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的岛屿普陀山》第一部分:舟山概况及早期普陀山的历史

案:以下发表的这篇译稿,原名为《The holy island of Pootoo》,是1906年上海英文报纸Shanghai Mercury出版的《Far-east Sketches》(远东素描)里的一篇文章。这本书是曾在Shanghai Mercury发表过的介绍中国风土人情的文章结集。有关这份英文晚报Shanghai Mercury则是英国人开乐凯(J.D.Clark)在上海创立的,1879年4月17日发行第一份,而在1930年6月11日停刊。这份晚报和现在的《文汇报》还有点小小的渊源。

这篇文章比较长,我按照原文作者给文章分的几个大段落将文章分成了若干部分翻译出来。同我长期在做的翻译那些有关舟山的史料一样,里面有很多中文的威妥玛拼写以及部分外语,困难的不是翻译,而是仔细地考证,尽量不出现错误。但错误仍在所难免,我只求大家能通顺无困难地看完全文,并能理解作者所要讲的意思。感谢各位的阅读,也希望真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原文。我愿意负这一点点翻译错误的文责。

《神圣的岛屿普陀山》第一部分:舟山概况及早期普陀山的历史

短姑道头

在中国的浙江沿海,杭州湾的南端,在那一小块陆地的周围,有一连串岛屿。但在1840年以前,欧洲的航海家们对他们一无所知。在那以后,由于英国人在鸦片战争期间的占领,之后这个地区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地方之一,并得到了极为细致的考察。欧洲人将其命名为舟山群岛,名称源自于其中一个主要的岛屿舟山本岛。要确切地计算出这些岛屿的数目不太可能,因为它们大多数都很小,有些甚至连渔民们都未曾登上去过。除了舟山本岛,较大的一些岛屿都不超过五平方英里。这些岛屿的地层由石英岩、粗面岩、单岩、砂石和花岗岩组成,清晰表明了岛屿在形成过程当中的剧烈程度。舟山本岛位于北纬三十度,由西北至东南延展约二十八英里,宽约十二英里。岛南面是定海城,最高行政长官的衙门就设在那里。在中国的行政级别里面,舟山群岛属于直隶厅,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属于更大的一级单位府,府治在宁波。要公布中国的确切人口,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比较冒险的行为,之前有两位作者(乔治斯密斯主教和福维尔先生)公认为是中国通,对中国事务相当了解,其中一位粗略估计舟山的人口约为十二万(120000),而另一个则估计约有一百万(1000000)。大部分舟山居民以捕鱼和农业为生,在肥沃的山谷和山坡上,居民怀着极大的热情经营着农业,而宁波与定海之间的贸易也异常活跃。

如前所述,自1840年至1845年舟山为英国人所控制,同清廷的联系中断了有八个月之久。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花了2100万美元将其赎回。在此期间居民们有机会检验了英国行政和司法的价值。但是正如一位1845年居住在香港的英国传教士所报告的那样,占领对他们的影响,是他们中间的富人搬到了大陆,强烈呼吁要在内陆重建地方政府。

《神圣的岛屿普陀山》第一部分:舟山概况及早期普陀山的历史

山岩上的寺庙

然而对佛教世界来讲,这个群岛有其重要意义,尤其因为它处于东方且离海很近,故而依据释迦摩尼的教诲,它被选中作为佛教在远东的主要道场。这个叫普陀的小岛为宁波和上海的居民熟知,故而吸引了很多人前往朝拜。它位于舟山本岛偏东一点,四周岩石围绕,长约七公里,宽约两公里。由于这个群岛没有常规的蒸汽轮船的航线,游客们不得不雇用来自宁波的中国帆船。就这样,我在两个朋友的陪同之下,于1891年春天拜访了普陀山。5月16日下午4点半,我们离开了处于甬江口镇海的一个渔村,这里离宁波约20公里。早上我们徒劳无功,北风刮得如此猛烈,以致我们的中国帆船在狭窄的航道上随波逐流,演出了一幕闹剧。我们的船约有十米长,上面有一个小木棚并设有垫子,这样的船淹没在高高的海浪里,它只不过是海洋的玩物而已。在经历了一夜的不开心以后,次日早上7点半我们到达了定海,天气极好,由此我们就航行在舟山南边平静如镜子的海面之上。在我们的右边,数不清的丘陵小岛从水里冒出来,它们基本都是光秃秃的,而且没有人居住,更少人在上面耕种。群岛就像这里被淹没的山区,山峰从海上伸出来。两点钟的时候我们来到了普陀山附近的一个小海湾。我们踏上海岸,站在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径上,这条小径从岸上一直延伸上山。靠近码头的地方,有一个木制写着"慈航普渡"的门。我们很快就到了白华庵,接受和尚们的友好邀请,在那里住了下来。接着我们丝毫不敢浪费时间,我们要去探索这个可爱的岛屿。

