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談筆法,一針見血

他真傳了王羲之的筆法,並且說了一句至理名言流傳至今

學習書法的人都知道,書法貴在用筆,會用筆的人書法則有"古意","古意"用現在的話說,叫做很專業,不會用筆的人,寫出來的字就顯得不專業了。

趙孟頫(有必要作個說明:姓名中的第三個字在手機字庫裡可能無法顯示,並非本人的問題,如果沒有顯示出來,還請諒解)是元代書法的代表人物,他六體皆能,在書法史上也是獨樹一幟的。

北宋以來,在以蘇東坡為代表的書法"尚意"的背景下,人們都在追求"書意",然而到了元代,趙子昂(因字庫顯示問題,以下均以趙子昂稱呼)提出了書法的"復古"思想,並且在實踐中加以運用。

古人談筆法,一針見血

趙子昂的書法主要取法"二王",但他沒有原原本本地把王羲之的字形拿來,更多地則是取其意。正如元人陸友在《研北雜誌》中說到:"唐人臨摹古蹟,得其形似,而失其氣韻;米元章得其氣韻而失其形似,氣韻、形似皆備者,唯吳興趙子昂得之。"

趙子昂不僅是一位書法家,還是善於總結的書法理論家,他在《蘭亭十三跋》中說了這樣一段話:"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齊梁間人結字非不古。而管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張江不可失也。"

古人談筆法,一針見血

這段話中"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後來也成為至理名言,一直流傳至今。那麼,如何理解趙子昂的"用筆千古不易"呢?

首先,"書法以用筆為上"。趙子昂所說的用筆,就是書法中書寫的執筆和運筆問題。我們知道,書寫時點畫的形狀、姿態都是由用筆和運筆產生,在某種程度上來講,這雖然是兩個詞,但核心意義是一致的。用筆強調中鋒為主,只有中鋒用筆的點畫才會有骨力產生,"入木三分"也講的是這個道理,其它筆鋒一定不會出來這樣的效果。清人徐用錫說:"用筆者,筆正也。筆正則鋒中。"這也是趙子昂所說的"古法"的意思。

古人談筆法,一針見血

其次,"用筆千古不易"。這是趙子昂遍臨百家諸體,集多種經驗之後的一種感悟。他認為王羲之是"總百家之功,極眾體之妙"的書家,主要是王羲之在書法字形上的突破,但他的用筆仍然是出自"篆隸",所以這個是永恆的不變,這一點被趙子昂提出以後,也得到了後來書家的一致認可和推崇。

第三,結字因時相傳。按照趙子昂的說法,結字,也就是字形的問題,是因時代的變化而會不同的,例如王羲之所處的時代,就是隸變時期,而王羲之等人對字形進行變化,形成了自己的書法風格,難怪陸友說米元章得其氣而失其形,這都是一個道理。趙子昂所說的結字因時相傳,就是說字形變了,唯獨筆法用筆不變。

注:文中插圖均為趙子昂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