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叡在诸葛亮死后变得颓废且不再像以前那样像个明君了?

雲飝飏9


曹操的宝贝孙子魏明帝曹叡登基之后,刚开始时,还能励精图治,选贤任能,成功抵御蜀汉诸葛亮的北伐。吴国孙权在与曹叡的对抗也没占到便宜,曹叡还平定了辽东的公孙渊。谋士刘烨说他是一代明主,仅次秦皇汉武,评价极高。可是到了后期,曹叡却变得独断专行、贪图美色,政治上不思进取,一心享乐。明君秒变昏君,曹叡前后为什么出现如此大的变化?

俗话:“压力使人进步”,反之,一旦没有压力,人也容易迷失。曹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陇西三郡叛魏响应,魏国上下吓得找不着北。在这种压力下,曹叡镇定自若,亲自坐镇长安,下令张郃出击此次战争关键位置街亭,最终击退蜀军。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与东吴相约而进,声势浩大,来势汹汹。曹叡明智地定下“东攻西守”的战略,御驾亲征。曹叡带领将士把东路孙权的东吴大军打得丢盔弃甲。在西线,曹叡于司马懿联手演了一出“千里请战”的好戏,耗得诸葛亮最终星落五丈原。从此曹魏政权再没有外患的威胁。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消灭了外患,失去了对手,反而使得曹叡开始变得托大起来,再没有了之前的勤勉,只想享乐。据史书记载,曹叡大兴土木,广蓄歌妓,夜夜笙歌,并且独断专行,十足的昏君。

曹叡还有一个很重的心病,那就是膝下无子。他一心想着抓紧生下儿子好继承祖业,可惜三个儿子都早夭了。大臣天天缠着他早立太子。曹叡身体每况愈下,膝下无子可以继承皇位,最后心灰意冷,立了宗亲中的曹芳为业齐王、曹询为秦王。

如果蜀汉和东吴后期能再出现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北伐魏国,相信曹叡会很快振作起来,恢复他的明君风采。只不过既然外无劲敌,而内则无亲子继位,曹叡心内只怕就失去了斗志,觉得自己再努力也没有什么意义,不如及时行乐,当个昏君也不错。法王路易十五曰过: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曹叡是曹魏政权的第二任皇帝,公元226年-公元239年在位。庙号烈祖,谥号明帝。曹叡几岁时就展出与众不同的才智。据魏书:武皇帝异之,曰:我基於尔三世矣。所以曹操选择曹丕也有曹叡的因素。曹操把曹叡当作第三任接班人来培养。于是曹操就经常带在身边,每次朝会商量国家大事都会让他参加。



公元226年五月曹丕临终前立曹叡为皇太子。曹叡很少跟大臣往来,所以他继位后。大臣很想知道曹叡咋样。曹叡单独接见了刘晔。刘晔评价: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

但必竟曹叡年轻,蜀汉东吴都不把他放在心上。公元226年八月东吴北伐。在公元226年至公元234年曹叡的表现堪称一代名君。面对蜀汉北伐,曹叡亲自坐镇长安。面对东吴北伐,亲御龙舟东征。对外多次打退蜀汉东吴北伐,对内修理内政。东吴名将陆逊评价: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时。就是说陆逊认为曹叡比曹操更会用人治国,威胁比曹操在时还大。

但是从公元235年开始,曹叡就好像变了一个人。曹叡开始大兴土木,广选美女。据三国志及裴注: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习伎歌者,各有千数。很多大臣劝谏,曹叡根本听不进去。



但是我认为曹叡只是在这一段时间如此而已,并不是完全的颓废不像明君。之后一段时间曹叡的表现,说明仍然是明君。例如1公元237年诏辽东将吏士民为渊所胁略不得降者,一切赦之。辛卯,太白昼见。2公元237年遣侍御史循行没溺死亡及失财产者,在所开仓振救之。3公元238年派司马懿率军征伐四千里外的公孙渊,群臣都反对讲人马太多粮草运输成本太高。曹叡讲:"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司马懿到了辽东,天降大雨。群臣建议召回司马懿。曹叡: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



