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出狱后,去看望尚在世的太监,太监是如何称呼他的?

我的社会精彩绝伦


别人当皇帝是享受,而溥仪当皇帝却是受罪。五六岁的小孩知道什么,溥仪却被迫天天面对奏章,出现什么事情的时候还要被推出去挡枪,没有一点自由,没有一点童年,连普通的孩童都不如。

溥仪在他从监狱出来后,当了一个普通人,有一个正常的工作,自己养活自己,每天生活简单,两点一线,但这种单调的生活却是溥仪最希望的生活,每天没有任何的烦恼,天天都有属于自己的事情要做,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在工作的时候,溥仪偶然听说照顾自己的太监还依然在世,他身边的太监都对他很好,也许要不是因为封建等级和封建思想的束缚,溥仪可能认他们为义父,报答他们的恩情。这些太监都是陪伴自己成长的人,从小到大,除了身边的太监宫女,没有和其他的人接触过,而且还一直被囚禁在皇宫中,感情最深的还是这些下人。

溥仪急转周折,终于见到当初服侍自己的老太监,这位老太监已经年过八旬,看见溥仪到来,依然很激动的跪下大喊一声“万岁爷”,两个人相见相拥而泣,久久才分开。而溥仪也没有记恨当初这些太监下人戏弄他的事情,毕竟有的时候他也作弄这些下人,反而这样的戏弄拉进双方的距离。而这次这老太监一声万岁爷,更是敲击到溥仪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溥仪一生没有子嗣,很多人猜测他性无能,而他的性无能却是因为当初服侍他的太监宫女所致。但我想这点太过大逆不道了,那些太监宫女,长时间在皇宫里呆着,虽然有的人心里已经发生扭曲了,但长时间受皇权贵族封建思想的影响,看过很多背叛者的下场。

而当时溥仪还是个孩童,即使想要报复也只是捉弄溥仪,而不会真的让他面对真正的危险,溥仪毕竟是一国之君,他要是出现个意外什么的,其他所有人都得去陪葬。

还有一点是他们没有谁能保证溥仪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溥仪当时年少,但还有一句话是莫欺少年穷,如果得罪溥仪,日后溥仪想要处死几个太监还是轻而易举的。而溥仪能去主动寻找服侍自己的老太监,并且两个人的反应也说明他们的关系很好,不存在溥仪对待伤害自己的人还如此对待。

溥仪一生只有五个女人,他最爱的女人就是在这五人当中,还好他能守护住自己最爱的女人,和她在一起。这个女人就是祥贵人谭玉龄,十七岁,最美好的年华和溥仪在一起的,而溥仪也很珍惜和她的这段感情。

他的其他几个女人,只有三个女人在溥仪心中有一定的地位。一个是文秀,深受西方思想影响,想要支持一夫一妻制,看见溥仪这么多老婆,想和溥仪离婚,这位估计是第一位敢和皇帝离婚的人,因为她的特殊,所以溥仪对她很是感兴趣。还有一个是皇后婉容,一直伤害溥仪,溥仪伤心透了,把她打入冷宫。

然而,当上帝关掉你的一扇门,必定给你一扇窗,在溥仪最伤心的时候,他最爱的女人,谭玉玲出现了,溥仪最初是抱着报复皇后的心理,娶了谭玉玲。而谭玉玲很是懂事,一直细心照顾溥仪,正所谓日久生情,谭玉玲真心对待溥仪,溥仪被谭玉玲所感动,但不幸的是谭玉玲和溥仪只在一起五年,就因病去世。

溥仪一直到年老的时候,还依然挂念谭玉玲。


无笔史官


“他们陪我玩,哄我睡觉,喂我吃饭;他们领我的赏,也挨我的打;别人可能有时会离开我,但他们却日夜陪着我;他们是我的奴隶,也是我的老师。”



每次读起溥仪来,都感觉到很心酸。堂堂一国的皇帝,三岁就被推上皇位,六岁又被踢出皇位。十几岁被安排结婚,没过几年连祖辈住了几百年的皇宫,自己也没有机会再住下去。不是说我多想给溥仪洗地,只是同为人感觉很不忍。

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皇宫之后,日本人看准机会,将他给接到了东北,建立起所谓的伪满洲国。可惜他也看出来了日本人是想利用他,于是也就破罐子破摔,只是挂了名字,什么都不做。日本投降之后,溥仪还是被送上了军事法庭。还好之前有准备,能烧的都烧了。

