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学者提出大禹治水治的是尼罗河,对此你怎么看?

上学走出来的农村娃


不知道学者是怎么论证出来的,想象力还是蛮丰富的。

一、距离上看不现实

我们的华夏文明源自黄河流域,史书记载大禹治水走遍九州,如果他治理的是尼罗河,你知道需要长途跋涉多远吗?用Google Earth粗略的计算,从黄河流域到尼罗河的“直线”距离是7300多公里,来回14600多公里。在那个蛮荒时代,人类还处于跟洪水猛兽抗争的阶段,他不是孙悟空,不会跟斗云和没有金箍棒,直观的看,想要安全抵达尼罗河流域,面临的是恶劣自然环境的生死考验。即使说那个时代的地球还没有分裂成今天各大洲的板块样子,还是一个整体的大陆,一路上高山恶水阻挡,食物供给难以维持。能在华夏地区存活下来就是大幸了,还想境外游?


二、时间上看没有可行性

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一行人历时十七年,形成五万里,从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回了真经。想要完成这样的挑战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比如《西游记》虚构出来的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实际上当时有史书记载当时唐朝的物质资源远比大禹时期的优越,在交通、住宿、饮食方面达到了当时世界级的水平。假设大禹有英雄光环加持,也用了十七年到达了比印度还要遥远的尼罗河,再经过几年治理尼罗河,假设用了三年,你觉得大禹应该有多大岁数了?据现在依据古代尸骨和书籍记载推测:三皇五帝时期男子的平均寿命在31岁左右,女子则在35岁。也就是说大禹10岁开始出于不可解释的原因,带着助手自带干粮开始向西行走,历时9年到了尼罗河,历时三年完成治理当地水患的使命,再用八年的时间返回中原地区。难得一生只做一件事!可以推测治理尼罗河后就不会再看见大禹的身影了,也就没有讨伐共工、铸造九鼎。即使传说大禹活了100岁(无法考证),那他带领的人可没那么多血量,基本上不是坠入高山悬崖就是被虎豹豺狼吃了,能完整随他西行返回的也得算是神仙了。

三、国内外没有相关传说

20多年的行程肯定会留下遗迹或者传说,沿途的风土人情、人种都会对当事人原先的认知产生冲击。即使大禹低调出行,没有相关记载或者史料遗失,在受惠的当地应该有人对他们的英雄事迹进行传颂,进而形成神话或者传说。比如前段时间有非洲女子说自己是中国人的后裔,因为当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有一次因为触礁沉船水手们游上岸在非洲生活了下来,据专家在生活习俗、建筑方面考察后认为存在这种可能性。所以说真有这么漫长、浩大的行程,一定会有记载传颂或者在当地留下蛛丝马迹。只是现在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大禹曾经西行至尼罗河治水。


虽然说没人能够还原真正的历史,但是对待历史事件还需要抱有严谨、科学的态度,不能仅靠猜测、想象,依据几本不知出自何处的书籍妄下结论。虽然大禹治理尼罗河能给国人带来一些自豪感,但是经不起推敲的故事一笑了之吧。


云思无邪乎


大禹治水,足迹遍九州,许多地方都留下他的文化遗存,这就为后来关于出生地的讨论留下了“麻烦”。大禹治水出于“紫蒙之野”,就是东北地区。踏勘由冀州开始,顺水而上,一直找到河源。然后又找到江源。在治水工程中,重点一直放在西北及其周边地区,所以四川的禹迹就相对多一些。从西河到岷江,到长江,有西河口、宝瓶口、壶口等工程;又有“开三峡,疏九河等,工程量浩大。文献说,大禹治水十三年,“七”过家门而不人;但多以用九年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共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禹治水时的得力助手伯益,后被舜封于秦地,主要根据地在四川,故称四川为益州、益都;如三星堆文化,就属于伯益家族的创作。伯益十分尊敬大禹,在岷江与青衣江、大渡河汇合处的乐山,凿刻成巨大的大禹岩像,现在被称为乐山大佛,但不是弥勒;只不过因为大禹在西方历史中被称为米诺斯王,才有此误会。根据民间传说,这是一尊镇压洪水的神的雕像,唯有大禹方可与此神相称。所以后世也修了许多禹庙、纪功碑等,可以说在这方面四川是领先的。