曹叡大兴土木,广选美女的记录在公元235年。之后没有类似相关记录了。我觉得曹叡的颓废就在这一两年,之后就恢复原来了。但我认为跟诸葛亮死没死并有没关系,这只是一个巧合。何况蜀汉东吴尚在,东吴亦有大规模北伐。(公元236年一次,公元237年一次)蜀汉小规模北伐。辽东也不安份。我认为是跟曹叡的儿子接连早夭有关系。曹叡有三个儿子:曹冏公元226年十月去世、曹穆公元229年六月去世、曹殷公元232年去世。公元232年也才二十七岁正当盛年,日后也会有皇子。但是三年后曹叡心恢意冷了。据三国志明帝纪:公元235年八月立皇子芳为齐王,询为秦王。曹芳、曹询都不是曹叡的亲生儿子。而且藩王儿子,收养在宫中。说明他对自已再能有皇子已经不抱希望。任何一皇帝都想把皇位传给亲生儿子的。所以我认为曹叡在这段时间才会颓废。过了一段时间曹叡接受了现实,但心中始终有个坎。

曹叡三十五岁就挂了,我认为也许跟接连丧子之后又没有儿子有关。只能传位于养子。于是沉醉于酒色,色声犬马之中。时间一久把身体搞垮也了。主要还是跟其心态有关。从公元235年至公元239年,短短四年身体就垮了。像汉武帝宁可三天不吃饭,不可一日无女人。一样活到近七十。像阿斗自诸葛亮死后,没人能镇得住他。广选妃子、增广声乐、频游观。一样了六十多。


小鸿哥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魏青龙二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境内),后世有人认为魏明帝曹叡在诸葛亮死后变得颓废且不再像以前那样像个明君。

这种说法个人认为并不是很准确且有道理。

234年之后的年月,比如青龙五年(237)曹叡曾经大营宫室,这从儒家的观点看确实是帝王的惭德,但是在太和六年(232)九月,曹叡就『行幸摩陂,治许昌宫,起景福、承光殿』,没有证据显示曹叡的变化和诸葛亮的死有关。唯一在时间轴上能够联系上的是,曹叡在青龙三年(235)之后,自三公起如杨阜、高堂隆等朝中大臣几乎都曾恳切谏劝他不要大兴土木,但是他不予理睬,这当然或许和诸葛亮去世引发的曹魏西部边境蜀汉方面给予的持续压力得以舒缓有关,但不能把诸葛亮之死的影响过于扩大。

曹叡的亲生儿子清河王曹冏于226年早夭,繁阳王曹穆于229年早夭,安平哀王曹殷于232年早夭,时间都在诸葛亮去世之前,因而所谓曹叡在234年之后颓废也不见得和儿子早夭有关,而且此时的他毕竟只有30岁左右,得子不见得无望,广采众女或许也和这个需求有关。

说到底,或许可以说曹叡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前明后昏的变化,也更谈不上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分界线。

曹叡在青龙五年(237)赐死当了10年皇后的明悼毛皇后,固然显得心狠加情绪化,但是早在即位之初,他就遣黜自己的元配、平原王妃虞氏,而如果说曹叡234年之前曾经主持抵御包括诸葛亮五次进攻曹魏在内的侵扰,那么之后平定辽东公孙渊,仍然可以说是在他的战略领导之下,综合这些,曹叡的统治期前后表现出的个人禀赋能力、个性性格其实还是非常一致的,谈不上大的变化,更与诸葛亮之死无关。



谈古论金


公元235年,确实是曹叡人生的一个“分水岭”,从一个世人称道的明君逐渐转变成了一个骄奢淫逸的庸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曹叡产生了如此巨变呢?有人说是诸葛亮死后,曹叡膨胀了,真是如此吗?其实不尽其然。也许那个女人之死,更是关键!

明,庸话曹叡

公元234年八月,一代名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鞠躬尽瘁然壮志未酬,痛惜也!当然,诸葛亮的死讯对于曹魏来说却是天大的喜讯,曹叡心里的一块大石也总算是落地了。

曹叡一共在位 13年(公元226~239年),在诸葛亮未亡之前,他到底有多贤明呢?曹魏著名战略家,汉室宗亲刘晔曾这样评价曹叡:

“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

不知道有没有夸张吧,时曹叡对内改革汉法,制订新律,删简死刑条款,减少死罪;征召文士于崇文馆,大力发展文学创作,选用忠良,轻徭薄赋,深得民心。

对外方面,当蜀汉北伐之际,曹睿亲自坐镇长安。面对东吴入侵,曹叡更是御驾东征。连东吴陆逊都曾感慨:

“其患更深於操时。”

说曹叡比当年曹操还难对付!

