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危機時如果蘇聯不撤走導彈,美國會直接對蘇聯動武嗎?為什麼?

秦皇見漢武


前後歷時兩週的古巴導彈危機一度被認為是美蘇冷戰期間最嚴重、最危險的一次對抗,許多人甚至預感這場危機當時已經將人類推向了第三次世界大戰和核戰爭的邊緣……

確實,當肯尼迪得知赫魯曉夫秘密將導彈部署在古巴時,後脊樑被驚出一身冷汗,隨即便集結派遣了自二戰後規模最大的海空軍事力量,並果斷對古巴實施了海上封鎖!雖然美國的興師動眾惡化了局勢,但卻讓赫魯曉夫選擇了妥協。

古巴導彈危機作為迄今"人類存亡最危險的時刻",如果當時赫魯曉夫拒不退讓、妥協,枕戈待旦的美國是否會訴諸武力?筆者以為會,但絕對不是全面的核戰爭!若究其原因,需綜合來看:

1959年初,由美國一手扶植起來的巴蒂斯塔親美政權被卡斯特羅推翻;但對於美國而言,古巴政權的更迭並不重要,新生政權是否親美才最重要!讓美國欣喜的是,卡斯特羅很重視發展同美國的外交關係:1月推翻巴蒂斯塔,4月便開啟了訪美之旅。

這裡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卡斯特羅和格瓦拉等人在古巴掀起的這場革命,雖然打著共產主義的旗號,但只是僅此而已!他們所謂的共產主義與亞歐大陸進行的共產主義沒有任何關係,對這一革命理論甚至連最基本的認知都沒有;而這也是古巴革命成功之初親美的根本原因。

但就在卡斯特羅訪美后不久,古巴政權內部發生了人員更替,激進派趁此機會發展壯大,這也使美國認為:漸漸脫韁的古巴不僅背離了美國,而且還有可能給其他拉美國家樹立學習效仿的榜樣!所以,美國在1961年與古巴斷交併對其實施制裁打壓,同年還策劃了以推翻卡斯特羅政權為目的的豬灣事件。

至此,美古正式交惡!為求生存的卡斯特羅不得不尋求外部支援,而當時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也只有蘇聯……隨後便發生了我們熟知的古巴導彈危機。

美國、古巴、蘇聯三方在這次事件中的關係十分微妙:美國被古巴的先親後疏閃了腰、古巴面對反目成仇的美國瑟瑟發抖、名聲在外的蘇聯突然被遠隔重洋的古巴拜了大哥;在這一系列的糾葛中,有一個前提至關重要:美蘇間的全面對抗早已成行!

倘若美國最終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只會將自己陷入被動:1.國際威望迅速下降;2.蘇聯威脅近在咫尺;3.古巴借勢反美得逞;4.拉美各國更加有持無恐……僅此四點,美國就有理由開戰!但考慮到蘇聯遠程作戰能力不及美國,戰爭程度或受限制。當然,也不排除美國為了避免引火自焚,在遠離美國本土的地方開闢第二戰場。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美國和古巴隔海相望,只因在上個世紀緣於二個意識形態領域,所以老死不相往來。


1962年,加勒比海地區發生了一場震驚世界的古巴導彈危機。正是由於美國霸權主義的意識,在上世紀50年代因靦因河沉船事件對西班牙嬴得了戰爭,由於古巴反對美國的行為,美國同時也對隔岸的古巴嬴得了控制權。此後古巴卡斯特羅起義,爭取到了古巴的獨立。

卡斯特羅此後的去向得不到美國的支持,於是把目光投向了社會主義的蘇聯,這就有了1962,加勒比海地區發生了一場震驚世界的古巴導彈危機。

事件的發生,是由於1959年美國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置了中程導彈和朱比特異彈引起的;蘇聯為了扳回戰略劣勢而在古巴部置了導彈,矛頭直對對岸的美國。

這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大國之間最激烈的一次對抗。

儘管這次對抗僅僅只維持了13個晝夜,可兩國領導人的肯尼迪和赫魯曉夫卻時刻在核按鈕旁徘徊,人類被毀滅的機率真在一觸即發之際。

肯尼迪在向世界陳述理由。

情勢十分嚴峻,赫魯曉夫終於慫下了,並迅速折除按裝在古巴的導彈裝置。

這張照片據說赫魯曉夫60年代在聯合國大會上用皮鞋敲桌子。

時間雖然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古巴的那場導彈危機迄今為止仍是被後人認為是人類最驚心動魄而死亡的時刻!

