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危机时如果苏联不撤走导弹,美国会直接对苏联动武吗?为什么?

秦皇见汉武


前后历时两周的古巴导弹危机一度被认为是美苏冷战期间最严重、最危险的一次对抗,许多人甚至预感这场危机当时已经将人类推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和核战争的边缘……

确实,当肯尼迪得知赫鲁晓夫秘密将导弹部署在古巴时,后脊梁被惊出一身冷汗,随即便集结派遣了自二战后规模最大的海空军事力量,并果断对古巴实施了海上封锁!虽然美国的兴师动众恶化了局势,但却让赫鲁晓夫选择了妥协。

古巴导弹危机作为迄今"人类存亡最危险的时刻",如果当时赫鲁晓夫拒不退让、妥协,枕戈待旦的美国是否会诉诸武力?笔者以为会,但绝对不是全面的核战争!若究其原因,需综合来看:

1959年初,由美国一手扶植起来的巴蒂斯塔亲美政权被卡斯特罗推翻;但对于美国而言,古巴政权的更迭并不重要,新生政权是否亲美才最重要!让美国欣喜的是,卡斯特罗很重视发展同美国的外交关系:1月推翻巴蒂斯塔,4月便开启了访美之旅。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卡斯特罗和格瓦拉等人在古巴掀起的这场革命,虽然打着共产主义的旗号,但只是仅此而已!他们所谓的共产主义与亚欧大陆进行的共产主义没有任何关系,对这一革命理论甚至连最基本的认知都没有;而这也是古巴革命成功之初亲美的根本原因。

但就在卡斯特罗访美后不久,古巴政权内部发生了人员更替,激进派趁此机会发展壮大,这也使美国认为:渐渐脱缰的古巴不仅背离了美国,而且还有可能给其他拉美国家树立学习效仿的榜样!所以,美国在1961年与古巴断交并对其实施制裁打压,同年还策划了以推翻卡斯特罗政权为目的的猪湾事件。

至此,美古正式交恶!为求生存的卡斯特罗不得不寻求外部支援,而当时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也只有苏联……随后便发生了我们熟知的古巴导弹危机。

美国、古巴、苏联三方在这次事件中的关系十分微妙:美国被古巴的先亲后疏闪了腰、古巴面对反目成仇的美国瑟瑟发抖、名声在外的苏联突然被远隔重洋的古巴拜了大哥;在这一系列的纠葛中,有一个前提至关重要:美苏间的全面对抗早已成行!

倘若美国最终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只会将自己陷入被动:1.国际威望迅速下降;2.苏联威胁近在咫尺;3.古巴借势反美得逞;4.拉美各国更加有持无恐……仅此四点,美国就有理由开战!但考虑到苏联远程作战能力不及美国,战争程度或受限制。当然,也不排除美国为了避免引火自焚,在远离美国本土的地方开辟第二战场。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美国和古巴隔海相望,只因在上个世纪缘于二个意识形态领域,所以老死不相往来。


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正是由于美国霸权主义的意识,在上世纪50年代因腼因河沉船事件对西班牙嬴得了战争,由于古巴反对美国的行为,美国同时也对隔岸的古巴嬴得了控制权。此后古巴卡斯特罗起义,争取到了古巴的独立。

卡斯特罗此后的去向得不到美国的支持,于是把目光投向了社会主义的苏联,这就有了1962,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

事件的发生,是由于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置了中程导弹和朱比特异弹引起的;苏联为了扳回战略劣势而在古巴部置了导弹,矛头直对对岸的美国。

这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

尽管这次对抗仅仅只维持了13个昼夜,可两国领导人的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却时刻在核按钮旁徘徊,人类被毁灭的机率真在一触即发之际。

肯尼迪在向世界陈述理由。

情势十分严峻,赫鲁晓夫终于怂下了,并迅速折除按装在古巴的导弹装置。

这张照片据说赫鲁晓夫60年代在联合国大会上用皮鞋敲桌子。

时间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古巴的那场导弹危机迄今为止仍是被后人认为是人类最惊心动魄而死亡的时刻!

赫鲁晓夫的认怂出卖了古巴,出卖了卡斯特罗。不过,那次两大国的对持,只要某一方稍不按捺住心情,擦枪走火瞬间即发,引发的将是核战争!!

楼主在现在提问,答主完全可以轻松地回答“不可能”可在上世纪62年,人人谈虎色变,维恐世界毁灭!

