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八百里洞庭,会不会慢慢淤积,形成“洞庭湖平原”

古人常说“三千里云梦泽,八百里洞庭湖”。说明了在几千年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着一大片面积超大的湖泊。古话里说的云梦泽现在的大概的位置就位于长江北岸的江汉平原一带,随着江水夹带的泥沙入湖,并且在湖底堆积,慢慢的云梦泽就变成了一大片沼泽地,随着泥沙的继续输入,形成了现在的江汉三角洲(整个三角洲平原的平均海拔不过20多米,足以证明是湖底淤积上升形成的。

曾经的八百里洞庭,会不会慢慢淤积,形成“洞庭湖平原”

云梦泽虽然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那么位于长江南岸,江汉平原对面的八百里洞庭湖的现状又是如何呢?会不会重蹈“云梦泽”的故事(其实也可以说在古代目前的洞庭湖区也是云梦泽的一部分,消失的只是云梦泽北部的湖区),慢慢的淤积消失,在现有的洞庭湖区形成一片新的“洞庭湖平原”?

曾经的八百里洞庭,会不会慢慢淤积,形成“洞庭湖平原”

从地质学上看,洞庭湖区是一块凹陷的地势,由于处于南方,降水量丰富,河流众多,所以周围的湘、资、沅、澧等河流就顺着地势汇集到了这里。形成了洞庭湖最初的模样。但是湖区的蓄水量也不是无限大,洞庭湖的北部和长江互通(大致位置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其中出口处还有大名鼎鼎的岳阳楼),把自身承载不了的水通过长江排泄出去。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么多河流都流入洞庭湖,随之带来的就是泥沙淤积的问题。

曾经的八百里洞庭,会不会慢慢淤积,形成“洞庭湖平原”

在几千年前,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都位于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还处于原始的状态,森林覆盖率高,水土流失问题几乎没有,进入湖区的泥沙对于湖区的淤积的影响不大。不过随着中原文化的南迁,长江中下游的人口大大的增加,对于森林植被的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问题也就严重了,入库泥沙大量的增加,形成了“湖高江低”的局面,湖面面积到了唐宋时期就平衡维持在3000多平方公里。

曾经的八百里洞庭,会不会慢慢淤积,形成“洞庭湖平原”

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长江的荆州段由于江水流速较慢,泥沙在河床上堆积,形成了地上悬河(和黄河开封段差不多),这种高于地面的河床,在汛期就极易决堤,大量的泥沙随着洪水进入洞庭湖区,湖面面积急速的扩张,达到了6000多平方公里,比唐宋时期大了足足两倍还多,但是湖区的湖水深度却大大的降低,淤积问题十分的严重。

曾经的八百里洞庭,会不会慢慢淤积,形成“洞庭湖平原”

进入近代,由于科技水平的进步,湖区周围的人口继续增加,人们开始围湖造田,大量浅水区的湖区都被围垦成为一片片肥沃的良田(这点和荷兰比较像,都是向水面获得土地)。整个洞庭湖从四四方方的形状变成了细条状,有网友在网上戏称,洞庭湖已经变成“洞庭河”了。我们从太空卫星拍摄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南洞庭湖几乎已经消失,唯独只剩下东洞庭湖像一条玉带一样镶嵌在平原之上。

曾经的八百里洞庭,会不会慢慢淤积,形成“洞庭湖平原”

不过近几年人们意识到了洞庭湖湖面的减少对于生态的影响,开始平退堤坝,使得湖水重新淹没曾经的湖区。截止2018年比改革开放初期多了700多平方公里,维持在2500平方公里左右,但是湖水深度不够,在未来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湖区淤积的问题,才能使洞庭湖重现往日的生机。

曾经的八百里洞庭,会不会慢慢淤积,形成“洞庭湖平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