赫魯曉夫的認慫出賣了古巴,出賣了卡斯特羅。不過,那次兩大國的對持,只要某一方稍不按捺住心情,擦槍走火瞬間即發,引發的將是核戰爭!!

樓主在現在提問,答主完全可以輕鬆地回答“不可能”可在上世紀62年,人人談虎色變,維恐世界毀滅!

那麼貌似“鋼鐵洪流”的蘇聯怎麼以慫了呢?這得要說到當時蘇聯的經濟狀況。原來蘇聯當時只重視重工企業,忽略了農業和輕工業。儘管赫魯曉夫上臺後進行了大規模的政治和發展經濟的改革;由於政治上一度批判斯大林,搞平反,工農業一時也難以提升起來,當時蘇聯在50年代中晚期也存在浮誇風,原本年產9000萬噸的穀物,上報卻成了13000萬噸。儘管赫魯曉夫鼓勵30萬青年志願者去懇荒,可事與願違!曾一度號稱世界起級強國的蘇聯,年產值只佔美國的60%。而國內危機也十分深重,面對美國的圍堵,蘇聯沒有能力去應對美國。於是拋卻了古巴去向美國認慫了。

而美國的肯尼迪雖然年輕,可態度十分強悍,肯尼迪眼看到蘇聯將導彈跑到了家門口,怒從膽邊生,直接把古巴重重地圍了起來,嚴密地將蘇聯的導彈封鎖了起來,要求蘇聯將導彈折除,肯尼迪說:不然就開打吧...

上述,如果蘇聯不認慫,不去向美國求和,美國肯定會開打。至於圍堵了蘇聯的導彈和古巴而沒有開打,原因上述已有分解。


星空89831416


假如,赫魯曉夫不在最後一刻向肯尼迪示弱,次日,佈置在古巴的蘇聯核彈基地必將是一片火海。

再假如,已經部署完畢的42枚核彈尚有10%未被摧毀的話——因為每一枚核彈的威力都比美國投向廣島長崎的大二、三十倍——只需在短短几分鐘內,800萬美國公民就會香消玉殞。何況還要再乘以4呢!

與此同時,美國部署在西德、意大利和土耳其等國的核彈,也會立刻在蘇聯諸多城市上空被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無需宣戰便會爆發。

但從當時的軍事實力來說,最終失敗的定是前蘇聯,因為美國的軍力強於對方10倍有餘,尤其是核彈的絕對數量。

赫魯曉夫無疑是一個狂妄自大的瘋子,倒與當今的特朗普頗為相似。他為了表達美國加大歐洲部署核彈的憤怒,利用古巴與美國交惡的機會,偷偷摸摸將核彈和戰略轟炸機運進美國的“後花園”。當被美國的高空偵察機U—2發現後,肯尼迪頓時驚魂萬分,立刻啟動國家緊急狀態,國內外所有軍事基地更是即刻進入一級戰備。

蘇聯亦然。

核危機的出現,憤怒只會令人喪失理性,釀成的苦果卻只能獨吞。

由此可見,肯尼迪與赫魯曉夫在核危機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政治智慧,絕非小布什和特朗普可以比肩。

肯尼迪全力備戰的同時,既沒有通過外交手段,也沒有采取武力攻擊,而是採用出動8艘航母在內的90艘戰艦,徹底封鎖古巴海域的戰略戰術,隔斷蘇古之間的聯繫通道之後,再來一個“關門打狗”。以此逼迫蘇聯或將核彈撤出,或遭到無情打擊,並給出了最後的期限。

