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不同风格的书法进行融合?

涵玄阁墨牛


书法学习者,脱帖之后即是融合。融合主要有两层含义:①所习悟诸位名家技法的融合,这个叫“融”;②笔者与他人技法的融合,这个叫“化”。



书法究竟怎么融合,取决于书者自已的体悟。在融合的初级阶段,总会明显带有临习之人的技法色彩,比如行书临二王较多的人,技法更多的会体现二王的特点;楷书临颜柳欧赵较多的人,笔法会更多的体现颜柳欧赵的特点。但融得越深,他人技法的影子会越来越淡,自己的个性特质会越来越浓。这就是常说的,临帖临得很像容易,要临得不像反而越难。



融合不仅有不同书家体势的融合,也有跨书体的融合。比如行书可以融合米世蔡苏黄,也可以横跨隶书魏碑,需要什么就拿什么,不需要什么就剔除什么,最终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每一个书法名家都是善于融合的高手,不是流于皮毛的“融”(比如田英章的欧楷),而是深度的“化”(如王铎的二王笔法),而博览群书、笃行践悟才是融出境界的不二法门。




抱庸斋主


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很多字帖,接触很多种书法风格,怎样把这些风格自然的融合到一起是成为一个书法家的关键,融合的好了可以写出自己的风格,融合的不好则有可能走向野路。

我们看很多书法家,年轻的时候写的都非常好,人也非常有才华。可是到了中年以后,他的书法却变得一塌糊涂,完全没有了当年的灵气,书法作品也变得野俗起来,这很大的原因在于他在后期风格形成阶段没有很好的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融合。

书法融合的基础:

书法融合的基础首先是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要牢固的掌握,如果自己写的几种书法风格自己都不熟,研究的不深入,可肯定是融合不好的,这个基础非常关键,扎实的书法基本功和广阔的视野,是书法融合的基本条件。

怎样进行书法风格的融合:

书法的融合其实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的融合是书法融合的主要方式,个人风格的追求也可以影响书法的风格,但是到最后,能够决定你的风格的,还是你的笔下自然流露出的东西。

影响书法融合的条件:

1、个人的审美取向

2、个人的见识和知识面

3、个人的文学素养

学习书法10年内最好不要考虑风格融合的问题,先把一种风格学习好。


不二斋


如何将书法不同的风格融合于一体?

大凡书家成熟的书体,都是糅杂各种书体,遍临杂家,吸取养分,古今书家几乎都是如此。

初临过程,精临一种,涉猎诸家,笔墨丰腴源自古典帖子及今人笔墨之气质,学其形貌或笔意,从每一个书家笔意都可以看到魏晋风度,也能看到唐代书法风神,更能欣赏到先秦汉代篆隶之古朴拙意,又能看到宋之意会清之拙形。


不同书家,有其人生的故事,在这迥异生存环境里,酿造了何多的悲辛苦味或欢快甜意,通过笔墨达情抒怀,形成了各自趣味不同笔韵景致,或心灵漫雨而淋漓,或逸致风雅而独立,或潇洒而豁达,或侠客而风云,或拘谨而怯弱,总之都有各自的风格和笔墨的特别,因此理解书法艺术的美之元素,则有汇聚众长之处,而体验不同的书墨所表达的艺术语言,从而得到没有经历过的意境和笔韵,那么理性思维与感性表现之大象,油然生于笔端发乎与淡墨轻染或浓墨重彩之风姿绰约。


另外单一的笔画也不具备全之貌,更何况单调笔间显得孤诣怂楚,若此内胸怀抱朴陋,无丰满之态,为之狭隘是也。

由此联想,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四大家如何遍插与古人之翰墨了,是为采粉而酿自己之蜜醇,

故,学书,要纳百家风格,全概于己,丰腴于笔,是谓规律。


狂喜淡墨a


你的问答,问的有点没头没脑,笔者建议应这样问“为什么书法创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调整融合遂渐进入佳境的过程?”