其实溥仪在被关进我国监狱之前,他还在苏联被关押一段时间。当时和他在一起的还有几十万的日本俘虏,苏联人把他们送到西伯利亚去做苦工。不过溥仪毕竟是皇帝,苏联人还是很照顾他的。给他一个单间,每天一日三餐的好吃好喝照顾着,甚至还给他配了几个美女俘虏,可是他也没愿意要。

溥仪在苏联没待多久(五年),其实还是在我国监狱里面待的时间长(十年)。当时溥仪被转到我国之后,就在北京功德林里面待着了。和他在一起的还有很多的大人物,比如说王耀武、杜聿明等人。后来主席认为:不但这些人应当处理,其他战犯凡犯罪较轻、表现较好的,都应考虑判决释放。



于是功德林里面也是迎来了第一次的特赦,第一次特赦的时间在1959年,也正好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十年,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第一批总共特赦了33人,其中就包括了皇帝溥仪还有以杜聿明为首的一批国民党将领。然而第一批的特赦才是最难的,毕竟要确保你的思想得到了改正。

当时溥仪出来监狱后还是很唏嘘的,毕竟历史上也没有几个皇帝蹲过监狱。不过受到新思想教育的溥仪,也是非常的看得开。在监狱里面也是认真改造,能够挤进第一批特赦,可见溥仪学习得有多努力。不过也是人家底子好,打小就是接受双语教育,学识虽然比不上古代状元,但是起码是个探花。

溥仪出来后第一件事情肯定是准备身份证问题,中间甚至是还闹了一点笑话。因为大清朝亡了,自己刚出来还什么都没有,最后只好住在了原先的一位王爷家里。后来实在是无聊,就想着出去转转,看看当年照顾自己的一些太监,毕竟还是照顾自己很久,算是自己的启蒙老师了。

后来多方打听才算是找到这些太监的下落,因为在清朝的时候,太监宫女之间有些不成文的规定。因为宫女、太监肯定是吃青春饭的,所以很多人进来之后就要考虑养老的事情。于是当时出现了这种情况,每月都要交一点钱给宫外的寺庙,这样自己出来后可以来到这些寺庙住着。

所以溥仪也没有多费功夫,就来到了自己以前的太监那里。这些太监年纪都很大了,看到是溥仪来了,一开始还没有认出来。后来溥仪走进了,轻声唤了一声几位老太监。这些人才是缓过神来,扑通通的跪倒了一大片,全部大呼“万岁爷”!

溥仪见状也有点窘迫,赶紧上前把这些人全部扶起来。告诉他们自己已经被改造好了,现在是新社会,哪还能这样叫,赶紧起来。有的老太监因为实在是太激动,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溥仪是怎么扶都扶不起来。之后溥仪经常过来看他们,但是也立下了规定,不准再叫他万岁爷,应该叫同志,否则再也不来了。


虽然溥仪是这样规定的,这些太监也是这样做的。可是溥仪总不能见到一个人都说不要叫我万岁,叫我同志。后来溥仪被调到北京植物园工作,每天上班都需要坐公交车。然而有的人只要是认出来,经常衣服一撩跪在地上大呼万岁。

溥仪刚开始还解释,后来干脆装作看不到直接走开。其实这不仅是溥仪被改造好了,实际上还是溥仪害怕。这都是新社会了,你还要搞原先的一套,大清朝都快亡了半个世纪了,这不是害溥仪嘛!所以溥仪也不傻,别人以为他傻,他只好装傻。


史之策


那个网友的回复纯粹是屁话,对那个时代完全不懂,那些过时的太监喊溥仪为“万岁爷”真能把溥仪吓死,在那个时代只有毛主席才能称“万岁”,你个小小的溥仪还配称“万岁”,还什么“万岁同志”那纯粹是找死,只要溥仪敢答应,或者叫太监喊他“万岁同志”,马上就会给他扣上一顶大帽子,抓回去重新改造。


溥仪听到这些太监喊他“万岁爷”,溥仪肯定是非常的震惊和讶异,必然要连忙制止他们不要这样称呼,使不得、使不得,现在是新社会了,你们喊我同志就行了。

以后他也像正常人一样上班、吃饭、睡觉,当然也还是会遇到一些迂腐的旧人称他为万岁,他多半是装作没看见或者没听到,他是经过改造的人,他这是在保护自己,也是在保护别人。


至于溥仪以前也说过很多,也不想多说。溥仪只是一个废帝,一生都在做他的皇帝梦,刚做皇帝时年幼无知,人们还可以原谅,可是后来他成年了,懂事了,依旧还想着他的皇帝铁饭碗,跑去当汉奸,出卖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当丧心病狂的日本人的走狗,就凭这一点他够遗臭万年。


