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关...你知道吗?

今天小编就带你来细数我们兴平市那些与名人有关的村落。

兴平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关...你知道吗?

双山村与杨屾

布衣杨屾字双山,兴办义学倡桑蚕。

“豳风”“知本”推崇广,岁岁桑梓祭乡贤。

杨屾,字双山,清代著名农桑学家、医学家、教育家。他博学多才,却摒弃功名,主张“广教化,兴实业”,在家乡设馆办学,广施教育。著述《豳风广义》、《蚕政摘要》等农、桑、畜、医著作,身体力行,推广农业技术,倡导植桑养蚕,使家乡一带成为关中桑蚕重镇,受到清宣帝手谕褒奖。所在村更名桑镇双山村,地方立古会年年纪念。

兴平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关...你知道吗?


子孝村与丁兰

大槐树下子孝村,刻木丁兰多异闻。

虽系神灵报应事,二十四孝传至今。

“丁兰刻木”是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相传东汉年间,丁兰侍母不孝,后有感于“羔羊跪乳”、“乌鸦反哺”,欲举孝心,反致其母惊恐而死。丁兰悔恨交集,刻制母像,晨昏礼叙,种地时还把母像供于地边老槐树下,由此附会出许多灵异之事。兴平县北有子孝村,曾有丁兰墓及丁兰祠,并有古槐立于近旁,故事至今为人乐道。

兴平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关...你知道吗?

张耳村与张耳

楚汉相争乱象生,韩信张耳合统兵。

张耳封王知进退,却笑韩信不聪明。

兴平有两个张耳村,相传均以张耳而得名。秦末陈胜起义,张耳起兵响应,北定赵地而为相,后归顺项羽封为常山王。因兵败至废丘投刘邦,时在现阜寨张耳村驻军。后同韩信一起率兵出关,以二万兵卒击溃赵军二十万,威震诸侯,封赵王。张耳病逝,子张敖入长安为宣平侯,遂有张耳灵柩葬于现桑镇张耳村的说法。

兴平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关...你知道吗?

策村与董仲舒

“天人三策”定古今,“春秋繁露”滋儒林。

贤良举首今安在,茂陵北侧寻策村。

策村位于茂陵北侧。西汉鸿儒董仲舒自祖籍徙居茂陵,时汉武帝举贤良对策,董仲舒上书“天人三策”为举首,尤其是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为武帝采纳,使儒学成为此后二千余年历代正统思想。后董仲舒曾“相胶西王”,以“疾免居家,以修学著书为事”。相传策村即为董仲舒对策之处,誉为“三策故里”。

兴平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关...你知道吗?


史村与司马迁

茂陵故地留史村,史圣名高史事存。

“风追司马”搜轶事,不晓绪余在斯民。

晋《博物志》载:“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迁,年三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三百石。”司马迁十九岁随全家迁居茂陵,此时正式出任太史令一职。自兹继父遗志,独力发愤著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煌煌巨著《史记》。相传史村即为司马一家在茂陵故里,因纪念史圣而名史村。

兴平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关...你知道吗?


窦马村与马援

攻灭隗嚣平西羌,怀柔交趾服蛮荒。

“薏苡明珠”难毁谤,“马革裹尸”美名扬。

窦马村早年曾有石牌坊大书茂陵县三字,但依据不明。东汉初安息侯窦融和新息侯马援均为此地人,窦姓、马姓为多,后世称为窦马。窦、马二人均为东汉初开国功臣,尤其是马援,在攻灭隗嚣、击溃西羌、平定交趾等战役中屡立战功,封为伏波将军。后在出征“五溪蛮”时病死军中,践行“马革裹尸”誓言,名垂青史。

兴平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关...你知道吗?


马莲与马融

汤坊曾有马莲塚,一代通儒宿马融。

绛帐讲学陈女乐,遥开魏晋狂放风。

马融为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学家,遍注《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兼注《老子》、《淮南子》,一统经学,名重朝野。其生徒千余人,大经学家郑玄、卢植均出其门。“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 开魏晋清谈家破弃礼教风气。马融本是兴平人,死后钦命选穴厚葬于汤坊乡,当地人称马莲塚。

兴平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关...你知道吗?


大姑村与班昭

躬修《女诫》师嫔妇,承继父兄续《汉书》。

大姑村外有遗塚,至此乡风多古俗。

班昭为东汉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因继父兄遗志续写《汉书》而名垂青史。班昭本扶风安陵人,嫁于本县佘庄曹世叔为妻。其博闻强识,才华名世,除修史赋文外,曾编写《女诫》七篇而为皇后嫔妃师,尊为“曹大家(家音姑)”。班昭去世,皇太后曾“素服举哀”,立碑建祠,佘庄亦更名大姑村至今。

兴平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关...你知道吗?


