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雍正王朝》中康熙帝派十四阿哥为抚远大将军王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红雨说历史


《雍正王朝》中,康熙派遣十四阿哥胤禵为大将军王,带领十万大军前往西北平定叛乱,可谓是下了一手“一箭三雕”的大棋,体现的是康熙超凡的帝王心术,让人深感佩服。


康熙大限将至,此时此刻,绝不能再出现能够左右朝局和夺嫡形势的重臣。

历史上的康熙就是一个将兵权牢牢控制在爱新觉罗家族手中的皇帝,除了收付台湾时启用施琅外,平定三藩倚重的是自己的两个哥哥,裕亲王福全和康亲王杰书,征讨噶尔丹,不是康熙带兵御驾亲征,就是由福全带兵出征,始终将兵权掌握在皇家手中。《雍正王朝》西北叛乱,康熙指明了要找一名皇子出任大将军王,带领十万大军出征,也是出于这个方面的考虑,军权不能旁落。

而更为重要的是,此时的康熙已经六十多岁,不得不考虑到接班人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安排外臣或者再安排其他的宗室成员带兵,手握重兵,大权在握,必然引得众位皇子的极力争夺,特别是八爷党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拉拢,如果不是八爷党的人,或者不能为八爷党所用,那么结局一定就和传尔丹一样,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这些都是康熙所不希望看到的,特别是信任的大将军成为左右朝局和夺嫡形势的重要力量,那时,整个局面也会使得康熙无法控制。

而在阿哥们当众,能带兵打仗的只有大阿哥胤禔、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这个时候大阿哥和十三阿哥都被圈禁了起来,十四阿哥也就成为了唯一适合的人选。


这也是康熙对于八爷党内部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分化瓦解。

八阿哥胤禩,是何等聪明的人,康熙刚说出自己想要从皇子中择一人带兵出征,立马就想到了谁是大将军王谁就是康熙的继位人,而这一点康熙不可能不想到八阿哥的前面,而康熙这样做了,就是为了从内部瓦解掉八爷党。

八阿哥的皇帝梦虽然受到了康熙无情打压,但是却一直不肯放弃,康熙也就这样欲擒故纵的保留着八阿哥的爵位和差事,同时也在重用十四爷,这次西北战事,启用十四爷出任大将军王,为的也是继续增加八爷党内部的猜忌,从内部将八爷党瓦解,削弱八爷党的力量。从这一点上来说,康熙是成功的,八阿哥让鄂伦岱监视十四阿哥,但是鄂伦岱反被十四阿哥策反,而八阿哥一众又调换十四阿哥的礼物陷害十四阿哥,这都说明了,康熙这样的安排,让八爷党内部出现了矛盾与内耗,也是极大的削弱了八爷党的实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雍正的顺利登基。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康熙让十四阿哥担任大将军王,也是将十四阿哥调离京城,削弱八爷党在京城势力和影响力,特别是对于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把控能力,这样九门提督隆科多的重要地位就能体现出来,康熙控制隆科多相对容易,因而也能更好维持京城的安稳,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当然,康熙也是通过这次推举大将军王,来对雍正进行考察。

康熙临终前对雍正说:“善待你的臣民,善待你的兄弟,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伤害他们。”康熙之所以这样说,正是因为这些都是康熙所担心和顾虑的。

“九子夺嫡”让康熙的儿子们打做一团,关系势同水火,一方上台,其余众人难免会受到清算,这些都是康熙多不愿意看到的,也不想让发生的,他希望的是一个能有包容心的新皇帝上台,这样不仅能让阿哥们人尽其用,有利于朝廷,也不至于兄弟阋墙,骨肉自相残杀。

而雍正在康熙面前举荐了十四爷出任大将军王,不仅赢得了康熙的赞赏,更是赢得了康熙的信任,也让康熙放下心来。推举大将军王,是康熙考察雍正以及其他皇子的最后一道题目,目的就是要看看皇子们有没有人君的气宇,能不能包容兄弟和臣下,而此时的雍正,交给了康熙最为满意的答卷,康熙也就此最终决定将大位传给雍正。


