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吴用最终选择了宋江,而不是晁盖?

用户56085252671


对于梁山水泊的政治前途,晁盖和宋江两人的看法截然不同。晁盖一味主张和赵宋王朝对立,决不妥协;宋江则竭力主张招安,成全忠孝之名。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两个政治观念完全相反的人,一开始就算是情同骨肉,时间长了也免不了貌合神离。晁盖和宋江,曾经意气相投的好兄弟,最终也走到了分道扬镳,手足相残的地步。

宋江是郓城小吏,吴用是落第秀才,而晁盖则是绿林江湖中的逍遥自在的豪杰好汉。宋江和吴用要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走上属于文人儒士博取功名、封妻荫子的老路,晁盖就是他们的绊脚石。相同的利益诉求下,宋江和吴用很快抱成一团,在晁盖统领下的梁山水泊实践他们谋划良久的招安大计。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吴用为什么选择宋江而不是晁盖呢?

首先,宋江和吴用的利益是一致的,那就是做官。

宋江自己当过一个小官,刀笔小吏,虽然不是什么显赫的职位,但是在一个小县城,宋江还是感受到了一种上层阶级的优越。长期混迹于官场,宋江更加认识到仕途之路的重要性。在宋朝,只要你官当得足够大,你能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做官,宋江是既得利益者,虽然上了梁上,但是宋江骨子里加官进爵,光耀门楣的读书人思想根深蒂固。

吴用是一个落地秀才,后来当了一个私塾先生。读书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官,所以说当私塾先生的吴用肯定是不甘心的。如果不上梁山,吴用还会去继续参加科举考试。因为,只有这样才是读书人的正途。

其次,宋江和吴用并没有犯下什么不可饶恕的死罪。

要投奔朝廷,接受招安,自己的过去一定要清白。梁山上的人,几乎都是打家劫舍,杀人不眨眼的江湖人士,但是宋江和吴用,自己没有杀过人。宋江虽然失手杀死了自己的姘头阎婆惜,但是她只是一个烟花女子,宋江并不构成死罪。相对于梁山上那些明目张胆地反抗朝廷的兄弟而言,宋江和吴用,是朝廷可以接受的对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吴用投靠宋江,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看准了宋江的人脉资源和个人能力。

梁山上一开始的四五十个弟兄里面,晁盖的嫡系只有十多个人,但是宋江带来的人,有三十多个。而且宋江的名声,比晁盖在江湖上更响亮,很多人上梁山不是来投奔晁盖,而是来投奔宋江。吴用是个聪明的读书人,要站队,他自然选择宋江。

晁盖虽然讲义气,但是不过是一个练武出身的大老粗,笔墨不认识几个字。宋江就不同了,不仅做过官,在江湖上有名望,而且有谋略。跟着有文化的宋江,自然比跟着没文化的晁盖要有前途。

可惜的是,招安大计是完成了,吴用也做出了聪明的选择。但是最终的结局,却是葬送了几十个弟兄的性命。就连吴用和宋江自己,也没有得到善终。做过土匪的人,要想进入朝廷,洗白自己,朝廷里面的那些既得利益者也不会答应的。



END.


博书


水浒中其实有一个彩蛋,其实是决定了水浒整个故事的走向的,那就是吴用为什么会弃晁拥宋。

吴用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三,但他实际上是山寨长期的二当家,无论晁盖时代还是宋江时代。

吴用字学究,大家可能以为吴学究是他的另一个绰号,实则不然,他是姓吴名用字学究,一如宋江字公明(功名)一样。

学究对功名,他和宋江才是绝配,才有真爱。

这绝非偶然,作者想告诉读者宋江和吴用是一类人。

他们都热爱功名,但是呢,文化水平又都是半桶水,所以他们绝口不提科举是有自己的苦衷的。

宋江能写点打油诗,浔阳楼上所题“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而那首重阳节山寨大联欢时填的那阙《满江红》词,虽然政治色彩浓了些,也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国文老师可以打六十分及格分。

