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社会学习书法的人都不能获得要领?只是一味的按照老师的要求临摹?

书法影响力


为什么现代社会学习书法的人都不能获得要领呢,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深入临摹古人的名碑名帖,凡学书法的人,只要静下心来认真临帖,都会得书法之要领的!如果书法老师要求一个学习书法的人临帖的话,那就恭喜你了!恭喜你学习书法找对老师啦!



什么是书法要领?笔法和字法就是书法的要领。书法,无论哪种书体,都是有书写规则的,这些书写规则就各书体的笔法和结字规律。笔法和结字规律就是书法要领。书法要领从何处而来?书法要领是从古人的名碑名帖中来。所以说,临摹古人的碑帖,可得书法要领,反之,就不可能得书法要领!



当下有一些学习书法的人,不愿意深入临帖,总想着创新,结果是帖也没临好,创新也创不成,更别说得书法要领了。抱着这种心态学习书法的人,是永远也成不了大器的。



其实,学习书法的道理非常简单的,无非是先学古人笔法和字法,之后把从古人那里学到东西运用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当真正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时,不就成为一个书法家了嘛!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有些人就是弄不明白呢?



我曾经说过,学书法,一定要做到临帖、读帖、领悟书法精神三结合。只有做到临帖、读帖、领悟三结合,才能得其书法之要领。一个学习书法之人,若不临摹字帖,不读帖,不领悟古人的书法精神,怎么能得书法要领呢?



书法创新是必须的。书法创新的前提是把传统继承好。在没有把传统继承好之前,先不要妄言书法创新。古今书法大家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说,学习书法,要想得书法之要领,必须要认真地、深入地临摹古人的字帖。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这个问题确实切中时弊!

人们老套地教、老套地学,老套地继承与创新。多少人迷在其中,不能看出来、走出来。

书有书法,学有学法、教有教法。不去找法,只是傻。找不到法,只是笨。

一、学书法、教书法、创书法有不同的目的。

1、史上创书法者皆玄妙之士,从不存在中发现存在,从无规律中找到规律,从无路径中找到路径。天地万物既是学问之源,又与学问同流。创出具体作品以为后世万众之法。这些人是书法的立法者。

2、到明代,民智大开,学习人群大为扩大,有效学习就成了需求。诗词、书画都在总结快速学习的方法,并卓有成效。

3、学习、教学离开了基本点:创与意。学习者只学个小样便可洋洋自得,教学者简单套路便可通行。

4、学习者只是有自己的小目标,教学者只是让小目标实现。现在学习者绝大多数只是要把字写好一点,但教学者没有关注这个目标。更有一部分人想把书法当成一艺或是修养,教学者也没有指向这个目标。

二、书法的教育其实没有一点现代性。

1、书法教育基于明代探索,到民国时进行了简单的规范化。

两个方法:一临、一募。

两个阶段:入帖、出帖。

三个模块:笔画、部件、结构。

2、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而书法教学没总结出理论、没指向目标,因此没有学法、没有教法。

3、当代技术实现了巨大跨越,生活、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书法教学的内容,只是在形式上炫耀。

所以,现代书法教学没有现代性,没有主导观念、没有丰富可能性、没有有效路径。业余、启蒙如此,大学、博士如此。

三、学书法变成真学习,教书法变成真教育。

1、当代的教育已经脱离了本质,不再是为成长服务的。学习已脱离成长,变成一种交易。

2、没有真学习,哪有真追求、哪有真学问,哪有真教育?没有真人,哪有真行为、哪有真效果?

3、所以只有从真出发,才能找到真意。真学习、真成长,真学问、真教学,才是重围的突破点。

四、必须重来!

