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那么聪明,为什么不投靠曹操?

春暖花开40343187


有两个原因:

一、从武侯他的理想角度说:他的理想是恢复汉室天下,而在当时的汉室宗亲中,刘表垂垂老矣,满足于据荆州一地,割据自保。而刘璋没什么才能,庸碌无为,除了他们,始终保持独立、曾为一方诸侯的,只有刘备。只有他才有让武侯实现政治理想的可能,而刘备也符合儒家知识分子心目中的“明君”标准:能识人、用人,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1、能识人、用人,比如刘备对赵云,就始终信任不疑,认为他不会背叛自己,还用手戟掷告状的人。再说关张,从184年起兵到207年武侯出山,长达23年时间里,刘备屡败屡战、颠沛流离、寄人篱下,无论混到多惨,关张始终不离不弃、忠心耿耿,此外还有糜竺、糜芳、孙乾等人也是如此,这就说明刘备能够团结手下,识人、用人上有过人之处。混这么惨还能保持团队如此团结的,当时就刘备一人而已。

2、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刘备从起兵当时,帮助、投奔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公、袁绍、刘表等人,而他却没要求过这些人应该回报、帮助自己。从184年起兵到212年与刘璋反目,长达28年(半辈子的时间了。)的时间里,帮助过别人不求回报的,当时只有刘备一人,因此刘备赢得了非常高的声望,这些符合儒家知识分子对明君的标准。

二、1,从现实角度说,武侯出山前,大军阀如曹公、二袁、孙家兄弟、刘表等,羽翼已丰、格局已成,若武侯投他们,就要从普通幕僚做起,而且上升空间有限。对武侯这种自比管、乐的人才来说,这不是理想状态。而刘备集团当时还处于事业低谷,羽翼未丰、格局未成,武侯上升空间非常大,而事实上武侯出山也立即获得了仅次于刘备的地位,这是别的军阀都不能给武侯的。

2,曹操徐州大屠城,徐州的好多士族门阀都对此很愤怒,而孔明的家族也在徐州,孔明对曹操就更加失望了。





l历史大观


三国演义,评书,及史书记载,诸葛亮梦想就是复兴大汉,

而刘备在三国时,公认的皇室正统,恰巧当时刘备手下沒有谋士,

正好诸葛亮去能得到重用,发挥自身的价值,复兴大汉,

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况且曹操手下谋士众多,能人不少,

投奔他也突显不出价值,而政治理念也不同,所以就选择了刘备,

没选择曹操,这就是诸葛亮沒投奔曹操的大概论述。





巴黎街角A


1 诸葛亮的先祖、父亲都是汉室的官员,所以无论出于情感还是正统观念,诸葛亮都向往恢复汉室。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在诸葛亮眼里曹操是谋反篡政的奸贼!而刘备是汉室贵胄之后,是汉室宗亲,代表正统。尤其刘备打出的旗号也是"恢复汉室,清君侧",恰好符合诸葛亮的心意和政治抱负。

2 曹操和孙权身边云集了一大群良臣猛将,且大多都是旧臣,诸葛亮到那里很难有发挥的机会。而刘备一清二白,正是可以施展自己能力的不二选择,而隆中对其实是诸葛亮早就对天下局势洞若观火、深思熟虑后的战略。

3 诸葛亮隐居隆中,以管仲、乐毅自居,恃才傲物,而刘备三顾茅庐感动了诸葛亮,比起曹操,刘备看上去更朴实更可靠。


杰子历史观


根本原因就是政治理念不同,诸葛亮显然是汉王朝的支持者,与刘备的匡扶汉室是一致的,曹操只是名义上的汉臣,打败袁绍之后,干脆把丞相府搬到了邺郡,这是明显另立中央,脸面都不要了,只维持汉朝的一个形势,显然世代为汉臣,又重视儒家名节的诸葛亮是不能接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