但是,宋朝的科举考试考文章而不是诗词,而前者可能正是宋江的软肋,就像现在的某个中学生语文英语学得好数理化却一塌糊涂一样。有人会说,宋江不是“刀笔精通”吗?但写状子和写文章可不是一回事,否则,律师们都可以当作家了。

吴用的文化水平也和宋江相关,吴先生既写不了文章,也填不了诗词,

        

且看他忽悠卢俊义时写的那首蹩脚诗,这种水平,国文老师顶多给50分,这样的诗真不如阮氏兄弟唱的RAP来的地道,毕竟原生态。

两人不提科举,皆因心中有刺。

而晁盖和他们不同,就是名大老粗。没宋吴这类人半桶水。

吴用什么时候投靠宋江呢,最起码宋江上山后处子战打祝家庄时还没有,首次攻打时,吴用并没有随军前往,而是和七星聚义中的大哥晁盖在一起,和刘唐、三阮看守山寨。

“一打”失利后不久,吴用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宋江身边,很快就拜倒在了宋江的“大哥魅力”和忠义思想之下,而宋江也被吴用的足智多谋所折服,“宋不离吴,吴不离宋”的时代从此开始。

        

之后,只要宋江出马,吴用必定跟在他的身边,无论是打高唐州,破连环马,还是打华州,打青州,破芒砀山,无一例外。等到晁盖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大哥好多年”,不停宋江劝阻要亲自下山攻打曾头市时,吴用却不出山了,他又一次选择了跟在宋江身边,留在山寨里涮火锅,喝花酒,好不好活。

随着就是曾头市上有晁盖离奇的死。这个跟随晁盖身边多年的二当年却对晁大哥留下的遗言无视,

从曾头市一役已经完成一切证明,晁盖在吴用心中已经从当初的绩优股变成了如今的垃圾股,所以,他义无反顾地抛弃了晁盖,跟定了宋江这支潜力股。

    

后来,晁盖走了,永远地走了;卢俊义来了,无奈地来了,而且活捉了射死晁天王的凶手史文恭。按照晁盖的遗愿,卢俊义应该被推上梁山的第一把金交椅,卢同学知道自己是初来乍到的新人,知道自己在山寨上的分量,他不想也不敢贸然就职,而大家心目中的接班人宋江好像也不愿意在晁盖尸骨未寒之际就违背他生前的最后指示,最终决定宋卢两位同志PK一下统兵作战的能力,分头去打东平府和东昌府,谁先攻破城池,谁胜出;谁胜出,谁就走上一把手的光荣岗位。

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悬疑的比赛。但宋江还是很细心,把亲密战友吴同安排到卢俊义麾下。

宋江没费多大劲就拿下了东平府,收服了双枪将董平,而卢俊义却遇到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善打飞石的没羽箭张清,但二当家吴用却沉默是金,真地像他的名字一样无用了。当胜券在握的宋江来帮助卢俊义时,吴用才开始发力,他出谋划策生擒了张清,攻破了东昌府。吴用就这样以“不该出手不出手,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心机帮宋江赢得了寨主大选,绝对对得住玉皇大帝后来授予他的天机星的荣誉称号。

可以说,吴用不仅是弃晁从宋,而且是晁盖之死的最大幕后黑手之一。。

看懂了这一层,水浒你算看明白了大半。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


夜狼文史工作室


因为他们俩是一样的!

吴用,吴学究,郓城县一个教书先生,读书人的终极目标就是卖与帝王家,但是他只能每天陪一些娃娃读读三字经,百家姓,这辈子想在当官,出头已经不可能了!而宋江呢,是郓城县一个刀笔小吏,一日为吏终生不得为官了!也就是说他们两个的路已经被封死了!



