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緣起快遞——順豐總裁王衛的傳奇創業故事(二)

連載|緣起快遞——順豐總裁王衛的傳奇創業故事(二)

轉折契機:在最好的時間、最好的環境以最好的心態進入快遞行業

男入行,女嫁郎,很多時候都是靠緣分。王衛為什麼能夠在國內快遞行業還處於一片空白的時候就切入進來,也純屬緣分。當初他並沒有刻意去選擇從事某一行業,因為他根本沒得選,而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誤打誤撞地闖了進來,是一種順其自然。順其自然也是一種緣分。

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看,可以說王衛是在最好的時間最好的地點以最好的心態進入了快遞行業。而這個最好的時間和最好的地點則跟自己沒有關係,不是他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所有的一切都是機緣。就像之前說過的,每個人在什麼地方出生,是男是女,家裡面有沒有錢,自己完全沒有辦法選擇,你只能選擇你穿衣打扮的風格以及為人處世的態度,去塑造你想要的自己。做事業也是一樣,緣分到了你會找到一份工作,那份工作是什麼行業,在什麼地點,最終能不能成功,你決定不了。緣生聚,緣滅散。

連載|緣起快遞——順豐總裁王衛的傳奇創業故事(二)

夢開始的地方

時間回到1993年。當順豐按照正常狀態去派件時,國內很多之前沒有體驗過快遞服務的客戶感到很驚訝,紛紛追著問:“怎麼早上香港發出的貨版下午就到順德了?這也太神奇了吧!”還有些客戶不理解什麼叫快遞,問是不是郵局。對於這些客戶很難直觀地進行解釋,只好說功能和郵局差不多。

1993年之前,處於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珠三角尚且沒有快遞的概念,國內其他地區就更不用說了。整個市場和行業還處於一個盤古開天闢地的洪荒混沌狀態,也即是從0到1的創新時代。當時到工商局辦理的所有證照,只能解釋是交通運輸,連物流的概念都沒有,你說“物流”這個詞沒人懂,只能說是做運輸的。只不過運輸的貨品定位為小件,同時服務是更加貼心的門到門。當然,這就是快遞的雛形,中國物流領域即將湧現出來的一種創新模式。

上世紀90年代最初的那兩年,王衛在廣東順德從事印染行業,經常要粵港兩邊寄遞樣品或貨版。在當時的市場條件下,這是一件讓人相當頭痛的事,因為寄遞只能通過郵局,速度很慢,一來一回可能需要好幾天,有時候客戶催貨催得急就很容易誤事。後來為了保證時效,他就經常到容奇港請人捎樣品到香港。

位於順德容奇鎮的容奇港(現更名為“順德港”,變成一個貨櫃碼頭),當時是一個客運碼頭和進出港澳的口岸,距離王衛工作所在的印染廠也就半小時車程。後來去港口請人帶件多了他就開始算一筆賬:到香港的船票要100多塊錢,請人帶一份包裹差不多也要100多塊錢,如果他帶上兩份包裹,除了船票加車費就有得賺了,這個生意做得過。

其實當時王衛也不是刻意想當老闆,關鍵是想找個出路。因為之前印染廠那份工作做得也不是特別開心,正準備辭職;再加上他除了兩條腿和一雙手之外也沒有什麼別的謀生技能,跑碼頭幫人帶貨是最合適的(當時正是港商在珠三角辦廠設點最紅火的時候,市場需求很大)。可以說,王衛是因為生活所迫才走上這條道路的,而不是說什麼獨具慧眼,看中了這裡面潛藏的巨大商機。當時也絕對沒想到後來的順豐能做到今天這樣的規模。而且當時吃這碗飯的人也不只他一個,充其量只能算是後進入的跟隨者,至於後來的發展演變,因緣際會,很多都不是自己所能預知和掌控的了。

連載|緣起快遞——順豐總裁王衛的傳奇創業故事(二)

“順”其自然,“豐”生水起

1993年3月26日,順豐最早的雛形終於在順德誕生了。創業初期,加上合作伙伴,整個公司也只有幾個人,大家不分彼此,全員上陣,每天揹著揹包、推著拉桿箱奔波於粵港兩地。

其實,當時公司是在香港和順德兩地同時註冊的。因為香港的註冊手續非常簡單,交完手續費領證就可以了,而在順德的工商註冊就頗費了一番周折。最開始申請的不是快遞牌照,因為沒有這個選項,申請運輸公司也很麻煩,因為王衛沒有車,後來就靈機一動,用貿易公司的名義去申請,經過過五關斬六將之後終於申請下來了。然後就一路經營一路完善相關法律層面的東西。

最開始一份香港件的收費是135元,當時的船費已經漲到180塊,我加75塊,兩邊門到門,又不需要報關,一個電話搞定。這個在當時看起來很人性化的服務一經推出,就受到港商群體的極大歡迎。就當時的市場環境來看,根本不缺客戶,缺的是標準化的服務以及如何去做好清關。因為當時的海關也不清楚這種小量的樣品是否需要納入進出口報關體系。量小無所謂,海關人員一般也都睜隻眼閉隻眼,因為幾塊布料、兩件襯衣又不值什麼錢,沒有收稅的必要。但是數量一多就引起海關部門的注意了,慢慢出臺政策,引導去正式清關。到1996年,順豐正式在深圳羅湖口岸報關進出快件,算是真正步入正軌。以快件形式報關進出口,是順豐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就順豐的發展脈絡來看,順德容奇是第一家,中山小欖是第二家,然後是番禺、南海、珠海這樣一路拓展開來,到1995年開始進入大城市廣州,然後是東莞、深圳,完全是“農村包圍城市”,從小城市到大城市的發展軌跡。

