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血糖多少用胰岛素?

zh周晶


一型糖尿病,体内绝对缺乏胰岛素,或者因为妊娠期、酮症酸中毒特殊状况需要紧急调控,必须通过打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但是对于二型糖尿病,如果因为药物降糖效果不理想,就鼓励患者长期打胰岛素,未免有点草率。

让我们了解一下血糖高的几种情况。

糖尿病有四种类型:一型,二型,应激性和妊娠期糖尿病四种。相信你一定知道有一型和二型糖尿病,这里面最容易被忽视的,最容易被误判的,就是应激性糖尿病,又称作特殊类型糖尿病,以前仅特指少量烧伤病人等情况,但是现在发现,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有明显应激反应。必须引起重视。

压力、紧张、熬夜、失眠、酗酒、高负荷工作、饮食不及时、频繁低血糖都是常见的应激刺激因素,都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老糖友都知道苏木杰反应,是指低血糖后出现高血糖的现象。有时严重低血糖导致反应性高血糖,可持续数日之久。这是因为身体为了规避低血糖伤害,体内胰升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均显著分泌增加,故每次低血糖后会出现高血糖。

当前,医院确诊糖尿病的检查主要有:生化检查(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肾功能;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实验。

通常只要血糖超过标准值(空腹血糖大于7mmol/l,餐后血糖大于11.1/l),你就被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医学检查认定:只要你血糖高,就是胰岛素出问题,无论胰腺功能是否受损,无论胰岛素分泌是否减少,然后一般都会按照二型糖尿病即胰岛素缺乏来降糖治疗。

只看血糖指标无法判定糖尿病类型!

医院几乎从不检查肾上腺皮质激素(GC)、胰高糖素、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引起血糖上升的激素,不排查应激反应和其他因素引发血糖高的情况。又如何知道你是不是由于应激刺激引起的血糖高?是不是继发性糖尿病呢?

应激性糖尿病是指在严重应激状态下,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加,引起的暂时性糖尿病。

应激性糖尿病是暂时性糖尿病,只需要改变错误的生活方式,避免应激伤害,血糖自然会平稳。新糖友必须注意,如果日常触发了大量压力紧张等应激因素,很可能就属于应激性糖尿病,不要被错误治疗耽误康复!说糖尿病无法治愈的人,多了解一下应激性糖尿病。

当前,由于压力、高负荷工作等应激导致的血糖高情况异常普遍,去年,全国医院中的护士由于熬夜加班,新增一万多例糖尿病,这一类大多应该属于应激性糖尿病,而不是二型糖尿病。

最新的糖尿病研究已经揭示,持续紧张与压力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当我们处于压力状态,大脑为了保证正常运转,需要消耗大量血糖,身体会出现低血糖状况。糖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一旦低血糖情况发生,身体会启动低血糖应激反应(苏木杰反应),胰高糖素升高,胰岛素作用受到抑制,肝糖元分解出血糖,肌肉中的蛋白质以及脂肪都会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血糖,提高身体的血糖储备。

如果紧急情况反复出现,身体会处于战备状态,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拥有最强的升糖作用),持续提升胰高糖素(最主要的升糖激素),用来规避低血糖风险,(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险的多,短期的低血糖就会有致命损害)血糖居高不下。而且,每一次的低血糖都会加重应激反应,每一次应激反应出现,都会使下一次应激反应更容易发生,造成恶性循环,并不断升高身体血糖储备。

如何自我识别出应激导致的血糖高呢?

先反思有没有过度熬夜、压力、紧张、悲痛等情况,然后要看有没有饥饿、头晕、易怒等低血糖反应,或者有没有血糖无端的异常升高,进一步可以去检测胰高糖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GC)的含量。

从诊断到治疗,医疗和医生都刻意忽略了这一大类应激性升糖的状况。这应该是医疗体制僵化造成的盲区。从药物治疗到胰岛素治疗,不理解身体的主动调节机制,不识别并消除应激反应,血糖很难稳定。

不论是二型还是应激,作为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得了糖尿病,你的生活习惯需要全面改善,医疗作用只影响8%,更需要在识别清楚类别之后,通过饮食、运动、呼吸、放松训练等多方面调理方可。

医生调理不好你的血糖,又不帮你排查应激反应和其它升糖因素,就不应该要你为胰岛素买单!二型糖尿病大多并不是胰岛素缺乏的问题,能好好走路干嘛要坐轮椅呢?

至于有人说胰岛素副作用小,对并发症控制好,那是不懂糖尿病调理的人说的话,宋美龄活过一百多岁也没有并发症,难道不比打胰岛素的好?