《神圣的岛屿普陀山》第一部分:舟山概况及早期普陀山的历史

海岸牌坊

我们首先参观了岛上两座最重要的寺院之一的普济寺。它位于北部约三公里,我们从一条宽阔的小径一直走到那里。这条小径指引着我们穿过茂密的樟树和朴树林,我必须克制自己不去描述那宏大而又保存完好的寺庙,那里有水池和高高的拱形石桥,有亭子和石碑,还有巨大的佛殿和无数的木制偶像。如果我想让我的读者对中国的这一个大的宗教场所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那就需要另外一篇文章。如果有人想要了解的更多,我想可以参考艾约瑟博士(Dr. Edkins)的《中国佛教》(Chinese Buddhism)第十五章,他在这一章中特别描述了普陀山的寺庙,但我将在这里提供一些历史日期和关于普陀岛的事实,这些都是艾约瑟博士遗漏的。据我所知这些都没有对外国读者公开,我从一本中国编年史上找到了他们的记载,这本编年史大约出现在上个世纪中叶,题目是《敕建南海普陀山志》。

《神圣的岛屿普陀山》第一部分:舟山概况及早期普陀山的历史

圆通宝殿

根据这部著作,这座岛屿对佛教文化的贡献发生在十世纪初,确切的说是在公元945年,当时普济寺开始兴建,是为其特殊的宗教历史的开端。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陀山已经成为东亚四大佛教中心之一,从日本的岛屿到蒙古的沙漠,普陀山的名字声名远播。这四个佛教名山分别是四川省的峨眉山,供奉的是三曼多跋陀罗,中文意思为"普救"或者普贤;山西省的五台山,供奉着曼殊室利,中文即文殊;安徽省的九华山,供奉着地藏王;以及普陀山,供奉着阿婆卢吉低舍婆罗,作为保护众生的圣人称为观音。所有这些虚构的人格化形象对印度原始佛教来说是相当奇怪的,它应该是发源于后世的文学并在中国大地上发展变化。从地狱中拯救灵魂的地藏王似乎完全是中国或者暹罗的产品。鉴于佛教历史较短,普陀山作为佛教文化中心,占据了四座圣山的最后而不是第一的位置。早在公元四世纪初,峨眉山上就已经建立了庙宇,五台山的遗迹则还要再早一些,关于九华山我不知道确切日期。但重要的在于普陀山并不逊色于其他三个地方。许多人认为它是中国最著名的佛教僧侣聚集的地方。正如我们之前提过,它是"大慈大悲女神"观世音的道场,观音的名字翻译自北部印度语阿婆卢吉低舍婆罗,她同时也是西藏的保护者。但人们对这位后古典圣人的普遍看法已经完全改变了,十二世纪以来的观音根据大众的信仰,她变成了一位强大的女神,一位优雅的仙女。她在狂风暴雨的大海上保护着水手,她被困苦的人们召唤来避免不幸,她是妇女们为了子孙后代而祈祷的对象。诸多的传说告诉我们,女神已经从天堂降临,花费数年的时间在普陀山解释释迦摩尼的教导,说服人们相信事物的空虚,并将他们的思想导向涅槃。从什么时候起这个岛有了所谓普陀这个神圣的名字,或是从它最初的兴建就有了,我并不能确定。当然根据普陀山志的记述,似乎可以肯定的是在十九世纪末十四世纪末,它已经开始在汉语中普遍使用。它的全称是普陀落迦,古老的发音则是补怛洛迦,西藏语的发音里则是布达拉,这也是达赖居住的西藏首府拉萨附近山的名字。由于西藏是南印度和达赖喇嘛最喜爱的地方,因此不难理解,既然已经给她的一个居所起了这样的名字,也应该给供奉她的新的岛屿起一个同样的名字。然而,总的来说,这个藏语名称被认为是从古印度的布达拉港转移而来的,布达拉港是印度河三角洲上的一个河港,可能就是今天的塔塔。然而,我并不认为这种对其起源的解释已得到充分证明,更不认为汉语中的"小白花"一词在这种推导中是完全不可理解的。著名的"布达拉"一词的起源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以上文章是我诸多原创文章里的其中一篇,抄袭或者借鉴都非是我的特长!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给我点赞;不同意我的观点,请评论或者私信告诉我;不喜欢我的文笔,可以直接忽略。在我的主页里,你们可以看到我的努力。我感谢各位阅读者的付出,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