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關...你知道嗎?

今天小編就帶你來細數我們興平市那些與名人有關的村落。

興平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關...你知道嗎?

雙山村與楊屾

布衣楊屾字雙山,興辦義學倡桑蠶。

“豳風”“知本”推崇廣,歲歲桑梓祭鄉賢。

楊屾,字雙山,清代著名農桑學家、醫學家、教育家。他博學多才,卻摒棄功名,主張“廣教化,興實業”,在家鄉設館辦學,廣施教育。著述《豳風廣義》、《蠶政摘要》等農、桑、畜、醫著作,身體力行,推廣農業技術,倡導植桑養蠶,使家鄉一帶成為關中桑蠶重鎮,受到清宣帝手諭褒獎。所在村更名桑鎮雙山村,地方立古會年年紀念。

興平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關...你知道嗎?


子孝村與丁蘭

大槐樹下子孝村,刻木丁蘭多異聞。

雖系神靈報應事,二十四孝傳至今。

“丁蘭刻木”是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相傳東漢年間,丁蘭侍母不孝,後有感於“羔羊跪乳”、“烏鴉反哺”,欲舉孝心,反致其母驚恐而死。丁蘭悔恨交集,刻制母像,晨昏禮敘,種地時還把母像供於地邊老槐樹下,由此附會出許多靈異之事。興平縣北有子孝村,曾有丁蘭墓及丁蘭祠,並有古槐立於近旁,故事至今為人樂道。

興平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關...你知道嗎?

張耳村與張耳

楚漢相爭亂象生,韓信張耳合統兵。

張耳封王知進退,卻笑韓信不聰明。

興平有兩個張耳村,相傳均以張耳而得名。秦末陳勝起義,張耳起兵響應,北定趙地而為相,後歸順項羽封為常山王。因兵敗至廢丘投劉邦,時在現阜寨張耳村駐軍。後同韓信一起率兵出關,以二萬兵卒擊潰趙軍二十萬,威震諸侯,封趙王。張耳病逝,子張敖入長安為宣平侯,遂有張耳靈柩葬於現桑鎮張耳村的說法。

興平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關...你知道嗎?

策村與董仲舒

“天人三策”定古今,“春秋繁露”滋儒林。

賢良舉首今安在,茂陵北側尋策村。

策村位於茂陵北側。西漢鴻儒董仲舒自祖籍徙居茂陵,時漢武帝舉賢良對策,董仲舒上書“天人三策”為舉首,尤其是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為武帝採納,使儒學成為此後二千餘年曆代正統思想。後董仲舒曾“相膠西王”,以“疾免居家,以修學著書為事”。相傳策村即為董仲舒對策之處,譽為“三策故里”。

興平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關...你知道嗎?


史村與司馬遷

茂陵故地留史村,史聖名高史事存。

“風追司馬”搜軼事,不曉緒餘在斯民。

晉《博物志》載:“太史令茂陵顯武裡大夫司馬遷,年三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三百石。”司馬遷十九歲隨全家遷居茂陵,此時正式出任太史令一職。自茲繼父遺志,獨力發憤著書,“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完成煌煌鉅著《史記》。相傳史村即為司馬一家在茂陵故里,因紀念史聖而名史村。

興平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關...你知道嗎?


竇馬村與馬援

攻滅隗囂平西羌,懷柔交趾服蠻荒。

“薏苡明珠”難毀謗,“馬革裹屍”美名揚。

竇馬村早年曾有石牌坊大書茂陵縣三字,但依據不明。東漢初安息侯竇融和新息侯馬援均為此地人,竇姓、馬姓為多,後世稱為竇馬。竇、馬二人均為東漢初開國功臣,尤其是馬援,在攻滅隗囂、擊潰西羌、平定交趾等戰役中屢立戰功,封為伏波將軍。後在出徵“五溪蠻”時病死軍中,踐行“馬革裹屍”誓言,名垂青史。

興平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關...你知道嗎?


馬蓮與馬融

湯坊曾有馬蓮塚,一代通儒宿馬融。

絳帳講學陳女樂,遙開魏晉狂放風。

馬融為東漢著名經學家、文學家,遍注《周易》、《尚書》、《毛詩》、《三禮》、《論語》、《孝經》,兼注《老子》、《淮南子》,一統經學,名重朝野。其生徒千餘人,大經學家鄭玄、盧植均出其門。“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 開魏晉清談家破棄禮教風氣。馬融本是興平人,死後欽命選穴厚葬於湯坊鄉,當地人稱馬蓮塚。

興平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關...你知道嗎?


大姑村與班昭

躬修《女誡》師嬪婦,承繼父兄續《漢書》。

大姑村外有遺塚,至此鄉風多古俗。

班昭為東漢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因繼父兄遺志續寫《漢書》而名垂青史。班昭本扶風安陵人,嫁於本縣佘莊曹世叔為妻。其博聞強識,才華名世,除修史賦文外,曾編寫《女誡》七篇而為皇后嬪妃師,尊為“曹大家(家音姑)”。班昭去世,皇太后曾“素服舉哀”,立碑建祠,佘莊亦更名大姑村至今。

興平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關...你知道嗎?


