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為何會輸掉關鍵的“十三翼之戰”?

何心愷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鐵木真之所以成功,並不完全在軍事,而主要是因為他是優秀的政治家。

鐵木真征服大漠並不是只用軍事,還有複雜的政治佈局。

鐵木真起兵以後實力並不強大,必須拉攏所有的盟友以對抗最有威脅的敵人。

比如這次和扎木合決戰,鐵木真名義上有3萬大軍,直屬部隊只有1萬人,其他2萬人都是盟友。

對於蒙古人來說,他們以利益為第一位,翻臉比翻書還快,想要拉攏結盟並不容易。

但鐵木真就做到了。

鐵木真改革蒙古的舊制,允許年輕戰士擁有私人戰利品和奴隸,打破了蒙古部落的公有制。這從根本上鼓勵了蒙古士兵的戰爭熱情,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嗎!

就蒙古人中,優秀的軍人和將領是非常多的,但優秀的政治家極少,鐵木真這才脫穎而出,成為成吉思汗。

札木合也是一樣。

札木合和鐵木真其實人生軌跡基本相同,也是一個戎馬一生的優秀將領。

就軍事能力來說,札木合絲毫不比鐵木真要差。

著名的十三翼之戰,是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的必然結果。

札木合為了自保,就必須打敗結義兄弟鐵木真,沒有其他的辦法。

當時,雙方兵力差不多,都是3萬多人,實力相當,就看將領怎麼用兵。

此戰,明顯是札木合高出鐵木真一籌。

首先扎木合的十三個部族3萬大軍久經戰爭,具有非常頑強的戰鬥力和作戰經驗。官兵的紀律性更強,作戰方法更為靈活,輕鬆壓倒了鐵木真的部隊。比如扎木合的先鋒部隊兀魯兀惕部和忙忽惕部兩部,都是整個大漠上最善戰的部落,威名赫赫。

其次,扎木合是個極為老練狡猾的將領,特別善於發現敵人的弱點,然後抓住轉瞬即逝的戰機發動猛攻,將敵人沖垮。

結果,雙方主力決戰期間,鐵木真大敗。

鐵木真直屬部隊1萬多人,傷亡倒不是很大,但打先鋒的主兒乞等部卻損失慘重。在扎木合指揮鐵騎的衝擊下,這些部隊幾乎站不住腳,潰不成軍。鐵木真盟友幾個將領,阿勒壇、答裡臺,撒察都負了傷,捏兀歹部首領察合安兀阿被俘。

鐵木真大軍被擊潰以後,收攏殘部退入一個山谷。

山谷的入口狹窄,而且存在沼澤,扎木合大軍無法進入。

扎木合圍攻多日殺不進去,惱怒之餘決定恐嚇鐵木真的部署投降。

他首先下令被俘的察合安兀阿壓倒谷口外斬首,然後將人頭綁在馬尾上來回奔馳拖帶,直到人頭面目全非。

隨後,扎木合下令在谷口前的空地上擺開七十口大鍋,將前幾天戰鬥中捉到的鐵木真俘虜悉數丟入裡面用沸水活活烹煮成肉醬。

扎木合的殘暴行為是想恐嚇鐵木真,沒想到去弄巧成拙。

扎木合的盟友看到他如此殘暴,紛紛感到恐懼。他們跟隨如此狠毒的扎木合,豈不是隨時都會有危險。於是,這些將領開始倒向相對懷柔的鐵木真,有的甚至直接率領自己的部落離開。

這邊,扎木合見出現內訌,加上糧草不足,只能也撤軍。

此戰鐵木真部隊損失超過萬人,元氣大傷,卻贏得了很多扎木合將領的好感。

最終扎木合越來越弱,鐵木真越來越強,實力迅速出現反轉。


薩沙


“十三翼之戰”是成吉思汗與扎木合的第1次較量,殘酷殺戮為昔日的安答情誼塗上鮮紅的血色,草原終究不能有兩位王者。然而,這場會戰來得太快,誰都沒有預料到。起因僅僅是成吉思汗被偷了幾匹馬……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成吉思汗的部下拙赤答兒馬剌,在草原上放牧馬群,因疏忽被盜馬賊趕走幾匹。追趕途中,拙赤答兒馬剌從背後射死盜馬賊,走近一看發現盜馬賊是扎木合的弟弟禿臺察兒。