那么貌似“钢铁洪流”的苏联怎么以怂了呢?这得要说到当时苏联的经济状况。原来苏联当时只重视重工企业,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尽管赫鲁晓夫上台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和发展经济的改革;由于政治上一度批判斯大林,搞平反,工农业一时也难以提升起来,当时苏联在50年代中晚期也存在浮夸风,原本年产9000万吨的谷物,上报却成了13000万吨。尽管赫鲁晓夫鼓励30万青年志愿者去恳荒,可事与愿违!曾一度号称世界起级强国的苏联,年产值只占美国的60%。而国内危机也十分深重,面对美国的围堵,苏联没有能力去应对美国。于是抛却了古巴去向美国认怂了。

而美国的肯尼迪虽然年轻,可态度十分强悍,肯尼迪眼看到苏联将导弹跑到了家门口,怒从胆边生,直接把古巴重重地围了起来,严密地将苏联的导弹封锁了起来,要求苏联将导弹折除,肯尼迪说:不然就开打吧...

上述,如果苏联不认怂,不去向美国求和,美国肯定会开打。至于围堵了苏联的导弹和古巴而没有开打,原因上述已有分解。


星空89831416


假如,赫鲁晓夫不在最后一刻向肯尼迪示弱,次日,布置在古巴的苏联核弹基地必将是一片火海。

再假如,已经部署完毕的42枚核弹尚有10%未被摧毁的话——因为每一枚核弹的威力都比美国投向广岛长崎的大二、三十倍——只需在短短几分钟内,800万美国公民就会香消玉殒。何况还要再乘以4呢!

与此同时,美国部署在西德、意大利和土耳其等国的核弹,也会立刻在苏联诸多城市上空被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无需宣战便会爆发。

但从当时的军事实力来说,最终失败的定是前苏联,因为美国的军力强于对方10倍有余,尤其是核弹的绝对数量。

赫鲁晓夫无疑是一个狂妄自大的疯子,倒与当今的特朗普颇为相似。他为了表达美国加大欧洲部署核弹的愤怒,利用古巴与美国交恶的机会,偷偷摸摸将核弹和战略轰炸机运进美国的“后花园”。当被美国的高空侦察机U—2发现后,肯尼迪顿时惊魂万分,立刻启动国家紧急状态,国内外所有军事基地更是即刻进入一级战备。

苏联亦然。

核危机的出现,愤怒只会令人丧失理性,酿成的苦果却只能独吞。

由此可见,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在核危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绝非小布什和特朗普可以比肩。

肯尼迪全力备战的同时,既没有通过外交手段,也没有采取武力攻击,而是采用出动8艘航母在内的90艘战舰,彻底封锁古巴海域的战略战术,隔断苏古之间的联系通道之后,再来一个“关门打狗”。以此逼迫苏联或将核弹撤出,或遭到无情打击,并给出了最后的期限。

赫鲁晓夫见状,顿时心里发毛,四肢乱颤。本想吓唬吓唬肯尼迪,寻求一下两国的战略和军力平衡,不曾想肯尼迪根本不吃这套。倘若赫鲁晓夫死扛到底的话,苏联就无需解体了,也许直接就玩完了。当然,美国同样惨不忍睹,也会一夜回到了解放前。正是想象到这种地狱般的景象,才促使赫鲁晓夫悬崖勒马,紧急刹车的。


怡人之人148633009


美国动不动手,取决于苏联领导人的表现。

如果苏联领导人表现软弱,就如古巴危机中赫鲁晓夫的真实表现一样,不需要考虑动手问题,吓唬、吓唬就好。

如果苏联领导人虽然态度强硬,却没有在实际行动中,让军队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制造强大的军事压力,美国人还是可能动手的。

如果苏联领导人不仅态度强硬,而且全面动员起自己的和东欧的军事力量,大举调动军队,将兵力、物资向东欧和远东方向集结,部队开始展开,军机频繁侵入北约领空,做好了全面入侵欧洲的战争准备,主动和中国改善关系,向中国大量输送武器、装备,拉上中国一起,美国人就不敢动手了。但苏联没有这样做,在中苏关系紧张之时,苏联无法集中更大力量与北约实际爆发战争,而中国却利用美苏高度紧张对峙的时候,狠狠教训了一下美、苏都在支持、争相拉拢的,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的印度。


沉140769451


如果1962年的时候,赫鲁晓夫坚持不撤走在古巴的导弹的话,美国会不会对苏联动武呢?