雍亲王府


一个关键岗位,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领导用人的时候,不仅考虑这个人的才能,也会洞察整个棋盘形势的走向。《雍正王朝》中,康熙五十七年,康熙任命胤禵为大将军王,代表朝廷远征西北。西北这一步棋,走得可谓别有洞天。

当时的背景

康熙五十七年,西北传尔丹深入敌营,最后全军覆没。战报传回朝廷的时候,老爷子正在戏楼看戏。康熙急急忙忙打开战报,看完后心情沉重,立刻召见胤禛和胤禵商讨对策,并放出风声,要从皇子中挑选一位出任大将军王。

各方受到消息后的反应

胤禛这边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最后得出结论:西北战败,表面上是传尔丹轻敌冒进,实际上是八爷党为了争夺兵权故意“下黑手”。西北的部队,是败给了朝廷。邬思道建议胤禛推荐胤禵,但是要控制陕甘总督的位置。陕甘是西北的粮草集运中心,只要控制陕甘,就能控制西北的大军。

胤禩分析信息出来的推论是,谁能够当上大将军王,谁就是康熙的继承人。去西北,为的是累积军功和威望。胤禩一直热衷于皇位,对这个岗位跃跃欲试。这下胤禵就不干了,明明自己是兵部老大,又有军事才能和打仗的经验,怎么着也该我去吧,你这个没军事才华的八哥就在朝中歇歇吧!这下八爷就闹出不愉快了,最后决议优先推荐胤禩,退而求其次地推荐胤禵。胤禵心里就闷闷不乐了。

康熙的意图

西北战败的真正原因,康熙心里清楚的很,问题就出在兵部。兵部是八爷党的人把持着,只能从八爷党当选人,才不会重蹈覆辙。胤禵是八爷党的骨干成员,他去了西北,在背景上比较合适。胤禵精通兵法,有实战经验,是一位军事型的专业人才,能力是没有问题的。

当时朝堂上太子之位空置已久,各位阿哥的夺嫡之争已经愈演愈烈。八爷党的人不在康熙的获选名单上,却是朝廷上的一股重大力量,甚至威胁到老爷子自身位置的稳固。康熙让胤禵出任大将军王,既可以调虎离山,也能起到分化瓦解的作用,削弱八爷党的力量。胤禵和胤禩都想领兵去西北,无论选谁都会有一方不高兴,八爷党就会有裂痕。果然,胤禵还没有出发,胤禩就在身边安插眼线。

此时康熙可以借着此时考察一下各位皇子的意图,看看谁在顾全大局,谁在觊觎皇位。所有皇子的反应,康熙都看在了眼里,记在心里。就胤禛一个人的表现可以加分。胤禵成了大将军王,他成了名义上的热门候选人,让外界所有人的目光都朝向了他。这样一来,康熙心里的继承人就能减轻竞争压力。

康熙是几百年难得一遇的帝王,在识人、用人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眼光。选择胤禵,一是他扎实的专业才能,主要还是其政治价值。一颗棋子,起到多重妙用,既考虑到当下,也考虑到未来。


秋媚读史


在传尔丹兵败西北后,康熙急需找一个强有力的人整顿西北军务,剿灭叛逆,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皇子代替自己去统领大军征讨西北叛逆。

首先,在皇子之中懂兵法能带兵的有大阿哥胤禔,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祯,大阿哥犯了不可饶恕的罪正在圈禁,老十三也在被圈禁,虽然罪过不大但是也不能胜任,这就牵扯到第二原因了。

其次,西北大漠打仗打的是粮草,粮草供应不上,十万大军就没有战斗力,就会像传尔丹一样兵败,而粮草供应又是八爷的人在管,所以老十三不是八爷的人到时候也会被掣肘,所以只能派老十四去才可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康熙已经默认雍正是皇位的继承人了,八爷党在京城的势力太大,他担心老四胤禛斗不过他们,就把老十四支出去做大将军王了。此外,这招也能分化八爷党内部让他们产生矛盾,有利于胤禛即位。


老湖侃历史


《雍正王朝》是一部经典历史剧,剧中邬思道分析的很透彻!康熙帝王心术和权谋之道!