赫魯曉夫見狀,頓時心裡發毛,四肢亂顫。本想嚇唬嚇唬肯尼迪,尋求一下兩國的戰略和軍力平衡,不曾想肯尼迪根本不吃這套。倘若赫魯曉夫死扛到底的話,蘇聯就無需解體了,也許直接就玩完了。當然,美國同樣慘不忍睹,也會一夜回到瞭解放前。正是想象到這種地獄般的景象,才促使赫魯曉夫懸崖勒馬,緊急剎車的。


怡人之人148633009


美國動不動手,取決於蘇聯領導人的表現。

如果蘇聯領導人表現軟弱,就如古巴危機中赫魯曉夫的真實表現一樣,不需要考慮動手問題,嚇唬、嚇唬就好。

如果蘇聯領導人雖然態度強硬,卻沒有在實際行動中,讓軍隊做好全面開戰的準備,製造強大的軍事壓力,美國人還是可能動手的。

如果蘇聯領導人不僅態度強硬,而且全面動員起自己的和東歐的軍事力量,大舉調動軍隊,將兵力、物資向東歐和遠東方向集結,部隊開始展開,軍機頻繁侵入北約領空,做好了全面入侵歐洲的戰爭準備,主動和中國改善關係,向中國大量輸送武器、裝備,拉上中國一起,美國人就不敢動手了。但蘇聯沒有這樣做,在中蘇關係緊張之時,蘇聯無法集中更大力量與北約實際爆發戰爭,而中國卻利用美蘇高度緊張對峙的時候,狠狠教訓了一下美、蘇都在支持、爭相拉攏的,不知道自己姓什麼的印度。


沉140769451


如果1962年的時候,赫魯曉夫堅持不撤走在古巴的導彈的話,美國會不會對蘇聯動武呢?

直接開戰引發大規模戰爭是不太可能的,因為美國總統肯尼迪深知蘇聯在當時已經具備了和美國一樣的毀滅世界的能力。雖然60年代初期,美國在全球戰略中處於絕對優勢,但是不可否認,蘇聯在世界範圍內也建立了龐大的同盟體系,美國一旦貿然開戰,引發的就有可能不是一場單純地局部戰爭,而是世界大戰。

但是美國採取一些局部範圍內的外科手術式的小戰爭的方式是絕對有可能的,比如擊沉蘇聯的商船,限制古巴的領空和領海等。

眾所周知,赫魯曉夫是個性情中人,行事一貫比較魯莽,但是此人卻有著非常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手腕,在斯大林時期,他能夠獲得喜怒無常的斯大林的喜愛與信任,這是常人難以做到的。

所以,赫魯曉夫在當時也不會莽撞到堅持與美國對抗到底。


青年史學家


1946年3月5日,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在美國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冷戰序幕由此拉開。

1947年3月12日,杜魯門主義出臺,標誌著冷戰正式開始。

在此後的幾十年時間內,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條約組織和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展開了長達47年的對抗。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這種對抗才徹底終結。

在這長達47年的時間內,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為爭奪世界霸權,在各個領域開展了一些列鬥爭。為此不少國家被迫選邊站隊或直接參與一方。這期間更是有許多國家的無辜平民直接或間接死於兩國的惡性競爭中。

由於美蘇兩國都製造且儲存了大量核武器,危機最嚴重時刻兩國差點爆發熱核戰爭,整個世界都曾命懸一線。

這期間美蘇兩國先後爆發了大大小小數十次軍事衝突,其中尤以“古巴導彈危機”最為出名。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古巴地處北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美國以南是一個群島國家。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美國一直對其存有覬覦之心,一直想把古巴納入美國的勢力範圍,以鞏固它在拉美國家中的統治基礎。

可惜天不遂人願。由於美國暗中支持反對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的流亡分子,導致美古關係急轉直下。美國對古巴開始採取敵視政策。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尋找可以依靠的大樹,以對抗美國的封鎖與敵視,古巴將目光開始投向萬里之外的蘇聯。


由於此時美蘇兩國正處在激烈的強權爭霸中,且蘇聯也想在美國南大門對其形成直接威脅,並藉此提高自己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故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很快即答應了卡斯特羅的請求,蘇古兩國關係開始快速升溫。

