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吳用最終選擇了宋江,而不是晁蓋?

用戶56085252671


對於梁山水泊的政治前途,晁蓋和宋江兩人的看法截然不同。晁蓋一味主張和趙宋王朝對立,決不妥協;宋江則竭力主張招安,成全忠孝之名。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兩個政治觀念完全相反的人,一開始就算是情同骨肉,時間長了也免不了貌合神離。晁蓋和宋江,曾經意氣相投的好兄弟,最終也走到了分道揚鑣,手足相殘的地步。

宋江是鄆城小吏,吳用是落第秀才,而晁蓋則是綠林江湖中的逍遙自在的豪傑好漢。宋江和吳用要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走上屬於文人儒士博取功名、封妻廕子的老路,晁蓋就是他們的絆腳石。相同的利益訴求下,宋江和吳用很快抱成一團,在晁蓋統領下的梁山水泊實踐他們謀劃良久的招安大計。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吳用為什麼選擇宋江而不是晁蓋呢?

首先,宋江和吳用的利益是一致的,那就是做官。

宋江自己當過一個小官,刀筆小吏,雖然不是什麼顯赫的職位,但是在一個小縣城,宋江還是感受到了一種上層階級的優越。長期混跡於官場,宋江更加認識到仕途之路的重要性。在宋朝,只要你官當得足夠大,你能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做官,宋江是既得利益者,雖然上了樑上,但是宋江骨子裡加官進爵,光耀門楣的讀書人思想根深蒂固。

吳用是一個落地秀才,後來當了一個私塾先生。讀書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官,所以說當私塾先生的吳用肯定是不甘心的。如果不上梁山,吳用還會去繼續參加科舉考試。因為,只有這樣才是讀書人的正途。

其次,宋江和吳用並沒有犯下什麼不可饒恕的死罪。

要投奔朝廷,接受招安,自己的過去一定要清白。梁山上的人,幾乎都是打家劫舍,殺人不眨眼的江湖人士,但是宋江和吳用,自己沒有殺過人。宋江雖然失手殺死了自己的姘頭閻婆惜,但是她只是一個煙花女子,宋江並不構成死罪。相對於梁山上那些明目張膽地反抗朝廷的兄弟而言,宋江和吳用,是朝廷可以接受的對象。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吳用投靠宋江,最重要的一點是,他看準了宋江的人脈資源和個人能力。

梁山上一開始的四五十個弟兄裡面,晁蓋的嫡系只有十多個人,但是宋江帶來的人,有三十多個。而且宋江的名聲,比晁蓋在江湖上更響亮,很多人上梁山不是來投奔晁蓋,而是來投奔宋江。吳用是個聰明的讀書人,要站隊,他自然選擇宋江。

晁蓋雖然講義氣,但是不過是一個練武出身的大老粗,筆墨不認識幾個字。宋江就不同了,不僅做過官,在江湖上有名望,而且有謀略。跟著有文化的宋江,自然比跟著沒文化的晁蓋要有前途。

可惜的是,招安大計是完成了,吳用也做出了聰明的選擇。但是最終的結局,卻是葬送了幾十個弟兄的性命。就連吳用和宋江自己,也沒有得到善終。做過土匪的人,要想進入朝廷,洗白自己,朝廷裡面的那些既得利益者也不會答應的。



END.


博書


水滸中其實有一個彩蛋,其實是決定了水滸整個故事的走向的,那就是吳用為什麼會棄晁擁宋。

吳用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三,但他實際上是山寨長期的二當家,無論晁蓋時代還是宋江時代。

吳用字學究,大家可能以為吳學究是他的另一個綽號,實則不然,他是姓吳名用字學究,一如宋江字公明(功名)一樣。

學究對功名,他和宋江才是絕配,才有真愛。

這絕非偶然,作者想告訴讀者宋江和吳用是一類人。

他們都熱愛功名,但是呢,文化水平又都是半桶水,所以他們絕口不提科舉是有自己的苦衷的。

宋江能寫點打油詩,潯陽樓上所題“他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而那首重陽節山寨大聯歡時填的那闕《滿江紅》詞,雖然政治色彩濃了些,也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國文老師可以打六十分及格分。