十四阿哥为接班人?康熙心中的接班人已定,保护真正接班人的“替身”。八爷党坑人的手段康熙心知肚明,前太子就是一个活生生例子,不愿让雍正也倒在暗箭之下。以保荐十四阿哥任大将军王,来进一步考察雍正是否有人君之器。

壮大八爷党的势力?分化瓦解八爷党,消弱其在京城的势力。十四阿哥乃武力蛮人,单独难以成事,可是有他在八爷党里面,有文有武对政权交接危害太大。

十四阿哥做大将军王合适吗?十三阿哥关在宗人府,又与蒙古王公有亲属关系,不是大将军王合适的人选。西北打仗打的是钱粮,八阿哥兼管户部管钱粮,非其党羽去西北必败,十四阿哥是八爷党成员,八爷会相对会支持的。十四阿哥有带兵能力,能够胜任大将军王。

十四阿哥统领十万大军威胁雍正即位?雍正推荐年羹尧任陕甘总督,为十四阿哥提供粮饷,掐住了大军的“咽喉“,扼守大军回师的关隘,十万大军难成大患。雍正的意图,康熙当然明白,核准了雍正的奏请。

后续,为完成顺利交接,安排隆科多保管传位诏书,张廷玉监督隆科多。贬谪张廷玉、马齐待雍正启用,防止他们战队失误雍正损失能臣。留下传位诏书,召王爷们进御前,由张廷玉、隆科多当众宣读,把权力的顺利交接到雍正的手中。


物语影视


康熙派十四阿哥出任抚远大将军王,实在是个一石三鸟之计。

其一,西北地区叛乱来势汹汹,需要一个能领兵作战的皇子前去平叛。

在康熙的诸多儿子中,能够带兵打仗的皇子其实不算多,其中能力最强的无非就是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此时的老十三正被康熙软禁,十四阿哥已经是不二人选。

其二,分化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间的联盟。

在九龙夺嫡中,十四阿哥表面上看起来是属于八阿哥的支持者,但实际上十四阿哥同样对于储君之位有着自己的渴望。

康熙让十四阿哥出任大将军王,让十四阿哥误以为康熙要把储君之位传给自己;与此同时,八阿哥也对十四阿哥产生了戒备之心,两人之间的联盟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康熙大寿之时的死鹰事件,便是八阿哥对十四阿哥的一种陷害。

其三,将不安分的隐患送离皇宫,确保皇位的顺利传承。

实际上,康熙早就把四阿哥当成储君的唯一人选。十四阿哥属于那种不太安分之人,如果一直留在皇宫,搞不好会在皇位交接的过程中搞出什么事情来。因此,康熙让十四阿哥去西北'战场,实际上是让他远离权力的中心,免得他闹出什么幺蛾子。



康熙的帝王之术确实高明,十四阿哥被任命为大将军王,高兴的不行,还以为储君之位是自己的囊中之物,殊不知康熙此举已经判了他的死刑。


不要以为抚远大将军王手下十万兵马,威风的不行。但俗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康熙把年羹尧丢到了陕甘总督的位置上,死死的限制了十四阿哥大军的粮草。而年羹尧,则是四阿哥的人。