但是这两位爷都是闲不住的主,吴用的朋友都是晁盖,阮氏三雄这样杀人越货的主!宋江人称及时雨,时常的接济一些江湖闲散人员,这样不安分的人,注定不会甘于平庸的!果然吴用策划了生辰纲劫案,犯下了滔天大罪!宋江怒杀了阎婆惜一步步被逼上了大佬的位置!

但是他们两个都没有忘了自己的初衷,那就是封侯拜相,封妻荫子!正路堵死了,那就走捷径,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路的!古代读书人,武将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常深,成功的定义只有一个那就是或许功名,就像现在对于成功的评判也就一个那就是有钱,你如果说自己不喜欢钱,那就是扯淡了,这样你也就理解宋江吴用的招安之举了!
但是晁盖不一样,他是一个义薄云天的地方豪强,重情义,通外交,但是不会做官,他是不会走向诏安的路子的,或者说晁盖一直是土财主从来没有过做官的打算!那么就很容易理解吴用为什么偏离晁盖而接近宋江了!


豫见五羊


吴用最终选择宋江,而不是晁盖,秘密就藏在他们的名字里。

先说吴用。吴用是梁山泊的军师,他沉着冷静,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智取生辰纲、智取大名府 、智取文安县、 巧用双掌连环计等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比张良差。可以说吴用为梁山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是这有用吗?能改变梁山悲惨的命运吗?不能,最终落得个自缢而死。所以施大师给他赐名吴用,谐音无用。



再说宋江。他仗义疏财,为人讲义气,无论谁有困难他都能伸出援手,所以人称及时雨。在梁山他能带头大称分金,大块吃肉。他有极强的领导才能,梁山兄弟都能听他的号令。他原本可以成就一番大业,但是施大师给他赐名宋江宋公明,谐音送江山送功名。把江山和功名都送出去了,自己啥都没了。宋江本来是个小吏,因为杀了阎婆惜丢了官职,小吏虽不大也算功名。上梁山后一心想着招安,本来可以创业,自建功名,推翻旧朝廷,建立新政权。但他没那么做,他把功名送出去了,把有可能得到的江山也送出去了,千方百计去招安,招安后,最终被陷害至死。



最后说说晁盖。晁盖谐音朝盖,意思是盖过朝廷,晁盖的绰号晁天王、托塔天王,天王是比皇帝大的。晁天王的志向是要成就大业,是要改朝换代的。



三个人放在一起比较,很容易看到吴用和宋江才是一路人。吴用不管怎么努力最终都毫无用处,宋江把功名都送出去了,结果还是原来的结果,命运毫无改变,过程怎么努力,最终也是无用。吴用选宋江,水浒故事才能顺利演绎下去。吴用选晁盖,接下来将是改朝换代的波澜壮举,吴用就变有用了,另外,改朝换代也不符合历史进程。


豫有得


答:很简单,宋江才是领袖群伦的带头大哥,晁盖不是。

单论江湖义气,晁盖是堪与宋江匹敌的。

也正是如此,刘唐、公孙胜混迹于黑道的江湖的人物甫一知道大名府那边有十万贯金珠启程押送东京,马上想到要找晁盖干这票弥天大案。

晁盖也表现得非常有担当。

他用大把银子从朱仝、雷横手里搭救出刘唐;贡献出自己的庄院作为谋事的会议厅;事发后,眉头皱都不皱,一把火烧了庄院,拍屁股和群雄窜奔荒山草泽……

这些,都颇具领袖气质。

所以,七星结盟聚义时,大家都公推他做老大;上梁山后,大家也公推他坐第一把交椅,担任了水泊梁山大寨主。

但是,吴用是个人精,和晁盖相处下来,很快就发现晁盖是个粗线条的人物,寡谋乏断,难成气候。

不妨回顾一下劫生辰纲的全过程,所胡的筹谋计划、安排行事和具体操作,用至行动,都是吴用一个人说了算,晁盖完全是个摆设,事事被动,事事出不上力。

最可笑的是,事发后,宋江前来通风报信,说官府散发海捕文书,张网捉人。晁盖一下子就尿了,手足无措,找吴用问计:“我们事在危急,却是怎地解救?”