但是,宋朝的科舉考試考文章而不是詩詞,而前者可能正是宋江的軟肋,就像現在的某個中學生語文英語學得好數理化卻一塌糊塗一樣。有人會說,宋江不是“刀筆精通”嗎?但寫狀子和寫文章可不是一回事,否則,律師們都可以當作家了。

吳用的文化水平也和宋江相關,吳先生既寫不了文章,也填不了詩詞,

        

且看他忽悠盧俊義時寫的那首蹩腳詩,這種水平,國文老師頂多給50分,這樣的詩真不如阮氏兄弟唱的RAP來的地道,畢竟原生態。

兩人不提科舉,皆因心中有刺。

而晁蓋和他們不同,就是名大老粗。沒宋吳這類人半桶水。

吳用什麼時候投靠宋江呢,最起碼宋江上山後處子戰打祝家莊時還沒有,首次攻打時,吳用並沒有隨軍前往,而是和七星聚義中的大哥晁蓋在一起,和劉唐、三阮看守山寨。

“一打”失利後不久,吳用就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宋江身邊,很快就拜倒在了宋江的“大哥魅力”和忠義思想之下,而宋江也被吳用的足智多謀所折服,“宋不離吳,吳不離宋”的時代從此開始。

        

之後,只要宋江出馬,吳用必定跟在他的身邊,無論是打高唐州,破連環馬,還是打華州,打青州,破芒碭山,無一例外。等到晁蓋覺得自己已經“不是大哥好多年”,不停宋江勸阻要親自下山攻打曾頭市時,吳用卻不出山了,他又一次選擇了跟在宋江身邊,留在山寨裡涮火鍋,喝花酒,好不好活。

隨著就是曾頭市上有晁蓋離奇的死。這個跟隨晁蓋身邊多年的二當年卻對晁大哥留下的遺言無視,

從曾頭市一役已經完成一切證明,晁蓋在吳用心中已經從當初的績優股變成了如今的垃圾股,所以,他義無反顧地拋棄了晁蓋,跟定了宋江這支潛力股。

    

後來,晁蓋走了,永遠地走了;盧俊義來了,無奈地來了,而且活捉了射死晁天王的兇手史文恭。按照晁蓋的遺願,盧俊義應該被推上梁山的第一把金交椅,盧同學知道自己是初來乍到的新人,知道自己在山寨上的分量,他不想也不敢貿然就職,而大家心目中的接班人宋江好像也不願意在晁蓋屍骨未寒之際就違揹他生前的最後指示,最終決定宋盧兩位同志PK一下統兵作戰的能力,分頭去打東平府和東昌府,誰先攻破城池,誰勝出;誰勝出,誰就走上一把手的光榮崗位。

這是一個沒有任何懸疑的比賽。但宋江還是很細心,把親密戰友吳同安排到盧俊義麾下。

宋江沒費多大勁就拿下了東平府,收服了雙槍將董平,而盧俊義卻遇到了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善打飛石的沒羽箭張清,但二當家吳用卻沉默是金,真地像他的名字一樣無用了。當勝券在握的宋江來幫助盧俊義時,吳用才開始發力,他出謀劃策生擒了張清,攻破了東昌府。吳用就這樣以“不該出手不出手,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心機幫宋江贏得了寨主大選,絕對對得住玉皇大帝后來授予他的天機星的榮譽稱號。

可以說,吳用不僅是棄晁從宋,而且是晁蓋之死的最大幕後黑手之一。。

看懂了這一層,水滸你算看明白了大半。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憶江南


夜狼文史工作室


因為他們倆是一樣的!

吳用,吳學究,鄆城縣一個教書先生,讀書人的終極目標就是賣與帝王家,但是他只能每天陪一些娃娃讀讀三字經,百家姓,這輩子想在當官,出頭已經不可能了!而宋江呢,是鄆城縣一個刀筆小吏,一日為吏終生不得為官了!也就是說他們兩個的路已經被封死了!



但是這兩位爺都是閒不住的主,吳用的朋友都是晁蓋,阮氏三雄這樣殺人越貨的主!宋江人稱及時雨,時常的接濟一些江湖閒散人員,這樣不安分的人,註定不會甘於平庸的!果然吳用策劃了生辰綱劫案,犯下了滔天大罪!宋江怒殺了閻婆惜一步步被逼上了大佬的位置!