小镇月明


关于这个问题还是老话,只说电视剧中的事,与正史无关,不喜勿喷,如果觉得有一丝丝的道理,请点赞和关注给予支持。


为什么康熙晚年要派老十四去西北打仗呢?实际上邬先生分析的不无道理,传尔丹兵败西北,虽为轻敌冒进,实际是后方老八和老十四为了争夺这个带兵之权造成的后果,一天一个命令让出兵平叛,但是兵部并没有及时的把所需军用粮草按时送到前线,这样传尔丹不想打也的打,从后面年羹尧统兵评判西北的方略上就可以看出来,西北叛乱不用带兵攻城拔寨,你只要把各路的粮道堵住,叛乱自然就饿死了,实属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老十四等不了呀,老八更等不了,第一次废太子之后,因为满朝大臣权力推荐老八接任皇太子,这让老八也受到打压,要说人生在世有一些不同程度的打压也是好事,这不老八受冷落以后知道了一个道理“枪杆子了出政权”呀,而我们这位十四爷在第一次废太子之后也学会动用心思了,特别是康熙第二次废太子以后决定不在立皇太子,这让康熙众多优秀的儿子们个个摩拳擦掌,这就显得这个大将军王地位特别重要,朝中更有流言说谁接任了这个大将军王谁就是皇帝的继任者,所以看上去老八和老十四都志在必得,那么这位皇子中的大将军王对康熙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呢?那我们有以下几点分析:


第一、分化八爷党。我们知道第一次康熙让大臣举荐谁当太子的时候,老十四是铁杆的八爷党,甚至康熙要收拾老八的时候老十四冒死禁言,怼的康熙当场晕厥,这估计也是众位皇子中唯一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人,但是结果令人惊讶!谁也没想到经过这次事件,让人没想道的老十四竟然还接管了兵部,这是为什么?其实很简单,康熙知道老十四的性格,仗义执言、直爽鲁莽的同时还别具匠心的不愿屈居人下,这样把老十四单拿出来加以培养扶持,一方面迷惑了八爷党,让其觉得老十四出去管理兵部也是我们八爷党不幸中的大幸,另一方面让老十四发挥自己的长处,逐步的增加老十四争储的砝码和扩大夺嫡的野心,从而达到分化八爷党的目的,你想呀!虽然当时康熙以一己之力镇压了老八,但是八爷党的势力还在,这不得不让我们这位深谋远虑的皇帝不忌惮,如果任其发展能不能善终也难说呀。康熙五十六年苦心经营的老八和老十四终于如愿以偿换的了这个带兵平叛的机会,注意的是这时候老十四依然依附在八爷党的身上,那么至于老八还是老十四谁拿到这个军权对八爷党老说似乎也是无关紧要。就电视剧而言当时能出去带兵打仗的只有老大、老十三和老十四这三位爷,老大不用说了当时已经被圈禁了,老十三在第二次废太子的时候也已经被圈禁,那么这位大将军王似乎也只能落在了老十四的身上,那么康熙既然心中属意老十四为什么还要大臣们推荐呢?主要就是看看各方面的态度,看看谁是为了争权夺利,看看谁是真心为了江山社稷,结果各方面的表现大家都知道了,老十四走马上任替天子出征,出征的规格几近天子,那么康熙的心思就在于这个接近太子出征的“大将军王”的身份,当时老十四不过是贝子的身份,这在皇子中是第四级别的,上面还有贝勒、郡王和亲王,然而这个“大将军王”,虽为亲王待遇,但是并不是实职亲王,虽为有大将军待遇但也不是实职大将军,也就是大将军不是大将军,亲王不是亲王只不过都是虚职,这样的好处是既给予老十四一定的权力和一定的待遇,又能让他不骄不躁、小心应战,毕竟害妹转正呢,干好了你有机会转正,干不好随时可以换掉你,没有资历困扰一说,曾经我们外县局的某位局长就是用的这一招,当时他上台之后,把老资格的科长全都弄一个科室去了,明为政策研究,实为自我反省,然后提拔年轻的众位副科长来主持工作,这副科长主持工作还不玩命干呀,干好了给你扶正,干不好随时把那些反省的科长加到你前面,此实乃高招。



