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廣東人什麼都吃,為什麼他們就是不吃燕子呢?

聖母程心


看到這問題就鬱悶,我是粵西湛江人,我們很多東西都不吃好嗎?我們口味比較清淡,講究原汁原味,所以加工得太厲害的,或是調料太多的,我們就不愛吃。我們這最普遍的烹飪方式是白斬,也有就是白切,最出名的是白切雞,還有白切鴨、鵝、狗,甚至是白切豬肉,沾蝦醬吃,外地人理解不了的美味。另外,由於天氣原因,太熱氣的東西不敢吃,煎炸也都吃得少。

也許在食物的品種方面,處於祖國大陸南端的廣東是豐富些,海里遊的,山上跑的,都有。但並不是北方人想像的,我們這整天都在吃穿山甲、果子狸、眼鏡蛇等野味。我們平時也跟全國人民一樣,主要吃豬牛羊和三鳥,海鮮也吃,日常以海魚海蝦為主。說起吃鳥,秋冬季我們湛江也確實愛吃一種鳥,一般是用枸杞加一點紅棗蒸來吃,味道鮮美,肉質細嫩,但不是燕子。燕子在我們農村還有一個俗名--益鳥,且燕子築巢在家裡是好兆頭,意味著福氣臨門、人丁興旺等,所以沒什麼人會吃燕子的。


湛江縱橫哥


我應該有發言權。在我們那裡,燕子是益鳥,老一輩從小教育我們不能傷害這種鳥,否則會被雷公劈的。小時候我家祖屋的大廳左右兩面牆上就插有專門給燕子搭窩的竹籤,為了防止燕子的糞便掉落爺爺特意在燕子窩下面加撐了一張紙皮。

爺爺去世以後祖屋就沒人住了,燕子好像再也沒有在那裡搭窩了。10年前我爸對祖屋進行改造,把祖屋改成了花園,自那時起再也見不到這樣和諧共處的現象了,懷念兒時,懷念當初,懷念過去。


TWES


首先作為一個常年生活在廣東的北方人我要澄清一個事情:廣東人並不是什麼都吃的。廣東這邊美食確實很多,因為有山有海物產豐富嘛,也是最早與國外烹飪風格接觸的地區之一,所以廣東這邊確實有一些其他地方以前不太有的食物,但是這不代表“廣東人什麼都吃”啊!

接下來咱們說回“不吃燕子”這個事情上來,不只是廣東人不吃燕子,全國各地目前也沒有聽說哪裡吃燕子的,我覺得這個事情的原因還是值得說說的。

我們沒有吃燕子這個飲食習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抓不著。我們種植穀物作為主食,飼養牲畜作為肉用動物,這些都有著很久遠的歷史可以追溯。但是在那個遙遠的遠古時期,人幾乎是沒什麼有效的辦法能捕捉到鳥類食用的,或者說捕捉鳥類作為食物獲得的能量,可能遠遠大於這個捕捉行動本身消耗的能量了。

所以自古鳥就不在人的捕獵名單前列,自然就少有吃鳥的飲食習慣流傳下來。而等人類製作工具的能力發展到足以捕捉鳥類為食的時候,我們的畜牧業已經發展的很成熟的了。所以真正被吃到滅絕的就是類似渡渡鳥這種不會飛、肉還多的鳥,其他鳥類的滅絕基本都是因為棲息地被人佔據、破壞造成的。

而且燕子這種鳥還比較特別,它們可能是跟人最親近的野生鳥類了。而且也以害蟲為食(一隻燕子一個夏季可以消滅近50萬隻害蟲),在我們這樣一個自古是農耕文明的地方,當然就更受歡迎和保護了,所以我從小被教育的觀念就不會讓我想傷害燕子,更別說吃燕子了,有些地方還流傳著“小燕子穿花衣”的兒歌,這就更難以讓人們把燕子端上餐桌了。總不能歌詞改成“小燕子穿花衣,你敢下來我就吃掉你。”,這就不像是兒歌了啊。

所以綜上所述各種原因,我們幾乎都不會以燕子作為食物。雖然廣東人總被說“什麼都吃”,但是這個說法就跟“一鴿勝九雞”之類的差不多,就是一個誇張的虛詞說法,不用太較真兒。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為什麼廣東人什麼都吃,就是不吃燕子。

不要說廣東人了,在整個中國,都很少聽過有人吃燕子的。為什麼呢,這要從幾個方面來回答。

燕子是益鳥,吃很多害蟲,中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祖祖輩輩的農民們留下來的傳統就是保護燕子,它們是我們莊稼人的朋友。燕子主要以蚊、蠅等昆蟲為主食,一隻燕子一個夏季可捕食各種害蟲50萬隻以上,保護了農作物,極大地幫助了農業莊稼免受害蟲侵害。所以我從小就被媽媽教導,保護燕子,不要傷害燕子,就是因為燕子不像麻雀那樣偷吃糧食,還對農民做出這麼大的貢獻,我們才會如此愛護燕子。就像普通人家的牛馬一樣,耕地種地拉磨一輩子,到最後死了後,很多主人都捨不得吃它的肉,因為彼此之前有了很深厚的感情,像朋友一樣。人怎麼忍心吃朋友的肉啊,這就像是在犯罪一樣。



燕子是中國福鳥,是所有的鳥種最願意親近人類居住的鳥類。在我們陝西關中的農村,老一輩人還保留著這樣那樣的規矩,讓我們尊重燕子,愛護燕子,愛護燕子的巢穴。這大概就是愛屋及烏吧。老一輩的莊稼人視燕子在家築巢為燕子對家人最好的祝福象徵,誰家只要有燕子築巢,就說明這家生活美滿幸福,家庭和睦。為啥呢,笨想一下,一個整天打鬧吵架的家庭環境,怎麼能夠給燕子提供一個安靜和諧的氛圍來築巢生活呢。所以呀,燕子在誰家築巢,誰家的就是幸福美滿的家庭,我們老家人可願意燕子在家裡築巢了,就是這個原因。