但是他們兩個都沒有忘了自己的初衷,那就是封侯拜相,封妻廕子!正路堵死了,那就走捷徑,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路的!古代讀書人,武將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非常深,成功的定義只有一個那就是或許功名,就像現在對於成功的評判也就一個那就是有錢,你如果說自己不喜歡錢,那就是扯淡了,這樣你也就理解宋江吳用的招安之舉了!
但是晁蓋不一樣,他是一個義薄雲天的地方豪強,重情義,通外交,但是不會做官,他是不會走向詔安的路子的,或者說晁蓋一直是土財主從來沒有過做官的打算!那麼就很容易理解吳用為什麼偏離晁蓋而接近宋江了!


豫見五羊


吳用最終選擇宋江,而不是晁蓋,秘密就藏在他們的名字裡。

先說吳用。吳用是梁山泊的軍師,他沉著冷靜,神機妙算,足智多謀。智取生辰綱、智取大名府 、智取文安縣、 巧用雙掌連環計等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不比張良差。可以說吳用為梁山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可是這有用嗎?能改變梁山悲慘的命運嗎?不能,最終落得個自縊而死。所以施大師給他賜名吳用,諧音無用。



再說宋江。他仗義疏財,為人講義氣,無論誰有困難他都能伸出援手,所以人稱及時雨。在梁山他能帶頭大稱分金,大塊吃肉。他有極強的領導才能,梁山兄弟都能聽他的號令。他原本可以成就一番大業,但是施大師給他賜名宋江宋公明,諧音送江山送功名。把江山和功名都送出去了,自己啥都沒了。宋江本來是個小吏,因為殺了閻婆惜丟了官職,小吏雖不大也算功名。上梁山後一心想著招安,本來可以創業,自建功名,推翻舊朝廷,建立新政權。但他沒那麼做,他把功名送出去了,把有可能得到的江山也送出去了,千方百計去招安,招安後,最終被陷害至死。



最後說說晁蓋。晁蓋諧音朝蓋,意思是蓋過朝廷,晁蓋的綽號晁天王、托塔天王,天王是比皇帝大的。晁天王的志向是要成就大業,是要改朝換代的。



三個人放在一起比較,很容易看到吳用和宋江才是一路人。吳用不管怎麼努力最終都毫無用處,宋江把功名都送出去了,結果還是原來的結果,命運毫無改變,過程怎麼努力,最終也是無用。吳用選宋江,水滸故事才能順利演繹下去。吳用選晁蓋,接下來將是改朝換代的波瀾壯舉,吳用就變有用了,另外,改朝換代也不符合歷史進程。


豫有得


答:很簡單,宋江才是領袖群倫的帶頭大哥,晁蓋不是。

單論江湖義氣,晁蓋是堪與宋江匹敵的。

也正是如此,劉唐、公孫勝混跡於黑道的江湖的人物甫一知道大名府那邊有十萬貫金珠啟程押送東京,馬上想到要找晁蓋幹這票彌天大案。

晁蓋也表現得非常有擔當。

他用大把銀子從朱仝、雷橫手裡搭救出劉唐;貢獻出自己的莊院作為謀事的會議廳;事發後,眉頭皺都不皺,一把火燒了莊院,拍屁股和群雄竄奔荒山草澤……

這些,都頗具領袖氣質。

所以,七星結盟聚義時,大家都公推他做老大;上梁山後,大家也公推他坐第一把交椅,擔任了水泊梁山大寨主。

但是,吳用是個人精,和晁蓋相處下來,很快就發現晁蓋是個粗線條的人物,寡謀乏斷,難成氣候。

不妨回顧一下劫生辰綱的全過程,所胡的籌謀計劃、安排行事和具體操作,用至行動,都是吳用一個人說了算,晁蓋完全是個擺設,事事被動,事事出不上力。

最可笑的是,事發後,宋江前來通風報信,說官府散發海捕文書,張網捉人。晁蓋一下子就尿了,手足無措,找吳用問計:“我們事在危急,卻是怎地解救?”