第二、扶持胤题的党羽。第二次废太子以后,实际上剩下的夺嫡党派只剩下八爷党和四爷党了,八爷党有老九、老十、老十四支持,四爷党有老十三、老十七支持。虽然八爷党遍布全国各级衙门,但是四爷党的骨干也都在关键位置,比如年羹尧、李卫。那么学过几何的都知道,在一个平面上三角形是最稳当的,换算到政治上也一样,三方相互监督、相互博弈,那么培养十四爷党也就志在必行了,给予亲王待遇的大将军王,又给予替皇帝出征的规格待遇,事实上确实迷惑了大部分朝臣,以为皇帝属意的是培养十四爷登基,这十四爷党的建立既能分化一些八爷党的势力,又能带动一些持观望态度的大臣,这样八爷党、四爷党、十四爷党犬牙交错,相互制约、相互扶持,胤禛管理着户部,负责大军的粮饷;老八管理着兵部,负责大军的武器军需;老十四既打仗又要防着老四和老八,这样康熙得到的是政权的稳定,和边疆的安宁,老四、老八、老十四位了各自的利益拼搏进取相互提防、相互制约,可以说康熙此计看上去是在分化权力,实际上却是平稳过渡,既考察了各皇子的为人为政能力,又谁有江山社稷为人君的气宇。



第三、必须支开老十四。不支开老十四离京,他就永远离不开八爷党的控制,这老十四管理兵部、老八管理刑部、两位一起联手,西山锐建营和丰台大营被他俩一控制就算皇帝掌握九门兵力,如果一旦有政变那也是强弩之末,所以支开老十四去西北,他既不能对兵部京城有效的控制,而老八孤掌难鸣,所以才能凸显出隆科多这个九门提督的重要位置,这毫无疑问为后世之君平安登基提早的就开始铺路了。


综上三种观点就是我认为康熙选派老十四去西北的主要意图和思想,不喜欢的请飘过,谢谢!!!


地中海的蔚蓝29395427


(日尧居k古史解雍正王朝)

——之无限猜想200——004

朝廷上下都在议论;这位抚远大将军王就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包括十四阿哥胤禵自己也是这么想的,别人的议论和自己的想法都不如康熙皇帝的意图最准确!

那么谁去担当这个大将军王,这里面还有许多玄机吗?

康熙皇帝的帝王心术,没人能猜得透!可是有一个人摸透了,这个人就是庸秦王府上的幕僚邬思道,他自有一番自己的道理。
(邬思道给雍亲王胤禛献计)

自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永久被废以后,太子位一直空着,朝廷上下官员的心一直在悬着,特别是康熙帝的那几个儿子,眼巴巴的惦记着这个皇位继承人,可康熙帝却对张廷玉和马齐说:从此不确立太子,我太祖太宗没立太子,天下不照样安定吗?

可是惦记这个皇位继承人几位皇子阿哥们还是暗流涌动,对这个“储君”位置摇摇欲试。到了康熙五十七年,青海的叛匪罗卜藏丹增又发动了叛乱,朝廷派去的传尔丹六万大军由于孤军深入,被传尔丹打了个全军覆没。

这次康熙帝决定派一位皇子前去大西北带兵,为抚远大将军王。康熙皇帝的这句话传出去以后让几位皇子又兴奋了,在他们眼里,这个大将军王就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所以几位皇子一场争夺抚远大将军王的序幕又拉开。
(举荐抚远大将军王的朝会)

按照邬思道的推理:

去大西北带兵的阿哥只有这两位,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关键问题是十三阿哥胤祥还在宗人府圈禁,即使在外面,也有可能因为十三阿哥胤祥他的外公是蒙古大汗而不能被康熙皇帝使用,所以在康熙帝的心里,这位抚远大将军王的最佳人选就是十四阿哥胤禵,这让雍亲王沮丧。

邬思道继续分析:西北打仗,打的是粮草,只要雍亲王胤禛能控制粮草,就等于控制住大西北的十万大军首尾不能相顾,将来即使皇位传给他,他也不能顺利继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次四爷一定要以朝廷大局为重,按照康熙帝的思路,积极举荐十四阿哥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王,争取天心。

聪明的雍亲王胤禛心领神会,这才有了他首先举荐自己的弟弟十四阿哥胤禵的第一步棋。同时换取了自己的心腹年羹尧为川陕总督,这就堵住了这为抚远大将军王的后路。这是夺嫡的节奏。
(雍亲王的举荐正合朕意)

康熙帝的帝王心术:

在清代康熙朝的历史上,恍恍惚惚也能找出这一段的记载;十四阿哥胤禵的确是一个带兵的好材料,重要的是这个阿哥最大的特点是桀骜不驯,有时候会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他是雍亲王胤禛一个母亲的亲弟弟,可他却和八爷党的八阿哥胤禩打得火热,时间久了恐怕现的很太深。

既然他会带兵会打仗,倒不如让他远离京城,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以免他在京城生出事端,也好为他今后留下个好去处。这样他也好远离八爷党,为今后皇位继承人的顺利交接清除障碍。

让他在大西北不但建功立业,京城也少了许多麻烦,也是让他远离皇位继承人争夺战的最好办法。至于皇位继承人好像没考虑他。
(老十四认为是皇位继承人)

十四阿哥胤禵顺利的当上了抚远大将军王,此刻的他也坚定了自己就是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兴高采烈的走马上任之时,还寄希望于八阿哥胤禩在京城能与他遥相呼应。可是八阿哥胤禩眼看着自己争夺这么多年的皇帝继承人怎么能这样轻松落入他人之手?

十四阿哥胤禵并不是巴结党的中坚骨干,他与八爷党的若即若离,在抚远大将军王胤禵剿灭叛匪罗卜藏丹增即将取得胜利之时,他与八爷党产生了内讧。

重要一点是八阿哥胤禩在大将军王身边安插卧底,阻止出兵,最卑劣的是在康熙的生日那天把大将军王送的礼物换成了死鹰,雷霆震怒的康熙帝并没有深追究下去,原因是他知道是谁干的,已到暮年的康熙皇帝,不想在皇位继承人的交接之时影响朝廷稳定。
(康熙帝送别抚远大将军王)

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帝在畅春园驾崩。他最终把皇帝位置传给了四阿哥胤禛,是为雍正皇帝。他在临终前把宣召大臣的重任交给了九门提督隆科多,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内有九门提督隆科多,外有川陕总督年羹尧,雍正帝身边还有一位侠肝义胆的十三阿哥胤祥,雍正帝的机会顺利成章。

可是作为抚远大将军王的十四阿哥胤禵始终认为皇位继承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给自己的,但一直没有合理的佐证来证明康熙皇帝就是传位给这位十四阿哥胤禵。不过种种迹象表明,康熙帝派出这位十四阿哥胤禵出征大西北为抚远大将军王是一种平衡皇子之间各种势力,缓解儿子们之间的矛盾的策略手段,也是为保护这个儿子。本头条号的无限猜想,无论你是否相信,只要当故事看,就会觉得有点意思,就会理解其中的奥妙。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了猜想,故事为主,有不同看法欢迎网友们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王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


日尧居


此时,此景是这个样子的,边境告急,传尔丹6万大军被叛军搞得全军覆没,这让康熙心里十分焦急!6万大军全军覆没,这里面肯定有事,于是就像邬思道所说的,康熙也想到了这一点,只有十四阿哥去甘肃,才能彻底把叛军剿灭!因为兵部是十四阿哥管着的,陕甘总督又是八爷的人,那么就是说传尔丹这6万铁骑一直都是被老八跟老十四所控制着的!陕甘总督负责后方粮草,兵部十四阿哥负责军政钱粮!没有这两点作为保障,传尔丹焉能不败,注定导致他急于找到叛军主力,决一死战,这也就注定他会失败的!所以换了其任何人去,都要面对这两点问题!那么这个大将军王只能由老十四和老八他们两个人中选其一了!而老八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又被康熙所摒弃,所以这个大将军王非得十四阿哥不可!