燕子是一隻勤勞、辛苦為家庭付出的鳥,能夠極大的喚醒人的同理心。燕子是一隻勤勞的鳥,像農民一樣,燕子是一隻辛苦的鳥,像農民一樣,燕子愛護餵養自己的孩子們,也想農民撫養自己的孩子們一樣,農民看見燕子,就像看見自己一樣。



家燕在農家屋簷下營巢。巢多是用銜來的泥和草莖用唾液粘結而成,內鋪以細軟雜草、羽毛、破布等,還有一些青蒿葉,這些都是燕子一口一口,一趟一趟從外面叼回來的,辛苦可想而知。而且燕子的寶寶們在小時候都像嗷嗷待哺的嬰兒一樣,探出頭嘰嘰喳喳等著媽媽來餵食,燕子媽媽一趟接一趟地飛來飛去,一個一個喂著自己的小寶寶,一點兒也不嫌苦,不嫌累。你看這像不像小時候我們在家裡等著父母出去勞動,回來給我們做飯吃呢,多接近人類的燕子啊。我的媽媽給我講過一個故事,就是說有個小孩子,在燕子媽媽出去找食物的時候,打死了它的燕子寶寶,燕子媽媽叼著蟲子回到巢穴一看,小寶寶死了,燕子媽媽當場啼血就背痛著死了。媽媽教導我們,燕子也像人類一樣,我們就和燕子的寶寶一樣,都要好好保護,我想我的媽媽能夠感受到為人父母對兒女的愛,和燕子是一樣的。

就這些,決定了廣東人,陝西人,中國人不吃燕子,因為從燕子身上,他們看見了自己的辛勤,辛苦以及為養育子女為家庭的幸福生活而付出的所有艱辛。


三月長安


這習慣是祖輩延習下來的,自小的時候,我們每家每戶都有一到兩窩燕子,每天我們都看著燕子生蛋孵鳥長大,小鳥掉地上我們把它們放回去,每天它們飛來飛去找吃,田間我們也看著數十上百的燕子在空中追逐蚊蟲,就算不能把玩,我們也已經把它們當成了家人,把燕子神化了。這是一件好事,試問對人類有益的小鳥,為什麼不去尊重和保護她們呢。

我們真的沒有見過聽過有人吃燕子的,就算有人吃,也只會偷偷吃,因為如果讓別人知道了,是會受到指責的。


教你孩子學英語


廣東人什麼都吃,就是不吃燕子,原因有二——第一個是科學的原因。因為燕子是益鳥,據說一個燕子一個季度可以吃掉25萬條害蟲,幫助世代的農民保護田裡的莊稼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所以農民感激燕子,那就不可能去吃燕子的。第二是文化的原因。他們認為燕子是報喜鳥報春鳥,只要燕子一來春天就跟著到,只要燕子會到你家屋簷下做窩,就以為你家是風水寶地。燕子無論從哪裡飛過,發出什麼叫聲,都認為是有喜事的前兆。所以一旦形成了對燕子這樣的認識,人們還會去打燕子吃燕子嗎?包括廣東人也一樣,不吃燕子那是有文化和科學兩個方面的原因的。


聲聲曼語


廣東人什麼都吃更多的只是一句調侃語。

關於為什麼他們不吃燕子這個問題,我想如果不是餓到影響生存的地步,中國人都不會吃燕子。

燕子是一種益鳥,也是民間的一種吉祥鳥,雖然現在很多城市裡都很難看到燕子築巢,但是我們祖祖輩輩都有著保護燕子的習慣,還記得小時候,即使是村最調皮的小孩,也不敢去隨便捅燕子窩。

保護燕子,已經在中國人的血脈裡紮根。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來這裡 我問燕子你為啥來 燕子說:"這裡的春天最美麗"。

這句歌詞,不管是男女老幼基本都能哼的出來吧。

保護燕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風俗文化的體現,民間也有“燕子低飛大雨到,燕子到春來了”等諺語。

大雨垂簾,與燕子同處一屋簷下,聽著嘰嘰喳喳。這是童年的一片剪影。

我們眼裡的燕子從來與吃無關,所謂的山珍海味,鮑魚燕窩中的燕窩並非是我們屋簷下的那個小精靈。


阿旺讀石


廣東人沒有什麼都吃呀


嫻妹的成長記


大家都不吃,不只廣東人。可能喜愛它。


方蘭野攜手凌雲志


老人說燕子是吉祥鳥,如果在自己的屋簷下築巢,說明自己屋子有福氣。

以前讀書的時候,隔壁鄰居屋簷下就有燕子,因為每天燕子拉屎總掉到門前,他們家老人嫌髒,趁大燕子不在把窩給捅了,結果小崽死了,燕子再也沒回來了。過了一段時日,那老人的兒子去世了,什麼疾病忘了,聽說在吃飯的時候突發的,肺進水還是什麼的。

其實,在他們家捅掉不久,還沒隔壁阿叔還沒去世的時候,我家也有燕子築巢了,當時我們沒有捅,燕子窩下邊墊一塊紙片沒讓鳥糞掉滿地,結果那年我姐生了個男孩(潮汕地區)。家裡開的小店生意也很好。(第二年又築了一個燕子窩,第三年我姐又生了一個男孩)

所以說燕子是吉祥鳥,會來帶好運的,千萬別捅掉窩,不然會倒黴的,親眼所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