顺便说一句,胰岛素十来年上涨了800%,那帮家伙是何居心?

胰脏分泌胰液,胰液是对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如果胰腺功能下降,就会导致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无法足够地分泌,那么这个病人食用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淀粉、脂肪,都无法被充分消化吸收,反而会造成负担。

那些注射胰岛素的人,你们或许以为这样可以控制血糖,却不知道这样的做法一定会影响胰腺本身的功能,而导致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进一步下降。这是内分泌医生都知道的事实。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或者说,他们并未做出更进一步的思考,那就是胰腺功能一旦受到抑制或者损害,就将连带引起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的分泌缺乏,这样就会令身体从那一刻开始,体内蛋白质不断缺乏、脂肪代谢异常,这就必定导致患者只有肚子变大而身体更消瘦,同时,身体内部细胞死亡速度加快,身体堆积大量由死细胞所释放出来的蛋白质碎片和脂肪,这些属于机体的老旧材料变成身体的负担,引起尿蛋白升高、血脂升高,从而引起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医生威胁糖尿病患者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而他们所采取的方法,却大大加速了并发症。

但凡有办法,不要轻易用胰岛素。如果不是一型糖尿病,即使使用胰岛素,也尽可能短暂使用。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糖尿病精细调理,生酮饮食,应激反应等可搜索我的问答。有问题评论区留言。

vista专注非药物调理,给你的全是干货!


vista说养生


糖尿病,号称我国第一大代谢性疾病,全民患病率约为10.9%。发现血糖异常以后,应及时就医,确定是否为糖尿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预防其带来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冠心病、糖尿病肾病、脑梗死、糖尿病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那么,诊断糖尿病以后,血糖达到多少开始使用胰岛素?使用胰岛素与否,需要血糖水平结合糖化血红蛋白共同决定。





正常情况下,我们空腹静脉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静脉血糖<7.8mmol/L。当空腹静脉血糖为6.1-7.0mmol/L,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当餐后2小时静脉血糖7.8-11.1mmol/L,称为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调节受损与糖耐量异常均为糖尿病早期病变,此时若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运动+饮食疗法,血糖多可恢复正常,或延缓其发展为糖尿病。当空腹静脉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静脉血糖大于11.1mmol/L,此时应诊断为糖尿病。


诊断糖尿病以后,分两种情况:一是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只要糖化血红蛋白达到9.0%,或空腹血糖达到11.1mmol/L,应立即启动胰岛素治疗;而是既往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应根据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决定好何时需要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早期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0mmol/L的患者,暂不需要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应先给予运动及饮食治疗控制血糖。经饮食及运动疗法后血糖仍不达标,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0%,应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启动口服降糖药治疗。药物治疗可先给予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中的一种,首选二甲双胍。若单药治疗的基础上,血糖仍不达标,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降糖机制不同的药物二联降血糖,如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格列奈类、GLP-1受体激动剂、DD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二联治疗,血糖仍不达标,可在二联的基础上,在加用上述降糖机制不同的药物,三联降血糖。三联治疗,若血糖仍不达标,应启动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2-3次/天。


补充一下:

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目标: 普通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低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mmol/L ;青年糖尿病患者,青年人由于病程短,预期寿命长,降糖指标应严格要求,空腹血糖低于6.5mmol/L,或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8mmol/L ;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病程较长,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应在普通糖尿病患者的基础上,适当放宽降糖指针。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在启动胰岛素治疗以后,起始剂量应根据体重、年龄等因素共同决定。起始剂量应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由于不同的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而夜间又多处于睡眠状态,不容易发现低血糖,故启动胰岛素治疗以后,建议检测夜间血糖,如2点、5点血糖,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综上,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到9.0%,或空腹血糖达到11.1mmol/L,应立即启动胰岛素治疗;既往诊断糖尿病的患者,若经三药联合治疗,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达标,应启动胰岛素治疗。

感谢阅读!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医患家特与回答:全科陈医生)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胰岛素的使用人数也在逐步上升,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到多少的时候就需要打胰岛素呢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个问题。以临床上多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举例,一般而言没有用过口服药的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0,应该先用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再根据血糖水平决定下一步用药方案。对于正在用口服药的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大于7.0,就应该考虑加用或改用胰岛素治疗。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外,临床上还有以下几个胰岛素的适应症.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即1型糖尿病,由于先天自身胰岛功能障碍,不能分泌胰岛素,这类患者就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以维持生命和生活。