有意思的是,这个抚远大将军王代表着康熙,代表着皇权,老八和老四都清楚的分析到,谁去西北平乱,谁就是将来康熙传位之人。老十四虽然是行伍出身,但是他并不笨,他也知道这一点,这是一个夺嫡的大好机会,他怎么能错过呢!那么他就毅然的向往夺嫡之路,那么此时,他的最大对手就是平时跟他十分要好的八阿哥,所以他去担任这个大将军王势必要跟八阿哥势不两立!于是他找到了四阿哥,这哥俩平时不怎么往来,但是毕竟他俩是同母同父的两兄弟,于是乎,老四就忽悠起了他,说保举他当大将军王,让他去西北平乱!老四这时候也是非常激动,有了这个四哥的支持,想必夺嫡的路上会容易很多,那么去西北平乱的另一个要害就是陕甘总督,于是乎他不能用老八的人,那么年羹尧就是这个陕甘总督的最佳人选,他是四阿哥的人,四阿哥又这么支持他,他决定举荐年羹尧!这样一来,四阿哥跟十四阿哥形成了统一战线,这也是康熙最想看到的地方,毕竟,康熙此时已经认定老四是继承人了,把老十四调离京都,对于日后老四登基也减少了一些麻烦,加上有年羹尧限制着老十四,他也不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所以,老十四高高兴兴的去当这个抚远大将军,其实他是走进了康熙跟四阿哥的陷阱里了。当他还想着皇帝梦的时候,康熙离开人世,继承大统的竟然是四阿哥,此时的十四阿哥算是真正明白他自己上当了,什么狗屁大将军王,其实就是调离了政治中心,对于夺嫡,其实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四哥当这个黄帝,以他的个性,还不服气!最终的结果被雍正看管起来,一直到雍正死去都没有放出来,最终被乾隆赦免了!


可乐男孩


目的很简单,就是让雍正顺利继位。

首先康熙在选定大将军王的时候其实已经心里有数了,去问大臣和阿哥们,只是为了试探一下虚实,即便四阿哥不推荐十四阿哥,康熙也会让他去,而且雍正就是不和十四阿哥做交易,让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康熙也会让年羹尧或者其它他信任的人。所以一切康熙都安排好了,只是在一些人上面,他还摸不透哪些是忠于自己哪些是阿谀奉承,哪些哪些是八爷的人,各个势力都晦暗不明,所以这个这个时候以推荐大将军王为契机,自己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而且也为四阿哥登基扫清障碍,自己在这个时候国家大事是干不了了,现在唯一能做的,唯一能让大清可以继续下去的,就是保护好接班人,让他可以顺利继位。这样他死了,也不至于有遗憾。

第二在于,这个时候如果把大将军王给别人,不但会打破自己的计划而且自己死后,这个大将军王会不会反呢,会不会自己识人不明上当呢,而且十四阿哥虽然和八爷走的很近,但毕竟和四阿哥是一母同胞,关键时刻不至于会出现杀了四阿哥,而且他们的母后还在,只要我派的人控制住西北的粮草,这种事就不会发生,即便他到时提兵回来也来不及了。继位人已经确定,还是自己的亲哥哥,又有自己的妈在那,我想情况不会变的太糟,反而会比八阿哥的人强点。所以这个位置只能由十四阿哥去。

第三呢,是削弱老八的势力,十四阿哥和老八走的很近,如果这个时候我派我信任的人去,四阿哥就会很势单力薄,毕竟十四阿哥带过兵,九门提督,城外的丰台大营,都有十四阿哥的门人,这个时候和八阿哥再合力,我就是传给他,他也坐不住,如果我把十四阿哥调走,不但会削弱他们的实力,而且还可以让他们的力不会太直接,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等这边大局已定,十四阿哥想回来帮忙都会很难,再加上我把十三阿哥留在这,关键时刻还能帮忙,所以康熙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最应该派去的就是十四阿哥,这给雍正继位清除了很大的障碍,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电视剧里看到,十三阿哥去控制丰台大营了,如果十四阿哥在,丰台大营不知道会听谁的。所以八阿哥在没有兵权的情况下,他就谋不了反,等有实力的十四阿哥谋反,已经是不可能了。这下你就知道康熙的用心良苦了吧。


不要怀疑我的未来


康熙五十七年,清圣祖(康熙)封皇十四子允禵(原名胤祯,清世宗(雍正)即位后为避帝讳改名允禵)为大将军王率军出征,其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恐怕只有康熙自己知道。父亲对儿子,什么样的可能性都存在。作为局外人,我们只能按照现代人的逻辑进行推测。个人觉得,有几个可能性。