郭村與郭子儀

犬丘廢丘並槐裡,茂陵始平又金城。

“興唐平叛”軍功盛,古邑賜名改興平。

安史之亂中,郭子儀率“興唐平叛軍”駐紮時稱金城縣,招募兵馬,聯絡各方,最終一舉收復長安、洛陽,因軍功顯赫封為中書令,後又晉封為汾陽郡王。兵亂平息後,因金城縣曾是“興唐平叛軍”集結地,欽賜更名興平縣。從此,“興平”縣名沿用一千二百多年至今。冉莊鄉的郭村,亦因郭子儀的駐軍而稱郭村至今。

楚漢戰爭與興平村名

興平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關...你知道嗎?

據《漢書》記載,秦朝大將章邯,自從歸降“西楚霸王項羽”後,被封為“雍王”,在今興平阜寨鎮南佐村建都“廢丘”。在都城外有強大的軍事防禦,便有了以下村名:在南佐(犬丘城)正北面東西一線設一“坊”,便有了“正坊村”(系民間口頭稱謂,即現在的正東村和正西村合稱)。南佐(犬丘城)正西面逆時針第一層為“惠址坊、萬址坊、順址坊、青化坊、思裡坊、香坊”,第二層為“東溫陽坊、西溫陽坊、新仁坊、大通坊、郭家坊、湯坊、建坊、寬仁坊”等,直至今武功界。這些“坊”既是王城的外圍政區,也是將軍的住所或是軍營,後來這些坊就是村莊所在地。

興平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關...你知道嗎?


章邯領兵與漢王劉邦大戰於陳倉,劉邦喜歡招賢納士,張耳又趁機投靠劉邦,張耳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將軍,為漢室立下汗馬功勞。高祖初年,張耳死於戰場,人們為了紀念張耳,將張耳曾經戰鬥過的地稱之為張耳村,(今興平市阜寨鎮張耳村)皇上念及作戰有功,決定高規格安葬張耳,派風水先生選一塊寶地安葬,張耳墓就在今興平桑鎮的張耳村。漢高祖曾御駕於張耳墓前祭奠,從此,多少達官貴族、布衣百姓紛紛慕名紀念,隨著歲月風雨的洗禮,張耳墓因年代久遠和破壞,後來,人們找不見張耳,在張耳墓北二里的村莊探尋,把人們探尋的這個村莊稱之為“何耳村”

興平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關...你知道嗎?

章邯戰敗後,退後都城廢丘,緊守不出。漢王劉邦久攻不下,後來用韓信計策,大造聲勢,揚言要用渭河水灌廢丘城,一方面派很多人在廢丘城西南,渭河的一個道口(水道口村)的北岸開一個口子,三條渠道(三渠村),有一天夜晚,趁著月光,安排軍隊從廢丘城西邊今(八里村),的那個地方,一直用蘆葦蓆鋪地到廢丘城下,在今(莊頭村)處,派兵裝上豌豆,給蘆葦蓆上撒去。守衛在廢丘城裡的官兵,忽聽到遠處的水聲,城牆上的士兵向西望去,一片白浪滔天,加上一部分漢兵喊殺聲,使章邯軍營魂飛魂散,束手無策的章邯打開城門向東逃去,章邯騎馬向東北逃了大約五、六里的路程,戰馬連聲嘶鳴,從此留下了馬鳴村,後來改為油郭村

這個時候天色已亮,後面追隨的人和探馬也趕到,探兵告訴章邯廢丘城並沒有被水淹,而是中了漢王劉邦和韓信的計謀。都城已被周勃、樊噲等漢軍佔領,弟弟章平被漢軍俘虜。此時章邯氣炸了肝膽,回兵折馬,後來折馬的地方叫

北馬村

後來,漢王劉邦已從廢丘城向東南推進,章邯知道漢軍已在一個叫“將家渡村”休整,便趕到此地,準備大戰一場,漢王劉邦提議說這裡有一個石獅,誰若舉起,誰就為勝,誰若舉不起,誰就失敗投降。章邯力大無窮,正當他雙手輕輕地舉起石獅子時,卻被樊噲暗箭射中右腿,無奈漢軍兵強馬壯,氣得章邯拔劍自刎而亡。後來人們就把雍王與漢王會戰的將家村稱之為“雙王村”

因古人打仗都是騎馬作戰,所以軍營善養馬,所以,便有了飼養軍馬的“北馬村、南馬村”;還設軍馬繁育基地,所以就有了“馬駒村”;還有監管、徵收或進行交易的場所,便有了“馬阜村”;後方還設了防衛力量,便是“上馬坊”。為加強管理,還指派一名“侯”統管後方,所以侯住的村莊叫“侯村”( 侯村遺址在南佐村東面3公里,目前還出土不少西周時期的泥質灰陶繩紋盆、罐殘片)。

興平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關...你知道嗎?

楚漢戰爭為興平留下了許多村名。是興平人的歷史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