盜馬是草原最惡劣的行徑,殺死盜馬賊向來不算什麼罪,不過盜馬賊是札木爾的弟弟的話,那在1190年就是大事了。果然,扎木合集結13個部落3萬人,分成13個戰鬥單位攻打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多年的磨鍊,讓他深知情報工作的重要性,他的部隊後來能夠橫掃天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情報工作相當卓著。

根據情報顯示,扎木合的重要軍事力量主要是4個部落,其中的主力是本部札答闌部、成吉思汗對頭泰赤烏部,而驍勇善戰的是兀魯兀部、忙兀部。出於應對,成吉思汗把不到5000人的兵馬,也分為十三支部隊,即“十三翼”。

成吉思汗認識到力量對比太懸殊,決定利用地形來扭轉劣勢,他選中鄂嫩河上游的打闌版朱思山嶺周圍的狹窄地形,這樣扎木合的軍隊就不能發動大規模進攻。

扎木合大軍開到,首先發動第1輪攻擊,1000多人的小部隊發動試探性進攻。他們頂著箭雨,不僅迅速為大軍拆除柵欄、木車等障礙物,而且還繼續向前進軍。

成吉思汗看到他們進入攻擊圈,立即下令部隊攻擊,山嶺東西兩側衝下大批兵馬,扎木合的小部隊全軍覆沒。正當大家興奮之餘,扎木合第2輪部隊已經從後面衝上來,這一次來的是最精銳騎兵——兀魯兀部、忙兀部。

成吉思汗打算再調集東西兩側部隊衝殺,卻發現扎木合的第2輪實際上是3批兵馬,自己的東、西兩側也跟敵人交戰起來。人多勢眾的扎木合大軍,就像潮水般佈滿山嶺,成吉思汗的區區幾千人無法應對。

“扎木合用兵真厲害,我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啊!”成吉思汗看到敗局已定,不僅沒有不驚慌,還大為讚歎扎木合的兵道。

“十三翼之戰”是成吉思汗第一次制定戰略計劃,佈局能力跟狡猾的扎木合還差很遠,被看破部署也不奇怪。戰役很快結束,成吉思汗帶著殘部逃到鄂嫩河南岸的哲列涅峽谷。

扎木合打贏仗,也沒有再追擊潰敵,而是把捉到的70個俘虜叫來訓話。這些俘虜當中的絕大多數,原本是扎木合的部眾,當年他們選擇追隨成吉思汗而叛逃。扎木合認為他們是叛徒,不聽周邊人的勸告,將俘虜全部放進大鍋當中煮死。扎木合還將捏古思部首領察合臺的頭顱砍下,系在自己的馬尾上,一直拖著在地上滾。

俘虜也是蒙古人,扎木合的殘酷懲罰,讓身邊的眾多蒙古部落感到心寒。他們膽戰心驚又非常失望,想到成吉思汗從不殘忍對待自己人,很多部落就連夜拔營投靠成吉思汗。沒過幾天,越來越多的部落,都遷移到成吉思汗的營地。

儘管“十三翼”被打敗,但是成吉思汗用他的大度贏得人心,可謂是“因敗而勝”。反之,勝利的扎木合因殘暴而失去人心,整個實力受到極大損傷。


子屠龍


十三翼之戰背景

在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前期,草原上主要有四個強大的部落,分別為蒙古部(首領鐵木真),札只剌惕部(首領扎木合),克烈亦惕部(首領王罕)和塔塔兒部(首領蔑古真),其他小部落因實力弱小或投靠四大部落,或保持中立。四大部落為爭當草原上的霸主,採取各種方式壯大自身實力,鐵木真與克烈亦惕部交好,札只剌惕部則聯合塔塔兒部。大戰前期的草原表面上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只等點燃導火索的火苗。

扎木合聯合十三部落率三萬鐵騎突襲鐵木真

對於部落來說,“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扎木合與鐵木真小時候是安達,安達就是義兄弟,兩人好的時候都能穿一條褲子。但是隨著鐵木真勢力不斷增強,二人的關係開始惡化。為啥呢,因為兩人都有統一蒙古各部落的雄心,俗話說“一山容不下二虎”,野心勃勃的扎木合怎麼能容忍強大的鐵木真出現呢。從此,扎木合與鐵木真針鋒相對,時刻想消滅對方。機會終於來了,公元1190年的一天,鐵木真一個放養馬群的部下因奪回被札只剌惕部偷走的馬匹不小心殺死了扎木合胞弟,得到消息的扎木合立即聯合十三部落傾巢出動,幾乎動員了所有能動員的兵力,浩浩蕩蕩的向鐵木真殺來,而此時的鐵木真對扎木合的突襲毫不知情。

