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新解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新解

辛弃疾是南宋文坛的伟大诗人,又是抵抗金人入侵的大英雄。在被些小鼠輩弹劾赋闲在带湖之滨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丑奴儿_书博山道中璧》: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新解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尝尽愁滋味,欲说不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新解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新解

这是一首满满的家国情怀正能量的名篇。

范仲淹说: “居庙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辛弃疾这首词正是赋闲带湖时“忧其君"之作。

历代注家都一个腔调说这是辛弃疾的”个人悲哀”,实则差矣!我说这首词背后的展示是时代的悲哀。

象辛弃疾这样马上安天下,马下撫黎民,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圣贤,皇皇几千年不过数人而已。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新解

少年不知滋味,也非完全以年龄论,而是一个时代映照幅射在人身上的精神痕迹。“而今识尽愁滋味",则是时代镌刻在人身心上的烙印。

“少时不知",“而今识尽"一方面是人对社会的认识更接近真实真理了; 另一方面则必然是社会本身本质上的“原形“显现了。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新解

圣贤英雄人物总是这样,一方面有爱国之心救国之才,另一方面又往往是心有余而才未必能施展: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新解

历史往往总是差强人意。稼轩在另一首《念奴娇_书东流村璧》中说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 近来多少华发“?!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新解

诗人的审美观照,象多弹头核武,往往是似言他而又实言已,似言已而又实言他,非诗人难知也。

这首《丑奴儿_书博山道中璧》词即是如此。唯有如此解读,后人才能夠作为借鉴,少走弯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