1、有学法。

从自己出发,向天地、自然、文化、历史、时代学习,从无字句处读书。让书法与艺术、人心相通。

如果学有所成,学习经历就包含了学法。如果重新整理,就能形成有效的学法。如果你的目标包容了更多人的目标,就有了通行的学法。

2、有教法。

教法就是帮人找到学法。通行的学法适于大多数人。不同的起点、目标,需要因材施教,形成自己的学法。

3、有书法。

当有了教法、有了学法,书法作为成果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人能成什么样,没人知道。书法能成什么样,也没人知道。

所以书法教育必须重来,书法足以孕育一个新时代。


一点清风O学生漂亮字


书法,艺术,包括您提及的要领,都是相对概念化的词汇,真正能影响或感染自己和别人的首先是书写者的思想,其次才是书写的过程和书写后呈现的状态。

再说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善书者生存区域的萎缩是事实,但环境较之以往应是有所改善的,这两者其实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你我不必过于担忧。

我个人的主张也是不必过多的临摹,而注重读帖和思考探究,而且宜深入或不能自拔,再者帖的作用是引路人而不是枷锁,思考探究加用手比划的时间应远远大于书写的时间,尽量做到经过思考后你想写的时候才下笔,不论是否满意,也不能听信说以量取胜,写完十八缸水什么的,只能得其用笔技巧,而所谓法的个性,则多缘于书者对书法的理解力及知识储存。

以上所言不一定对或一定不对,见笑了!





读书耕田人王七


书法这东西和临帖不可分割,要学习书法,必须临帖。即使已经成名成家的人,还在不断临帖。临帖是入门的必经之途。

为什么呢?

因为书法有很大的技术成分,有很强的操作实践性,光靠思考领悟是不行的。书法没有什么一学就会的“要领”——秘诀,即使得到秘法传授,也还需要日复一日的苦练才能掌握。

另外,书法很多流派名家、各种字体,二王、颜柳欧赵、苏黄米蔡,甲金篆隶楷草行,一个人一生主要学某大家某种字体学出头,再加上自己的创意已经就是大家。再要想在别的字体、流派有所成就,又须从临帖开始,然而人生苦短。

不临帖,想当然,就会失去书法的法度,失去书写艺术的本质,写成“丑书”、“乱书”和与书法无关的“画书”,甚至搞成现代派绘画,搞成行为艺术。

学习、练习书法可以说是一种虔诚的修行。书法是一种长期修炼的功夫,临帖是每天的功课,是成功的基础。成功掌握基本的笔法,学会各种字体点画的书写、结构的安排、行气章法、谋篇布局都得从读帖、临帖中来,然后才谈得上出帖。没有长期的临帖,即使你知道该怎样写,你的手你的笔也是不听使唤的。

别说初学者、普通人,那些天才、书法名人、大家都是从苦苦“临池”——临摹和练习走过来的。

我们来看看书圣王羲之怎样苦练书法:

王羲之从小拜卫夫人为师学书法,进步很快,7岁就在当地小有名气,并受到前辈夸奖,但他仍旧按照书法典籍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练习。

一天,卫夫人看了他写的字,大吃一惊,认为他近来的字,已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到处称赞他。

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由于看帖、写字太专心,注意力全集中在字帖的字上,饭都凉了才想起吃饭,竟把墨汁当蒜泥,拿馍馍去蘸,吃得满口黑,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才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何况我们这些凡人和初学写字的学生呢?

至于张芝临池,池水尽黑的典故,大家应该都知道。

还有发明“飞白”的蔡雝,虽然是从刷墙工匠那里

得到启示,也不是一看就会,而是经过苦苦练习,才写出了“刷墙”的效果。

要领、秘诀有没有?有,但须在大量临帖后才能领悟并化为肌肉记忆和自觉、自如的书写动作。

不仅书法,哪一样技艺不需要从模仿起步,借鉴学习、苦苦练习呢?你所谓“要领”正是在不断练习中逐步掌握的,书法老师的指导,不过是让学生不犯大错、少走弯路,不能代替学生的临摹学习。

