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鄭成功北伐能攻下南京,結果會如何?明朝還能復興嗎?

歷史一書生


鄭成功看起來好像民族英雄,但是沒有脫了一個軍閥的本質,這當然也不全是他的責任,但是他的成敗跟這個分不開。

首先鄭家擁立唐藩,就是有著自己私心的,這算是一個政治投機,很符合鄭芝龍這個海盜頭子出身的大商人心態。雖然鄭成功接受的儒家教育忠義思想要比他爹強很多,但是鄭成功也只是忠於唐藩。在隆武皇帝被清軍抓住遇害之後,鄭成功實際上就沒了效忠的對象,而他又不得不考慮自己集團的利益,因此就開始了向軍閥蛻變的第一步。

其次還是因為唐藩和桂藩之間存在著,誰是正統的爭執?鄭成功對於桂藩的勢力,必然會採取很大的保留態度。很簡單,在唐藩那裡,他們鄭家是擁立的大功臣,到了桂藩這裡,就成了一個外來依附者,以後就算北伐成功,那個首功究竟在誰手裡也難說。

有了這個心態,我們就不難以理解,他在北發金陵的時候,對於魯王監國系統的張湟言才取那個態度,而且也不在戰略上配合李定國,包括在馬上就要拿下南京的時候,他跑去祭奠明太祖的孝陵,這其實都是在強化自己政治上正統地位,排除南明體系內部其他可能與之相抗衡的政治勢力。他顯然把民族和國家放在了自己小集團利益之後。

這樣的一個人,就算他因為僥倖之戰拿下了金陵城,日後也必然會因為南明體系內部,各種的內鬥內耗而把大好局勢複製東流。


千里巖


1646年,鄭成功在他父親鄭芝龍投降清朝之後,他就準備起兵反清復明。

成功謀舉兵,兵寡,如南澳募兵,得數千人。會將吏盟,仍用唐王隆武號,自稱“招討大將軍”。

剛開始起兵之時,兵少。去南澳招兵,得幾千兵,以此作為基業助力。

鄭成功起兵劇照:


順治五年(1648年)到順治十四(1657年)年內,鄭成功在東南沿海攻城伐地,與清軍對戰互有勝負:

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攻擊駐紮在廈門的鄭聯部隊,擊殺了鄭聯,並收編了鄭聯的軍隊,又過了幾年,成功招族人鄭彩回來,又得了不少兵力,從此鄭成功勢力大增。

順治十一年(1654年),李定國率南明軍攻伐廣東,軍情緊急,派人請鄭成功來廣東會師合攻廣州。鄭成功即派他手下的林察、周瑞率帶軍隊趕去廣東赴約會師,鄭成功部下帶的軍隊拖拖拉拉,慢吞吞的走,根本沒有顧及李定國的危急軍情。致使李定國被清軍擊敗而走。鄭成功又攻攻擊福建漳州,清軍守城官投降,得了漳州後,又攻擊同安城。他的手下將領甘輝攻取了仙遊城,縱容部下在仙遊城裡面燒殺搶掠。

到了順治十五年(1658年),鄭成功兵精糧足,開始考慮大舉深入清軍腹地,他和手下將領甘輝、餘新等共領水師大軍號稱十萬兵馬,浩浩蕩蕩的北伐開始,鄭成功大軍先攻陷樂清城,接著順利破溫州城,另一支擁立魯王的反清軍隊,張煌言部隊來會師。本來北伐聯合大軍船隻準備駛入長江,誰知剛到羊山的地方,遇到了颱風海嘯,大軍的船隻被颱風海嘯弄沉弄爛了大部分。殘餘的船隻退回舟山停泊。

再次北伐圖:


順治十六年(1659年)五月,鄭成功大軍整頓好,再次復出北伐,剛剛到崇明島,那支反清軍隊,張煌言又來會師,先取瓜洲,再攻鎮江,鄭成功故意派張煌言的軍隊去打前陣做炮灰,衝入長江江面。一戰擊敗清軍提督管效忠。成功進入鎮江,以此作為跳板,大軍得以進攻江寧(南京),張煌言卻去攻擊安徽蕪湖,廬、鳳、寧、徽、池、太諸府縣,紛紛上書欲投降北伐大軍。張煌言給鄭成功建議他一邊佔收那些投降的郡縣,一邊派大軍迅速進攻南京。此時的鄭成功因為進攻如此的順利,心裡開始飄飄然自滿了。(清史稿原文“成功狃屢勝”)。操作開始浪了。

鄭成功開始浪劇照:


沒有聽張煌言的建議攻擊南京,而是慢悠悠的先去拜祭大明開國太祖朱元璋的陵墓,然後大開宴會,大吃大喝,好不快活。他的手下大將甘輝多次提醒鄭成功北伐大事要緊,鄭成功不以為然。

直至清軍崇明總兵梁化鳳,率領大軍前來南京城下增援,清軍南京守將江寧總管喀喀木等聯合滿、漢大軍出城與增援軍合圍鄭軍,鄭軍被清軍打得大敗,清軍生擒鄭軍將領甘輝,並殺之。鄭成功收攏敗兵,仍得幾萬人馬,並放棄瓜洲、鎮江,出海等城,又想攻取崇明。清軍江蘇巡撫蔣國柱率大軍赴援,梁化鳳亦回師抵禦鄭軍,鄭成功再次戰敗,隨即帶領殘兵敗將回福建根據地。

鄭成功北伐圖:


自此,鄭成功失去北伐爭霸的資本,遂謀攻取臺灣作為後方根據地。

鄭成功就算當時心裡不飄飄然,而且聽張煌言的建議,迅速攻下了南京,依舊改變不了他失敗的命運。而失敗的原因之一正是他的性格缺陷。還有當時天下大勢盡歸於清,至少清軍是軍心所向,當兵的個個都畏懼清軍,不想與清軍為敵,所以清軍攻略南明勢如破竹,多地紛紛投降,只剩下一個李定國苦苦支撐南明政權。

苦苦支撐的南明政權:


清史稿記載鄭成功武略兼備,打仗又在行。同時還記載了他縱容部下對仙遊城燒殺搶掠。此其一敗,治軍不嚴,喪失民心。

廈門守衛戰中,鄭成功擊敗清軍閩浙總督李率泰,滿洲兵有二百投降,鄭成功直接在夜裡把滿洲降兵沉入大海淹死。此其二敗,殺降不納,斷其他人投降之路。

李定國攻廣東,鄭成功派的軍隊拖拖拉拉,不按期到達,使李定國兵敗,張煌言來會師,他直接拉去做炮灰。此其三敗,不聚眾合勢,不聯合反清勢力,反而寒友軍之心,拉去做炮灰。

鄭成功收復臺灣:


鄭成功剛得到臺灣後,派將領陳豹守南澳,後又聽從部下週全斌陷害說陳豹不可靠,立馬拉軍隊攻擊他自己的將領陳豹,迫使陳豹投降廣州清軍。此其四敗,易聽讒言,毫無主見,攻擊自己部下,使部下心寒。

其時,天下人由於對明朝失去信心,雖然對清軍反感,卻敵不過清軍屠刀,又由於鄭成功于軍界民界逐漸喪失人心,不懂聯合反清勢力,收買人心,加之南明勢力不斷被清軍蠶食,清軍分吳三桂,洪承濤,羅託,趙爾泰,四路大軍進攻,只得一個李定國的南明回天乏術。戰場節節敗退的南明勢力,終於被清軍趕到緬甸,緬甸王為免於戰火,把南明勢力的最後繼承人桂王交給清軍。至此南明政權終結。而李定國在緬甸的軍隊和當時願意跟隨桂王入緬甸的漢人,成了今天緬甸的少數民族果敢族。


而鄭成功除了佔領的臺灣,其他在大陸的基地逐漸被吞併,而後清軍將領施琅對臺灣戰事節節勝利(原為鄭成功部下,後降清)。鄭成功孫子鄭克塽降清,最後反清勢力基地臺灣歸於大清。