而在诸葛亮死后仅半年,曹叡貌似换了一个人一样,据史料记载,自公元235年三月开始,曹叡便开始大兴土木,广选美女。修建洛阳宫,太极殿,筑总章观,尽管杨阜等大臣多次进谏,但曹叡依然是无动于衷。后也因纵欲过度,英年早逝,死于公元239年正月,年仅36岁。

故后人亦多有评价曹叡荒淫之言,毕竟这个污点是确实存在的。当然,曹叡后期之庸也不仅仅变现在贪恋美色上,其对继承人和辅政大臣的考虑方面也是欠妥的,所以也为后来司马懿夺权留下了隐患。

曹叡变化的原因

个人认为曹叡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外患没以前重了。诸葛亮一死,至少蜀国数年不敢进犯,蜀国不进,孙吴也不敢妄动,只有一个区区辽东的公孙渊,这就不足为患了。

其二:皇太后郭氏之死。

要说曹叡是在诸葛亮死后开始为所欲为,倒不如说郭太后死后更为恰当。郭太后病逝于235年二月,三月葬于魏文帝首阳陵涧西。说起这位郭太后和曹叡之间的关系,还真是挺微妙的,当年曹丕将曹睿过继给郭太后,郭太后因无子对曹叡很是疼爱,而关于郭太后之死,据《魏略》记载:

“曹睿继位后追痛生母甄氏之死,郭女王因为忧惧而暴崩。”

可见曹叡心中始终是对这位郭太后是心存芥蒂的,曹叡对其生母甄氏有着很深的感情,曹丕杀甄氏使曹叡产生了很深的心理阴影,而郭太后一死,或许曹叡可以好好释放一番了吧。

其三:当时曹叡已绝后。我们知道曹叡临终前,是让养子曹芳继位的,话说他自己没儿子吗?有,只不过都匆匆而逝!长子曹冏于226年去世,次子曹穆于229年去世,幼子曹殷于232年去世,所以当时曹叡是没有后人的,这也许便是曹叡当时广招美女的原因吧!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历代王朝推翻另一个王朝原因是什么?该说前朝的开国皇帝是靠自己一刀一枪打下的天下,而且是在前朝的后代昏庸无道的情况下才能得成,例如汉朝,刘邦怎样争斗夺了天下,而刘邦的后代子孙到文帝,武帝还不错,到后汉献帝当政汉朝已成什么样了,奸臣当道,反臣四起,弄了个不识时务的刘备还想开历史到车,更无知的诸葛孔明还三分天下,分中国这是什么行为即历史罪人,引来无数杀戳,死的是中国人,有本事像司马家族统一国家才是正道。

曹操的儿子曹睿就跟历代王朝一样,诸葛亮死了,没有人能再抗衡天下,认为天下太平了,只知外患,不知内忧,掌控一个国家就这么简单,对子孙的教育及全局缺乏洞察能力,历代帝王都认为天下都属于自己所有,等到清醒时已晚,为什么《厚德载物》一直是人类追捧的精典,无论什么理由难道还大于国事,历史已把经验讲得清清楚楚,长江前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睿也不意外!再见!



9紫气東来


讲一句实话,曹丕的这个孩子确实挺可怜的,大家都知道曹丕身边有一个大美女叫做甄姬,这个人是曹丕从袁绍的儿子手里抢过来的,当时曹丕手里已经有正妻,曹丕把这个正妻给休了,娶了甄姬作为老婆。

但是曹丕的脾气就是这样,一时兴起了疼你爱你,就跟他捧在手心中的至宝一样,一旦不想要你了就跟他扔破抹布一样,甄姬后来年老色衰了,包括他跟曹植之间闹的那点关系,曹丕觉得很不对劲,所以另外娶了一个女人叫做郭女王,这不是说特意安排她这个外号,他的名字就叫郭女王。

作为甄姬的儿子,曹睿事实上这个时候面临的压力很大,为什么他的母亲不是正妻!在古代讲究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比如说商朝,商纣王之前有一个哥哥叫微子,他们两个是同母同父所生,只不过他的母亲生他的时候他不是正妻,等到商纣王的时候是正妻,(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最后商纣王即成为王。

曹睿对于这些事情表现的那是谨小慎微,做任何事情都是询问手底下人的意见,还有征询自己父亲的意见,这种人说实话压抑的特别深。

这也就造成了曹睿一旦失去了压力以后,他面对那些美女啊或者经营财宝啊,都没有任何抵抗能力了就是随便的把自己曾经压抑的那种欲望直接给发泄出来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诸葛亮死后一年曹睿立刻就开始大兴土木,广选美女。

