霧燎。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燒烤,在東北什麼都能烤,什麼調料都能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每個人吃的時候都有自己的調調。

《人生一串》攝製組根據味道、食材、經營年頭尋著了哈爾濱幾家不錯的燒烤攤,但沒有燒烤攤願意讓攝製組採訪拍攝。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許多燒烤攤認為他們目的不純。

燒烤攤裡的江湖規矩

雖然燒烤看似簡單,它不像飯店大廚需要掌握各種複雜嫻熟的手藝,每天所做的不過是將串放在火上烤,重複性勞動,但工藝雖然簡單,可乾的時間久了每家燒烤攤都有自己的金科玉律。這些手藝他們自然不願意外傳,因此在攝製組拍攝過程,很多人防範性很強。

後來導演通過一個朋友的介紹,才得允許到一個老店拍攝,老闆叫做房久田,是哈爾濱老太太燒烤的創始人。

每個老闆都是“腥風血雨”過來的

燒烤攤裡的江湖規矩

《人生一串》攝製組根據味道、食材、經營年頭尋著了幾家不錯的燒烤攤,但沒有燒烤攤願意讓攝製組採訪拍攝。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許多燒烤攤認為他們目的不純。

雖然燒烤看似簡單,它不像飯店大廚需要掌握各種複雜嫻熟的手藝,每天所做的不過是將串放在火上烤,重複性的勞動,但工藝雖然簡單,可乾的時間久了每家燒烤攤都有自己的金科玉律。這些手藝他們自然不願意外傳,因此在攝製組拍攝過程,很多人防範性很強。

後來導演通過一個朋友的介紹,才得允許到一個老店拍攝,老闆叫做房久田,是哈爾濱老太太燒烤的創始人。

烤攤老闆的人情世故

燒烤攤裡的江湖規矩

燒烤攤的老闆們熱情好客,每一個都是久經沙場,生存下來的“大人物”。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些老闆們最懂。只要你去個兩三次,別看每天一批一批的人來來去去,總能記住你這張臉。你愛吃什麼,忌口什麼,要求什麼,都一清二楚。在這裡,你能體會到人情味。

炎炎夏日,當最後桌子上只剩下堆成山的籤子和數不清的酒瓶子,就一個字“爽”。

燒烤攤裡的江湖規矩

燒烤雖然不是什麼健康的食物,酒當然也不是,但這兩樣有時候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好處。在燒烤攤上,人們都自己的儀式感,有歸屬感,氣氛熱烈,每個人都能在這裡真情流露一番,豪言壯語,每個人都像在談上百萬的買賣一樣。

紀錄片中一個皮膚黝黑的男人對拍攝組說:“老妹兒,你知道我為什麼這麼黑嗎?因為我不想白活一輩子。”紀錄片標記了一句“這就是中國的夜啊,苦辣酸甜,菸酒淚罵”。

“夾縫中求生存”

燒烤攤裡的江湖規矩

​燒烤攤和城市化註定了對立,不論是滾滾濃煙,還是人走茶涼的一片狼藉,都算不上城市風景。有關部門沒有一刀切,而是循序漸進,讓燒烤攤移入飯店內。但是這麼做,少了炎炎夏日的外景和清風,也少了觥籌交錯的氣氛。

當我們坐在飯店內,每個座位都隔開,人氣勁沒了,顯得極為平淡。總結來講,燒烤的味道不僅僅是食材之味,還有人氣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