说他是皇帝,只能说他是“伪满洲国”的皇帝,他不能算是中国的皇帝,清朝的最后三年,他还没断奶,这也算中国的皇帝,他为国家做了什么贡献,没有吧,举全国之力养活他们一家子,他就是个寄生虫,国家能善待他真是他天大的福分,哪朝那代的废帝有这样的待遇,他也知足了。


没办法清朝我只佩服康熙、雍正,其次是乾隆,后面的几个只能忽略,他们的朝代就如同他们的子嗣一样,绝了。


遗产君


溥仪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建皇帝,是醇亲王载沣的儿子。他三岁时继位,1912年颁布退位诏书,标志着大清帝国灭亡。然而溥仪仍然居住在皇宫中,皇帝尊号不变,是成了名副其实的紫禁城的皇帝了。他有很多宫女和太监伺候,每年开销400万两白银。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皇宫最后一批宫女和太监被出皇宫,溥仪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溥仪被赶出皇宫,最苦的还不是溥仪而是太监和宫女。那些宫女和太监生活在皇宫中,与社会隔绝,除了伺候人根本没有什么求生技能,有好多的宫女堕落青楼。有些聪明的太监宫女从主子或者宫里储存点东西有备无患,他们被谴出皇宫后,有的太监继续当仆人,找有钱人家收留,还有的去寺庙当和尚,有积蓄的太监的生活比较优越。例如太监小德张盖洋楼娶四个老婆,还有自己的铺子。溥仪几经周转成了日本扶持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又被苏联俘虏。后来被苏联遣送回国,在中国继续改造,学会了独立自主的本能,还有了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开始了普通人的生活。

1959年经过改造后的溥仪心存愧疚,专门探望曾经为自己效力的太监,那是一个破旧的大杂院,很多太监住在这里。他们已经年老体衰,有没有自己的子嗣,大家相依为命,太监们刚见溥仪直呼“万岁爷”,正要下跪行礼,被溥仪一把拉住。“万岁爷”这称呼让溥仪的心里五味杂陈,他连连摆手说:现在是新中国了,没有皇上,叫我同志就好!大家都是平等的。他想到以前的种种不堪,心里愧疚。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就提到了二十岁之前,他数次毒打太监,毒打宫女,让太监吃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甚至铁豆,还让太监跪在地下吃那些恶心人的脏东西。在溥仪十一二岁时开始鞭打太监们哪怕只有小过错。有一次,溥仪一个小时就鞭打了17名太监,反正也没人管他,只有他的乳母王焦氏去劝他,他才会听。醇亲王府的一位资深老太监李长安,听到溥仪传唤就吓的浑身哆嗦,以为溥仪要打他。结果溥仪要他变魔术,生吞活鱼。老太监就真的吃下去了,溥仪又变本加厉让老太监生吞螃蟹,那螃蟹壳子很硬不说,还带着很硬的刺。想想都可怕,结果那老太监迫于君王至上的思想,他为了取悦溥仪又快速吃下了。哪知溥仪来了兴致,又令人拿来铁砂让太监吃,那太监吓的直冒冷汗,再吃下去小命不保。老太监赶紧给身边人使眼色,叫来了她的奶娘王焦氏,这才保住一条老命。

溥仪为什么这样对太监们,是有缘由的,他和太监的恩怨从“吃”开始。溥仪本来有胃病,太监却让他吃一袋板栗,差点撑死。结果溥仪被隆裕太后罚一个月不能吃东西,天天喝稀粥。后来溥仪饿的受不了竟抢鱼食吃。还有一次溥仪偷猪肘子被太监发现了,那太监追上他,一把把肘子从溥仪手上夺了回来,把溥仪馋的,一直到晚年还想着这个美味的肘子。这件事写在溥仪的晚年自传中。有一次溥仪又吃撑了,两个太监抱住他使劲往地上蹲屁股,砸手,手都摔肿了,太监还说这样助消化。溥仪哭闹时,太监们把他关到黑黑的屋子里,让他哭到求饶,喊道不能再喊,还说是“败火”绝招。他13岁那年宫女太监们让他得了生理缺陷,从此绝后。他的心理开始慢慢畸形,所以有了经常惩罚太监的行为。

溥仪这次重见昔日的太监,看到这些太监骨子里的奴性不减当年,曾经的自己也是万人之上,高贵的皇上,万万没想到有一天却和低声下气的奴才们平起平坐。更可悲的是这些太监们可被自己的王朝害惨了!此时的溥仪泪如雨下,心里可能既难受又感慨吧。