吳用提供了一個連三歲小孩也知道的答案給他:趕緊跑路。

晁蓋叫了聲好,準備跑路,但一想不對,這跑路得有個方向呀,該往哪兒跑呢?

於是,又回頭問,說:“卻才宋押司也教我們走為上計,卻是走那裡去好?”

哈,本來宋江也教他趕緊跑路的,但他還要經過吳用重複一遍才認可這個答案,但得了這個答案,又出現了第二個問題——往哪兒跑?

吳用讓他收拾好珠寶,“一徑都走奔石碣村三阮家裡去”。

晁蓋傻得可愛,竟然撓著頭皮問:“三阮是個打魚人家,如何安得我等許多人?”

看,晁蓋的智商,都快接近白痴了,按照他的理解,是以為大家都到三阮家藏身,和官府躲貓貓。

吳用又好氣又好笑,先罵他一句:“兄長,你好不精細!”然後才不緊不慢地解釋:“石碣村那裡一步步近去,便是梁山泊。如今山寨好生興旺。官軍捕盜,不敢正眼看他。若是趕得緊,我們一發入了夥。”

解釋得夠清楚了,但晁蓋肚裡就像是積壓了十萬個為什麼一樣,又金魚吐泡一樣吐出了個新問題——“這一論極是上策,只恐怕他們不肯收留我們。”

吳用都快瘋了,不耐煩地說:“我等有的是金銀,送獻些與他,便入夥了。”

看看,以晁數的智商,做帶頭大哥,能把大家帶到哪兒去?

而宋江就不同了。

宋江為人,以他自己的話來說,那是“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邱,潛伏爪牙忍受”,既飽讀經史,又諳熟權謀,如猛虎臥谷,蛟龍潛淵,“他時若遂凌雲,敢笑黃巢不丈夫”,分明就是個曹操、劉裕式的梟雄。

而宋江上梁山後,分建馬軍、水軍、步軍,各大小頭領的工作安排得妥妥貼貼,各大小事業打理得井井有條,儼然就是個天生的領袖。

補一句,現在評論宋江,大多數人是唾罵他走投降路線,把眾兄弟引上了一條不歸路。

但站在歷史的角度、以現實的眼光看待問題,梁山其實就是一個現實版的“威武山”,宋江則是“座山雕”式的土匪頭子,不要說什麼“開創天下”、“打造王朝”的空話,能夠洗白身份,重新迴歸主流社會,並混到一官半職、封蔭妻子,還真是吳用等人所奢想的。