廣東省外開通的第一個城市是杭州。杭州人生地不熟,就在當地找了一個搭檔。後來那個搭檔說他第一次送快件去機場發運相當可憐,就一隻手拎著一個小紙盒,像是送外賣的,拿去貨站寄貨,根本都沒人理他。很難想象現在順豐的貨量佔到整個杭州的40%。杭州試點成功之後,才開始進軍北京、上海,接著又逐漸從其他省份的省會城市開始,慢慢輻射全國。

連載|緣起快遞——順豐總裁王衛的傳奇創業故事(二)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順豐最初的招人方式。當時在珠三角各個城市的馬路上,都有很多騎摩托車的拉客仔,當他們停在路邊等客時,我就上前去攀談,問他們一個月能掙多少錢,然後給出比這個金額稍高一點的價錢,吸引他們過來幫忙送快遞。早期的收派員基本上都是這樣在馬路邊“撿”回來的。

不過人招回來之後,培訓得費一番功夫。雖然當時的培訓都很簡單、原始,但是很多人仍然不能馬上理解,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這個行業。王衛得給他們解釋工作性質,什麼叫快遞,什麼叫時效,什麼樣的東西不能收,收入如何保障等等。他們聽完都覺得這份工作挺不錯,比在馬路上拉客天天日曬雨淋強多了,而且收入有保障,就都紛紛改行送快遞了。

連載|緣起快遞——順豐總裁王衛的傳奇創業故事(二)

計提製的前世今生

現在回過頭來看,剛開始的所謂創業根本沒有什麼遠大理想,賺錢養家是第一位的,整個狀態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件就做,從來沒想過將來會怎麼樣,這個行業能做多久也完全不知道。真正產生較大變化是在1997年,那一年順豐開始實行計提製和區域承包,引爆了收派員的工作激情及業務開發的積極性,讓整個公司的件量呈幾何倍數增長,整個營運情況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一“創舉”最早是香港尖沙咀的一位同事向王衛提出來的。當時香港地區的業務發展已經算是比較成熟了,有一天這位同事找到他,語重心長地跟他說:“現在市場需求這麼大,你管理起來也很麻煩,不如這樣,每票快件你給我相應的提成,整個尖沙咀我包了,我保證時效和服務質量,你也不用操心招人及一些具體業務的管理,一舉多得。”王衛當時綜合考量了一下,覺得這個方法不錯,可以省很多事,值得一試。當時給的提成好像是收件五六塊錢一票,派件多少已經不記得了。

這種操作模式在尖沙咀試點以後,收效非常好,員工積極性很高,業務增長迅速,時效和服務質量也基本在可控的範圍之內。於是照葫蘆畫瓢複製到了整個香港。開始很多人還有點猶豫,但是看到尖沙咀那邊做得挺好,也都欣然接受,不到三個月整個香港就全都包出去了。

連載|緣起快遞——順豐總裁王衛的傳奇創業故事(二)

印象比較深的是在廣州推廣計提承包制。當時廣州那麼大一個省會城市也只有十幾個收派員,王衛把他們都召集到一起,跟他們說公司開始走計提承包這條路,看大家有沒有興趣。當時很多人都持懷疑態度。王衛說這樣,願意的你挑選好的區域,先去試三個月,不行再退回來,不願意的也不強求。就這樣,幾個膽子大一點的人先進行了嘗試,兩個月之後,不用吹風,大家已經是爭先恐後地搶著去做了。因為這兩個月讓大家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和變化,那幾個“敢於吃螃蟹”的人的積極性和收入都有了翻番的增長。慢慢地,這種操作模式就覆蓋到了整個華南地區。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雖然每天都很辛苦,但是很開心,壓力也沒有現在這麼大。那個時候也不用開什麼會,業務催著你走,大家都埋頭實幹,一個月開一次會梳理總結一下就行了。那個時候也沒什麼人認識王衛,他可以開著一輛破車周圍去看,到處去考察業務,自由自在。到2002年,順豐在廣東成立了七大地區,算是在華南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3年,公司總部正式成立,他就開始辛苦了。

連載|緣起快遞——順豐總裁王衛的傳奇創業故事(二)

草創初期,根本沒有什麼服務和品牌的概念,憑什麼拓展市場呢?靠的就是一個“信”字。珍視對客戶的承諾,收了人家的運費,只要天下不下刀子就一定要按時把快件送到。在當時一切都不規範的情況下,各種突發情況都會遇到,但是要自己想辦法去克服,無論如何,對客戶的服務承諾一定要兌現,這是順豐能夠成長壯大的根本。

企業經營一天就會遇到一天的問題。何為難,何為順?如果你每天都積極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對應的是難還是順就已經無所謂了。順可以讓企業、讓人迷失墮落,難可以讓企業、讓人堅韌執著,求新求變。要想上升一個臺階就必須經過一劫,企業如此、人如此、修行亦如此,都是在痛苦當中提升。打個比方,母親生小孩那一關非常難,但是小孩出生之後卻能帶來那麼多的成長和快樂,那你認為生小孩是好事還是壞事

所以說,難還是不難,順還是不順,我們千萬不要過於簡單去理解,任何時候都要想明白,在這個“順”中有什麼風險,在這個“劫”中有什麼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