小姐姐讲史


虽然溥仪陆续娶了婉容、文秀、谭玉玲、李玉琴、李淑贤,总共五位夫人,但是并没有留下子嗣,为何?还不是因为溥仪年轻时被宫里的太监宫女教坏了,当时看管小皇帝的太监怕他晚上出去玩,就不停地把比他大好多岁的宫女往他身上推,结果就造成了长大后的溥仪生理机能显著下降。



其实,作为真命天子,溥仪的一生,不可谓不悲惨。

光绪三十四年冬(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去世,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大统,过继于同治帝载淳,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这时候的溥仪才刚不到三岁。


但溥仪刚坐皇帝两年就赶上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势不可挡,5岁的溥仪一边下《罪己诏》,一边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军队两镇南下,同时命海军驶入武汉江面配合陆军作战,但荫昌却指挥不动北洋陆军。无奈之下只能邀请袁世凯,于是,袁世凯趁机要挟清廷,与孙中山密谋说:“谁能让溥仪退位,谁就担任第一届大总统。”

结果,袁世凯一面向溥仪皇室施压,一面又用丰厚的条件安抚他们,许诺每年给皇室成员提供400万两银元,让溥仪等皇室成员暂居紫禁城。

之后,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隆裕太后以太后的名义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溥仪退位,当时的溥仪只有6岁,可以说是糊里糊涂的当上皇帝,又糊里糊涂的成了别人的俘虏。

不过,退位后的溥仪日子过的还算可以,袁世凯还算给清皇室保留了颜面。溥仪每天学学诗词,练练书法,但老师们却没教给他历史、地理。也就是这段时间内,溥仪与宫中的太监、宫女产生了“深厚的友情”。

1917年,溥仪安静祥和的生活被打破,前清遗臣张勋妄图复辟,溥仪被推上帝位仅仅11天,就又匆匆忙忙第二次宣布退位,退位后的溥仪又开始吟诗作画,养狗驯鹿的闲散生活。


▲:溥仪、婉容、三妹

在1924年的时候,西北军阀冯玉祥无视民国政府制定的皇室优待条件,直接命令鹿钟麟带兵包围了紫禁城,溥仪等一众皇室成员被赶出皇城,在发给那些曾经伺候自己的宫女太监每人200大洋后,溥仪自己也无奈的搬离了皇城,百年基业毁于一旦,溥仪当时的心情注定久久不能平静。

但命运似乎不是这个瘦弱的“天子”能扭转的了的,之后,他被日军司令官土肥原贤二挟持到满洲地区,后续又成立了伪满政权,溥仪无奈的又一次成了皇帝,不过。这一次却是傀儡的“康德”皇帝,与那个曾经的清廷已经没有任何关系。


▲:伪满康德皇帝溥仪

1945年8月8日,就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前几天,苏联对日宣战,以势不可挡的架势击溃关东军,伪满政权宣告破灭。溥仪与关东军将领在奉天机场还没来得及逃亡日本就被苏联抓获。

被抓获后的溥仪乘坐一架双引擎杜格拉斯载到苏联赤塔一号军用机场,被拘押在伯力四十五号特别监狱一直到1950年8月1日,在被关押期间,溥仪还曾作为证人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法庭上,溥仪将伪满责任一股脑的都推给了日本人,但事后扪心自问,他认为自己做的事确实推脱了自己的责任。



即便这样,溥仪还是怕回国之后被追责,当时溥仪想申请永久居住在苏联,不过没得到同意。最终,溥仪与其他满洲国263名“战犯”在绥芬河由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送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约十年的思想再教育与劳动改造。

在1959年12月4日上午,被关押十年的溥仪终于迎来人生的转折点,由辽宁高院宣读了第一批特赦名单,溥仪赫然在列,当时他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

之后,溥仪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园担任园丁以及卖门票的工作。有一次与人聊天,溥仪听说曾经在宫里伺候自己的老太监还健在人世,并且住的也不远。溥仪就收拾收拾一下准备去见一下自己阔别了几十年的老下属。



几经周折之后,溥仪找到了老太监家,可等溥仪进了门,两个人都愣在当场。随后,溥仪介绍了自己的身份,老太监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万岁爷,可算见到您了,奴才这把老骨头在进黄土之前见到您,真是死而无憾了”。

溥仪把年轻时太监们捉弄自己的事早就忘干净了,大步上前欲把老太监搀扶起来,老泪纵横道:“别,别叫万岁爷了,不合适了…………起来说话吧”

老太监抹了一把脸上的老泪:“那,那叫您啥啊?之前不是一直叫万岁爷,都习惯了”。

溥仪与老太监相拥而泣:“以后叫同志吧,这样对大家都好……”。老太监看了溥仪一眼:“知道了,万岁同志……”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其实,本篇文章的上半部分是历史事实,而溥仪见老太监的事,充其量不过是民间的道听途说罢了,笔者只是根据标题,猜想揣测编纂的,当不得真。