吴用提供了一个连三岁小孩也知道的答案给他:赶紧跑路。

晁盖叫了声好,准备跑路,但一想不对,这跑路得有个方向呀,该往哪儿跑呢?

于是,又回头问,说:“却才宋押司也教我们走为上计,却是走那里去好?”

哈,本来宋江也教他赶紧跑路的,但他还要经过吴用重复一遍才认可这个答案,但得了这个答案,又出现了第二个问题——往哪儿跑?

吴用让他收拾好珠宝,“一径都走奔石碣村三阮家里去”。

晁盖傻得可爱,竟然挠着头皮问:“三阮是个打鱼人家,如何安得我等许多人?”

看,晁盖的智商,都快接近白痴了,按照他的理解,是以为大家都到三阮家藏身,和官府躲猫猫。

吴用又好气又好笑,先骂他一句:“兄长,你好不精细!”然后才不紧不慢地解释:“石碣村那里一步步近去,便是梁山泊。如今山寨好生兴旺。官军捕盗,不敢正眼看他。若是赶得紧,我们一发入了伙。”

解释得够清楚了,但晁盖肚里就像是积压了十万个为什么一样,又金鱼吐泡一样吐出了个新问题——“这一论极是上策,只恐怕他们不肯收留我们。”

吴用都快疯了,不耐烦地说:“我等有的是金银,送献些与他,便入伙了。”

看看,以晁数的智商,做带头大哥,能把大家带到哪儿去?

而宋江就不同了。

宋江为人,以他自己的话来说,那是“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既饱读经史,又谙熟权谋,如猛虎卧谷,蛟龙潜渊,“他时若遂凌云,敢笑黄巢不丈夫”,分明就是个曹操、刘裕式的枭雄。

而宋江上梁山后,分建马军、水军、步军,各大小头领的工作安排得妥妥贴贴,各大小事业打理得井井有条,俨然就是个天生的领袖。

补一句,现在评论宋江,大多数人是唾骂他走投降路线,把众兄弟引上了一条不归路。

但站在历史的角度、以现实的眼光看待问题,梁山其实就是一个现实版的“威武山”,宋江则是“座山雕”式的土匪头子,不要说什么“开创天下”、“打造王朝”的空话,能够洗白身份,重新回归主流社会,并混到一官半职、封荫妻子,还真是吴用等人所奢想的。