“要领”就在名家法帖里,但要通过临帖才能化为自己的本领。



大悔忆智冰


书法不等同于写字,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她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必然是高级的、专业的,一个爱好者在从一般汉字书写转变到书法艺术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门槛和台阶,要想顺利的跨过这些门槛和台阶,就要学会方法。成年人写书法与小孩子不同,孩子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练就行,为什么这样练不是小孩子能理解的,而成年人写书法必须是练习与思考同步,思考就是提高对于书法艺术的认识水平和知识体系的了解,简单的办法是找一个专业的好老师,但是对于一般爱好者而言这并不容易,现在社会上的书法老师良莠不齐,大多是以谋生赚钱为目的,不可能对你进行深入系统的书法教育,也就是教你临临帖,更有甚者只教几个字几首诗,反复写,形式上看起来有模有样,其实不知所以然。那么面对这样的现实怎么办?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现在发达的网络功能,不懂就问,把你的练习和作品拿出来给网友批评指点,听取里面中肯专业的意见,不断改进。同时,也要系统自学书法知识,尽快形成专业的知识积累,专业的艺术院校进不了,专业的教材是买的到的,还要大量阅读传统经典作品和论著,加深对于书法的认识,慢慢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学古的同时还要关注当代的书法风格和潮流,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就是这个意思。多去看看书法展,看看专业期刊杂志。对于一般爱好者这样就差不多了,但是想有大的成就,想在全国大赛里获奖,这是不够的,那必须要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必须要有系统长期的学习,还需要一定的天赋。艺术的东西里面窗户纸还是不少的,没人帮你点破,自己摸索也许很难。


张伟评论


一,学习书法开始临摹是必须的。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楷书或隶书进行临摹。要多写多练,以小楷,中楷为主。不管有没有老师认认真真地临摹一段时间约200到300小时。二,临摹期间要多看多揣摩一些书法家的书法,看一些有关书法理论的书籍,增强一些书法理论知识。而后根据楷书掌握程度,可以结合硬笔进行行书练习,主要要练习行书字的运笔方法,字的结构及字与字间的联系。还要结合临摹练习要多看多学名家的操笔,布局。行书练习大约300到500小时。三,摆脱临摹,试着开始练习用毛笔写文或诗词,写完后逐字品审与书法名家的差距,与书法字典上字的差距,要有耐心和细心,反复揣摩,去修正。这段时间是提高自如过程。约300到500小时。四,学习期间还要增强自身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知识,汉语知识,尽可能地多读一些诗词歌赋,名家名言,增强文化修养。到了这个阶段,书法才有可能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期间千万不要接受丑书,搞怪的影响。至于以后发展如何?那就要看你的努力和你对书法的理解及自身潜质。只有再提高一步才能初学草书。


孙举海sunjuhai


临帖就是要领。

临帖,不是字写得有点样子了,就抛开帖,自行其是了。临帖是终身的事,处非你放弃了书法。据说王铎就一日临帖,一日应请。

另外,不要轻言创新。老老实实写字,到一定火候就有可能在某一方面有了创新。断崖式的人为的所谓“创新”必然走上斜路。也不要过分强调“个性”,有的人展示的所谓个性,其实正是需要改掉的习气。正常写字彼此都不会一样的。如果甲乙二人同临一帖,帖的结果拿来对比,肯定不会一样的。

书法就是书写汉字。书法的要领就是临帖。还有,书法切不可当“艺术”去作。书法就是自然地书写。


笔翰颇好


临永远成不了书法,是写字,临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灵性,失去了创新,失去了悟性。要取百家之长,百家之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能悟出自己的风格,写字一笔写出来有美感有自我个性有灵动有生命的字,就叫书法。而不是涂涂摸摸摸出来的字,那是胡涂乱画。你临谁你就成了谁永远的学生。鉴于朋友们的要求,龚老师准备网上开课,书画和古玩讲解,想学和喜爱书法的,予以关注和转发。











孟梦老歌


说到底,还是一群自己都弄不明白的人的理论误导了方向,书法绝不是长期照抄甚至照抄到死,关键在悟,在领会。你写的再像,那也只是像,那不叫得法。所谓得法就是找到规律和方法,得法后,无论怎样写,都在道上。一味死临帖而不知思考总结和变通,那终究是通过你的手写别人的字形而已,遇到没临摹过的字只能抓瞎了。


禅月1976


唐朝至今书法一直走下坡路 导致很多谬误流传 很多假大师横行 很多学书法的人自然深受其害 一辈子找不到正确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