这一点父子两个可以说特别像,曹丕之前为了争夺世子之位,也压抑的特别深,最后得到结果就是刚当皇帝没当了几年。之前留下来的暗疾直接复发,把他给带走了。

当然,曹睿死的时候没有孩子,不是说他生育能力有问题,他是有三个儿子,只不过全死了,也就是说曹睿这个人无后了,所以说整天的放纵自己,毕竟自己死了以后也没自己的子孙后代来继承这个位置,所以留下来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曹睿也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了。


漩涡鸣人yy


为什么曹叡在诸葛亮死后变得颓废且不再像以前那样像个明君? 曹叡是曹操之孙,曹丕之子,说起曹叡这个皇帝,几千年来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是存在争议。(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有人认为他功大于过,瑕不掩瑜;有人却认定他错过了灭蜀的时间,导致三国统一的时间被延迟,是一个失败的皇帝。

很巧合的是,曹叡从一个明君,变成一个庸君,是以公元235年为界限,这一年恰巧诸葛亮去世,于是很多人认为,是诸葛亮的死导致曹叡变得昏庸。这样的说法对不对呢?

下面我们一一道来。

首先,公元235年之前的曹叡,历史学家们可谓一致好评。曹叡从小就显示出非一般聪明才智,据历史记载,曹操晚年,立太子的决定迟迟下不了,在曹丕和曹植之间来回摇摆,后来因为曹丕之子曹叡的出众吸引了曹操,曹操为了曹叡能登上皇位,于是立了曹丕为太子。

曹操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后代很多明君的效仿,比如明代的朱棣也是看重自己的孙子朱瞻基,才立了朱瞻基的父亲为太子,目的是为了让孙子朱瞻基最终登上皇位;比如清代的康熙,晚年还是对继承者的选择问题举首先,公元235年之前的曹叡,历史学家们可谓一致好评。

曹叡从小就显示出非一般聪明才智,据历史记载,曹操晚年,立太子的决定迟迟下不了,在曹丕和曹植之间来回摇摆,后来因为曹丕之子曹叡的出众吸引了曹操,曹操为了曹叡能登上皇位,于是立了曹丕为太子。

曹操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后代很多明君的效仿,比如明代的朱棣也是看重自己的孙子朱瞻基,才立了朱瞻基的父亲为太子,目的是为了让孙子朱瞻基最终登上皇位;比如清代的康熙,晚年还是对继承者的选择问题举棋不定,最终因为发现了孙子弘历(登基后年号乾隆)天赋异禀,而传位于弘历之父雍正。

所以,曹丕能成为皇帝,曹叡还功不可没呢,据说,曹操喜欢这个孙子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上朝裁定国家大事和军政要务,都要带着曹叡,目的是为了从小培养他对政治和军事的敏感性,为以后称为开疆拓土的好皇帝打下基础。

曹叡即位以后,也确实告慰了曹操的在天之灵,与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数次交战,结果是诸葛亮5次伐魏,都在曹叡的指挥之下失败而归!


其次,公元235年以后的曹叡,历史的记载几乎都是负面的,这就是对他争议的根源。据史书上讲,从这一年开始,曹叡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以前生活简朴,一心为国,突然就开始广修楼宇,追求生活享受;以前远离女色,整天和军纪要臣一起商量军务,突然就开始选妃选美,充盈后宫。

以前那个英明睿智、指点江山的的皇帝不见了,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抵御住诸葛亮5次北伐的厉害人物,要知道,即使曹操在世,也不一定也抵御住诸葛亮这个历史大神的5次北伐啊。

还有吴国的名将陆逊,就是用火烧连营的策略大败刘备的那个陆逊,他对曹叡的评价是:对东吴的威胁,比曹操还大。

就是这么一个英明神武的曹叡,突然就不见了,沉迷酒色,身体松垮,不理政事,不沾军务。这些表现,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最后,我们来揭开谜底,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前后不一的曹叡呢?要搞清楚原因,要从公元235年这一个神秘的年份说起,这一年,诸葛亮去世了,也是这一年,曹叡的三个儿子中,最后一个在世的也离世了。

这对曹叡的打击不言而喻,三个儿子都离开了,他立太子都只能立家族里别人的儿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无后就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否定,甚至是最大的侮辱,曹叡从此无心政事,其实是因为自己“后继无人”。

所以啊,曹叡不再英明,与诸葛亮的死,只是巧合而已!最后,我们来揭开谜底,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前后不一的曹叡呢?