所以,吳用為什麼選擇宋江而拋棄晁蓋,就見怪不怪了。


覃仕勇說史


吳用為什麼最終選擇了宋江,而不是晁蓋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咱們首先需要來看看吳用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吳用)
吳用職業是一個鄉村私塾先生。在古代當私塾先生的,往往都是一些落第讀書人,也就是說,他讀了一肚皮的書,參加了很多次科舉考試,最後都失敗了,所以才去教書謀生。
這樣的職業和經歷,決定了呈用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他的學問很高,但是高的學問並非是儒家學問,而是其他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在吳用那裡,就是兵家和縱橫家,也就是鬼谷子傳下來的學問,他學得最好。
第二,他對當時的政府不滿。他想入仕當官,但是被當時的政府拒絕了很多次,他怎麼還會滿意呢?
第三,他急於想獲得成功。私塾先生雖然是先生,其實地位是很尷尬的,因為是落第之人,肯定有很多人瞧不上他。所以他急於通過獲得成功來證明自己。
(宋江)
第四,他明白世態炎涼,洞悉時事政局。多次考試落第的人,肯定比那些死鑽經書的人,更瞭解時事,更能明白社會的實際狀況。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吳用是看出了當時北宋王朝已經走向了腐敗的高峰,皇帝貪圖享樂,不理朝政。大臣阿諛奉承,追名逐利。天下群雄並起,農民起義之火,四處蔓延。北邊金國虎視眈眈,南下之勢,箭在弦上。
看清了這種時勢的吳用,他就想在這個時候大顯身手。而且他的大顯身手還不是一般的大顯身手,而是要推翻現有政權,建立新政權,至少要稱霸一方。但是他也明白,自己最多是個相才,不可能當皇帝。所以選擇一個合適的人來輔佐,那就是他一直在尋求的事情。
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理解他為什麼會選擇宋江,而不是晁蓋了。晁蓋不是一個值得他輔佐的主,而宋江恰恰具有這方面的特質。
第一,宋江是一個具有親和力號召力的人。什麼樣的人才能夠當主?不是他有多厲害,而是他有親和力與號召力。劉邦為什麼比項羽更能吸引人才?並不是劉邦比項羽厲害,而是劉邦的親和力和號召力遠遠高於項羽。宋江的親和力與號召力來源於他的仗義疏財。他號稱及時雨、呼保義,就是他這方面的體現。實際上,整個梁山好漢中,有親和力和號召力的,就只有兩人,一個是宋江,還有一個是柴進。但柴進是前朝皇室後代,以他為主,雖然號召力也可以,但目標太大,很容易引起朝廷的極大重視和殘酷打擊。
(晁蓋)
第二,宋江是政府官員,熟悉政府的那一套。宋江的官當得雖然不大,只是一個小吏,但是他和晁蓋比起來。更熟悉行政事務那一套。以這樣的人為主造反,遠遠超過那種農民起義者。縱觀歷史上的農民起義中,如果起義領袖本身沒有文化,沒有見識,一般最多隻能成為混世魔王,甚至是殺人魔王。這樣的人註定是走不遠的。而宋江是見過大場面的,他知道一個國家應該是什麼樣子。所以吳用會選擇他來輔佐。
第三,宋江身上有很強烈的家國意識,忠君愛民。這點也是吳用特別欣賞的。呈用自己是一個落第讀書人,儒家文化學的不精,儒家思想在他身上的影響不是很大。但他特別欣賞那些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人。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有大眼光,大氣魄。而宋江恰恰有這樣的眼光和氣魄。
雖然宋江身上有愚忠的特性。但是吳用相信,將來宋江一旦看到了可以獲得天下的希望,再加上整個北宋末年如果亂成一團。那麼宋江放棄愚忠,自己做大的想法肯定也會有的。
不過呈用千算萬算,他忽略了兩點:一是北宋末年,最終沒有釀成天下大亂的局勢。雖然金國最終入侵了,但是由於金國的入侵,反而在國內形成了很大的向心力。這就使得吳用要建立一個國家的想法難以實現。(有人可能不同意,說,明朝末年,為什麼在外族入侵的情況下,國內仍然天下大亂呢?主要的原因是宋朝末年,天下百姓還是比較富足的。而明朝末年則是荒脊一片。)
二是吳用認為,宋江的愚忠最終會改變,但其實沒有,宋江不但沒有改變他的愚忠,反而把吳用的想法往另外一個方向逆轉,一心想的就是招安,做一個孝子忠臣。所以,吳用最終是一個悲劇的人物,失敗的英雄。

張生全精彩歷史


吳用不好色,不貪吃(〖阮家三兄弟讓吳用吃了幾塊,便吃不得了。那三個狼餐虎食,吃了一回〗),不愛錢,又有才幹。這樣的人最喜歡什麼?高尚點說是喜歡把事業做大,通俗點說是喜歡權力。

中國自古以來,考不上的讀書人是造反慾望最強烈的——感覺自己有才能,卻無處施展,掌握不了權力——所以,唐朝的落榜生黃巢,清朝的落榜生洪秀全,把大唐大清攪得奄奄一息。吳用恰恰就是就是個不第的秀才,整天”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既然無法通過科舉出將入相,那就嘯聚山林實現抱負吧。



