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注”是用来干什么的,为何连皇帝都无权拿来看?

小小嬴政


起居注是专门记载皇帝言行的史书,是由皇帝身边的人负责记录的,包括皇帝每日的言行,一些大礼诸如皇帝祭天,给太后请安之类的东西。

为什么皇帝没有权力看呢?

这也是一种限制皇权的手段,它的存在,是在告诉皇帝,你的一言一行,都不可以随便说,随便做,因为是要被记录下来的,在撰写国史的时候,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史料。

有人说,起居注真的有人跟在皇帝身边记录吗?

是的。

皇帝身边有人跟着他,有专门的负责记事的,也有专门负责记录皇帝说话的。唐朝的时候有起居郎,就站在皇帝的下面,如果皇帝有命令,就走近皇帝身边人听皇帝说什么,然后退回来写成起居注。

每天子临轩,侍立于玉阶之下,郎居其左,舍人居其右。人主有命,则逼阶延首而听之,退而编录,以为起居注。龙朔中,改名左史、右史。今上即位,仍从国初之号焉。(《史通》)

在《史通》里还记载,古代有女史,负责记录君王的房中事,想象一下,你作为皇帝,和爱妃不可描述的时候,说个什么话,都有人拿着笔在旁边听着记着,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场景?~~~

古者人君,外朝则有国史,内朝则有女史,内之与外,其任皆同。故晋献惑乱,骊姬夜泣,床第之私,房中之事,不得掩焉。(《史通》)

起居注如此重要,可惜的是到了今天,大部分皇帝的起居注已经不见了,保存最多的是清朝皇帝的起居注,一般是每月两册,按照年月日装订成册,每年24册,有满汉两种文字。

起居注名义上皇帝是不能看的,但是唐太宗开了皇帝看起居注的先河。

唐太宗由于玄武门之变,兄弟相残,登上帝位,很担心起居注里会怎么记载这件事。有一天,就有了如下对话。

李世民:听说前朝写的起居注,都不给皇帝看,为什么?

房玄龄:史官实事求是的记录皇帝的言行,有的记的不好的方面,皇帝看到了会生气的。

李世民:朕和那些妖艳贱货皇帝不一样,我看了是想知道以前哪些地方做错了,以便改正的。你们写完了,拿给我看看。

朱子奢:陛下,使不得呀!您英明神勇,没做过什么错事,可是不代表您的子孙也这么英明神威啊,如果他们本身不咋样,看了起居注记录他们不好的地方,他们会杀了史官的!陛下不能开这个先例啊!不然以后史官只能顺着皇帝的意思记录文字了!

李世民就是不听,坚决要看,无奈之下,房玄龄和许敬宗等只好把起居注等删删减减,拿给李世民看,李世民看了玄武门之变这部分,就说这里记载的太含糊其辞了,你们呐,要按照事实去记,当天发生什么都要记下来!

于是李世民命令史官修改起居注。

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谏议大夫朱子奢上言:“陛下圣德在躬,举无过事,史官所述,义归尽善。陛下独览《起居》,于事无失,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上不从。玄龄乃与给事中许敬宗等删为《高祖》、《今上实录》;癸巳,书成,上之。上见书六月四日事,语多微隐,谓玄龄曰:“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委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为,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资治通鉴》)

李世民开了这个先河以后,起居注的真实性就打了一个折扣,到了宋太宗的时候,更夸张了,他竟然要求把起居注每天都呈报给他看,从这一点来说,起居注已经失去了意义,真实性大大缩水了。


师明礼闲聊中国历史


起居注,顾名思义,是用来记录皇帝日常言行的一种文本。后世作为文献以研究皇帝的言行、当时的政策等等。

史官是干什么的呢?自古以来,便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之说,指得就是皇帝身边有两个记录的人,一个人记录皇帝的言行,一个人记录所发生的事情。史官除用于汇报说明天文、王道之外,最重要的目的便是通过记录皇帝的言行,来约束皇帝,进而以达到清明之治。