大戰前的思考

在古代為及時探知對手的消息及行蹤,安排線人是必須的。由於事發突然,鐵木真安排在扎木合身邊的人並未第一時間將消息送出。在行軍途中,線人趁扎木合大軍晚上安營紮寨休息時機偷偷溜了出來火速向鐵木真奔去,將突襲的寶貴消息告訴了鐵木真。得知軍情的鐵木真大吃一驚,三萬大軍!看來扎木合要決一死戰啊,要知道蒙古部全部加起來的兵力也就三萬人,而且鐵木真剛稱汗不久,軍隊戰鬥力有待提升,內部團結穩定還需要加強,這是決定生死,部落存亡的大戰。三萬對三萬,如果敗了,部落的子民、馬匹、牛羊都要歸扎木合了;即使勝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其他勢力難免坐收漁翁之利。父仇還未報,統一蒙古部落的目標還沒有實現,不能和扎木合硬碰硬。

鐵木真將全部兵力分為十三翼迎敵

鐵木真立即召集部將商討應敵之際,經過一番探討,大將速不臺和木華黎的策略與自己的想法正好吻合,那就是防守,在保存實力的前提下消耗扎木合的氣勢與鬥志,逼迫退兵,戰略方針制定後他隨即整頓兵馬,集合應敵。鐵木真將蒙古部所有兵馬分為十三個營,阿勒壇、捏坤、答裡臺大軍,察合安兀阿率領的捏兀歹部,以及撒察和泰出的主兒乞部作為先鋒,自己親率本部兵馬嚴陣以待。扎木合大軍如猛虎般撲向鐵木真,先鋒部隊與扎木合大軍開始廝殺,戰場上殺聲震天,鮮血染滿了草原,兩個時辰後鐵木真發現前鋒大軍損失慘重,幾乎要全軍覆沒。

前鋒損失慘重,大軍退至哲列谷

按照計劃(注意一切都在預料之中),鐵木真命令大軍撤退到哲列谷口,除了自己的三萬鐵騎,部落的百姓已經安頓在了哲列谷中。大軍正有序撤退,鐵木真親率精銳之師把守谷口,損失較大的前鋒兵馬與其他營則退至谷中。哲列谷外遍佈的沼澤地限制了扎木合部追擊的速度,這給予了鐵木真大軍從容佈防的時間。當扎木合大軍追到哲列谷口,立刻遭到了鐵木真直屬大軍強力阻擊,變得寸步難行。當扎木合的中軍開到後,又攻擊了幾天,但因為谷口地勢狹窄,大軍根本無法實施大規模進攻,每次衝鋒都只能在谷口前的斜坡上留下大批屍體後灰溜溜的逃回來。

烹煮活人

強攻不下哲列谷,札木合氣憤而又焦躁。為了激怒谷中的大軍出來與之交戰,他竟然守著鐵木真大軍,在谷口前方的空地上架起七十口大鍋,把此次戰鬥中抓到的鐵木真部落的士兵放進了大鍋,用熊熊大火把水煮沸將人煮熟,場面慘不忍睹。

扎木合離心離德

同為蒙古草原的軍民,扎木合用這種方式殺害自己的同胞,其行為令人髮指,這不但沒有恐嚇住鐵木真大軍,反是點燃大家的憤怒,大家抵抗得更加力氣了。而且,扎木合把煮熟的人肉分給了各部落的首領,這是對他們的侮辱,大家心裡敢怒不敢言,對扎木合的殘暴行為已經不能再忍受,戰後許多部落紛紛離開扎木合帶領部族投靠了鐵木真。扎木合久攻不下,損失了不少將士,而且大軍中充斥著厭戰的情緒,無可奈何撤軍離去。

小結——鐵木真早已計劃好的“輸掉戰爭”

對於鐵木真來說,從一開始,這注定是一場不能勝利的戰役,因為當時的實力以及形勢還不允許他與扎木合進行決戰,進行戰略性防禦不失明智之舉,選擇易守難攻的哲列谷,再從防禦中頑強戰鬥,從而逼迫敵方撤軍,之所以還讓前鋒部隊與扎木合大戰,是為了藉機除掉驕橫不服從鐵木真統治的主兒乞部、阿勒壇等人。雖然目標如同開始預想的一樣成功實現了,但仍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氣急敗壞中的扎木合竟然想出了烹煮活人吃人肉的餿主意,令自己喪失民心,鐵木真反而獲得了許多部落的擁戴,進一步壯大了實力,從此距離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帝國實現草原統一的目標越來越近了,其他人再也無法阻擋他的腳步。