康熙作为允禵父亲的同时又是一个皇帝,他不可能只是从父亲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那么,作为皇帝,政治问题必然是最先考虑的。康熙派允禵前往西北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军事行动进展缓慢、时有失利,必须要寻找一个具有一定地位,可以镇得住场面,又具有军事才能得人去坐镇指挥。而允禵恰巧具备这两个方面的优势。允禵作为皇子,没有任何一个将领比他地位更高,更能镇得住场面。同时,允禵又具备比较高的军事素养,这一点是康熙诸皇子中数一数二的。允禩不行、允禟等人更不行,雍正同样不行。至于“十三爷”胤祥,电视剧《雍正王朝》说他是带兵的阿哥。但是,史料中几乎没有他带兵的任何记录。从现有史料来看,胤祥的确是个多面手,可军事才能究竟如何还真不好说。更何况,胤祥和雍正的关系是摆在明面上的,即便他具有和允禵同样的军事才能,康熙也必须权衡权衡。



康熙权衡的是什么呢?皇子之间的利益关系。众所周知,允禵在领兵之前和允禩、允禟等人走得很近。而胤祥是公开支持雍正的。康熙五十七年,康熙实际上已经风烛残年,不得不为自己的身后事作准备了。作为皇帝,康熙不太可能将军队和后援同时交给同一派系的儿子们。这样很可能会诱发做大后的儿子产生非分之想,甚至军事逼宫、提前上位。如此一来,康熙自身能否善终都很难说。那么,如果雍正集团的人领兵,后援必然要交给允禩集团或者其他儿子,如此一来,雍正真成了孤家寡人,一旦康熙去世,在外领兵者后援受限,立时就是第二个现实中的允禵。



此外,如果是雍正集团的人领兵,而允禩集团的人控制后援。那么,庞大的军队必然后援会受到掣肘,军事行动也会面临失败的结局。因为只有搞掉了雍正,他们夺嫡的胜算才更大,即便允禩不争这个皇位,允禵成为了皇帝,允禩的结局也要比雍正即位好很多。而军事行动失败是国家层面的大问题,是康熙不想看到的。如果是允禵领兵,首先允禩集团不会为难他,因为允禩争储失败后已然失去了在父亲心目中的皇位继承资格,彼时的他想利用允禵翻盘,必然大力支持。同时,康熙五十七年后,作为和允禵并列的两个可能继承人之一的雍正,既然已经掌握了后援这个遏制允禵的利器,已然也就没必要处处掣肘,导致国家层面的军事失利,给自己即位后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从康熙的角度来看,军队交给允禵、后援交给了雍正的铁杆小弟年羹尧接济。既可以将允禵的军事才能发挥出来,又可以将他与允禩集团分离,出于利益考虑,即便康熙去世,允禵也未必一定会站到允禩集团一边。而且,一旦康熙去世,接济后援的年羹尧可以很容易控制住允禵的命脉,而使得其不敢轻举妄动。一支失去后援的军队,要么等死,要么抢掠。等死是死,抢掠丢失民心,终究也是个死。如此一来,远远地支开了允禵,雍正自然占了上风。允禵的军队进不了北京城,而掌握北京城防的又是和雍正关系比较亲密的隆科多。起码康熙可以保证自身有个善终,同时还能尽可能让自己默定的继承人雍正能够顺利即位。



此外,康熙将允禵打发但西北地区可能也有作为父亲的打算。就是让他置身事外,不要搅和但允禩集团和雍正集团的争斗中去。可惜,父亲的一片苦心最终还是白费了。不过,这次外调对于允禵来说倒也未必是坏事,至少争斗白热化的时候他置身事外了,没有引起胞兄更大的反感,反倒是得了个善终,虽然关了十来年,但毕竟活着等到了侄子的平反。

能力有限,只能扯这么多了,如有谬误,敬请海涵。请诸位多多指正,拜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