小小嬴政


1912年2月12日,裕隆皇太后临朝称制,并以太后的名义发布了《退位诏书》。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正式退位。

由于传承了几千年的封建帝王制所造成的惯性思维,因此,当时有不少老百姓实际上并没有受到革命的影响,他们依然把溥仪看作是皇帝。民国政府为了防止意外发生,特别允许了溥仪留在紫禁城里继续生活,并且还承担了他的所有生活开支。

(溥仪旧照)

这也就是说,虽然溥仪不再是皇帝了,但其实只是名头上发生了变化。他过的,依然是皇帝的生活。

1924年,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溥仪和太监宫女们都被赶出了皇宫。

第二年,溥仪移居天津,开始了长达7年的天津生活,再后来,他就被日本人弄到了东北,成为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东北被苏联攻陷,溥仪也被苏军拘留。一直到1950年,溥仪才又重新回到中国,被关押在了抚顺战犯管理所。

在溥仪接受改造的9年中,他利用空闲时间,写下了“反省式”自传《我的前半生》。

溥仪披露了不少在紫禁城居住时,不为人知的秘密。他在书中写道,以前的他,对太监和宫女们都曾充满了恨意。

(隆裕太后旧照)

溥仪对宫女有恨,可以理解,毕竟他自身的生理问题,正是因宫女导致的。那么,他为什么会对太监有恨意呢?

由于溥仪自小患有胃病,裕隆太后便对溥仪的饮食特别上心,尤其讲究膳食均衡搭配。有一次,裕隆太后命令太监给溥仪带去了一袋板栗。当时的溥仪年纪小,从没见过板栗,三下五除二就吃了个精光。身旁的太监虽然知道暴饮暴食不好,但也不敢阻止小皇帝这样做。

结果板栗吃完后,溥仪当时就肚疼难忍,疼得在地上直打滚。

裕隆太后知道这件事后,将太监狠狠地处罚了一顿。并且要求溥仪接下来一个月,只能喝稀粥养胃。

在对溥仪提出要求后,裕隆太后还特别嘱咐太监,千万不能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一定要盯好溥仪,不能再让他乱吃东西了。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溥仪顿顿喝稀饭。每次吩咐太监去给弄点油腥,太监都以裕隆太后有令,给推脱掉了。后来有一天,溥仪实在是忍不住了,便偷偷跑去偷了个猪肘子。结果还没来得及吃,溥仪就被太监按在地上,手里的猪肘子也被抢走了。

这件事,给溥仪带来了很深的阴影。

(清末太监,图取其意)

后来,溥仪一旦在饮食上出现了肚子疼、胀气等现象,太监们害怕受到太后的惩罚,便常常让溥仪蹲地,或者砸手,用这种土办法来解决肠胃问题。

久而久之,溥仪就愈发憎恨太监。他后来略微长大之后,便经常毒打太监和同样憎恨的宫女来出气。

到了1959年,溥仪被特赦出狱。经过长期的改造后,溥仪对之前做过的很多错事充满了悔恨。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溥仪曾专门到一个大杂院中,探望了一群当年服侍过自己的太监。

由于没有子女,再加上常常受人歧视,当年的太监们几乎都生活在这里,相互照应着。当溥仪走到他们面前时,太监们差点没有认出他,等溥仪亲切地呼唤他们时,太监们霎时间热泪盈眶。他们颤巍巍地跪在地上,齐声高呼“万岁爷”。

一句“万岁爷”,顿时让溥仪心中积郁多年的阴云彻底消散。他迅速扶起一众太监,告诉他们,现在是新社会了,早就没有什么“万岁”了,人人都是平等的,应该叫他“同志”才对。

可是太监一时改不过来,有的甚至喊“万岁同志”,搞出了这么个啼笑皆非的称呼。


张生全精彩历史


1959年12月4日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已经待了9年的溥仪在这一天接到了一个让他难以想象的好消息,那就是他接到了由毛主席签发的第一号特赦令,曾经的他认为自己永远都不可能得到赦免,他曾经对其他人说过“有谁也不能有我,我的罪恶严重,论表现我也不比别人强。我还不够特赦条件。”。




而接到这个命令就意味着溥仪长达14年的囚禁生涯终于宣告结束,他终于自由了。自由后的溥仪并重新回到了北京,先是暂居在五妹妹的家中,后不到一个月就搬到了政府给他安排的住所内,之后并来到科学院的植物园上班,自此也就开始了作为新中国普通公民的生活。



当然不管如何溥仪都是曾经的皇帝,现在的我们都对溥仪被特赦之后的生活到底是如何的,也都十分好奇。而这其中很多人都想知道当年溥仪在去看望那些尚在人间的太监的时候,他们是如何去称呼溥仪的呢?



