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福田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城市範例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是社會治理適應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客觀要求。近年來,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將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與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相結合,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走出了一條新路子。本報今日刊發來自福田的創新社會治理生動實踐,敬請關注。

□ 本報記者 唐榮

□ 本報通訊員 劉維

沙頭街道金地社區推行“社區對標管理”,142項社區事務實行系統化標準化管理,這一模式獲評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優秀案例;

雲頂翠峰小區成立黨支部,公共事務有了主心骨,長期困擾小區業主的物業疑難問題,正一個一個得到解決;

通過大數據輿情監測系統,福田實現全區100%的輿情在30分鐘內完成應急響應,91%的輿情控制在5分鐘內完成應急響應;

……

近年來,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法治建設為基本途徑,以教化育人為關鍵之策,以智慧建設為重要方式,按照小事依規、大事依法、知良樹德、網格管理原則,推動共治、法治、德治、慧治全面融合,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福田新樣板。

構建一核多元共治格局

“突出多元共治,著力構建‘一核多元’新格局,主要是解決基層黨建偏散偏弱和社會責任主體難以發育的難題。”福田區委書記呂玉印近日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福田區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積極搭建多元共治平臺,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探索依法治理新路徑,使法治真正成為解決社會矛盾的“鑰匙”和治理社會問題的“良方”。

隨著福田區黨群服務中心的揭牌投入運營,福田區正式構建完成1個區級、95個社區、N個其他黨群服務中心聯盟,形成了以“黨建+”為核心引領,沙頭“對標管理”改革、華強北、中心商務和南園商圈黨建等創新品牌。

“民生微實事”,這項2014年始於福田區的社區治理改革,通過給每個街道核撥專項資金的方式,根據居民群眾的意願,通過居民議事會“四議四公開”等形式,確定、解決若干力所能及的小型民生工程,及時滿足群眾訴求。目前,實施項目逾5000件,件件落到實處,從項目選定、實行到完成的過程,實現了社區黨委、居委會、社區居民等多方互動、全程參與,居民事由“居民提、居民議、居民決”,短平快解決惠民小事、多元化推進社區治理。

同時,福田區大力推動社區體制機制創新,持續提升社區管理服務效能、激發社區共治活力。福田區出臺了國內首個支持社會影響力投資發展的意見和辦法,率先設立每年2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社會組織開展社會創新項目,共資助8期688個項目。

探索法治惠民治理路徑

3月4日11時,福田區人民法院在第31審判庭運用“巨鯨”智平臺在線開庭審理了一宗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互聯網和金融審判庭法官郭衛視頻連線當事人,讓當事人足不出戶就能參與庭審。

福田法院院長陳新哲介紹說:“這隻‘巨鯨’擁有在線批量立案、電子蓋章、電子送達、自動生成裁判文書等八大技能,讓類型化批量案件辦理週期從4個月縮短為兩個月。”

強化司法審判機制改革,運用“巨鯨”智平臺實現金融類案件立案、審判、執行全流程在線辦理,這正是福田區探索依法治理的一條路徑。

與此同時,福田區還強化司法檢務機制、智慧警務機制、司法調解機制改革,讓法律服務親民惠民,提高政府依法管理社會的能力,不斷提升司法績效和公信力,讓社會治理更有溫度、精度和廣度。

福田區人民檢察院打造一站式便民平臺檢務大廳,妥善化解矛盾糾紛,連續三年上訪結案率100%、息訴率100%,達到無越級信訪、無群體性事件、無極端信訪事件的“三無”目標;通過“城市安全隱患排查系統”App,把消防安全主體責任壓實到管理處、房東,形成了城中村治理的“水圍模式”、高層樓宇治理的“天安數碼城模式”和住宅小區治理的“香蜜湖片區模式”;推進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立,成立涉及醫療糾紛、物業糾紛、建築活動勞資糾紛、婚姻家庭糾紛等19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10年來,全區共調解成功各類矛盾糾紛94813件,成功率達92.17%。

德潤人心樹立文明新風

“福田區充分利用地鐵圍檔、公交車體、手機微信、社區宣傳欄等傳播載體,建立14支守望先鋒隊,建立健全社區公約,結合‘福田好公民’品牌活動,樹立一批體現‘仁、義、誠、敬、孝’等傳統美德的先進典型,全面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覆蓋率。”福田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在福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標語隨處可見。

“修身立德、以文養德、揚善弘德”在福田區正在成為常態。福田區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以中華傳統文化為載體,強化社會文化引導力、凝聚力、影響力,著力形成基層社會文明道德新風尚。

自2013年以來,福田區共投入8億元用於公共文化體系建設,形成了“十分鐘文化圈”,首創區級“文化議事會”,受惠市民群眾達6萬餘人次,全區107家圖書館共舉辦各類閱讀推廣活動1282場次,接待讀者358.21萬人次。

此外,福田區著力營造崇德向善濃厚氛圍,連續多年頒發“福田居民美德獎”,評選獎勵一批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的道德模範和先進典型。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據悉,在2013年至今的16次深圳市季度文明指數測評中,福田區一直位於全市第一。

創建科技慧治治理方式

前幾天,家住益田社區的老人戚炯收到了一條短信,短信提醒他可以開始申請辦理高齡津貼了。收到提醒後,老人在子女和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成功辦理了申請。

福保街道黨委副書記劉光銀介紹說,對於像戚炯這樣年滿70歲老人,“智慧福田”系統會提前兩個月篩選出即將符合條件的服務對象,並向其發出提醒短信,幫助辦理高齡津貼的認證和發放,確保符合條件的老人“應享盡享”服務。

福田公共服務平臺依託大數據的支撐,根據居民服務需求的節點,改變過去定時、坐等式的服務模式,通過網點服務就近辦、智慧服務掌上辦、自助服務全天辦和容缺服務馬上辦,實現主動服務、精準服務和高效服務已成為福田區的新常態。

據介紹,“智慧福田”App移動門戶對接網上辦事大廳、全市基層綜合公共服務平臺和電子證照庫等,引入人臉識別技術、自助終端、郵政速遞等,可為市民和企業提供15類212項服務,實現42項政務“零跑腿”。截至目前,福田區屬各部門已共享數據6000萬餘條,區級數據中心累計獲取各類數據7億餘條,涵蓋政府各項業務,並率先對接了省相關黨政部門數據庫,打通了國家和省、市多條線的系統平臺,真正做到破除壁壘,數據共享。

福田區委政法委副書記張志斌告訴記者,福田依託大數據,將政府決策、社會治理、公共服務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建設“一中心五平臺百系統”,打造智慧城市“城區大腦”,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細化、公共服務高效化,力爭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