郭村与郭子仪

犬丘废丘并槐里,茂陵始平又金城。

“兴唐平叛”军功盛,古邑赐名改兴平。

安史之乱中,郭子仪率“兴唐平叛军”驻扎时称金城县,招募兵马,联络各方,最终一举收复长安、洛阳,因军功显赫封为中书令,后又晋封为汾阳郡王。兵乱平息后,因金城县曾是“兴唐平叛军”集结地,钦赐更名兴平县。从此,“兴平”县名沿用一千二百多年至今。冉庄乡的郭村,亦因郭子仪的驻军而称郭村至今。

楚汉战争与兴平村名

兴平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关...你知道吗?

据《汉书》记载,秦朝大将章邯,自从归降“西楚霸王项羽”后,被封为“雍王”,在今兴平阜寨镇南佐村建都“废丘”。在都城外有强大的军事防御,便有了以下村名:在南佐(犬丘城)正北面东西一线设一“坊”,便有了“正坊村”(系民间口头称谓,即现在的正东村和正西村合称)。南佐(犬丘城)正西面逆时针第一层为“惠址坊、万址坊、顺址坊、青化坊、思里坊、香坊”,第二层为“东温阳坊、西温阳坊、新仁坊、大通坊、郭家坊、汤坊、建坊、宽仁坊”等,直至今武功界。这些“坊”既是王城的外围政区,也是将军的住所或是军营,后来这些坊就是村庄所在地。

兴平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关...你知道吗?


章邯领兵与汉王刘邦大战于陈仓,刘邦喜欢招贤纳士,张耳又趁机投靠刘邦,张耳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为汉室立下汗马功劳。高祖初年,张耳死于战场,人们为了纪念张耳,将张耳曾经战斗过的地称之为张耳村,(今兴平市阜寨镇张耳村)皇上念及作战有功,决定高规格安葬张耳,派风水先生选一块宝地安葬,张耳墓就在今兴平桑镇的张耳村。汉高祖曾御驾于张耳墓前祭奠,从此,多少达官贵族、布衣百姓纷纷慕名纪念,随着岁月风雨的洗礼,张耳墓因年代久远和破坏,后来,人们找不见张耳,在张耳墓北二里的村庄探寻,把人们探寻的这个村庄称之为“何耳村”

兴平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关...你知道吗?

章邯战败后,退后都城废丘,紧守不出。汉王刘邦久攻不下,后来用韩信计策,大造声势,扬言要用渭河水灌废丘城,一方面派很多人在废丘城西南,渭河的一个道口(水道口村)的北岸开一个口子,三条渠道(三渠村),有一天夜晚,趁着月光,安排军队从废丘城西边今(八里村),的那个地方,一直用芦苇席铺地到废丘城下,在今(庄头村)处,派兵装上豌豆,给芦苇席上撒去。守卫在废丘城里的官兵,忽听到远处的水声,城墙上的士兵向西望去,一片白浪滔天,加上一部分汉兵喊杀声,使章邯军营魂飞魂散,束手无策的章邯打开城门向东逃去,章邯骑马向东北逃了大约五、六里的路程,战马连声嘶鸣,从此留下了马鸣村,后来改为油郭村

这个时候天色已亮,后面追随的人和探马也赶到,探兵告诉章邯废丘城并没有被水淹,而是中了汉王刘邦和韩信的计谋。都城已被周勃、樊哙等汉军占领,弟弟章平被汉军俘虏。此时章邯气炸了肝胆,回兵折马,后来折马的地方叫

北马村

后来,汉王刘邦已从废丘城向东南推进,章邯知道汉军已在一个叫“将家渡村”休整,便赶到此地,准备大战一场,汉王刘邦提议说这里有一个石狮,谁若举起,谁就为胜,谁若举不起,谁就失败投降。章邯力大无穷,正当他双手轻轻地举起石狮子时,却被樊哙暗箭射中右腿,无奈汉军兵强马壮,气得章邯拔剑自刎而亡。后来人们就把雍王与汉王会战的将家村称之为“双王村”

因古人打仗都是骑马作战,所以军营善养马,所以,便有了饲养军马的“北马村、南马村”;还设军马繁育基地,所以就有了“马驹村”;还有监管、征收或进行交易的场所,便有了“马阜村”;后方还设了防卫力量,便是“上马坊”。为加强管理,还指派一名“侯”统管后方,所以侯住的村庄叫“侯村”( 侯村遗址在南佐村东面3公里,目前还出土不少西周时期的泥质灰陶绳纹盆、罐残片)。

兴平这些村名都和名人有关...你知道吗?

楚汉战争为兴平留下了许多村名。是兴平人的历史文化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