所以,吴用为什么选择宋江而抛弃晁盖,就见怪不怪了。


覃仕勇说史


吴用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宋江,而不是晁盖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首先需要来看看吴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吴用)
吴用职业是一个乡村私塾先生。在古代当私塾先生的,往往都是一些落第读书人,也就是说,他读了一肚皮的书,参加了很多次科举考试,最后都失败了,所以才去教书谋生。
这样的职业和经历,决定了呈用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他的学问很高,但是高的学问并非是儒家学问,而是其他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在吴用那里,就是兵家和纵横家,也就是鬼谷子传下来的学问,他学得最好。
第二,他对当时的政府不满。他想入仕当官,但是被当时的政府拒绝了很多次,他怎么还会满意呢?
第三,他急于想获得成功。私塾先生虽然是先生,其实地位是很尴尬的,因为是落第之人,肯定有很多人瞧不上他。所以他急于通过获得成功来证明自己。
(宋江)
第四,他明白世态炎凉,洞悉时事政局。多次考试落第的人,肯定比那些死钻经书的人,更了解时事,更能明白社会的实际状况。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吴用是看出了当时北宋王朝已经走向了腐败的高峰,皇帝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大臣阿谀奉承,追名逐利。天下群雄并起,农民起义之火,四处蔓延。北边金国虎视眈眈,南下之势,箭在弦上。
看清了这种时势的吴用,他就想在这个时候大显身手。而且他的大显身手还不是一般的大显身手,而是要推翻现有政权,建立新政权,至少要称霸一方。但是他也明白,自己最多是个相才,不可能当皇帝。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人来辅佐,那就是他一直在寻求的事情。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他为什么会选择宋江,而不是晁盖了。晁盖不是一个值得他辅佐的主,而宋江恰恰具有这方面的特质。
第一,宋江是一个具有亲和力号召力的人。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当主?不是他有多厉害,而是他有亲和力与号召力。刘邦为什么比项羽更能吸引人才?并不是刘邦比项羽厉害,而是刘邦的亲和力和号召力远远高于项羽。宋江的亲和力与号召力来源于他的仗义疏财。他号称及时雨、呼保义,就是他这方面的体现。实际上,整个梁山好汉中,有亲和力和号召力的,就只有两人,一个是宋江,还有一个是柴进。但柴进是前朝皇室后代,以他为主,虽然号召力也可以,但目标太大,很容易引起朝廷的极大重视和残酷打击。
(晁盖)
第二,宋江是政府官员,熟悉政府的那一套。宋江的官当得虽然不大,只是一个小吏,但是他和晁盖比起来。更熟悉行政事务那一套。以这样的人为主造反,远远超过那种农民起义者。纵观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中,如果起义领袖本身没有文化,没有见识,一般最多只能成为混世魔王,甚至是杀人魔王。这样的人注定是走不远的。而宋江是见过大场面的,他知道一个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所以吴用会选择他来辅佐。
第三,宋江身上有很强烈的家国意识,忠君爱民。这点也是吴用特别欣赏的。呈用自己是一个落第读书人,儒家文化学的不精,儒家思想在他身上的影响不是很大。但他特别欣赏那些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大眼光,大气魄。而宋江恰恰有这样的眼光和气魄。
虽然宋江身上有愚忠的特性。但是吴用相信,将来宋江一旦看到了可以获得天下的希望,再加上整个北宋末年如果乱成一团。那么宋江放弃愚忠,自己做大的想法肯定也会有的。
不过呈用千算万算,他忽略了两点:一是北宋末年,最终没有酿成天下大乱的局势。虽然金国最终入侵了,但是由于金国的入侵,反而在国内形成了很大的向心力。这就使得吴用要建立一个国家的想法难以实现。(有人可能不同意,说,明朝末年,为什么在外族入侵的情况下,国内仍然天下大乱呢?主要的原因是宋朝末年,天下百姓还是比较富足的。而明朝末年则是荒脊一片。)
二是吴用认为,宋江的愚忠最终会改变,但其实没有,宋江不但没有改变他的愚忠,反而把吴用的想法往另外一个方向逆转,一心想的就是招安,做一个孝子忠臣。所以,吴用最终是一个悲剧的人物,失败的英雄。

张生全精彩历史


吴用不好色,不贪吃(〖阮家三兄弟让吴用吃了几块,便吃不得了。那三个狼餐虎食,吃了一回〗),不爱钱,又有才干。这样的人最喜欢什么?高尚点说是喜欢把事业做大,通俗点说是喜欢权力。

中国自古以来,考不上的读书人是造反欲望最强烈的——感觉自己有才能,却无处施展,掌握不了权力——所以,唐朝的落榜生黄巢,清朝的落榜生洪秀全,把大唐大清搅得奄奄一息。吴用恰恰就是就是个不第的秀才,整天”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既然无法通过科举出将入相,那就啸聚山林实现抱负吧。



