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提到安徽代表就說是黃山,為什麼還有呼聲是用徽州代替黃山的?

CTNWEIQI1


網上談論“黃山市”改名“徽州市”已經很長時間了,其中包括一大批知名學者,支持改名“徽州市”者大都以徽州文化為背景,認為“黃山市”忽略了徽州文化,或提現不了徽州文化,或徽文化的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黃山文化”掩蓋了“徽州文化”。

原徽州地區的轄區現不贅述,現在回到上世紀80年代初,也就是改革開放初期,那時,徽文化被文化大革命,及“破四舊”弄的殘壁斷垣,現徽州區的“靈山”是典型代表,那時說徽文化,沒有幾個人知道,除非是歷史學家,而黃山不同,幾乎全國各地家喻戶曉,歌曲《我的中國心》中,就已經把“黃山”的牌子先打出去了,此為最好的廣告!有個說法,至90年初,出去務工人員說是安徽人,或許不得待見,而說是黃山人,對方會舒然起敬。那時的徽州盆地交通不便,唯有一條國道312,沒有沿海優勢,正因為如此,為了帶動經濟謀發展,以旅遊為主線導,帶動其他經濟。所以“徽州地區”改為“黃山市”是在其特定的歷史及發展背景下改名,是上層經過論證及深思熟慮下,才做的決定,不是一蹴而就的!!!現實是,先有徽文化(古徽州),而後成立黃山話市,但沒有黃山這個金字招牌,旅遊的人次數就不可能充分體現,沒有黃山,旅遊線路也不會四通八達,徽文化能不能得到拓展也是一個未知數。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了黃山市,才有了“徽文化”,徽文化在黃山的根基上綻放光芒。

認為黃山市掩蓋了“徽文化”,其實大可不必擔憂,作為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骨子裡先天就有,並且耳濡目染,言傳身教,相信不會缺失,不是改個名字就抹殺了“徽文化,”。但有種獨特的“徽文化”隨著交通便利,城鎮化建設,會逐漸消失,那就是“三里一個村,村村不同音”方言了,她不是因為“黃山市”而煙消雲散的,也是時代發展的結果!

所以,竊以為,改不改名,大可不必擔憂,不說改名所需的大量物力,人力,財力,現在全國各地都適應了,再改過來,又得大動干戈!難不成,為了“徽文化”,又改成所謂的“徽州市”,還得做個“徽州府”衙不成,所有的公務員都在“府衙”上班。接受現實,要務實,要實在。2019年,黃山市要擼起袖子加油幹!!!


無塵居士4


我是安慶人,你是徽州人,咱倆合在一起才叫安徽人。作為一個安徽人,一直堅持要把黃山市地名恢復老地名——徽州市。

當時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人,為了發展旅遊事業,要把黃山這塊牌子打出去,在國家撤地改市期間,1987年11月,撤銷徽州地區,並同時撤銷縣級的屯溪市和黃山市,設立地級黃山市,原來縣級的黃山市變成了黃山區,於是,在當地就出現了三個“黃山”地名:“黃山市、黃山區、黃山風景區”。這樣一改,買機票、火車票,看高速公路出入口,對外地的遊客來說,都是傻傻分不清。外地人到黃山旅遊不管你乘什麼交通工具,首先要到黃山市駐地——屯溪區,其實從屯溪區上黃山風景區還有65公里,無形中給外地遊客增加了不少麻煩。

要知道黃山只是一座山,一座風景如畫的山。而徽州作為一個地域的概念,起於宋徽宗宣和三年,至今有800年曆史。
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歙縣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國粹京劇的發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發源地。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為歙縣,被授予“中國徽墨之都”、“中國歙硯之鄉”、“徽劇(徽班)之鄉”、“中國徽文化之鄉”、“中國牌坊之鄉”榮譽稱號,而這些底蘊豐厚的徽州文化,“黃山市”能夠體現出來嗎?我記得在2017年4月13日《人民日報》刊發了該報高級編輯李輝寫的題為《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一篇文章,文中提及,地名承載豐富的文化信息,接續千百年的情感傳承,“是一條回家的路”,“像‘徽州’這樣重要的歷史地名,不妨考慮恢復。”李輝同志的文章代表部分人(包括我在內)的建議,要撤銷黃山市的地名,重新改名徽州市。


安慶雜談


先更正一下:不是要以徽州代替黃山,而是要恢復徽州地區(市)。黃山,是原徽州地區歙縣境內的一座名山,明朝著名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宏祖)曾几上黃山考察旅行,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名言傳世,但不論黃山多麼出名,她必竟僅是一座山而已。而徽州,作為一個行政區域,她的人文名勝古蹟歷史則更為悠久、更加深廣,內涵更為豐富,經過數千年曆史積澱,形成了有別於其他地區的獨具特點的徽州文化,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州契約文書,徽州祠堂文化,徽派建築,徽州四雕(磚雕、木雕、石雕、竹雕),徽劇(京劇的前身),徽墨,歙硯,沁心堂紙,徽菜(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等優秀中華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元素。在清朝設立安徽省時,省名"安徽"二字,就是取安慶府與徽州府二府首字組成的。所有這些,豈是一座"黃山"能替代的了?!所以,恢復"徽州"之名的呼聲定會持續下去!!!


績溪天池曹也


我不是徽州人,太平人,只有太平人才有資格叫黃山人


讓風吹41


八十年代,設立黃山市前,並沒有徽州市這個城市(歷史上也沒有過,古時候的徽州府的遺址現在還保留在黃山市歙縣城區內),只有徽州地區這個設置,地區行署設在屯溪市,而且沒有人稱徽州都稱屯溪。八十年代,當時中國旅遊熱才起,皖南交通極不發達,到黃山旅遊只有經皖贛鐵路和205國道,取道屯溪中轉,極易讓人產生誤會。在新設立地級市取名時,命名黃山市,極大改善了當地旅遊條件。如今黃山市成為高鐵,高速,航空等交通樞紐,國、省、縣道四通八達,可以說完全得益於黃山旅遊的需求。。可以說,如果沒有黃山九華山,現代的皖南就是窮山惡水之地。。


沒有被使用過的用戶名


在我們歙縣流傳著兩句話: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還有一句是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兩句話分別說的是我們徽州人的勤勞和徽州這個地方的美!文化底蘊濃厚,徽州這個名字更好一點


眾人皆醒我獨醉915


我記著以前出差黃山,回來報銷差旅費,財務中心負責審核票據的同事告訴我“去黃山旅遊費用不能報銷”,我有點懵,解釋了很長時間,後來還是財務部長解圍的。假如“徽州”我想不會出現如此尷尬吧。


海潮2015


黃山是黃山,徽州是地方文化。改徽州才是正途。


蘇大爺的窩


黃山市的前身叫“徽州”,上世紀八十年代改名為現名。古徽州在歷史上聲名遠揚,這裡有獨特的徽州文化,有全國聞名的徽商,京劇前身的徽劇,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文房四寶的徽墨,歙硯,宣紙等等,這些都是古徽州文化的代表。


無痕18255939381


徽州代表的是中國的一種著名文化,黃山只是一座名山,不好比的。放棄徽州就是放棄皖南的根,捨棄自己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