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和陕北人给你什么印象?

灵遁者国学智慧


陕北,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随手一指一座座山山峁峁,就能写出一部厚厚的“大书”。三言两语,岂能说的尽兴。然而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看到这个问题,试着做一个粗略的回答。

陕北,泛指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地区和榆林地区,统称陕北。是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在过去,陕北地区干旱少雨,沟壑纵横。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庄稼人自称“受苦人”一年年面朝黄土背靠天,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厚重的黄土地赋予了陕北人憨厚纯朴、坚韧不屈的性格。

上个世纪初,随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垮台,中华大地上战火连天,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陕北,几位陕西汉子组建起陕北革命根据地,拉起了属于人民的革命队伍。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陕北革命根据地欢迎并壮大了“长征”过来的中央红军。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接下来的故事家喻户晓,延安宝塔山下的红旗一直红遍了全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代又一代的陕北人为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环境做出了艰苦卓绝努力。陕北地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现如今,不仅有中国石油、神东煤炭公司等众多国字号能源化工企业驻扎陕北,更有一个个产业园、合作社遍地开花,大搞特色种植,特色养殖。陕北人也“撸起袖子加油干”终于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陕北的“兰花花”“二后生”“米脂婆姨”“绥德汉”成为一张张响当当名片。他(她)秉着憨厚耿直、皮实,能吃苦的优良品质走南闯北,为实现大美“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nl只争朝夕


1986年去过一趟延安,那只是一日之游,跑马观山,沟沟峁峁,黄多绿少,甚是荒凉,唯独城区革命遗址引人思绪万千。

2006年因代教工作遭辞,为谋生计北上陕北蟠龙镇油矿打工,自此方对陕北的地,陕北的人有了真正的认识。

陕北的地――地上上帝给了她无情的难堪,让世世代代的陕北人吃尽了苦头,遭尽了磨难,受尽了天罪。而今天才发现上帝原来又暗暗地给陕北的地下赐予了丰富不尽能源矿产。煤矿,石油,天然气使陕北大地一举成为整个中国的宝藏之地,改革开放胜利成果的产出之地,国强民富的动力之地。上帝是公道的,大自然是平衡的。

陕北的人――苦难给了他们坚毅,贫穷给了他们勤劳,共同的患难给了他们相互的友善,极其朴素的人文环境塑造了他们无不憨厚真诚的美丽品格。当时的他们大都在物质生活上还非常困顿,而他们的精神财富却满满盈盈,一般来说与他们打交道是可以放心的,是值得信任的,而且越是年龄大的长辈越是不由你不得不肃然起敬。

这里我并不是只喜欢堆砌一连串的美句,那无数平平凡凡,细细小小却又见根见底,晓心晓腹的一件件人和事我将永远难以忘怀。

刘绥子他二妈,一位82岁的孤寡老太婆,大儿子外地给人上了门,二儿子生产队修梯田被土夺命,小女子智障外嫁,中年丧夫,好不可怜。第一次见她是在她锄玉米地后回家的路上。她穿着一身破旧的薄棉衣(春季的陕北早晚还是冷的),也许是没有扭扣的原因,她用一根细铁丝在腰间紧系着裹着的上衣,肩膀扛着锄,步履蹒跚地挪动在山间的小路上,我真感可怜。一日有空我登窑探访,临走又是送她亲手淹的酸菜,又是送我她亲手缚的糜芒笤帚,实在推却不过我收下了笤帚,但付给她钱时却说什么也不肯收,无奈之下我扔钱便跑,当我跑到崖畔下了她竟然追至危险的崖边边喊着便又扔下了钱,后来我只好让绥子把钱转给了她。回家一年后打电话方知老太已经过世,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距今整整12年了,那把糜芒笤帚我还在细心地用着,并且完美如初。而每每拿起它也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陕北蟠龙枣园村的绥子他二妈,千千万万个真诚善良的陕北人之一。

陕北的地是名符其实的宝地!陕北的人是名符其实的好人!


林木8544


陕北是两个区域的统称,不论是那些沟沟峁峁还是毛乌素沙地,它都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富饶之地。这些年的资源开发让陕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谁敢保证它不是第二个或者第三个铜川?