直接开战引发大规模战争是不太可能的,因为美国总统肯尼迪深知苏联在当时已经具备了和美国一样的毁灭世界的能力。虽然60年代初期,美国在全球战略中处于绝对优势,但是不可否认,苏联在世界范围内也建立了庞大的同盟体系,美国一旦贸然开战,引发的就有可能不是一场单纯地局部战争,而是世界大战。

但是美国采取一些局部范围内的外科手术式的小战争的方式是绝对有可能的,比如击沉苏联的商船,限制古巴的领空和领海等。

众所周知,赫鲁晓夫是个性情中人,行事一贯比较鲁莽,但是此人却有着非常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手腕,在斯大林时期,他能够获得喜怒无常的斯大林的喜爱与信任,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所以,赫鲁晓夫在当时也不会莽撞到坚持与美国对抗到底。


青年史学家


1946年3月5日,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冷战序幕由此拉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在此后的几十年时间内,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条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展开了长达47年的对抗。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这种对抗才彻底终结。

在这长达47年的时间内,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在各个领域开展了一些列斗争。为此不少国家被迫选边站队或直接参与一方。这期间更是有许多国家的无辜平民直接或间接死于两国的恶性竞争中。

由于美苏两国都制造且储存了大量核武器,危机最严重时刻两国差点爆发热核战争,整个世界都曾命悬一线。

这期间美苏两国先后爆发了大大小小数十次军事冲突,其中尤以“古巴导弹危机”最为出名。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古巴地处北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美国以南是一个群岛国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美国一直对其存有觊觎之心,一直想把古巴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以巩固它在拉美国家中的统治基础。

可惜天不遂人愿。由于美国暗中支持反对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的流亡分子,导致美古关系急转直下。美国对古巴开始采取敌视政策。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寻找可以依靠的大树,以对抗美国的封锁与敌视,古巴将目光开始投向万里之外的苏联。


由于此时美苏两国正处在激烈的强权争霸中,且苏联也想在美国南大门对其形成直接威胁,并借此提高自己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故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很快即答应了卡斯特罗的请求,苏古两国关系开始快速升温。

处于对自身权益的考虑,苏联开始对古巴进行大规模援助,既有经济亦有军事。这其中就包括向古巴暗运一批核武器。

事实上,苏联之所以敢冒巨大风险向古巴偷运核武器,是有以下2点原因:

[1]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冷战开始后,美国为扼杀苏联相继在苏联周边国家部署了针对苏联的导弹和轰炸机。这令苏联甚感不安,故苏联决定也要在美国周边部署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2]恢复全球核战略平衡。冷战开始后,美苏两国展开了多轮军备竞赛。在这期间美国核武库数量逐步超越苏联成为世界霸主,两个超级大国的核战略平衡被打破。苏联政府意识到,向临近美国的古巴部署核武器能用最小的成本打破这一不平衡。

鉴于此,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政府决定向古巴运输核武器。

自1962年7月开始,苏联用自己船只将几十枚导弹(每一枚导弹所携带核弹头的威力约等于美国投在广岛原子弹的20~30倍!)和轰炸机(主要是伊尔-28)拆开分装到不同的集装箱内,后以货物的形式运输到古巴。期间苏联还派遣了3500多名军事技术人员一同前往古巴。

由于运输工作苏联做的密不透风,故这批武器弹药很快顺利运抵古巴。

天有不测风云。

是年,10月,美国高空侦察机在一次对古巴抵近侦查中发现了许多用于发射导弹的建筑物,后经美国专家鉴定后,认定该上面装有导弹核武器。

不久美国情报部门便将此重要情报向时任总统肯尼迪汇报。

肯尼迪总统听后大为恼火,因为此前赫鲁晓夫一再向自己保证不会向古巴提供任何武器。

不久肯尼迪即下令武装封锁古巴,并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走所有进攻性武器。

很快美国驻扎在世界各地的美军事基地进入戒备状态,载有核弹头的美国轰炸机亦开始往返于古巴周边上空。

初期赫鲁晓夫并没有被美国的恐吓吓到,而是下令继续向古巴运输核武器。

10月24日,美国出动了8个航母编队、90艘军舰、68个空军中队将古巴外海全部封锁,彼时的古巴已如美国的笼中之鸟。且美国导弹全部在发射台上听候指令,一场史无前例的核战争即将爆发!