所以晁盖一说劫生辰纲,他就积极赞成,周密筹划。后来事发,上了梁山,夺了梁山头领之位,打败了官军的围剿,威镇江湖,远路的好汉的知道〖梁山泊如此兴旺,四海皆闻〗。

这一切似乎很美好,但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啊。后来宋江迫不得已上了梁山。跟宋江比起来,晁盖无论才能,野心还是胸怀都相形见绌了:晁盖上梁山时招了几个头领,打祝家庄前还是几个,俘虏个黄安还给憋屈死了;宋江到哪都招小弟,没上梁山前就送一班清风山人马上山。晁盖因为时迁偷鸡,就要杀石秀杨雄,宋江是但凡你有才能,无论品德怎样,就可以招纳你,因为有信心驾驭你。晁盖不想怎么扩大规模,人马粮草一直都没有多大的变动;宋江上山没多久就打下祝家庄,〖得粮五千石〗够梁山吃几年了。晁盖基本以守成为主,当个几千人的山大王就心满意足了(虽然在跟宋江的竞争压力中也想过几次出兵);宋江打祝家庄,打高唐,打青州,打华州,打大名府,可谓纵横天下,让梁山的规模与声名程几何级数增长。



这就很明显了,作为一个有志向的人,你是愿意辅佐一个势力只及几家菜市场的土豪,当二大家的呢,还是愿意辅助一个把菜市场逐渐做大,最后可以跟马云、王健林叫板的创业者,当副总裁呢?

宋江得了天书之后,玄女娘娘要他〖只可与天机星同观〗,但没说天机星是谁啊。他肯跟吴用同看,就是表示愿意跟吴用共享机要,开始抛橄榄枝拉拢他了。后来历次出征,两人密切配合,增进了感情,也更加佩服对方的才能,清楚只有两人合力才能把梁山做大。所以吴用自然而然地倒向了宋江。


待我施为地煞变


吴用为何会“叛变”晁天王?其实这其中蕴含大道理,吴用对宋江的相见、相识、相知和相恋,就是一部职场跳槽秘籍,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您有所启发!

吴用“跳槽”的谋略

细读水浒,会发现吴用与宋江之间,是有个从“相见”到“相识”到“相知”直至“相恋”的过程的。

相见:宋江给吴用留下义薄云天印象

吴用初见宋江,是在晁盖家。那天,宋江骑快马来给晁盖报信,说生辰纲之事暴露,弟兄们快撤!

相识:吴用见识宋江集团强大实力

大闹清风寨之后,宋江本要带花荣、秦明、黄信、燕顺、王矮虎、郑天寿、吕方、郭盛、石勇等同归梁山,不想半路接到父亲病故消息,宋江赶回老家,只得由花荣带队奔梁山。在梁山,花荣看晁盖有轻看之意,遂亮了一手,来了出“小李广梁山射雁”,结果众人大惊,吴学究更是称赞道:“休言将军比小李广,便是养由基也不及神手,真乃是山寨有幸!”实力才是生产力。

相知:吴用认可宋江不与国为敌理念

宋江因杀死阎婆惜被发配江州,途中被吴用派出的刘唐接着。随后,吴用和花荣一起来迎接宋江——注意,吴用不是单独出现,而是与宋江的心腹兄弟花荣一起出现,这本身就说明他是在博取宋江的信任。

相恋:吴用发现宋江能力远超晁盖

说实话,晁盖除了武艺不错、颇讲义气,在智谋、魄力等方面,水平很一般。得知生辰纲案发,晁盖有些慌神,问吴用怎么办。吴用说可以一起“走奔石碣村三阮家里去”。晁盖道:“三阮是个打鱼人家,如何安得我等许多人?”吴用道:“兄长,你好不精细!石碣村那里一步步近去,便是梁山泊……若是赶得紧,我们一发入了伙。”晁盖道:“这一论极是上策,只恐怕他们不肯收留我们。”吴用道:“我等有的是金银,送献些与他,便入伙了。”

看这一段,只觉得晁盖是个被吓傻了的孩子,一点主意都没有了。

谋士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选择“主公”为之效力

从宋江第一次要上梁山就可以看出,宋江上山,就要有自己的绝对实力。假如第一次真的上山,宋江的势力是可以和晁盖势均力敌的。第二次,宋江带来了若干人马,上山后马上来了一个新旧头领之说,而这新头领除他宋江之外,竟然有二十七人。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花荣等人已经在梁山成为了“头领”,竟然也成了新人。人们一看就很清楚,所谓新旧,只不过是以宋江为界限,因为宋江而上的梁山,这就是新,在此之前这都是旧。反观晁盖,一行七人上了梁山,接受了王伦的班底四人,救出来一个白胜,总共是十三人,到宋江上了山,还是这十三人。