親,如果您覺得有趣,對您瞭解歷史有所幫助,請記得關注我們的頭條號“超哥解歷史”,欣賞品鑑我們更多優質的內容與作品奧!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超哥解歷史


鐵木真與札木合之間的十三翼之戰我認為只是鐵木真有意安排的戰術後退,最終取得了戰略大勝。

首先,發生十三翼之戰的導火索是札木合的弟弟紿察兒到鐵木真從屬部落札剌兒族處盜馬,被札剌兒族的赤答兒發現,赤答兒殺了紿察兒。札木合借機集全部兵力叄萬以復仇之名討伐鐵木真部。

其次,十三翼之戰發生的背景,此時草原混戰多年後,逐漸形成蒙古部,札只剌惕部,克烈亦惕部和塔塔兒部四足鼎立的局面,都在暗暗蓄力,以待有利時機吞併其他各部族。此時札木合部內部穩固,空前團結,鐵木真內部還有克烈亦惕部、主兒乞部這類牆頭草,幾個部落只是暫時委屈求全於鐵木真,忠誠度很低。

然後,鐵木真對敵我雙方現狀看的很明白,札木合軍事能力不遜於鐵木真,雙方集結兵力相當,而札木合所領部將忠誠度空前,所以鐵木真採用了防禦策略,從鐵木真選擇近山谷利防守的主戰場可以看出這一戰略意圖。擬定的戰略目標就是將部隊損失降到最低,若對攻哪怕是勝必是兩敗俱傷,二是保留實力提防內亂。

最後,利用十三翼之戰,鐵木真利用對手鏟除異己主兒乞部,又因札木合屠殺俘虜意外贏得別部人心,反而壯大了自身實力。

因此,我認為十三翼之戰是鐵木真的戰略大勝!


隨性手記


愛歷史愛軍事的“小油瓶”認為“十三翼之戰”確切的說是成吉思汗在戰鬥前期慘敗,但最終結果是以成吉思汗先敗後勝,最終反敗為勝而告終!


十三翼之戰命名由來

古往今來,大部分戰爭名稱多以交戰所在地、交戰雙方、戰爭目的命名,而十三翼之戰取名由來則是以交戰雙方獨特的戰鬥方式命名。


1190年,成吉思汗與札木合發生軍事衝突,札木合集結了十三個部落共計三萬餘人馬,分為十三個戰鬥單位向身處蘭湖的成吉思汗殺來。

成吉思汗收到情報後,會同自己的幕僚商定了作戰計劃,他的計劃是模仿,既然札木合分成十三個戰鬥單位,他也把部隊分為十三個戰鬥單位,也稱為十三翼迎戰。


於是雙方的十三翼部隊在答蘭版朱思(今蒙古溫都爾罕西北)開始了血與肉的大戰,這次戰爭史稱“十三翼之戰”

十三翼之戰前期慘敗經過及原因分析


面對強敵來犯,成吉思汗深感憂慮,因為他的部族雖然也有三萬多人,但是多為未經戰事的普通牧民,與扎木合三萬名各部族久經沙場的戰士相比,在軍隊實力上處於下風,同時此時的成吉思汗剛剛繼位部族首領,第一次指揮這麼多人馬作戰,所以成吉思汗愁眉不展。此時,成吉思汗手下著名大獎速不臺送上建議,將主戰場選在答蘭巴勒主剔,因為這個地方距哲列谷很近,一旦作戰失敗,還可以將大軍撤到山谷中,利用狹隘的谷口防禦,成吉思汗採納了這個關鍵建議,也是由於這個關鍵建議,使得成吉思汗成功穩住敗局,最終反敗為勝。