首先溥仪看望太监一事的确是存在的。在溥仪所写的《我的前半生》的新的一章就说过“我更见到了当过太监的老朋友,知道了他们许多人的近况。他们正在民政局为他们专办的养老院中安度晚年。”。但是溥仪虽说过见过那些太监朋友,但却没有说他们是如何称呼溥仪的。不过其实想来很多人都会猜到,在当时这些曾经服侍了清朝皇帝数十年,甚至是更久的太监会如何称呼他啦。



当然就是“万岁爷”,比如《我的前半生》中记载的一件事,当年宣统朝的太妃问到溥仪的进膳情况的时候,太监就回答到“奴才禀老主子:万岁爷进了一碗老米膳(或者白米膳),一个馒头(或者一个烧饼)和一碗粥。进得香”。当然也许太监还会称呼他其他的,最有可能的就是“老爷子”,比如同样在《我的前半生》中就有这么一段话,当年溥仪小的时候让太监吃带有沙子的蛋糕的时候,他的乳母来劝他,就说到“老爷子,那里头放砂子可叫人怎么吃呀?”。



不过可以知道的是在当时的那个环境,即使是太监敢叫,溥仪也不敢受。他的回答也只会是他当年与商衍瀛所说的那样“你是老人而且有病,应该躺着休息。我们是新社会的人,现在的关系才是最正常的关系。”。是的溥仪只会说“不可,不可,我们现在都是平等的,我们都是新中国的公民,都是一家人”。



所以最后太监到底会怎么称呼他,我想真的不清楚,也许会称“同志”,亦或者是溥仪自己所说的“我第一天见到的人差不多都说:“你回来了,要到各处去看看,你还没逛过北京呢!”就是用“你”来称呼。那么到底如何被称呼,我想只有溥仪自己最清楚吧。



其实溥仪的前半生真的只能说是一个悲剧,他承担了太多太多他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说真的,大清灭亡跟他有关系吗?没有,试问一个国家的灭亡,什么时候能跟一个6岁的小孩子有关系啦?所以说在当年对于溥仪来说,他根本就不用去承担什么复信大清的责任。可惜的是,当时太多太多的满清遗臣将所谓的复国重任强压给了溥仪,而最终造成的结局就是溥仪的前半生几乎都在为这个不切合实际的想法而奔波着,而被人利用着,而被人欺骗着。



可以说溥仪从未为自己活着,直到新中国成立的那刻起,他才最终自由了,他才最终为自己活了一把了,也只有在那个时候溥仪才活的最开心了。也正如溥仪在自己的自传中所说“我在前半生中,不知“家”为何物。在抚顺的最后几年里,我开始有了“家”的感觉。到了植物园不久,我觉得又有了第二个“家”。我处在自上而下互助友爱的气氛中。”。


澳古说历史


末代皇帝溥仪的人生非常的大起大落,在他的年龄只有三岁、还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他就被垂垂将死的慈禧太后给选择为了光绪的接班人,在光绪死前就把他接入皇宫中抚养了起来。