吴用是不是一个智谋超群之人姑且不说,但他是一个明白人,这种事一眼就可以看出,宋江一上来就有自己的势力,这不是晁盖能够比的。晁盖自从上了梁山,或许是因为手里有十万贯生辰纲财宝,也可能是真正的心存义气,除了救宋江,竟然没有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

吴用是支持宋江的招安路线的,也是宋江招安政策的合谋者。梁山的宋吴体制,实质上是宋江决定做什么,吴用决定怎么做。但从谋略角度来看,梁山的这位老大要比吴用这位军师强多了。宋江知道引进有身份的人进入组织,知道梁山的的归宿是接受招安。但具体到如何操作时,梁山一些列手法又是极其粗糙。

除了选对主公之外,吴用的政治才能在书上都写着。不多说,只总结三点:

  1. 协助宋江招引人才,甚至不惜运用阴谋诡计逼良为娼。似乎政治的精彩之处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可参照《纸牌屋》。

  2. 协助宋江团结队伍、分化宗派、树立正统。作为梁山上第一知识分子,天降石碑很可能是他的策划,上面的文案也应该出自他的手笔。

  3. 协助宋江分析形势,得出不招安则无前途的结论。虽然书上没有明说,但寻求招安的决定的重要意义相当于三国演义的隆中对。

后记

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后来之人通过研读历史,从中知晓大义。就水浒传来说,梁山一帮好汉在宋江的统领下,尽管有义举“替天行道”杏黄大旗的中兴局面,但是到头来招安一出,梁山事业呼啦啦似大厦倾,英雄们七零八落。

如此,不能不产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之感。若宋江不主张招安,后事如何?换做晁盖,会被招安吗?所谓时势造英雄,没错,像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不正是官逼民反,群雄四起的写照吗?


刀墓手札


吴用那个时代,不是谁都能读的起书的,能读书的肯定不是一般人,要么是家庭条件允许,要么就是胸怀大志之人,希望通过读书考取功名来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吴用寒窗苦读数十年,可始终没有金榜题名,他不免对科举考试心灰意冷了,但为了生存,只好暂时去当个教书匠,然后在慢慢的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

两宋时期,虽然屡遭异族侵略,但国家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却始终没有改变,这也是为何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始终比武将地位尊贵的原因。晁盖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武夫,因为他大字识不了几个,他的优势就是重江湖义气,对意气相投的兄弟,抛头颅洒热血,眉头都不会皱一下,可当他做了水泊梁上的一把手之后,对于梁山未来的发展以及如何来更好的管理梁山,却是两眼一抹黑。

这就让一心想着如何出人头地的吴用,开始对他略有微词了,此时在吴用的心中认为,晁盖当个班长还是绰绰有余的,但他不是一个能够统领千军万马,开疆拓土的领袖。宋江的出现,令吴用眼前一亮,心中不停的念叨,苍天有眼,总算找到值得自己去追随一生的人了。因为宋江与他一样都是有文化和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同时宋江识别和驾驭人才的能力,是远远胜过晁盖的,更为主要的是宋江对未来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战略布局,所以吴用从自身利益出发,毅然决然的放弃了昔日的大哥晁盖,投向了新大哥宋江的怀抱。


文史坊


吴用有官瘾,他是帮宋江投降的主要力量!在宋江诏安遇到麻烦时,他又是中间调解人,在阴谋诡计方面不比老宋差!他知道晁盖是一个与朝廷抗争到底的人,梁山很可能被剿灭,而宋江的诏安他觉得是条出路,成了搞个一官半职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