《荀子》云:“禹学于西王国”,就是到西王国留学。西王国在尧代为西岳,即“西王坐乎少广”之陬訾氏(简称陬氏,即宙斯)之国。在唐代《山海经·天下地志》图中,阿尔卑斯山称广寒山;少广即其支脉。《海内经》说:“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生氐羌。氐羌乞姓。”氐羌就是西羌,而不是东方的羌。这个氐羌就是史书上所说的俄狄,被舜贬称为“饕餮”,即今之奥地利。大禹不仅去留学,后又把女儿嫁给俄狄王。俄狄造葡萄酒,献给禹:“禹美而甘之。曰:此后必有以此亡其家国者。遂绝旨酒。”中国古时候长期没有葡萄酒,自大禹开始的。

在《山海经》及其注疏中,曾多次提到寿华之野,这里正是颛顼、帝喾及后羿、大禹时,与炎帝共工交战的古战场,它就是古埃及。“寿华”即南华,华,又读为扶,如英语之south flower,在古埃及史中,所谓“塞姆·汉姆”语系就是闪,含(陕、韩)语系。

“九阳之山”,就是今吉萨一词的古写。九,古读为ji,阳读萨(sun)。《海外西经》:“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过去认为是十日并出,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如果是由光辐射造成的错觉,也不能炙杀人。九阳就是“九日”,十日是人名,即宙斯。女丑,即今之因纽特人也就是犬戎之先祖,此地当在今土尔其及巴尔干半岛一带,这一点又为许多学者所承认,即“游牧民族之发源地为今土尔其附近。”那就是《山海经》中说的“偏句之山”,也就是盘古之山,伏羲氏曾立国于此。

大禹治水成功后,就西征去讨伐这次洪水的罪魁祸首——共工(正是共工这个留用的炎帝臣子不满黄帝家族的统治,发射有核燃料的炮弹,偏了方向落在了西藏的珠穆朗玛峰南坡,核爆导致雪山融化引发洪水,是不是不可思议啊!这在印度的史诗里有记载)的过程中,最后到达九阳之山。《吕氏春秋》说:大禹从中国南方出发,“南至交趾(今越南),逊朴(新加坡)、续满(苏门答腊)、丹栗(即大食、今印度)、漆树、沸水、漂漂(皆非洲之地)、九阳之山(即今埃及)、羽民、裸民之处”。

“九阳”,乃是南方之极西处,也就是九夏。尧命后羿前去射“十日”,实际上是去“九阳之山”讨伐陬斯,这个故事和“后羿射杀凿齿”是同一件事情。凿齿为宙斯(陬訾氏,简称陬氏)之贬义谐音词。《海外南经》:“凿齿为民害,帝命羿往征之。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东。凿齿持盾[戟],一曰戈。”这个昆仑为海外昆仑,即今非洲。“昆仑东”即北非的东部。

后世学者多不考,在国内大禹治水研究的头昏脑涨时候,把目光移到尼罗河流域,以为平展展的非洲大地上的两条尼罗河好治理,一疏通就行了,这样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别人的不一样,还别出心裁,好出成绩,谁也不会去尼罗河哪里去考察论证自己的成果之可靠与否。真是不知羞耻为何物!


古道一哥


学者的意思是,大禹其实是古埃及人,中华文明源于古埃及,古埃及人东迁来到中原,建立中华文明。把祖先(大禹)治水的事迹带过来了。


逾墙仲子


尚书记载大洪水:怀山壤陵!意思洪水把高山怀抱住。把丘陵淹没。打开地图。看看尼罗河沿岸有高山吗?有丘陵吗?有多少支流?尼罗河经常下暴雨吗?经常发洪水吗?


快到夏天了


大禹昨夜托梦给我:呵呵,呵呵,明明是亚马逊河,这帮孙子非要说尼罗河,尼罗河都干得没水了,我没事治它干嘛


吐槽癖


怎么看?那学者要么是欧美人,想把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先神话再虚化。要么是从韩国人,想把中国人变成全世界的笑料。


夏天的虫4


经过灵机一动,大禹治水治的是银河系的银河啊。


黄河137154378


中国专家吗?


行云43300715


大禹治水治的银河,大家都知道。


心向陇西


错,应该是银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