所以晁蓋一說劫生辰綱,他就積極贊成,周密籌劃。後來事發,上了梁山,奪了梁山頭領之位,打敗了官軍的圍剿,威鎮江湖,遠路的好漢的知道〖梁山泊如此興旺,四海皆聞〗。

這一切似乎很美好,但人比人該死,貨比貨該扔啊。後來宋江迫不得已上了梁山。跟宋江比起來,晁蓋無論才能,野心還是胸懷都相形見絀了:晁蓋上梁山時招了幾個頭領,打祝家莊前還是幾個,俘虜個黃安還給憋屈死了;宋江到哪都招小弟,沒上梁山前就送一班清風山人馬上山。晁蓋因為時遷偷雞,就要殺石秀楊雄,宋江是但凡你有才能,無論品德怎樣,就可以招納你,因為有信心駕馭你。晁蓋不想怎麼擴大規模,人馬糧草一直都沒有多大的變動;宋江上山沒多久就打下祝家莊,〖得糧五千石〗夠梁山吃幾年了。晁蓋基本以守成為主,當個幾千人的山大王就心滿意足了(雖然在跟宋江的競爭壓力中也想過幾次出兵);宋江打祝家莊,打高唐,打青州,打華州,打大名府,可謂縱橫天下,讓梁山的規模與聲名程幾何級數增長。



這就很明顯了,作為一個有志向的人,你是願意輔佐一個勢力只及幾家菜市場的土豪,當二大家的呢,還是願意輔助一個把菜市場逐漸做大,最後可以跟馬雲、王健林叫板的創業者,當副總裁呢?

宋江得了天書之後,玄女娘娘要他〖只可與天機星同觀〗,但沒說天機星是誰啊。他肯跟吳用同看,就是表示願意跟吳用共享機要,開始拋橄欖枝拉攏他了。後來歷次出征,兩人密切配合,增進了感情,也更加佩服對方的才能,清楚只有兩人合力才能把梁山做大。所以吳用自然而然地倒向了宋江。


待我施為地煞變


吳用為何會“叛變”晁天王?其實這其中蘊含大道理,吳用對宋江的相見、相識、相知和相戀,就是一部職場跳槽秘籍,希望今天的內容能給您有所啟發!

吳用“跳槽”的謀略

細讀水滸,會發現吳用與宋江之間,是有個從“相見”到“相識”到“相知”直至“相戀”的過程的。

相見:宋江給吳用留下義薄雲天印象

吳用初見宋江,是在晁蓋家。那天,宋江騎快馬來給晁蓋報信,說生辰綱之事暴露,弟兄們快撤!

相識:吳用見識宋江集團強大實力

大鬧清風寨之後,宋江本要帶花榮、秦明、黃信、燕順、王矮虎、鄭天壽、呂方、郭盛、石勇等同歸梁山,不想半路接到父親病故消息,宋江趕回老家,只得由花榮帶隊奔梁山。在梁山,花榮看晁蓋有輕看之意,遂亮了一手,來了出“小李廣梁山射雁”,結果眾人大驚,吳學究更是稱讚道:“休言將軍比小李廣,便是養由基也不及神手,真乃是山寨有幸!”實力才是生產力。

相知:吳用認可宋江不與國為敵理念

宋江因殺死閻婆惜被髮配江州,途中被吳用派出的劉唐接著。隨後,吳用和花榮一起來迎接宋江——注意,吳用不是單獨出現,而是與宋江的心腹兄弟花榮一起出現,這本身就說明他是在博取宋江的信任。

相戀:吳用發現宋江能力遠超晁蓋

說實話,晁蓋除了武藝不錯、頗講義氣,在智謀、魄力等方面,水平很一般。得知生辰綱案發,晁蓋有些慌神,問吳用怎麼辦。吳用說可以一起“走奔石碣村三阮家裡去”。晁蓋道:“三阮是個打魚人家,如何安得我等許多人?”吳用道:“兄長,你好不精細!石碣村那裡一步步近去,便是梁山泊……若是趕得緊,我們一發入了夥。”晁蓋道:“這一論極是上策,只恐怕他們不肯收留我們。”吳用道:“我等有的是金銀,送獻些與他,便入夥了。”

看這一段,只覺得晁蓋是個被嚇傻了的孩子,一點主意都沒有了。

謀士的最大的特點就是選擇“主公”為之效力

從宋江第一次要上梁山就可以看出,宋江上山,就要有自己的絕對實力。假如第一次真的上山,宋江的勢力是可以和晁蓋勢均力敵的。第二次,宋江帶來了若干人馬,上山後馬上來了一個新舊頭領之說,而這新頭領除他宋江之外,竟然有二十七人。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花榮等人已經在梁山成為了“頭領”,竟然也成了新人。人們一看就很清楚,所謂新舊,只不過是以宋江為界限,因為宋江而上的梁山,這就是新,在此之前這都是舊。反觀晁蓋,一行七人上了梁山,接受了王倫的班底四人,救出來一個白勝,總共是十三人,到宋江上了山,還是這十三人。