處於對自身權益的考慮,蘇聯開始對古巴進行大規模援助,既有經濟亦有軍事。這其中就包括向古巴暗運一批核武器。

事實上,蘇聯之所以敢冒巨大風險向古巴偷運核武器,是有以下2點原因:

[1]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冷戰開始後,美國為扼殺蘇聯相繼在蘇聯周邊國家部署了針對蘇聯的導彈和轟炸機。這令蘇聯甚感不安,故蘇聯決定也要在美國周邊部署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

[2]恢復全球核戰略平衡。冷戰開始後,美蘇兩國展開了多輪軍備競賽。在這期間美國核武庫數量逐步超越蘇聯成為世界霸主,兩個超級大國的核戰略平衡被打破。蘇聯政府意識到,向臨近美國的古巴部署核武器能用最小的成本打破這一不平衡。

鑑於此,以赫魯曉夫為首的蘇聯政府決定向古巴運輸核武器。

自1962年7月開始,蘇聯用自己船隻將幾十枚導彈(每一枚導彈所攜帶核彈頭的威力約等於美國投在廣島原子彈的20~30倍!)和轟炸機(主要是伊爾-28)拆開分裝到不同的集裝箱內,後以貨物的形式運輸到古巴。期間蘇聯還派遣了3500多名軍事技術人員一同前往古巴。

由於運輸工作蘇聯做的密不透風,故這批武器彈藥很快順利運抵古巴。

天有不測風雲。

是年,10月,美國高空偵察機在一次對古巴抵近偵查中發現了許多用於發射導彈的建築物,後經美國專家鑑定後,認定該上面裝有導彈核武器。

不久美國情報部門便將此重要情報向時任總統肯尼迪彙報。

肯尼迪總統聽後大為惱火,因為此前赫魯曉夫一再向自己保證不會向古巴提供任何武器。

不久肯尼迪即下令武裝封鎖古巴,並要求蘇聯在聯合國的監督下撤走所有進攻性武器。

很快美國駐紮在世界各地的美軍事基地進入戒備狀態,載有核彈頭的美國轟炸機亦開始往返於古巴周邊上空。

初期赫魯曉夫並沒有被美國的恐嚇嚇到,而是下令繼續向古巴運輸核武器。

10月24日,美國出動了8個航母編隊、90艘軍艦、68個空軍中隊將古巴外海全部封鎖,彼時的古巴已如美國的籠中之鳥。且美國導彈全部在發射臺上聽候指令,一場史無前例的核戰爭即將爆發!

眼見美國這對古巴的這一龐大陣勢,赫魯曉夫態度開始發生軟化。在權衡各種利弊後,赫魯曉夫主動服軟答應了美國撤核的要求。

並於同年11月11日,將部署在古巴的42枚核導彈全部撤走。

至此,這場危機才算收場。

至於“如果蘇聯不撤走導彈,美國會直接動武嗎?”

個人感覺不會。

可能美蘇兩國還會繼續僵持一段時間,但最終還是以該事件的發起國蘇聯服軟收場。因為兩國最高領導人都明白,一旦核戰爭爆發,其戰場肯定不會止於古巴這個拉美小國,牽一髮而動全身!他們都會明白自己的倉促決定會給整個世界帶來什麼樣的嚴重後果。

因為廣島和長崎上空原子彈爆炸的陰影在兩國及世界人民心中還遠沒有散去!他們兩人亦深知發生核戰爭的代價,誰也擔不起這沉重的歷史責任。

古巴導彈危機前後僅僅持續了13天,這13天對於美蘇兩國及全人類來說都是漫長的13天。

在這13天內,美蘇兩國均在核按鈕旁邊徘徊,人類也處在空前的核毀滅的邊緣!好在最終以蘇聯方面妥協而宣告結束。


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古巴導彈危機仍是人類自有史以來所面臨的最危險的生死存亡時刻!