要搞清楚原因,要从公元235年这一个神秘的年份说起,这一年,诸葛亮去世了,也是这一年,曹叡的三个儿子中,最后一个在世的也离世了。


这对曹叡的打击不言而喻,三个儿子都离开了,他立太子都只能立家族里别人的儿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无后就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否定,甚至是最大的侮辱,曹叡从此无心政事,其实是因为自己“后继无人”。

所以啊,曹叡不再英明,与诸葛亮的死,只是巧合而已!


历史三日谈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第一,曹睿并没有颓废,他只是穷奢极欲,而且从当皇帝始,就热衷于大兴土木;第二,曹睿的穷奢极欲,与诸葛亮之死毫无关系;其三,抛开曹睿的个人兴趣不论,他一直是个明君。

与秦皇、汉武相类似,曹睿在个人生活上穷奢极欲,对大兴土木情有独衷。

上台伊始,曹睿便开始大造宫殿以及母亲甄氏的陵园。司徒王朗上书劝谏,劝说节省民力财力,曹睿非但没听,还在洛阳兴建皇室祭庙,花了三年多时间才修好。

公元232年(太和六年),曹睿最疼爱的女儿曹淑夭亡。这段时间他心情低落,遂从洛阳移驾许昌,重修许昌皇宫(当年汉献帝的皇宫),建景福殿、承光殿。

在许昌宫之后,曹睿又兴修规模更大的洛阳宫,这座宫殿主体是昭阳殿、太极殿,并筑一座高达十余丈的总章观。为了这个庞大的建筑,征调四周民夫,导致农田抛荒,无人耕种。

对此,司空陈群上书进谏,指出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会动摇国家根本。曹睿不以为然地答说:“帝王之业与帝王宫殿是并行不悖的,等到把敌人消灭之后,就不会大兴土木了。”

曹睿毕竟是聪明人,道理他能不晓得吗?只是欲望战胜理智,无法克制。陈群是先帝指定的辅政大臣之一,说话的份量较他人为重,曹睿虽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不给他点面子,稍稍压缩下建筑的规模。不过,对于建宫殿,曹睿确实像着魔一般,遇到这种有美学品味的皇帝,确实非百姓之福。

宫殿建筑始终是曹睿与臣僚之间最大的问题。

在所有大臣中,反对最力者,当属少府杨阜。杨阜写了一道言辞激烈的奏折,大意是说:以前尧、禹、商汤、周文王、武王这些名君,所居的宫殿都很简单。夏桀、商纣、楚灵王、秦始皇这些的暴君大造宫台,结果国家很快就完蛋了。陛下只关心自己的宫殿台阁,势必会颠覆社稷、祸害国家。最后他说,倘若我一死能补救万分之一的过失,就算死而不朽,我已轻轻敲着棺木,沐浴更衣,等待陛下的诛杀。

这叫死谏。豁出命去。

不过,曹睿没杀他,反而被他感动,亲手写了诏书安慰他。

玩艺术本身不是缺点,但耗费国家民力财力让皇帝一人玩艺术,这就很糟了。

抛开这点来看,曹睿治政总体上还行。陆逊曾这样说他:“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尽管很多大臣犯颜直谏,甚至言辞激烈,曹睿不一定改正错误,但不会恼羞成怒杀害忠良。从这方面看,是很难能可贵的。


君山话史


一、诸葛亮死后,三国进入相对和平的时间段,魏明帝自认为享受一下也是可以的,故他广纳妃嫔,大兴土木。

二、魏明帝的人生一定意义上是悲剧,他的母亲被赐死,给他留下了巨大阴影,他生育了很多孩子,但无一例外夭折,以至于无子可立,他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他一不把持,极易坠入纵情享乐之中,以此来麻醉自己。


羽书迟


虽然曹叡统治时期,曹魏达到全盛时期,但曹叡最大的缺点就是奢淫过度。

曹叡统治后期,随着诸葛亮逝世,曹魏的西方威胁解除,因此曹叡的奢淫本性暴露出来。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广纳宫女,一改曹操以来的节俭政策,开启奢靡之风。

曹叡推崇的奢靡之风,严重伤农,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因为在曹叡统治时期,诸葛亮数次北伐,给曹魏造成严重的军事压力,曹魏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原本有限的经济,加上曹叡的奢淫过度,让百姓生活更加困难,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同时,在曹叡的“身体力行”下,曹魏统治层兴起腐化之风。

曹叡死后,曹魏大权旁落,逐渐被司马氏取代。由此可见,曹魏的衰弱和曹叡的奢靡有着直接的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