书法创作的气质与儒雅、诚厚与谦逊,儒雅之中带有刚毅、谦逊之中带有灵活善变的,持续不断的调整融合遂渐进入佳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不会一帆风顺的。

书法创作要不断探索,或清醒、或困惑、或自己否定自己、或不断调、将自己的特点逐步融合自己的作品之中,终渐进入你人生的最佳书法创作时刻:

请鉴赏笔者书法作品,看笔者的作品是否进入佳境。








祥禪


有人问我,如何将风格不同的书法融合在一起?

实际上,这个问题牵扯到两个方面,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书法融合,以及如何进行书法的融合。

一、为什么要书法融合?

中国书法的融合,是中国书法进行创新、获得新生命、新风格、新动力的关键。可以说,融合发展的书法创新之路,是一条关于书法文化发展正确的路。

这实际上又关涉到创新这一话题。

中国书法的创新发展,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是一条注定不会平坦的道路。

根据创新的道路,我们实际上可以将创新大致上分为两类:

一类是颠覆式的创新革命,一种是非颠覆性的创新革命。

颠覆式创新发展,是之前所有的和现有才的事物及其逻辑体系的一种反思、修改和重构。

在这方面比较有名的例子是牛顿定律和量子力学的发现。

量子力学的发现让牛顿定律开始变得不是那么“万能”,人们发现整个世界中的微观部分可能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样,并不完全遵守牛顿定律。

量子力学实际上就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另外一条新的发展途径,这一结果是颠覆性的。

非颠覆性的创新发展,是在继承前人文化艺术等成果的同时,稍加修改,进行新的文化艺术的创作实践活动。他只所以不是颠覆性的,是因为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你死我活,或者是截然对立的关系而是互相肯定,但是又向前发展的关系。

比如王羲之创造了帖学书法的审美传统和艺术范式之后,他的后继者几乎没有人和他写的书法是一模一样的,即便是最接近王羲之风格的赵孟頫也是如此。他不是笔笔在外型上都与王羲之一模一样,但是在内在神韵上、法度上,他们都有内在一致性。所以,除了赵孟頫之外,剩下二王帖学领导人物、继承者也和王羲之的书法有着千丝万缕上联系。

因此,对于书法而言,所谓的创新,只能是第二种,即非颠覆式的。

颠覆式创新往往意味着把艺术创作里面一切现在所建立好的秩序、规则、法度完全抛弃,否定掉。

这在艺术创作中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书法只能是非颠覆式的创新。而这样的一种非颠覆式创新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融合发展。

这就是融合发展的意义——促进书法创新。

二、如何进行书法融合创新?

书法的融合创新,应该符合以下发展逻辑:

(1)风格相近而不对立

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融合本身就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书法风格进行融汇贯通的过程,如果是互相风格相近的书法作品,其实比较好办,但是难就在于有些书法,他不是风格相近的。甚至他们的书法风格相互矛盾并且对立。

比如魏晋时期王羲之等人非常擅长的小行草,而唐朝时期的狂草艺术虽然看起来是对行草书的一种颠覆,但是实际上狂草是继承了魏晋行草的笔法系统和法度意义布局的。

有人觉得狂草艺术其实就是看谁会乱写并且搭配和谐,这样就可以了,实际上并非如此。

狂草艺术非常讲求笔法的精妙,这种精妙有时候甚至严苛到了要比楷书都要细微的程度上。

颜真卿和王羲之的书法系统,如果从风格上来讲,他们是完全对立的,是完全否定的。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王羲之所创立的法度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是永远都会为后世书法家所学习、敬仰的,颜真卿也不例外 从法度上来说,颜真卿和王羲之书法体系的关系又是非颠覆方式的合作。

(2)存在主次的融合对象

当我们选定一家进行融合发展、学习的时候,这就存在一个主次问题。

比如我们学习欧阳询的书法,那么学习和继承欧阳询书法的书法家很多,按道理上来说这些都是我们学书法应还取法效仿的对象,但是在主次关系上 我们仍然需要重点关注欧阳询本人的书法,而不是欧阳询的后人们。

(3)了解生平背景

有时候我们融合学习书法作品,如果不对整个作品最核心的思想立意有所察觉并且注意到的话,我们很多书法作品是难以解决的。

比如,我们如果不理解《祭侄稿》创作的背后,是颜真卿与那个时代——安史之乱中的事件以及亲人壮烈牺牲——有关,那么我们也许就无法理解这样一幅乱糟糟的书法作品究竟有何值得称颂之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松风阁书法日讲


这是一个经常被提到的问题,看似是一个技巧问题,实际是一个书学理论问题。这就是:不同的书法风格能不能融合,该不该融合?

