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月經不調的這10種古方,你用對了嗎?

月經不調,也稱月經失調,是一種婦科常見病,隨著女性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月經病的發病率也逐年增長,月經不調造成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工作效率低下、身心壓力巨大。

常表現為月經前期,月經後期,先後無定期,腹痛或出血量異常以及全身症狀。病因可能是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或器質病變引起,其他病因包括藥物、飲食不良、營養不良、情緒異常、勞累過度、寒冷刺激、嗜菸酒等。

調理月經不調的這10種古方,你用對了嗎?


中醫認為月經不調與腎功能有關,也和脾、肝、氣血有關。一般需要從補腎、扶脾、疏肝、調理氣血著手。

月經不調主要分虛證和實證。虛證,主要是由於氣血虛弱、腎氣虧損、肝氣鬱結、脾虛溼陰造成的,宜補氣養血、疏肝理氣、滋補腎氣或補益脾胃。實證則是由於氣血運行不暢造成的,宜祛瘀止痛。根據病因可分為:氣滯型、血瘀型、氣血虧虛型、血熱型。治療月經不調應先明確病症原因,然後可對症施治。

氣滯型:

症見月經後期,量少,色黯有塊,排出不暢,伴有小腹脹痛,乳脹脅痛,精神抑鬱,舌正常或稍暗,脈弦澀。治宜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中成藥可選七制香附丸、女金片等。

七制香附丸:開鬱順氣,調經養血。用於月經錯後,胸脅脹痛,小腹冷痛。臨床常用於氣滯血瘀、氣血兩虛證。

女金丸: 益氣養血,理氣活血,止痛。用於氣滯血瘀、氣血兩虛所致的月經不調,症見月經提前、月經錯後、月經量多、神疲乏力、行經腹痛。

血瘀型:

症見月經先後無定,經量或多或少,色紫紅,有塊,經行不暢。或伴小腹疼痛,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或澀。治宜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中成藥可選女寶膠囊、坤靈丸、調經祛斑片。

女寶膠囊:調經止血,溫宮止帶,逐瘀生新。用於月經不調,行經腰腹疼痛,四肢無力,帶下,產後腹痛。

坤靈丸:調經養血,逐瘀生新。用於月經不調,或多或少,行經腹痛,子宮寒冷,久不受孕,習慣性流產,赤白帶下,崩漏不止,病久氣虛,腎虧腰痛。

調經祛斑片:

養血調經,祛瘀消斑。用於營血不足,氣滯血瘀,月經過多,黃褐斑。

調理月經不調的這10種古方,你用對了嗎?

氣血虧虛型:

症見月經後期,量少色淡,質清稀,伴有眩暈,失眠,心悸,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舌淡,脈弱無力,治宜補養氣血,中成藥可選烏雞白鳳丸、八珍益母草丸、定坤丹、當歸補血丸。

烏雞白鳳丸:補氣養血,調經止帶。用於氣血兩虛,身體瘦弱,腰膝痠軟,月經不調,白帶量多。

八珍益母丸:益氣養血,活血調經。用於氣血兩虛兼有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症見月經週期錯後、行經量少、精神不振、肢體乏力。

定坤丸:補氣養血,舒鬱調經,用於衝任虛損,氣血兩虧,身體瘦弱,月經不調,經期紊亂,行經腹痛,崩漏不止,腰痠腿軟。

血熱型:

症見月經先期,量多,色紅或紫,質稠黏,有血塊。常伴心胸煩躁,面紅口乾,手足心熱、小便短黃,大便燥結。舌質紅,苔黃,脈數。治宜清熱涼血、調經止血。中成藥可選加味逍遙丸、宮寧顆粒等。

加味逍遙丸:舒肝清熱,健脾養血。用於肝鬱血虛,肝脾不和,兩脅脹痛,頭暈目眩,倦怠食少,月經不調,臍腹脹痛。

宮寧顆粒:化瘀清熱,止血固經。用於瘀熱證所致的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放置宮內節育器後引起的子宮異常出血見上述證候者。

調理月經不調的這10種古方,你用對了嗎?

臨床治療月經不調的中成藥種類繁多,各種中成藥治療月經病側重點不同。中醫理論認為月經不調分為多種證型,辨證施治作出準確的判斷,針對導致月經不調的主要因素,選擇相應合理的調經藥物方能達到事半功倍藥到病除的根本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