眼见美国这对古巴的这一庞大阵势,赫鲁晓夫态度开始发生软化。在权衡各种利弊后,赫鲁晓夫主动服软答应了美国撤核的要求。

并于同年11月11日,将部署在古巴的42枚核导弹全部撤走。

至此,这场危机才算收场。

至于“如果苏联不撤走导弹,美国会直接动武吗?”

个人感觉不会。

可能美苏两国还会继续僵持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以该事件的发起国苏联服软收场。因为两国最高领导人都明白,一旦核战争爆发,其战场肯定不会止于古巴这个拉美小国,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都会明白自己的仓促决定会给整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因为广岛和长崎上空原子弹爆炸的阴影在两国及世界人民心中还远没有散去!他们两人亦深知发生核战争的代价,谁也担不起这沉重的历史责任。

古巴导弹危机前后仅仅持续了13天,这13天对于美苏两国及全人类来说都是漫长的13天。

在这13天内,美苏两国均在核按钮旁边徘徊,人类也处在空前的核毁灭的边缘!好在最终以苏联方面妥协而宣告结束。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古巴导弹危机仍是人类自有史以来所面临的最危险的生死存亡时刻!

倘若美苏两国那次真的开战,那么人类可能不会仍幸运的生活在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之上。


小司马说


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实际上是因为美国先前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弹道导弹而引发的苏联的战略反应。很多人诧异,如果当年苏联不撤走弹道导弹,美国会选择武力干涉甚至不惜与苏联撕破脸吗?国家之间的博弈,无非考虑国家利益、国际关系和意识形态三个问题。


冷战期间,美国与苏联处于敌对状态,但这不代表两国会因为一些军事部署而撕破脸皮。实际上,在苏联向古巴部署中程弹道导弹之前,美国已经在土耳其部署了核武器。由于土耳其与苏联的东欧部分毗邻,这实际上等于威胁到了苏联的关键地域,这是苏联决定向古巴部署弹道导弹的直接原因。


如果假设美国会因为苏联拒不撤走弹道导弹就对苏联进行核打击,那么苏联或许根本不会向古巴部署弹道导弹、而是直接选择向美国本土进行战略进攻了。


也就是说,如果将苏联在古巴境内部署弹道导弹看作孤立事件,那么美国断然没有理由对苏联动武——这种问题处理方案只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全面性冲突,由此带来的后果恐怕即便是两个超级大国也是无法承受的。苏联向古巴部署弹道导弹,虽然对美国的安全威胁十分严重,但苏联同样不是随随便便就会向美国发射导弹、而是将其作为一种与美国讨教还价和进行威慑的手段,对此美国不可能搞不清楚。因此,即便事态再如何严峻,对于美苏两国来说能坐下谈判尽量还是坐下谈判,否则由于战略性误判而导致的严重后果,谁都担当不起。


美国的做法实际上在当时更加激进,美国选择的更多是封锁甚至武力恐吓古巴,这超过了苏联预估美国反应的预期。尤其是美国派出的封锁武装力量规模空前,而且国防警备等级也调高了,战略轰炸机和核导弹都进行了针对性调整,这让苏联也不得不选择进行谈判,所以古巴危机并不是一场苏联要打击美国的军事行动,而是一场战略博弈,让美国撤走苏联周边的核弹。


军机图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如果苏联不撤走导弹美国是否会对苏军动武,其实赫鲁晓夫已经给出了答案。苏联已经确切的意识到战争即将爆发,如果苏联不撤走导弹,美国肯定会进行军事打击的。

当时的情况是,美军各兵种已经处于最高战备状态,肯尼迪已经向军方下达了允许大规模空袭的命令,并且发表了电视讲话,对美国民众及全世界表明了美国准备核战争的决心。



事件起源于1962年,卡斯特罗访苏在莫斯科签署了在古巴部署核武器的协议,之后,赫鲁晓夫不无得意的说,我们就是要在山姆大叔的裤裆里放上一只刺猬。不久之后,美国的U—2侦察机就发现了部署在古巴的核导弹,肯尼迪政府非常愤怒。


事件的高潮是10月27日,美军一架U—2侦察机在公共领空被苏军导弹错误击落,并导致飞行员死亡。美国军方反应极为强烈,立即就做出了大规模空袭苏联的战争方案,并确定了三天以后进行空袭的具体时间和目标。