倘若美蘇兩國那次真的開戰,那麼人類可能不會仍幸運的生活在這顆蔚藍色的星球之上。


小司馬說


1962年發生的古巴導彈危機,實際上是因為美國先前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彈道導彈而引發的蘇聯的戰略反應。很多人詫異,如果當年蘇聯不撤走彈道導彈,美國會選擇武力干涉甚至不惜與蘇聯撕破臉嗎?國家之間的博弈,無非考慮國家利益、國際關係和意識形態三個問題。


冷戰期間,美國與蘇聯處於敵對狀態,但這不代表兩國會因為一些軍事部署而撕破臉皮。實際上,在蘇聯向古巴部署中程彈道導彈之前,美國已經在土耳其部署了核武器。由於土耳其與蘇聯的東歐部分毗鄰,這實際上等於威脅到了蘇聯的關鍵地域,這是蘇聯決定向古巴部署彈道導彈的直接原因。


如果假設美國會因為蘇聯拒不撤走彈道導彈就對蘇聯進行核打擊,那麼蘇聯或許根本不會向古巴部署彈道導彈、而是直接選擇向美國本土進行戰略進攻了。


也就是說,如果將蘇聯在古巴境內部署彈道導彈看作孤立事件,那麼美國斷然沒有理由對蘇聯動武——這種問題處理方案只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甚至可能導致兩大軍事集團的全面性衝突,由此帶來的後果恐怕即便是兩個超級大國也是無法承受的。蘇聯向古巴部署彈道導彈,雖然對美國的安全威脅十分嚴重,但蘇聯同樣不是隨隨便便就會向美國發射導彈、而是將其作為一種與美國討教還價和進行威懾的手段,對此美國不可能搞不清楚。因此,即便事態再如何嚴峻,對於美蘇兩國來說能坐下談判儘量還是坐下談判,否則由於戰略性誤判而導致的嚴重後果,誰都擔當不起。


美國的做法實際上在當時更加激進,美國選擇的更多是封鎖甚至武力恐嚇古巴,這超過了蘇聯預估美國反應的預期。尤其是美國派出的封鎖武裝力量規模空前,而且國防警備等級也調高了,戰略轟炸機和核導彈都進行了針對性調整,這讓蘇聯也不得不選擇進行談判,所以古巴危機並不是一場蘇聯要打擊美國的軍事行動,而是一場戰略博弈,讓美國撤走蘇聯周邊的核彈。


軍機圖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如果蘇聯不撤走導彈美國是否會對蘇軍動武,其實赫魯曉夫已經給出了答案。蘇聯已經確切的意識到戰爭即將爆發,如果蘇聯不撤走導彈,美國肯定會進行軍事打擊的。

當時的情況是,美軍各兵種已經處於最高戰備狀態,肯尼迪已經向軍方下達了允許大規模空襲的命令,並且發表了電視講話,對美國民眾及全世界表明了美國準備核戰爭的決心。



事件起源於1962年,卡斯特羅訪蘇在莫斯科簽署了在古巴部署核武器的協議,之後,赫魯曉夫不無得意的說,我們就是要在山姆大叔的褲襠裡放上一隻刺蝟。不久之後,美國的U—2偵察機就發現了部署在古巴的核導彈,肯尼迪政府非常憤怒。


事件的高潮是10月27日,美軍一架U—2偵察機在公共領空被蘇軍導彈錯誤擊落,並導致飛行員死亡。美國軍方反應極為強烈,立即就做出了大規模空襲蘇聯的戰爭方案,並確定了三天以後進行空襲的具體時間和目標。


同時,載有核炸彈的美軍飛機頻繁飛近古巴領空,近距離與蘇軍飛機接觸挑釁,意圖擦槍走火,古巴海岸的美國核動力航母戰鬥群和蘇軍核潛艇也已經互相鎖定對方,全面的核戰爭一觸即發。


最終,在距離戰爭爆發只有的兩天的時候,10月28日,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終於意識到美國強硬的戰爭決心後,懸崖勒馬做出了妥協,主動承諾全部撤走部署在古巴的核導彈和戰鬥機。



10月28日,星期六,莫斯科電臺廣播了赫魯曉夫給美國總統肯尼迪的公開信。信中說:“蘇聯政府除了此前已下達的在武器的建築工地停止施工的命令外,現又下達新命令拆除您所稱為進攻性的武器,並將它們包裝運回蘇聯。”


