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注”是用來幹什麼的,為何連皇帝都無權拿來看?

小小嬴政


起居注是專門記載皇帝言行的史書,是由皇帝身邊的人負責記錄的,包括皇帝每日的言行,一些大禮諸如皇帝祭天,給太后請安之類的東西。

為什麼皇帝沒有權力看呢?

這也是一種限制皇權的手段,它的存在,是在告訴皇帝,你的一言一行,都不可以隨便說,隨便做,因為是要被記錄下來的,在撰寫國史的時候,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史料。

有人說,起居注真的有人跟在皇帝身邊記錄嗎?

是的。

皇帝身邊有人跟著他,有專門的負責記事的,也有專門負責記錄皇帝說話的。唐朝的時候有起居郎,就站在皇帝的下面,如果皇帝有命令,就走近皇帝身邊人聽皇帝說什麼,然後退回來寫成起居注。

每天子臨軒,侍立於玉階之下,郎居其左,舍人居其右。人主有命,則逼階延首而聽之,退而編錄,以為起居注。龍朔中,改名左史、右史。今上即位,仍從國初之號焉。(《史通》)

在《史通》裡還記載,古代有女史,負責記錄君王的房中事,想象一下,你作為皇帝,和愛妃不可描述的時候,說個什麼話,都有人拿著筆在旁邊聽著記著,這是怎麼樣的一個場景?~~~

古者人君,外朝則有國史,內朝則有女史,內之與外,其任皆同。故晉獻惑亂,驪姬夜泣,床第之私,房中之事,不得掩焉。(《史通》)

起居注如此重要,可惜的是到了今天,大部分皇帝的起居注已經不見了,保存最多的是清朝皇帝的起居注,一般是每月兩冊,按照年月日裝訂成冊,每年24冊,有滿漢兩種文字。

起居注名義上皇帝是不能看的,但是唐太宗開了皇帝看起居注的先河。

唐太宗由於玄武門之變,兄弟相殘,登上帝位,很擔心起居注裡會怎麼記載這件事。有一天,就有了如下對話。

李世民:聽說前朝寫的起居注,都不給皇帝看,為什麼?

房玄齡:史官實事求是的記錄皇帝的言行,有的記的不好的方面,皇帝看到了會生氣的。

李世民:朕和那些妖豔賤貨皇帝不一樣,我看了是想知道以前哪些地方做錯了,以便改正的。你們寫完了,拿給我看看。

朱子奢:陛下,使不得呀!您英明神勇,沒做過什麼錯事,可是不代表您的子孫也這麼英明神威啊,如果他們本身不咋樣,看了起居注記錄他們不好的地方,他們會殺了史官的!陛下不能開這個先例啊!不然以後史官只能順著皇帝的意思記錄文字了!

李世民就是不聽,堅決要看,無奈之下,房玄齡和許敬宗等只好把起居注等刪刪減減,拿給李世民看,李世民看了玄武門之變這部分,就說這裡記載的太含糊其辭了,你們吶,要按照事實去記,當天發生什麼都要記下來!

於是李世民命令史官修改起居注。

初,上謂監修國史房玄齡曰:“前世史官所記,皆不令人主見之,何也?”對曰:““史不虛美,不隱惡,若人主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上曰:“朕之為心,異於前世。帝王欲自觀國史,知前日之惡,為後來之戒,公可撰次以聞。”諫議大夫朱子奢上言:“陛下聖德在躬,舉無過事,史官所述,義歸盡善。陛下獨覽《起居》,於事無失,若以此法傳示子孫,竊恐曾、玄之後或非上智,飾非護短,史官必不免刑誅。如此,則莫不希風順旨,全身遠害,悠悠千載,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觀,蓋為此也。”上不從。玄齡乃與給事中許敬宗等刪為《高祖》、《今上實錄》;癸巳,書成,上之。上見書六月四日事,語多微隱,謂玄齡曰:“周公誅管、蔡以安周,委友鴆叔牙以存魯,朕之所為,亦類是耳,史官何諱焉!”即命削去浮詞,直書其事。(《資治通鑑》)

李世民開了這個先河以後,起居注的真實性就打了一個折扣,到了宋太宗的時候,更誇張了,他竟然要求把起居注每天都呈報給他看,從這一點來說,起居注已經失去了意義,真實性大大縮水了。