大明亡國,無中興可能。


剛日讀史


發生在公元1659年的鄭成功北伐,是南明歷史上最大的反攻戰役,鄭成功率領號稱80萬大軍,從福建沿海北上一路攻城掠地,直達南京城下,江浙一帶清軍一片混亂,從浙江沿海到南京周邊清軍聞風即潰數十座城池陷落和投降,鄭成功大有奪佔江南與清朝南北對峙的氣勢,似乎南明的復興只在一瞬間。

可偏偏就在似乎大功告成之際,清軍的反擊在幾天之內又讓氣勢洶洶的鄭成功走向崩潰,北伐大軍損失慘重,鄭成功只帶領少量人馬逃回福建,麾下的將官團大部陣亡,這次本來讓清朝受到有史以來最大重創的戰役,竟然以鄭成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損失而告終。



談及這段歷史恐怕讓很多後人捶胸頓足,成敗之間也許就在那一瞬間,可偏偏失手的卻是鄭成功,也許很多人至今都在想,倘若鄭成功能夠一鼓作氣攻克南京,歷史的轉折,是否真的會發生改變?

以筆者的觀點,這的確是一場頗為惋惜的戰役,但就實際情況而言,鄭成功雖然在初期佔據主動,但他的確很難笑到最後,根本原因還是取決於雙方之間的實力。



南明末期,抗清力量只剩下兩隻主力部隊,西南的李定國和東南的鄭成功,兩股軍事力量都曾經分別在某一時期給清王朝以巨大的重創,只可惜出於各自的利益考慮,兩股力量卻始終沒有配合到一起,不斷的各自為戰並沒有在根本打破南明的抗清局面,鄭成功北伐南京時,西南的抗清力量早已陷於低谷,以至於各路清軍能夠迅速援助南京,可以說清朝初年不比清朝末年,清朝軍隊的動員能力和戰鬥力,根本不在一個重量級,鄭成功無法像200年後太平天國那樣輕而易舉的攻克南京。



除了敵人檔次的變化,更大的問題恐怕還在於鄭成功自己,北伐大軍號稱80萬,實際人數不過17萬,而且多半以水軍為主,這也造成了鄭成功十幾年的抗清歷史,也只能在沿海地區取得進展,陸軍的匱乏無法讓鄭成功達到逐鹿中原的水準,即便這次震驚天下的北伐作戰,鄭成功手中最精銳的陸上力量也不過是8000鐵人軍和5000馬隊,這是鄭成功陸軍力量的精華,但面對清朝初年強大的八旗軍隊,這樣的力量根本微不足道,鄭成功之所以抵達南京城下,卻遲遲不敢進攻,並不只是鄭成功過分的大意,更有實力不足的羞澀。

也正是如此,這一次浩浩蕩蕩的北伐戰爭,鄭成功的大部分軍力只能留在長江水域以及原有佔領的城市駐防,南京城下雖然有陸軍數萬,但在不斷壓上的清軍反攻部隊面前,早已經失去了優勢,因此面對清軍的大反攻,鄭成功的陸軍也迅速敗北。



這是一次看似可惜的北伐作戰,可鄭成功真的沒有逆天的資本!失敗是必然的結局!


遼寧資深球迷


假如鄭成功北伐成功,那麼南明政權大有可為。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當時時局,長江之役是由鄭成功和張煌言發起的。鄭成功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緩解清軍攻打西南的攻勢,也就是從側面解圍清軍對李定國的打擊。

張煌言率領魯監國舊部水軍由長江沿江而上試圖打通長江沿線,試圖與夔東十三家等湖北和四川反清義軍連成一線。這一戰略部署是明末風雲人物錢謙益構想的,以現在人眼光來看確實高明,假如各方配合得力,我想南明恢復江南指日可待,因為滿清自進入江南以來舉步維艱,江南雖然民風文弱,但是在反對異族入侵抵抗上卻較北方更為強烈,終南明一朝南方來自民間的反抗就沒有停止過。