当然,这也只能在明君时代才能达到这一功用,至于昏君和暴君则另当别论了。因此,才有了后世历史用于批判的传统。

再说起居注。最早的起居注当为汉武帝之时的《禁中起居注》,当时为宫内自行编纂,不成系统。自晋朝之时,方设起居郎、起居舍人专门负责起居注的编写。清康熙朝之时,还专设起居馆,以修起居注。

起居注最初是不外传的,仅供内庭收存,一般而言,当朝皇帝无权览阅,主要供后世皇帝借鉴之用。实际上起到的是一种约束的作用。此后所编写的史书、实录等也多参照起居注而编纂。

当然,对于一般的明君而言,如果一旁一直有人尾随记录言行,那么诸多邪念也便有所收敛,时间一长,起居官也便多记载实用的,褒奖之词,起居注中,虽然也记载诸多皇帝决策失误的大事,但直书之事也少,长此以往,也便失去了最初的作用。

所以,原本对皇帝有约束和警示作用的起居注,在皇权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其最初的意义也逐渐减弱,成了一种变相的歌功颂德。因此,如果仅凭起居注来对一个皇帝的加以评价,还是需要慎之又慎的。


夕阳下的晚枫


“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起居”顾名思义就是日常生活作息,起居注就是用来记录帝王的日常言行的书,从汉朝以后,几乎历朝历代帝王都有起居注,不过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专职与专人负责此事。

起居注的记录,从晋朝才开始逐渐正规起来,朝廷设立起居令、起居郎、起居舍人等官员来编写,记录皇帝言行。清朝以翰林、詹事等日讲官兼充,称之位"日讲起居注官"。

负责修起居注的官员,在皇帝公开的各种活动中均随侍在旁,记录的内容甚为广泛,包括除了皇帝宫中私生活外的种种言行,如日常行踪,接见的大臣,朝会等各种活动。

起居注的资料常用作编纂史书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按照规矩皇帝是不能看的。历史曾有多个皇帝想看自己的起居注,其中就包括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

据记载有一次,唐太宗要看起居注,大臣朱子奢劝他说:“起居郎是负责记录皇帝日常生活的,无论皇帝做得什么事,好事还是坏事,都要按事实记下来。如果皇帝看起居注,就容易影响史官的记录,所以皇帝是不应该看起居注的。”

不久,唐太宗又问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的褚遂良:“现在由你负责记录起居注的事,你一定知道每天都记录了些什么内容,你说我能看看吗?”

褚遂良回答说:“现在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起居郎,就是过去的左右史。主要是记录皇帝的言论和行事,无论好坏都要如实记录,意在让后代的君王引以为戒,使为政的皇帝不至于胡作非为。我没听过历史上有哪位皇帝要求看记录自己言行的起居注的。”

唐太宗又问:“如果我有失误不当的言行,你要记录啦?”褚遂良说:“当然要记下来了,这是我的职责啊!”唐太宗赞同地点点头,终于打消了看起居注的念头。


王孙阿狸


起居注是对帝王日常的起居言行进行记录的一种记录。在汉朝开始,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的人员如起居郎等专门官员负责记录帝王言行。

起居注主要是用于历史记录的第一手资料。但到目前为止,很多朝代的起居注都没有流传下来。其原因一般是年代久远,二是一般每个朝代历史出书后都会把原始资料销毁。

以前的起居注按惯例皇帝本人不会去看,所以可以起到对帝王的行为稍微监督的作用,毕竟每个人都想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好名声。

但到了唐太宗在位,因为得位不正,所以就想看看自己的起居注。史官没有顶住压力,最后就形成皇帝可以看自己起居注的规则了。所以很多人说唐太宗作为千古一帝,在历史上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丁强888


唐太宗开始,皇帝可以改起居注了。


平面者


记录皇帝一言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