2. 妊娠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妇女,妊娠期、分娩前后、哺乳期,如血糖不能单用生活方式控制达到目标值时,需要用胰岛素治疗。


3.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慢性重症感染、手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等情况时应暂时或阶段性改用胰岛素治疗,待病情平稳后再根据具体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4.糖尿病人合并任何原因的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原因不能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


5. 有明显消瘦的2型糖尿病人,或者像上述提到的没有用口服药物进行过治疗,血红蛋白大于9.0的患者,需要临时使用胰岛素改善糖毒性症状。


6. 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检查发现糖化血红蛋白仍大于7.0,且自身胰岛素分泌水平很低,这通常提示自身胰岛功能衰竭,就必须加用或者改用胰岛素治疗。


7. 继发性糖尿病患者,比如垂体肿瘤、胰腺癌等疾病导致的血糖异常,这类患者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胰岛素治疗并不可怕,也不是一旦用了胰岛素就必须终生使用,所以当体检发现血糖升高时,应及时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争取降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避免糖尿病并发生的发生发展、


医患家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不同所以治疗方式也不同。

1型糖尿病旧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胰腺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引起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治疗目标是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即尽可能避免严重的低血糖发生和满意控制代谢水平即积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年龄较大的患者也可加用二甲双胍和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

胰岛素是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大约为6000道尔顿,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降糖激素。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相结合,就能促进细胞外的葡萄糖进入这些细胞,变为糖原储存起来,同时胰岛素还能抑制糖原重新分解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降低。此外,胰岛素还能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防止蛋白质和脂肪向葡萄糖转化。所以,人们称胰岛素是一种“合成性”或者“建设性”激素。胰岛素分泌不足,不管是绝对缺乏还是相对不足,都会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引起糖尿病。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但是,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需要使用胰岛素。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把二甲双胍作为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当血糖特别高的时候不排除临时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首先需要听医生的建议,不可擅自使用。应根据自己身体特点,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降糖治疗。治疗期间需要不断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监测水平及时与医生沟通,对治疗方案随时修正。


百科名医


糖尿病常规治疗一般分为这几个阶段,一空腹6.1~7.1,餐后血糖7.8以内在这个阶段多注意饮食控制多运动,这两项就可以有效的控制高血糖的发展,有的控制好的人甚至可以逆转,二,空腹血糖7.1以上,餐后血糖,超过11.1以上此时也依然支持一控制和调整饮食结构,改变生活习惯,多运动为主,血糖反复不平稳时可咨询自己的主治医师可以适当的服用一点,抑制剂,或胰岛素增敏类,或少量二甲双胍配合,继续以运动和控制饮食,三如果血糖含量再高,那就请主治医师考虑,晚上注射长效胰岛素,白天药物干预,加运动,调整饮食,或其他胰岛素中效,短效,具体用法和用量要根据医生诊断结合自己发病情况有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任何高明的医生在没有确切的诊断情况下,都不会直接通过网络咨询告诉你使用什么胰岛素,注射多少单位的,因为医生用药是按患者个体差异而定的,但我可以准确的告诉题主,调节饮食,均衡营养,适当运动,及时检测血糖变化,这切是始终贯穿整个糖尿病治疗的全部过程的,这切项目适合任何阶段的糖友,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期待不远的将来糖尿病能通过药物,或细袍,或基因,等等一切其他科学手段彻底治愈任何阶段,任何型糖尿病的,这一天不会太远了,糖友们,放松心情,珍惜生活,一句老话迈开腿,管住嘴,耐心等待美好的未来吧。



长江68416935


段医生答疑在线🌂胰岛素的正确使用🌂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物质,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1型糖尿病不管血糖多少,必须终身依赖胰岛素;2型糖尿病决定是否使用胰岛素,除了要看血糖外,更重要是看——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各自的意义

血糖反映的是测血糖当时的血糖水平,也就是一个时间点。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平均3个月的血糖水平,也就是一个时间段。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更能说明血糖的真实情况,受饮食、运动、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更小。

根据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决定是否使用胰岛素。

(1)当测得空腹血糖≥11.1mmol/L,或者糖化血红蛋白≥9.0%,首先应该考虑胰岛素治疗。

(3)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至少3个月以上),若血糖仍未达标(糖化血红蛋白≥7.0%),即可开始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


除了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外,当出现下列情况下,也应该考虑胰岛素治疗。

(1)糖尿病患者出现急性并发症,如酮症或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

(2)1型糖尿病,或者1型和2型糖尿病分辨不清时。

(3)糖尿病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显著下降时。

(4)合并外伤、手术、严重感染、严重心肝疾病时。

段医生特别提醒:

(1)不管用不用胰岛素,都应该勤查血糖,3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待血糖平稳后,可以延长至6个月一次。

(2)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手段,在某些情况下也许是最终的手段。但也并不能说明只有在口服药不能控制了才考虑胰岛素。首次检查血糖过高,首选短期应用使用胰岛素,有利于胰岛的恢复。

(3)生活方式,包括控制饮食和坚持运动,是血糖控制的基础,必须自始至终的坚持。

☞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

段医生答疑在线


胰岛素降血糖:必须考虑的几个方面。

一,一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素绝对不足,所以必须使用胰岛素,保持胰岛素敏感细胞有足够血糖摄取。保持血糖水平稳定,不形成恶性循环。

二,对于二型糖尿病,则是否需要胰岛素、怎么使用完全与一型不同。

1,绝大多数初期糖尿病根本不需要胰岛素

这个时候,血糖升高是来自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正常甚至更多!导致胰岛素抵抗的是个体正在遭受应激刺激伤害。

在这个阶段,清除刺激,恢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关键。

甚至药物降糖都可以不要考虑。认为血糖有毒有害的观念是害死人的落后观念了,必须摒弃。

2,在药物控制血糖非常有效的时候,结合生活方式改变,是解决二型糖尿病的贯彻始终的方法。

3,只有在并发症出现,血糖急骤升高,有高渗状态特征时,可以考虑使用胰岛素。

这个时候,基本上就是糖尿病非常严重的状态,胰岛分泌已经严重不足。

所以,不是血糖水平决定是否使用胰岛素,而是胰岛分泌是否正常。

只要分泌没有问题,任何血糖水平都不能使用胰岛素!

这个时候,解除应激刺激,辅助降糖药物就可以了。


春雷滚滚2


胰岛素是I型糖尿病患者维持生命和控制血糖所必须的药物。II型糖尿病患者虽然不需要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是多数患者在糖尿病的晚期却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应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并监测病情,按治疗反应情况和治疗需要做适当调整。

(1)T1DM;(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3)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4)因存在伴发病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5)妊娠和分娩;(6)T2DM患者经饮食及口服降血糖药治疗未获得良好控制;(7)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用胰岛素治疗并不是参考血糖值,而是看其是否符合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


百姓体育


营养师小糖来为大家解答。糖尿病人用不用胰岛素,并不是看你的血糖高到多少,而是看你的病情类型和病情情况来决定的。


1.看病情类型,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视具体病情决定是否用胰岛素。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妇女妊娠期间,也是建议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的。还有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如1.5型,也可能是胰岛素和降糖药联合使用。

2.看肝肾功能是否健全。大多数药物都需要在肝肾中代谢,因而患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时,不建议使用降糖药,而建议使用胰岛素的。胰岛素作为人体内本身就存在的一种激素,对身体的副作用也是最小的。

3.看并发症及特殊情况。当糖友们存在较严重的并发症时,如心血管病、肾病等,或处于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情况下,也是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的。

4.看病情所处的时期。糖尿病其实并没有严格的分期,有些患者在初次发现糖尿病后就打上了胰岛素,这个属于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期是可以视恢复情况停掉或改用降糖药的。而有的2型患者,在疾病后期,胰岛功能完全损坏的情况下,吃降糖药已经不管用了,这时候也不得不打胰岛素。

当然,使用胰岛素还有其他的一些复杂情况,这里举例的是四个常见情况。希望小糖的回答对糖友们有所启发,觉得有用的话,那就动下手指点个赞吧!


糖人健康网



您可能还关心以下问题:

胰岛素使用中容易出现哪些状况?

出现低血糖反应、视力模糊、胰岛素水肿、皮下脂肪萎缩、产生胰岛素抗体等都是因使用胰岛素所引起。如发生这些问题,要及时让医生调整用药品种及用药量。此外,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要加强血糖的自我监控,也能及时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血糖升高,胰岛素一定要加量吗?

胰岛素并不一定是用得越多,血糖降得越多,用量过多时,常常不能提高降糖效果,有时反而使血糖更高,并发生较严重的餐前低血糖。如果用了胰岛素,血糖仍然偏高,应该去医院让医生换药调整,切勿自行加量注射。

用上胰岛素后,还能换口服降糖药吗?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是不行的,而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后,胰腺功能有了明显的恢复好转,不但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还能加速其他疾病(如感染、创伤)的改善。这种情况就可以停止胰岛素的使用,重新换成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更多健康相关知识,请关注头条号:“健康圈内人”,让您了解健康必须知道的那些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