溥仪的特殊人生是从1908年开始的,在慈禧离世前的一天,清帝国的九五至尊光绪提前一步离开了人间。

光绪皇帝死后没多久,已经没多长时间可过的慈禧做出了选择。

就在那天,她利用着自己还残存着的权力给予了溥仪九五至尊的地位,让他成为了清帝国未来的皇帝。

接下来的时间里,溥仪的人生经历了很多事情。

溥仪退位后不变的奢华生活

1911年武昌起义的爆发对清帝国打击很大,清帝国仿佛一头老朽不堪的野兽被捶断了自己的脊骨,开始进入了危在旦夕之中。

在清帝国权贵者们的恐慌中,时间又过去了一年。

1912年在袁世凯这位北洋大佬的逼迫下,光绪皇帝的皇后、被慈禧委以掌握朝廷大权的隆裕太后带着年龄刚满六岁的溥仪退下了那尊荣无比的位置。


就是从那一年开始,还不怎么懂事的溥仪丢掉了他的皇帝宝座。

不过从那一年开始,虽然他不再是清帝国的皇帝了,但是人们对他的态度以及他所享受到的待遇却可以说得上是非常尊荣的。

在袁世凯的北洋政府继承了清朝所留下的政治遗产后,他们对溥仪以及满清的皇室给予了很多优待。

这些优待最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没有剥夺溥仪在皇宫、在紫禁城中的居住权。

第二个方面就是每年会调拔400万大洋给溥仪随便花。

由此可见溥仪在退位之后的待遇之良好。

被赶出皇宫后的溥仪

在1924年冯玉祥把溥仪和太监、宫女们驱赶出紫禁城之前,溥仪是一直都没有感受到过民间疾苦的。

不过他后来虽然被赶出了紫禁城,他同样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民间疾苦。

曾经的满清旧臣、遗老遗少们在皇宫外看到溥仪时,他们仍旧会以参拜皇帝的礼节向溥仪跪拜。



甚至连张作霖这样虽然从来没有想过帮溥仪恢复江山的风云人物,在看到溥仪时,也出人意料地给溥仪下跪了。

溥仪被俘虏、关押期间手下们不变的愚忠

伪满洲国时期人们对溥仪这位傀儡皇帝的态度我们就不说了。

我们就说一下溥仪在被苏联俘虏之后的待遇。

在关东军被苏联百万大军轻易击败后,溥仪随同着那些被苏联俘虏的几十万关东军一起被押赴到了寒冷得撒尿都会结冰的西伯利亚。

在那里他过上了俘虏的生活,而即便当时他已经一丝权力都没有了,他以往的手下们还是对他保持着非常恭敬的态度、一直无怨无悔地伺候着他。

时间来到了50年代,这个时候溥仪从苏联的俘虏营被转交回了国内的监狱。

最开始在没有管理人员专门要求溥仪自食其力之前,他的身边也一直有着很多不求其他忠心伺候着溥仪的手下,他们的愚忠使得他们没有因为溥仪的落魄而改变对溥仪的态度。

溥仪出狱后的经历

在溥仪出狱之后所经历的两件事情也可以显示出他在某些人心中留存的地位。

有一次出门坐车的时候,他碰到了闻讯专门赶来参见他的满清遗老遗少们,这些遗老遗少们在看到他的瞬间,立刻尊敬地跪伏在了地上,口中呼着万岁、皇上之类的话。

另一件事情是他去专门收留太监们的寺庙看望太监们时发生的。

那些已经老朽得难以动弹的太监们在认出溥仪之后,他们刹那间挪动着自己风烛残年的身躯,给溥仪行了一个跪拜礼。

仍然像对待溥仪没退位之前一样给他行礼,称呼他为万岁爷。

要不是溥仪怕别人以这样的礼节对待他会招惹来麻烦的话,可能他的后半生将会处在这种相关人员的尊敬中,直至走到自己的生命尽头。

所以说在溥仪出狱后看望那些老太监们时,那些老太监们对他是一直非常恭敬的,仍然称呼他为万岁爷,只不过后来在溥仪的强烈要求下,才改成了非常时代化的同志称呼。


孤客生


1923年7月16日,中国最后一批仍在岗的太监被溥仪一声令下,赶出了紫禁城,发放了从20块到200块不等的一次性补偿遣散费后,开始各寻出路。

说溥仪不恨太监是假的,他的生理机能就是葬送在这帮不太负责任的家伙们的手中,当年正是因为他们频繁把宫女们推倒在少年溥仪的龙床上,溥仪才由起床眼花很快过渡到萎靡不振,落下个永久的病根。

二十天前,他对太监们的耐心到了极点,那是因为建福宫失了火,焚毁房屋一百多间,里面的宝贝全都毁于一旦,失火现场有一股子浓重的煤油味儿。溥仪知道,能纵火焚毁、掩盖库藏亏空的,恐怕只有这帮家伙们。偷点东西也就忍了,放火烧屋狠点了吧?照这趋势发展下去,哪一天是不是要连我都给烧了?

全给朕麻利儿滚蛋!

太监们当中,比较激愤的当场就跳了筒子河,少部分特有钱的盖了宅子回去享福,大部分苦无一技之长,早就未雨绸缪,攒钱供奉寺院,以图日后终老于此。这一天终于来临了,除了极少数没做准备的去了地安门的燕翅楼,其余的都去了经营多年关系的寺院。

一别三十年,沧海变桑田,溥仪在1959年特赦后回到北京城,面对古都种种新人新气象,开始也很是兴奋,有空就四处逛逛。

说起溥仪这人,对待身边的下人一直还不错,不记仇。当年在伪满洲国当“皇帝”时,侍卫李体玉与皇后婉容有染,连孩子都生出来了,溥仪还给了他400块钱封口费轰走。巧的是,这李体玉也来到了北京,住的地方离溥仪还不算远,有一天居然在大街上遇见,溥仪看到李体玉穿戴,知道他家里经济条件一般,还上门送了钱物。

回忆起三十多年前曾经贴身伺候过自己的那帮家伙们,溥仪也很想见见他们,看看他们在新社会里都过得怎样,于是忍不住打听了一下,去了太监们栖身的寺院里。

好家伙,这,这,这不是皇帝陛下来了!一个老太监见到溥仪后,马上膝盖一软就跪倒在地:“万岁爷!”