我个人认为书法就是用毛笔写字的法则。主要由笔意(用笔技巧)和结构两部分组成。而两者有时难以绝对区分。自从汉字诞生后,其结构基本框架就已经固定化。秦始皇最终统一了汉字笔画和结构,但笔意并不在统一范围。正是由于笔意不同,才形成以后不同书体。书写工具自然一直就是毛笔——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纹饰就是用毛笔画的。

如果说书体之间结构差异较大的话,不同书法家书写同一书体的字,结构差异极小,但面目不同。不同书体篆书、隶书、魏碑、唐楷,本来就有一个继承扬弃的递变过程,有前后关系。但要人为地进行融合。我认为还是有困难。例如,唐楷与篆书很不好嫁接。虽然欧阳询楷书有明显的隶书笔意甚至结构特征,但毕竟面貌差异很大。

后者学前者易,前者学后者难。

同属唐楷,为何欧阳颜柳在面貌上差异很大?这就是笔意不同,结构虽然相同,甚至一致——

柳体“欲”“虽”几乎与欧体字结构完全一样,但差异表现于笔意!(《九成宫醴泉铭》、《玄秘塔》)。

要谈书体融合问题,不得不说赵子昂孟頫的行楷书。我认为他是对唐楷的高度整合。将唐楷的森严规整,进行“柔化”的处理,因而很为“姿媚”!但姿媚中见刚健!宋权臣蔡京也是对唐楷进行了柔化处理!而力拔千钧的继承与改造的还有米颠(米芾,元章)与贰臣王铎,他们各有创造发展!

今人(已故)石宪章专攻颜体,但其行书与《祭侄文》相较,中有千壤之地。

有人要拿苏轼与黄庭坚比较,也只能说各有千秋。

将书法放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来看,我还是主张,在扎实的正书修习基础上,做到:狂放而不失法度,内敛而不失卑弱!

所谓融合,并非有心嫁接,而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早春杏花是粉红,混入梨园也难分!陆羽用茶解栀子,桌子凳子四条腿!

第六福为权臣蔡京楷书。第九幅为黄庭坚书法(大家都熟悉)。











文物陈列策划设计梁子


个人建议以下三点:

1.先精通一家,精临帖,反复练习。下的功夫越多,融合就越深,熟练之后要背临。

2.有了基础之后,就建立了一个基本的结构框架,再去学习别的字体,如原来学的颜,而后学柳,时间长了就会颜柳参半。

3.在笔画上多下功夫,学会正确的笔法,会让效率事半功倍。

佳顺书法网络学院才主哥哥定期分享书法干货,欢迎关注!


佳顺书法网院才主哥哥


融合音乐、舞蹈、诗歌(文学)、绘画等艺术,转变书法功能,而不是偷机取巧融合各字体、书体。书法难!难!难!



智慧书法


还是换个发型回答更好。

你去吃大席,一桌三十个菜,山珍海味全了,每样来几口,再,红的、白的、啤的、奶的、汁儿的,全进肚儿了。

美食营养了你

然而美食在身体里的消化、吸收是生理现象。

书法也是如此

我们学的多了

自然肚儿里的东西就丰富了

然后再张嘴、再动笔说话、写字,自然会包罗万象。

融合

不是刻意的

更不是算计的

是自然而然的



老跨斗


我哥王白纯:生前将王羲之行草书`阚祯兆草书`钟岳草书、又将自已所学篆书笔法容到行草书中丶形成了自已独特风格`受到了欧阳中石赞赏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