吳用是不是一個智謀超群之人姑且不說,但他是一個明白人,這種事一眼就可以看出,宋江一上來就有自己的勢力,這不是晁蓋能夠比的。晁蓋自從上了梁山,或許是因為手裡有十萬貫生辰綱財寶,也可能是真正的心存義氣,除了救宋江,竟然沒有一次重大的軍事行動。

吳用是支持宋江的招安路線的,也是宋江招安政策的合謀者。梁山的宋吳體制,實質上是宋江決定做什麼,吳用決定怎麼做。但從謀略角度來看,梁山的這位老大要比吳用這位軍師強多了。宋江知道引進有身份的人進入組織,知道梁山的的歸宿是接受招安。但具體到如何操作時,梁山一些列手法又是極其粗糙。

除了選對主公之外,吳用的政治才能在書上都寫著。不多說,只總結三點:

  1. 協助宋江招引人才,甚至不惜運用陰謀詭計逼良為娼。似乎政治的精彩之處就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可參照《紙牌屋》。

  2. 協助宋江團結隊伍、分化宗派、樹立正統。作為梁山上第一知識分子,天降石碑很可能是他的策劃,上面的文案也應該出自他的手筆。

  3. 協助宋江分析形勢,得出不招安則無前途的結論。雖然書上沒有明說,但尋求招安的決定的重要意義相當於三國演義的隆中對。

後記

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後來之人通過研讀歷史,從中知曉大義。就水滸傳來說,梁山一幫好漢在宋江的統領下,儘管有義舉“替天行道”杏黃大旗的中興局面,但是到頭來招安一出,梁山事業呼啦啦似大廈傾,英雄們七零八落。

如此,不能不產生“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之感。若宋江不主張招安,後事如何?換做晁蓋,會被招安嗎?所謂時勢造英雄,沒錯,像山東宋江、淮西王慶、河北田虎、江南方臘,不正是官逼民反,群雄四起的寫照嗎?


刀墓手札


吳用那個時代,不是誰都能讀的起書的,能讀書的肯定不是一般人,要麼是家庭條件允許,要麼就是胸懷大志之人,希望通過讀書考取功名來實現人生的華麗轉身。吳用寒窗苦讀數十年,可始終沒有金榜題名,他不免對科舉考試心灰意冷了,但為了生存,只好暫時去當個教書匠,然後在慢慢的尋找出人頭地的機會。

兩宋時期,雖然屢遭異族侵略,但國家重文抑武的基本國策卻始終沒有改變,這也是為何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始終比武將地位尊貴的原因。晁蓋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武夫,因為他大字識不了幾個,他的優勢就是重江湖義氣,對意氣相投的兄弟,拋頭顱灑熱血,眉頭都不會皺一下,可當他做了水泊樑上的一把手之後,對於梁山未來的發展以及如何來更好的管理梁山,卻是兩眼一抹黑。

這就讓一心想著如何出人頭地的吳用,開始對他略有微詞了,此時在吳用的心中認為,晁蓋當個班長還是綽綽有餘的,但他不是一個能夠統領千軍萬馬,開疆拓土的領袖。宋江的出現,令吳用眼前一亮,心中不停的唸叨,蒼天有眼,總算找到值得自己去追隨一生的人了。因為宋江與他一樣都是有文化和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同時宋江識別和駕馭人才的能力,是遠遠勝過晁蓋的,更為主要的是宋江對未來有一個清晰明確的戰略佈局,所以吳用從自身利益出發,毅然決然的放棄了昔日的大哥晁蓋,投向了新大哥宋江的懷抱。


文史坊


吳用有官癮,他是幫宋江投降的主要力量!在宋江詔安遇到麻煩時,他又是中間調解人,在陰謀詭計方面不比老宋差!他知道晁蓋是一個與朝廷抗爭到底的人,梁山很可能被剿滅,而宋江的詔安他覺得是條出路,成了搞個一官半職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