至此,令全世界都瑟瑟發抖的13天導彈危機終於以和平方式畫上了句號。


話說天下大勢


蘇聯不可能不撤,美國也不可能動武。當時蘇聯除了陸軍可以與西方一戰外,海空軍完全不是對手,蘇聯吹噓的洲際導彈當時沒有一枚可以從蘇聯本土打到美國。很多人以為蘇聯當時都有宇宙飛船了,洲際導彈真的可以像赫魯曉夫說得那樣像做香腸一樣容易,其實洲際導彈比發射衛星和飛船難得多。如今印度可以發射各種衛星,還能發射火星探測器,可洲際導彈連五千公里射程都搞不定,可見有多難。美國對此心知肚明,可是故意不說,拼命宣傳蘇聯威脅,把貓當老虎打,以此凝聚國內民心促使西方盟友同仇敵愾。赫魯曉夫當時就像如今的傳武大師一樣,假話說多了連自己都信,結果貿然出手,被美國捏住軟肋,美國就是在等這樣的機會狠狠羞辱蘇聯,鼓舞西方士氣,加強自己在國際上的領導地位,赫魯曉夫的戰略盲動正好給了肯尼迪這樣的機會。但美國不會真打,因為即使美國有真打的心,歐洲盟友也不會答應。蘇聯真要被逼急了,雖然打不到美國,打歐洲還是可以的,所以英法等囯無論如何也不會讓美國打,而美國只要能達到羞辱蘇聯的目的,也可以收手了。蘇聯如果不撤,那隻會在大洋上遭到更大的恥辱,除非他們真的不顧後果在歐陸發動核戰爭,那樣的結果就是蘇聯和歐洲毀滅,美國從此獨大,這是蘇聯絕不想看到的。所以赫魯曉夫只有服軟一條路可走,這是他戰略錯誤的代價。此後赫魯曉夫在國際國內威望大跌,終於被趕下臺。中國當時對蘇聯在此事件中的評價是:開始冒險主義,後來投降主義。受古巴導彈危機刺激,蘇聯後來拼命發展戰略核武器,終於趕上並超過美國,但國力也嚴重透支,為解體埋下了伏筆。


燒死的火


古巴導彈危機是整個世界最微妙的時刻,考驗著當時美蘇兩國把控局勢的能力和智慧,按著後來好事者的說法,肯尼迪和赫魯曉夫兩個人,在核按鈕前再三徘徊,但始終沒有先摁下核按鈕的決心,也就是在他們模凌兩可的猶豫中,世界得救了!(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如果前蘇聯不把導彈撤離古巴,那麼世界將在一種極度危險的微妙中繼續徘徊,在這種情況下是沒有安全可言的,有的只是會否擦槍走火的擔憂,以至於世界是否毀滅的隱患,把世界的安危存亡交到一兩個國家手中,其實是對整個人類世界極大的不尊重。

再說了美國也不是一個道德情操高尚,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大丈夫,那簡直就是一個偷雞鑽營店大欺客無利不起早的的小人,試看美國當下在世界範圍內的作為,利用自己無所不能的軍事影響力,在國際舞臺長袖善舞,把“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要義發揮到了極致。


美國把軍事基地的買賣都做到了別人門檻子上,可前蘇聯充其量是在美國的後院裡放了把柴火,還沒點,美國就已經緊張到不行了,因此偉大的毛主席說“一切侵略者都是紙老虎”,其實這話說的一點不錯。

他把武器炸彈擺到人家門口,人家都沒有說什麼呢,也就是受著了,但你看美國那個反應過度的勁,過度的緊張過度的敏感恰恰就是不成熟的表現,也就是說走習慣順風路的美國,並不擅長於走逆風路,甚至說路上有一點點障礙,就足以擊垮整個美利堅民族的自信心。

讓他們做出極端的行為,這些國家都是抱團欺負別人習慣了,一套熟悉的拳法打下來,就沒有不被打散架的,但只要碰到不被打散架的,甚至還有還手之力的,美國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招數,也是無處施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