同时,载有核炸弹的美军飞机频繁飞近古巴领空,近距离与苏军飞机接触挑衅,意图擦枪走火,古巴海岸的美国核动力航母战斗群和苏军核潜艇也已经互相锁定对方,全面的核战争一触即发。


最终,在距离战争爆发只有的两天的时候,10月28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终于意识到美国强硬的战争决心后,悬崖勒马做出了妥协,主动承诺全部撤走部署在古巴的核导弹和战斗机。



10月28日,星期六,莫斯科电台广播了赫鲁晓夫给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公开信。信中说:“苏联政府除了此前已下达的在武器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的命令外,现又下达新命令拆除您所称为进攻性的武器,并将它们包装运回苏联。”


至此,令全世界都瑟瑟发抖的13天导弹危机终于以和平方式画上了句号。


话说天下大势


苏联不可能不撤,美国也不可能动武。当时苏联除了陆军可以与西方一战外,海空军完全不是对手,苏联吹嘘的洲际导弹当时没有一枚可以从苏联本土打到美国。很多人以为苏联当时都有宇宙飞船了,洲际导弹真的可以像赫鲁晓夫说得那样像做香肠一样容易,其实洲际导弹比发射卫星和飞船难得多。如今印度可以发射各种卫星,还能发射火星探测器,可洲际导弹连五千公里射程都搞不定,可见有多难。美国对此心知肚明,可是故意不说,拼命宣传苏联威胁,把猫当老虎打,以此凝聚国内民心促使西方盟友同仇敌忾。赫鲁晓夫当时就像如今的传武大师一样,假话说多了连自己都信,结果贸然出手,被美国捏住软肋,美国就是在等这样的机会狠狠羞辱苏联,鼓舞西方士气,加强自己在国际上的领导地位,赫鲁晓夫的战略盲动正好给了肯尼迪这样的机会。但美国不会真打,因为即使美国有真打的心,欧洲盟友也不会答应。苏联真要被逼急了,虽然打不到美国,打欧洲还是可以的,所以英法等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美国打,而美国只要能达到羞辱苏联的目的,也可以收手了。苏联如果不撤,那只会在大洋上遭到更大的耻辱,除非他们真的不顾后果在欧陆发动核战争,那样的结果就是苏联和欧洲毁灭,美国从此独大,这是苏联绝不想看到的。所以赫鲁晓夫只有服软一条路可走,这是他战略错误的代价。此后赫鲁晓夫在国际国内威望大跌,终于被赶下台。中国当时对苏联在此事件中的评价是:开始冒险主义,后来投降主义。受古巴导弹危机刺激,苏联后来拼命发展战略核武器,终于赶上并超过美国,但国力也严重透支,为解体埋下了伏笔。


烧死的火


古巴导弹危机是整个世界最微妙的时刻,考验着当时美苏两国把控局势的能力和智慧,按着后来好事者的说法,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两个人,在核按钮前再三徘徊,但始终没有先摁下核按钮的决心,也就是在他们模凌两可的犹豫中,世界得救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如果前苏联不把导弹撤离古巴,那么世界将在一种极度危险的微妙中继续徘徊,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安全可言的,有的只是会否擦枪走火的担忧,以至于世界是否毁灭的隐患,把世界的安危存亡交到一两个国家手中,其实是对整个人类世界极大的不尊重。

再说了美国也不是一个道德情操高尚,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大丈夫,那简直就是一个偷鸡钻营店大欺客无利不起早的的小人,试看美国当下在世界范围内的作为,利用自己无所不能的军事影响力,在国际舞台长袖善舞,把“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要义发挥到了极致。


美国把军事基地的买卖都做到了别人门槛子上,可前苏联充其量是在美国的后院里放了把柴火,还没点,美国就已经紧张到不行了,因此伟大的毛主席说“一切侵略者都是纸老虎”,其实这话说的一点不错。

他把武器炸弹摆到人家门口,人家都没有说什么呢,也就是受着了,但你看美国那个反应过度的劲,过度的紧张过度的敏感恰恰就是不成熟的表现,也就是说走习惯顺风路的美国,并不擅长于走逆风路,甚至说路上有一点点障碍,就足以击垮整个美利坚民族的自信心。

让他们做出极端的行为,这些国家都是抱团欺负别人习惯了,一套熟悉的拳法打下来,就没有不被打散架的,但只要碰到不被打散架的,甚至还有还手之力的,美国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招数,也是无处施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