虽说不是陕北人,可我与这里在今生结下了扯不断的情缘。文学作品里的陕北,宣传报道里的陕北,它们都不是真实的陕北,它不是一本书一个报道能够将其概括。

生活在这里的人万万千,其间也有像我这样的长期客居陕北的人,娶的是陕北的妻,买的是陕北的房。可我却没有一丝丝归属感,即便这里高楼矗立,即便这里有挣薪水的处所,但还是总想着哪天逃离这里。

朴实还是刁蛮,勤劳还是奸诈都是在以点带面地署名化,人就是人,不论地处哪里,他们都会有善的一面,也会有恶的另一面,所以不要去像嘴碎的女人那样聚在一起去对别人评头论足。


平行线4954


雄劲的秦腔、信天游让我不能忘怀,质朴、勤劳、勇敢、担当是陕西的特质,从卦象上看是中国的生门。西安是中华民族正规朝代大国的根据地,是挡住西部侵略的屏障,自古得关中则得天下,因其地势之优势,因其文化之底蕴。中华大地几千年风雨养育的陕西文化、陕西儿女,聚集着中华民族的精英。当他们向东走入内地,进入河南,中原大地的文化外延就更丰韵了,诞生了数不清的好的坏的首创,源于西安古都流动过来的文化内涵,与洛阳、开封的古都遗留文化融合一起,形成中华文明的宫廷文化民间化特色,与齐鲁大地相映生辉。所以,我对陕西的印象是从外到内的认知。


佳鲲传媒


这就是我最初的印象


读书写心


爱说大话,爱算计人。没诚信,小钱看不上大钱挣不来。好面子,一月挣三千五天天抽的芙蓉王。太懒。是真的懒。


王一丿


由于工作关系,最近20年经常去陕北,跑遍了陕北的沟沟叉叉,农村人比较老实厚道,尤其是五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仍然保持着那种厚道,本份的传统。但是除此之外,不诚信,奸诈,坑蒙拐骗,尤其陕北的生意人,老板,商人,基本都是恶贯满盈,恶心。


longlife


看着头衔高大上的各位,说着不切真实的臆想,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多人还在着眼着8、9是年代的人云亦云之中,我是榆林人,谈谈我们自己的感想,所谓陕北分为延安、榆林,然而延安榆林虽然相近,但又有各自差异,就文化上来说虽然相距不远,其实延安偏向关中,榆林偏向内蒙,更形象说就是延安属南北文化交集之处,榆林就更像传统北方文化了,首先说延安,延安一直受国家重视,是革命圣地,国家年年都有支持,所以名气早就闻名遐迩,所以和其他区域交流比较早,受其他地方影响较大,特别是离关中较近,所以现在人文比较像关中一代,虽然也保留了朴实和爽朗,但对比榆林人来说,少了点大气,憨厚,(我自己的感受,不喜勿喷),延安定位是旅游、文化、能源。榆林开发比较晚,原来相对封闭,近十几年、二十年开始大发展,人文和内蒙、山西相近,大多数人性格直爽,不多斤斤计较,当然也少不得传统北方人的小农精明,现在主要定位是靠能源,慢慢也向多元化发展。好多人都说陕北,其实我们本地人不说,因为延安和榆林其实不在一个频道上,但这种差异在慢慢变小,因为现在都地球村了,信息、交通、经济的发展,促使大家越来越像,就像其他地区一样,可能过上几十年各个城市都是一个样的。所以现在不要坐井观天,中国在大变化,各个城市、地区都在大变化,不去真的走走看看,深入大众生活,真的很难去品味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因为发生在我身边,所以我才发现,头条里那些坐家里评价世界的头衔君们,我替你们脸红,也悲哀这世界的变化,我榆林人还是太淳朴了,信你个鬼,你们这些糟老头子,坏的很,以前听你们带节奏!




陕北人,脾气整体的不好,酒量整体的不小,穷人整体的不多,富人整体的哈怂。虽然山大沟深,但不影响交通。虽然人烟稀少,但不影响通讯。虽然吃的五谷杂粮,但不影响美帅。虽然穿的薄厚不匀,但不影响身材。


凌风203998293


陕北与关中口音差别很大,陕北与西安关中是完全不一样的。

西安古城墙,是八十年代日本出钱按照明城墙大致位置建的文物。 同时期建设的,还有西安给日本人安倍仲麻侣立的纪念碑。

1949年解放西安,遭到西安人的顽强抵抗,最后是解放军用大炮轰开了西安的城墙大门。

西安可不是和平解放的。

本来就应该陕北划归宁夏;汉中划归四川;西安关中划归中原河南;宝鸡划归西北甘肃陇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