師明禮閒聊中國歷史


起居注,顧名思義,是用來記錄皇帝日常言行的一種文本。後世作為文獻以研究皇帝的言行、當時的政策等等。

史官是幹什麼的呢?自古以來,便有“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之說,指得就是皇帝身邊有兩個記錄的人,一個人記錄皇帝的言行,一個人記錄所發生的事情。史官除用於彙報說明天文、王道之外,最重要的目的便是通過記錄皇帝的言行,來約束皇帝,進而以達到清明之治。

當然,這也只能在明君時代才能達到這一功用,至於昏君和暴君則另當別論了。因此,才有了後世歷史用於批判的傳統。

再說起居注。最早的起居注當為漢武帝之時的《禁中起居注》,當時為宮內自行編纂,不成系統。自晉朝之時,方設起居郎、起居舍人專門負責起居注的編寫。清康熙朝之時,還專設起居館,以修起居注。

起居注最初是不外傳的,僅供內庭收存,一般而言,當朝皇帝無權覽閱,主要供後世皇帝借鑑之用。實際上起到的是一種約束的作用。此後所編寫的史書、實錄等也多參照起居注而編纂。

當然,對於一般的明君而言,如果一旁一直有人尾隨記錄言行,那麼諸多邪念也便有所收斂,時間一長,起居官也便多記載實用的,褒獎之詞,起居注中,雖然也記載諸多皇帝決策失誤的大事,但直書之事也少,長此以往,也便失去了最初的作用。

所以,原本對皇帝有約束和警示作用的起居注,在皇權不斷加強的過程中,其最初的意義也逐漸減弱,成了一種變相的歌功頌德。因此,如果僅憑起居注來對一個皇帝的加以評價,還是需要慎之又慎的。


夕陽下的晚楓


“起居注”是我國古代帝王的言行錄,“起居”顧名思義就是日常生活作息,起居注就是用來記錄帝王的日常言行的書,從漢朝以後,幾乎歷朝歷代帝王都有起居注,不過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專職與專人負責此事。

起居注的記錄,從晉朝才開始逐漸正規起來,朝廷設立起居令、起居郎、起居舍人等官員來編寫,記錄皇帝言行。清朝以翰林、詹事等日講官兼充,稱之位"日講起居注官"。

負責修起居注的官員,在皇帝公開的各種活動中均隨侍在旁,記錄的內容甚為廣泛,包括除了皇帝宮中私生活外的種種言行,如日常行蹤,接見的大臣,朝會等各種活動。

起居注的資料常用作編纂史書的依據,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按照規矩皇帝是不能看的。歷史曾有多個皇帝想看自己的起居注,其中就包括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

據記載有一次,唐太宗要看起居注,大臣朱子奢勸他說:“起居郎是負責記錄皇帝日常生活的,無論皇帝做得什麼事,好事還是壞事,都要按事實記下來。如果皇帝看起居注,就容易影響史官的記錄,所以皇帝是不應該看起居注的。”

不久,唐太宗又問諫議大夫兼知起居事的褚遂良:“現在由你負責記錄起居注的事,你一定知道每天都記錄了些什麼內容,你說我能看看嗎?”

褚遂良回答說:“現在負責記錄起居注的起居郎,就是過去的左右史。主要是記錄皇帝的言論和行事,無論好壞都要如實記錄,意在讓後代的君王引以為戒,使為政的皇帝不至於胡作非為。我沒聽過歷史上有哪位皇帝要求看記錄自己言行的起居注的。”

唐太宗又問:“如果我有失誤不當的言行,你要記錄啦?”褚遂良說:“當然要記下來了,這是我的職責啊!”唐太宗贊同地點點頭,終於打消了看起居注的念頭。


王孫阿狸


起居注是對帝王日常的起居言行進行記錄的一種記錄。在漢朝開始,歷朝歷代都設有專門的人員如起居郎等專門官員負責記錄帝王言行。

起居注主要是用於歷史記錄的第一手資料。但到目前為止,很多朝代的起居注都沒有流傳下來。其原因一般是年代久遠,二是一般每個朝代歷史出書後都會把原始資料銷燬。

以前的起居注按慣例皇帝本人不會去看,所以可以起到對帝王的行為稍微監督的作用,畢竟每個人都想在歷史上留下一個好名聲。

但到了唐太宗在位,因為得位不正,所以就想看看自己的起居注。史官沒有頂住壓力,最後就形成皇帝可以看自己起居注的規則了。所以很多人說唐太宗作為千古一帝,在歷史上開了一個不好的頭。


丁強888


唐太宗開始,皇帝可以改起居注了。


平面者


記錄皇帝一言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