院里的其他几名风烛残年的老太监也跑了出来,纷纷跪倒在地,激动地老泪横流,除了一声声“万岁爷”,他们似乎也说不出其他的话来。

溥仪眼眶一酸,赶紧把身边的老太监扶了起来,“别价,现在是新时代啦,可不兴这么喊咯!”

太监们抹着眼泪:“可您就是我们的万岁爷!”

溥仪吓得直往两边看:“你们老哥几个是还想害死我不是?想再让我进去是怎么着!不喊这个,不喊这个,要叫我......”

溥仪吭哧半天:“嗯,对了,要叫我同志!”

老太监们懵圈了:“几个意思?万岁爷......同志?”

最后几句纯属逗咳嗽,博君一笑,千万别当真!


历来现实


“从帝王到囚犯到平民,从绚烂到被唾弃到归于平淡”。近代史上,无一人所经沧桑巨变能与末代皇帝溥仪相比。

也因所经沉浮起落太大,溥仪的心理总比常人难以琢磨。但历史的无数个细节处,溥仪的真实心理被一次次展露。

1959年,被改造十年后,溥仪迎来了人生最后一次变迁:被特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成为公民后,溥仪住进了东冠英胡同40号院,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居所。
溥仪晚年居所(因本是危房后被暴雨所毁)


被改造后的溥仪已经完全接受了自己的公民身份,阳光虽依旧,时代毕竟不同了,溥仪在心底完成了转变。

但从心理学上而言,一个人过往的经历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被想起和被触碰到,特赦后不久,溥仪想起了过往伺候过他的太监们,打听到他们下落后,仁慈重情的溥仪动了去看他们的心思。

前半生里,陪伴溥仪最多的便是太监了,溥仪虽是末代皇帝,却也和其他皇帝一样,曾终日和太监在一起,他和太监们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溥仪与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熊秉坤(左一)


【附注:熊秉坤有些尴尬,毕竟他那第一枪宣告了大清的灭亡,但溥仪却很镇定自若】

一个阳光明媚的休息日,溥仪和几个朋友动身了,此行,正是去寺庙看看那些“老朋友们”(太监)。

那天,当已有老态且身着平民服的溥仪出现在寺庙门口时,寺庙那些曾经的老太监竟连忙抖抖衣服跪倒在了地上。

他们带着哭腔口口喊出了三个字:“万岁爷”!

当时的溥仪百感交集,这三个字他已经许久未曾听到了,猛然从昔日伺候自己的太监口中听到,他有些酸楚,但酸楚之外,还有无地自容的尴尬。

人这辈子最怕的,便是:我早已不是曾经的我,而你却还将我当做曾经。如此,我该以何面目对你呢?

溥仪纠结着扶起太监们,他接下来的话,让世人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溥仪,他说:

“新中国成立了,每个人都是平等自由的,你们切不可再如此称呼我。你们一定要好好的生活下去,旧时代早就过去了。”

从这段话可知,此时的溥仪,虽被那几声“万岁爷”喊得有了情绪,却依旧清醒明白。

之所以能如此,乃是因为,溥仪在心底已经接受了一切事实。这个事实便是:旧时代过去了,新时代来了。

任何时候,从心底深处接受事实都是过好当下的基础。若身在新时代,脚却面向旧时代,如何走到明天。

放下过往种种的溥仪,已然成了一个真正的公民。此时的他,不仅有思想,还有对人生的彻悟,他早已明白:人都要放下过往,朝前看。

这样的溥仪,来看太监,便只是会老友一般,而并未有其他。只是,让他尴尬不已的是:他变了,他们却没变。

那声声“万岁爷”出口时,溥仪心里升起了几分失望。但从那几句话里,可以看出,溥仪并未全然失望,因为他在劝他们,劝他们好好生活迎接新时代。

溥仪知道,也只有如此,每个人才都走到明天。但当时的溥仪似乎忘了,太监们是“无根”之人,他们注定是大清的遗物,就算他们想走到新时代,却也终究不会如他一般:拥有新生活。

世间事,往往如此!太阳每天升起,却总有地方永远无法被太阳照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