考慮到實力差距,成吉思汗制定了以防禦為主的作戰方針和必要時撤到山谷堅守的後備方案


戰鬥開始後,成吉思汗命令各部以他的白色大纛為信號,大纛進則經,大纛退則退,命令下達後不久,扎木合聯軍開始了猛烈攻擊。開戰之初,成吉思汗依靠手下大將的勇武與札木合的聯軍打的難分高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成吉思汗部下缺少實戰經驗的弊端逐漸暴露,在札木合聯軍的衝擊下,陣型變的混亂,射出去的弓箭不見了準頭,握著馬刀的手也開始顫抖。看到局勢危險,成吉思汗希望身先士卒重振不斷下降的士氣,鼓舞他們作戰的勇氣。於是他催動自己的戰馬衝在了陣前。成吉思汗的英勇無畏,鼓舞了部族的戰士,再次激發了高昂的鬥志,死命的抵擋札木合的聯軍。成吉思汗在陣前的衝殺,很快就被札木合的聯軍認出,於是調來了泰赤烏部的神箭手只兒豁阿歹,準備射殺成吉思汗。或許是成吉思汗命不該絕,擁有百步穿楊技能的只兒豁阿歹沒能射中成吉思汗,只是射中了他的戰馬。成吉思汗乘坐的是一批寶馬良駒,雖然身體中箭,但是沒有將成吉思汗掀落馬下,而是忍著傷痛轉頭就跑。戰馬戶主心切的轉身,結果成吉思汗的白色大纛也隨著開始向後撤退。根據戰前的指令,“大纛退則退”,成吉思汗部族的戰士們也開始隨著撤退。結果,札木合聯軍乘機掩殺,孛爾斤只部死傷慘重,退入了山谷。依靠博爾術等大將的在山口的死命抵抗,終於沒有讓札木合聯軍衝進山谷。


所以成吉思汗前期慘敗的原因有二,一是硬實力差距,三萬作戰經驗不足的牧民對陣三萬身經百戰的戰士,在作戰實力上處於下風。二是作戰方針,選擇防禦,作為遊牧民族,特別是蒙古輕騎,靈活機動是典型的戰術,蒙古輕騎多擅長進攻,不善防禦,因此在作戰時不能發揮自己的特點。三是扎木合方面,採用“斬首”戰術,選擇神射手精確狙擊到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一受傷,導致以白色大纛為信號的部隊,得到錯誤信息,開始敗退,扎木合趁機掩殺。


十三翼之戰轉折點和後續


轉折點:扎木合殘忍對待俘虜,失去民心

前期戰場上的大獲全勝,讓札木合得意忘形。札木合居然命令部下埋下70口大鍋,然後將俘虜的成吉思汗部下扒光衣服扔進大鍋。俘虜們在滾燙的開水中,發出撕心裂肺的慘叫。看到這一殘忍的畫面,很多部族卻對札木合殘忍的做法心存不滿,而一些部族的戰士也對札木合的做法十分痛恨,於是陣前倒戈,進入山谷向成吉思汗投誠。扎木合部隊投誠,讓損失慘重的成吉思汗看到了人心所向,堅定了繼續與札木合作戰的信心。



扎木合聯軍分崩離析

札木合聯軍在對山谷的攻堅戰中,成吉思汗方面的堅守,一次次損兵則將無功而返。同時食物缺乏問題的爆發,直接導致札木合聯軍分崩離析。


冰釋前嫌優待俘虜民心所向


沒有了統一指揮的聯軍,扎木合部隊被成吉思汗擊敗,有很多人成為了成吉思汗的俘虜。面對俘虜,成吉思汗不僅沒有殺他們,也沒有將他們貶為奴隸,而是收歸部下,俘獲眾人之心


最終十三翼之戰,成吉思汗先敗後勝,雖然損失不小,但這一戰打出赫赫威名,更時得到了人心,後來更多的小部落前來投奔,為成吉思汗一統蒙古打下堅實基礎。



文/愛歷時愛軍事的“小油瓶”跪求給看官老爺關注、評論、點贊

小油瓶侃歷史


文能守土,武能開疆。因為元朝時期是中國在歷史上疆域最大的,因為元朝蒙古族人,善於騎馬打仗,蒙古鐵蹄軍更是令人聞風喪膽,所到之處全部都歸大元所有,但是武只能開疆,卻難守土,由於疆域太遼闊,種族太多、管理起來比較難,引發社會矛盾、種族矛盾等。所以導致失敗。


零下三十度的雨


勝敗乃兵家常事,雖然表面上逐漸壯大的鐵木真敗給了仇敵扎木合,這是戰術上的失誤,但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就是這個扎木合粗魯粗暴又殘忍,用極其殘酷的手段虐死俘虜,引起自己手下的公憤,迫使他的部下轉投鐵木真,鐵木真勢力反而更強大了。

到1204年夏,鐵木真處死了仇敵扎木合。



宇麟321弘揚正能量


輸在實力懸殊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