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學者提出大禹治水治的是尼羅河,對此你怎麼看?

上學走出來的農村娃


不知道學者是怎麼論證出來的,想象力還是蠻豐富的。

一、距離上看不現實

我們的華夏文明源自黃河流域,史書記載大禹治水走遍九州,如果他治理的是尼羅河,你知道需要長途跋涉多遠嗎?用Google Earth粗略的計算,從黃河流域到尼羅河的“直線”距離是7300多公里,來回14600多公里。在那個蠻荒時代,人類還處於跟洪水猛獸抗爭的階段,他不是孫悟空,不會跟斗雲和沒有金箍棒,直觀的看,想要安全抵達尼羅河流域,面臨的是惡劣自然環境的生死考驗。即使說那個時代的地球還沒有分裂成今天各大洲的板塊樣子,還是一個整體的大陸,一路上高山惡水阻擋,食物供給難以維持。能在華夏地區存活下來就是大幸了,還想境外遊?


二、時間上看沒有可行性

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一行人歷時十七年,形成五萬裡,從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回了真經。想要完成這樣的挑戰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比如《西遊記》虛構出來的師徒四人西天取經,實際上當時有史書記載當時唐朝的物質資源遠比大禹時期的優越,在交通、住宿、飲食方面達到了當時世界級的水平。假設大禹有英雄光環加持,也用了十七年到達了比印度還要遙遠的尼羅河,再經過幾年治理尼羅河,假設用了三年,你覺得大禹應該有多大歲數了?據現在依據古代屍骨和書籍記載推測:三皇五帝時期男子的平均壽命在31歲左右,女子則在35歲。也就是說大禹10歲開始出於不可解釋的原因,帶著助手自帶乾糧開始向西行走,歷時9年到了尼羅河,歷時三年完成治理當地水患的使命,再用八年的時間返回中原地區。難得一生只做一件事!可以推測治理尼羅河後就不會再看見大禹的身影了,也就沒有討伐共工、鑄造九鼎。即使傳說大禹活了100歲(無法考證),那他帶領的人可沒那麼多血量,基本上不是墜入高山懸崖就是被虎豹豺狼吃了,能完整隨他西行返回的也得算是神仙了。

三、國內外沒有相關傳說

20多年的行程肯定會留下遺蹟或者傳說,沿途的風土人情、人種都會對當事人原先的認知產生衝擊。即使大禹低調出行,沒有相關記載或者史料遺失,在受惠的當地應該有人對他們的英雄事蹟進行傳頌,進而形成神話或者傳說。比如前段時間有非洲女子說自己是中國人的後裔,因為當年鄭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有一次因為觸礁沉船水手們游上岸在非洲生活了下來,據專家在生活習俗、建築方面考察後認為存在這種可能性。所以說真有這麼漫長、浩大的行程,一定會有記載傳頌或者在當地留下蛛絲馬跡。只是現在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大禹曾經西行至尼羅河治水。


雖然說沒人能夠還原真正的歷史,但是對待歷史事件還需要抱有嚴謹、科學的態度,不能僅靠猜測、想象,依據幾本不知出自何處的書籍妄下結論。雖然大禹治理尼羅河能給國人帶來一些自豪感,但是經不起推敲的故事一笑了之吧。


雲思無邪乎


大禹治水,足跡遍九州,許多地方都留下他的文化遺存,這就為後來關於出生地的討論留下了“麻煩”。大禹治水出於“紫蒙之野”,就是東北地區。踏勘由冀州開始,順水而上,一直找到河源。然後又找到江源。在治水工程中,重點一直放在西北及其周邊地區,所以四川的禹跡就相對多一些。從西河到岷江,到長江,有西河口、寶瓶口、壺口等工程;又有“開三峽,疏九河等,工程量浩大。文獻說,大禹治水十三年,“七”過家門而不人;但多以用九年時間,“三過家門而不入”為共識。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大禹治水時的得力助手伯益,後被舜封於秦地,主要根據地在四川,故稱四川為益州、益都;如三星堆文化,就屬於伯益家族的創作。伯益十分尊敬大禹,在岷江與青衣江、大渡河匯合處的樂山,鑿刻成巨大的大禹巖像,現在被稱為樂山大佛,但不是彌勒;只不過因為大禹在西方歷史中被稱為米諾斯王,才有此誤會。根據民間傳說,這是一尊鎮壓洪水的神的雕像,唯有大禹方可與此神相稱。所以後世也修了許多禹廟、紀功碑等,可以說在這方面四川是領先的。

