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提到安徽代表就说是黄山,为什么还有呼声是用徽州代替黄山的?

CTNWEIQI1


网上谈论“黄山市”改名“徽州市”已经很长时间了,其中包括一大批知名学者,支持改名“徽州市”者大都以徽州文化为背景,认为“黄山市”忽略了徽州文化,或提现不了徽州文化,或徽文化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黄山文化”掩盖了“徽州文化”。

原徽州地区的辖区现不赘述,现在回到上世纪80年代初,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徽文化被文化大革命,及“破四旧”弄的残壁断垣,现徽州区的“灵山”是典型代表,那时说徽文化,没有几个人知道,除非是历史学家,而黄山不同,几乎全国各地家喻户晓,歌曲《我的中国心》中,就已经把“黄山”的牌子先打出去了,此为最好的广告!有个说法,至90年初,出去务工人员说是安徽人,或许不得待见,而说是黄山人,对方会舒然起敬。那时的徽州盆地交通不便,唯有一条国道312,没有沿海优势,正因为如此,为了带动经济谋发展,以旅游为主线导,带动其他经济。所以“徽州地区”改为“黄山市”是在其特定的历史及发展背景下改名,是上层经过论证及深思熟虑下,才做的决定,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实是,先有徽文化(古徽州),而后成立黄山话市,但没有黄山这个金字招牌,旅游的人次数就不可能充分体现,没有黄山,旅游线路也不会四通八达,徽文化能不能得到拓展也是一个未知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了黄山市,才有了“徽文化”,徽文化在黄山的根基上绽放光芒。

认为黄山市掩盖了“徽文化”,其实大可不必担忧,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骨子里先天就有,并且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相信不会缺失,不是改个名字就抹杀了“徽文化,”。但有种独特的“徽文化”随着交通便利,城镇化建设,会逐渐消失,那就是“三里一个村,村村不同音”方言了,她不是因为“黄山市”而烟消云散的,也是时代发展的结果!

所以,窃以为,改不改名,大可不必担忧,不说改名所需的大量物力,人力,财力,现在全国各地都适应了,再改过来,又得大动干戈!难不成,为了“徽文化”,又改成所谓的“徽州市”,还得做个“徽州府”衙不成,所有的公务员都在“府衙”上班。接受现实,要务实,要实在。2019年,黄山市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无尘居士4


我是安庆人,你是徽州人,咱俩合在一起才叫安徽人。作为一个安徽人,一直坚持要把黄山市地名恢复老地名——徽州市。

当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人,为了发展旅游事业,要把黄山这块牌子打出去,在国家撤地改市期间,1987年11月,撤销徽州地区,并同时撤销县级的屯溪市和黄山市,设立地级黄山市,原来县级的黄山市变成了黄山区,于是,在当地就出现了三个“黄山”地名:“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这样一改,买机票、火车票,看高速公路出入口,对外地的游客来说,都是傻傻分不清。外地人到黄山旅游不管你乘什么交通工具,首先要到黄山市驻地——屯溪区,其实从屯溪区上黄山风景区还有65公里,无形中给外地游客增加了不少麻烦。

要知道黄山只是一座山,一座风景如画的山。而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概念,起于宋徽宗宣和三年,至今有800年历史。
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为歙县,被授予“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徽剧(徽班)之乡”、“中国徽文化之乡”、“中国牌坊之乡”荣誉称号,而这些底蕴丰厚的徽州文化,“黄山市”能够体现出来吗?我记得在2017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该报高级编辑李辉写的题为《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一篇文章,文中提及,地名承载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千百年的情感传承,“是一条回家的路”,“像‘徽州’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虑恢复。”李辉同志的文章代表部分人(包括我在内)的建议,要撤销黄山市的地名,重新改名徽州市。


安慶雜談


先更正一下:不是要以徽州代替黄山,而是要恢复徽州地区(市)。黄山,是原徽州地区歙县境内的一座名山,明朝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宏祖)曾几上黄山考察旅行,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名言传世,但不论黄山多么出名,她必竟仅是一座山而已。而徽州,作为一个行政区域,她的人文名胜古迹历史则更为悠久、更加深广,内涵更为丰富,经过数千年历史积淀,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独具特点的徽州文化,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州契约文书,徽州祠堂文化,徽派建筑,徽州四雕(砖雕、木雕、石雕、竹雕),徽剧(京剧的前身),徽墨,歙砚,沁心堂纸,徽菜(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在清朝设立安徽省时,省名"安徽"二字,就是取安庆府与徽州府二府首字组成的。所有这些,豈是一座"黄山"能替代的了?!所以,恢复"徽州"之名的呼声定会持续下去!!!


绩溪天池曹也


我不是徽州人,太平人,只有太平人才有资格叫黄山人


让风吹41


八十年代,设立黄山市前,并没有徽州市这个城市(历史上也没有过,古时候的徽州府的遗址现在还保留在黄山市歙县城区内),只有徽州地区这个设置,地区行署设在屯溪市,而且没有人称徽州都称屯溪。八十年代,当时中国旅游热才起,皖南交通极不发达,到黄山旅游只有经皖赣铁路和205国道,取道屯溪中转,极易让人产生误会。在新设立地级市取名时,命名黄山市,极大改善了当地旅游条件。如今黄山市成为高铁,高速,航空等交通枢纽,国、省、县道四通八达,可以说完全得益于黄山旅游的需求。。可以说,如果没有黄山九华山,现代的皖南就是穷山恶水之地。。


没有被使用过的用户名


在我们歙县流传着两句话: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还有一句是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两句话分别说的是我们徽州人的勤劳和徽州这个地方的美!文化底蕴浓厚,徽州这个名字更好一点


众人皆醒我独醉915


我记着以前出差黄山,回来报销差旅费,财务中心负责审核票据的同事告诉我“去黄山旅游费用不能报销”,我有点懵,解释了很长时间,后来还是财务部长解围的。假如“徽州”我想不会出现如此尴尬吧。


海潮2015


黄山是黄山,徽州是地方文化。改徽州才是正途。


苏大爷的窝


黄山市的前身叫“徽州”,上世纪八十年代改名为现名。古徽州在历史上声名远扬,这里有独特的徽州文化,有全国闻名的徽商,京剧前身的徽剧,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文房四宝的徽墨,歙砚,宣纸等等,这些都是古徽州文化的代表。


无痕18255939381


徽州代表的是中国的一种著名文化,黄山只是一座名山,不好比的。放弃徽州就是放弃皖南的根,舍弃自己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