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今天傳統書院如何繼續發揮文化教育功能?

【观点】今天传统书院如何继续发挥文化教育功能?| 朱汉民

今天傳統書院如何繼續發揮文化教育功能?

朱漢民

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正月廿一日癸巳

耶穌2019年2月25日

【观点】今天传统书院如何继续发挥文化教育功能?| 朱汉民

中華文化是一種具有人文精神的文化,其最大特點是重視教育。中國書院經歷了1000多年的辦學歷程,是中華文化的典範,凝聚了中華人文精神傳統,形成了一套具有濃郁文化特色的書院精神和書院制度。

它不僅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遺產,而且還具有很強的文化生命力。當我們今天在思考和呼喚中華文化傳承創新的時候,書院應該而且正在成為傳統文化復興的基地。如何激活中國書院的文化生命力,使當代書院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近些年來,全國各地正在修復、重建一些老書院,當然首先是為了書院文化遺產的保護。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共有儒家遺產546處,其中列為國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代書院有144處,加上很多市、縣一級的書院文化遺產,算下來至少有幾百處。

其實,中國歷史上有幾千所書院,當時遍佈全國各地,但是大量書院都沒有保存下來。中國儒家文化的物質載體主要是文廟與書院,因為儒家重視教育、教化,所以書院特別重要。如何使這些古代傳統書院得到修復和保護,是目前書院文物保護的迫切任務。

但是,今天傳統書院如何繼續發揮文化教育功能,是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按照這幾百處的數量,一個龐大的書院群體正在逐漸恢復。我在國家文物局儒家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的專家評審會上說:老書院保護非常重要,但老書院不僅僅是被保護的對象,最重要的工作應該是恢復它的功能。

很多文廟和書院修完之後,以為除了供人遊覽,就不知道該幹什麼。其實,無論是中國的寺廟、道觀,還是西方的教堂,它們延續下來的原因是能夠繼續發揮其內在功能。

而書院是中國文化傳統的載體,老書院修復之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儘快恢復其歷史上曾經具有的文化教育功能。目前老書院的修復,基本上是地方政府主導,其實還可以發揮社會團體、企業、公益性組織等社會力量的作用。

古代書院的修建主要是地方官員、民間士紳、熱愛教育的人士共同努力的結果,今天仍然可以繼續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民間的企業、團體、公益性組織、企業家等共同努力建設書院,打造人們共同的精神家園,讓這些古老的書院修復之後,能夠成為城市、社區、村落的文化教育中心。

除了修復古代傳統書院之外,目前全國各地還創辦了很多新的書院。在傳統書院廢棄100多年後,為什麼各界人士創辦了那麼多的新書院?當代中國的新書院,主要有兩種類型,並且在發揮教育體制內和體制外的不同作用。

第一種,是教育體制外的民間書院。在文化復興的大背景下,為了推動地方文化、社區文化、鄉村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在地方政府、學者、企業、民間社團的通力合作下,推動了教育體制之外的民間書院發展,使其繼續發揮文化教育功能。

我們注意到,許多新書院舉辦的各種傳統文化的講座和讀書會很受歡迎,滿足了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需求。當代中國無論是少年兒童還是成年人,傳統文化知識、人格教育均有不足,傳統書院教育的復活可以彌補這一缺失,通過創建新的書院和推動民間傳統文化教育,以解決其中的一些問題。

第二種,就是納入到現代教育體制內的新書院。中國古代書院不僅具有社會教化功能,還是一種正式的教育機構。今天我們要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不應該只是片面模仿西方大學,如何讓傳統書院在今天的教育體制內繼續發揮作用,是一個值得思考和探討的重要問題。

從現實情況來看,教育體制之內的新書院也有兩種類型,發揮兩種作用。一種書院從事人格教育即博雅教育。由於現代高等教育更為關注專業教育,培養人的問題在制度上並沒有落實,可以將傳統書院人格教育的長處吸收進來,使現代大學能夠培養出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健全人格的現代知識分子。

目前,一些大學正試點在專業院系之外辦書院,以推動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通識教育。其實中國書院的君子教育傳統與西方的博雅教育傳統是相通的,就是希望在專業教育之外解決培養教育人的問題。

另一種書院則是培養傳統國學專門人才的書院。現代大學的專業體系中,傳統國學沒有獨立的空間,被分割到其他不同的專業體系中,一些中國傳統學術成為“絕學”。我們一直在呼籲將中國傳統國學、儒學、經學納入到現代大學體制之中,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門類。

中國這些傳統學科其實與西方的“古典學”十分接近,西方的著名大學有古典學系,其實“國學”就是“中國古典學”。這一種國學專門人才的書院,應該很好地繼承中國古代書院的學術傳統,特別是繼承傳統書院的國學、儒學、經學學術傳統。

在當代中國書院復興的大背景下,湧現出一些對文化傳承發揮了重要作用的書院,比如嶽麓書院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嶽麓書院是一所延續辦學1000多年的中國古代著名書院,是傳統中國的學術中心、教育中心、文化傳播中心,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特別可貴的是,嶽麓書院現在不僅得到全面修復,成為當代中國的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中國書院遺產,而且已經全面恢復了其學術研究、人才培養、文化傳播等多種功能,成為當代中國文化復興的基地之一。

首先,嶽麓書院作為湖南大學下屬的培養傳統國學專門人才的書院,擁有現代專業教育的完整體系,正在繼續發揮其“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人才培養功能;

其次,嶽麓書院也是國學、儒學、經學的研究中心,為研究中國傳統文化而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其三,嶽麓書院還是一個文化傳播中心,與現代新媒體結合,聯合打造全國有影響的文化傳播平臺,以創新發展更好地承擔社會教化責任。

現在,嶽麓書院每年舉辦100多場文化講座,大量重要講座均可以通過直播講學的方式,向全國和海外觀眾傳播傳統文化的精髓,藉助互聯網的力量影響社會,每一場觀眾均達到數十萬之多。

嶽麓書院的復興,也體現了中國書院的復興,體現出中國書院在中華文明覆興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作者簡介:朱漢民,男,西曆一九五四年生,湖南邵陽人。湖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國學研究院院長、中華孔子學會理事會副會長。曾任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哲學史、中國文化史。主要著作有:《湖湘文化通史》(嶽麓書院,2015年)、《經典詮釋與義理體認》(新星出版社,2015年)、《儒學的多維視域》(東方出版社,2015年)、《玄學與理學的學術思想理路》(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年)、《中國書院文化簡史》(中華書局,2010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