《荀子》雲:“禹學於西王國”,就是到西王國留學。西王國在堯代為西嶽,即“西王坐乎少廣”之陬訾氏(簡稱陬氏,即宙斯)之國。在唐代《山海經·天下地誌》圖中,阿爾卑斯山稱廣寒山;少廣即其支脈。《海內經》說:“伯夷父生西嶽,西嶽生先龍,先龍生氐羌。氐羌乞姓。”氐羌就是西羌,而不是東方的羌。這個氐羌就是史書上所說的俄狄,被舜貶稱為“饕餮”,即今之奧地利。大禹不僅去留學,後又把女兒嫁給俄狄王。俄狄造葡萄酒,獻給禹:“禹美而甘之。曰:此後必有以此亡其家國者。遂絕旨酒。”中國古時候長期沒有葡萄酒,自大禹開始的。

在《山海經》及其註疏中,曾多次提到壽華之野,這裡正是顓頊、帝嚳及后羿、大禹時,與炎帝共工交戰的古戰場,它就是古埃及。“壽華”即南華,華,又讀為扶,如英語之south flower,在古埃及史中,所謂“塞姆·漢姆”語系就是閃,含(陝、韓)語系。

“九陽之山”,就是今吉薩一詞的古寫。九,古讀為ji,陽讀薩(sun)。《海外西經》:“女丑之屍,生而十日炙殺之。”過去認為是十日並出,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如果是由光輻射造成的錯覺,也不能炙殺人。九陽就是“九日”,十日是人名,即宙斯。女丑,即今之因紐特人也就是犬戎之先祖,此地當在今土爾其及巴爾幹半島一帶,這一點又為許多學者所承認,即“遊牧民族之發源地為今土爾其附近。”那就是《山海經》中說的“偏句之山”,也就是盤古之山,伏羲氏曾立國於此。

大禹治水成功後,就西征去討伐這次洪水的罪魁禍首——共工(正是共工這個留用的炎帝臣子不滿黃帝家族的統治,發射有核燃料的炮彈,偏了方向落在了西藏的珠穆朗瑪峰南坡,核爆導致雪山融化引發洪水,是不是不可思議啊!這在印度的史詩裡有記載)的過程中,最後到達九陽之山。《呂氏春秋》說:大禹從中國南方出發,“南至交趾(今越南),遜樸(新加坡)、續滿(蘇門答臘)、丹慄(即大食、今印度)、漆樹、沸水、漂漂(皆非洲之地)、九陽之山(即今埃及)、羽民、裸民之處”。

“九陽”,乃是南方之極西處,也就是九夏。堯命后羿前去射“十日”,實際上是去“九陽之山”討伐陬斯,這個故事和“后羿射殺鑿齒”是同一件事情。鑿齒為宙斯(陬訾氏,簡稱陬氏)之貶義諧音詞。《海外南經》:“鑿齒為民害,帝命羿往徵之。羿與鑿齒戰於壽華之野,羿射殺之。在崑崙東。鑿齒持盾[戟],一曰戈。”這個崑崙為海外崑崙,即今非洲。“崑崙東”即北非的東部。

後世學者多不考,在國內大禹治水研究的頭昏腦漲時候,把目光移到尼羅河流域,以為平展展的非洲大地上的兩條尼羅河好治理,一疏通就行了,這樣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別人的不一樣,還別出心裁,好出成績,誰也不會去尼羅河哪裡去考察論證自己的成果之可靠與否。真是不知羞恥為何物!


古道一哥


學者的意思是,大禹其實是古埃及人,中華文明源於古埃及,古埃及人東遷來到中原,建立中華文明。把祖先(大禹)治水的事蹟帶過來了。


逾牆仲子


尚書記載大洪水:懷山壤陵!意思洪水把高山懷抱住。把丘陵淹沒。打開地圖。看看尼羅河沿岸有高山嗎?有丘陵嗎?有多少支流?尼羅河經常下暴雨嗎?經常發洪水嗎?


快到夏天了


大禹昨夜託夢給我:呵呵,呵呵,明明是亞馬遜河,這幫孫子非要說尼羅河,尼羅河都幹得沒水了,我沒事治它幹嘛


吐槽癖


怎麼看?那學者要麼是歐美人,想把中國歷史傳說中的人物先神話再虛化。要麼是從韓國人,想把中國人變成全世界的笑料。


夏天的蟲4


經過靈機一動,大禹治水治的是銀河系的銀河啊。


黃河137154378


中國專家嗎?


行雲43300715


大禹治水治的銀河,大家都知道。


心向隴西


錯,應該是銀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