現在回到主題,假如鄭成功順利拿下南京,那麼傳檄全國,以南京故都的影響力,南京本來就是大明的發祥地,這個影響力肯定會加重各地反清義師的信心。然後把永曆帝迎接到南京,這是什麼概念?當年太祖皇帝定都於南京,如今當今皇帝又回到南京,把這一事蹟宣傳出去,那麼江南各地勢必紛紛響應。到那時不說北伐滿清,至少退保江南做一個南宋還是有可能的。

因為當時貴州、雲南、四川部分地區、福建沿海、都還在南明的勢力範圍內。再加上浙江、江西、廣東這些地區反清勢力還比較活躍,而且這幾個省曾反正過明朝,當地百姓也是心向明朝。當時鄭成功北上時,浙江全省幾乎落去了明朝版圖,如果張煌言在及時配合,那麼張煌言收復長江沿線地區也是有可能的,然後打通鄭成功和西南永曆政權的通道,切斷南方清軍與北方清軍的聯繫,加上清軍在南方統治本來就不穩定,所以局勢大有可為,可是歷史不能假設,如果能假設,多希望是這樣的一種結局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如果鄭成功北伐兵臨南京城下時,一舉拿下南京,再加上另一位抗清大臣張煌言在江浙一帶的策應,江南漢族軍民的抗清氣勢將會大增,不誇張地說,整個江南重新統領到大明旗幟下絕對有可能。南京在明朝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明朝的兩京之一,收復南京,將標誌著南明政權重新奪回江南半壁江山的控制權。

至於是否可以恢復明朝,這個不少說,但鑑於鄭成功圍攻南京時,滿清入關時日不多,加上採取極端歧視漢人的政策,用清末趙烈文的話講,“創業太易”,得囯不正,立足不穩,如果鄭成功攻取南京後,整合江南各路抗清力量,趁勝北伐,滿清不排除再度出關的可能。


滄海拾遺錄


何止是鄭/朱成功?包括晚年的吳三桂都有能力推翻滿清,光復大明的。

鄭/朱成功和晚年吳三桂是華夏文明迴歸的最後希望,也是中華民族的救亡者。鄭/朱成功和晚年吳三桂在華夏民族最危險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發出最後抗敵救亡的吼聲。是位難得的民族英雄、抗清名將。

如果鄭/朱成功能夠迅速攻下南京,穩固大明王朝的半壁江山。揮師北上,與清兵大戰中原。像宋朝的岳飛武穆一樣,復興大明王朝是有希望的。

如果鄭/朱成功揮師北上與清兵大戰中原,像宋朝的岳飛那樣取得節節勝利。而滿清八旗將領呢?多爾袞如果像金朝的完顏宗弼(金兀朮)那樣在中原大敗而歸。我相信,滿洲文明會馬上完蛋的。不僅滿遺滾回東北老家,逃回西伯利亞通古斯去,就連精滿分子都無處可逃。

晚年的吳三桂也是一樣嘛!而且吳三桂在三番舉義中,欲與清兵大戰中原的聲勢比鄭/朱成功更加浩大。

如果吳三桂能夠攻下岳陽,渡江北上,與清兵大戰中原,並迅速直搗燕山,拿下北京,定鼎中原。我相信,滿洲文明也一樣會完蛋的。

如果吳三桂能夠速戰速決,就連康熙都不是吳三桂的對手。只要吳三桂推翻滿清,光復大明,不僅明朝能夠復興,而且華夏文明的迴歸也是自信滿滿的。

唉😔!事在人為。可惜鄭/朱成功和晚年吳三桂卻偏偏犯下同樣的錯誤,才導致功虧一簣。














我是一個漢化失敗的人


基本不太可能。鄭家是海盜頭子。稱霸中國東海南海但路上作戰不佔優勢。滿清剛入關士氣正盛。而南明還在內鬥不團結,而且明朝最能打的部隊在北方。吳三桂投了滿清。耿精忠尚可喜他們給滿清帶去了紅夷大炮各種火器。不然滿清攻城哪有那麼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