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为何要杀死弟弟舒尔哈齐?

秉烛侃历史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创立了后金,为清朝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也正因为努尔哈赤的努力和政治抱负影响了后人,使其子孙更加有信念的与明朝作对。其实在努尔哈赤打天下时还有一个人的功劳是功不可没的,那就是爱新觉罗·舒尔哈齐,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按理来说哥哥当皇帝,作为一起开辟江山的亲兄弟再不济也能混个王爷,但是舒尔哈齐却被努尔哈赤幽禁而亡。



这件事还要从舒尔哈齐与哥哥小时候说起,舒尔哈齐长到五岁时母亲就去世了,舒尔哈齐的父亲又给他们兄弟俩娶了个后娘,可惜后娘为人尖酸刻薄,总是虐待舒尔哈齐兄弟俩。无奈两人后来到其外公王杲家居住,公元1574年王杲被明军将领李成梁打败,舒尔哈齐两人成了明朝的俘虏,作为俘虏作战时必须冲到敌人的前面,两人也因此练就一身本领。



公元1583年,舒尔哈齐的父亲被明军杀害,舒尔哈齐和哥哥努尔哈赤十分悲痛,自己为明朝作战,把命都豁出去了,父亲却死在了明军手里,舒尔哈齐兄弟俩离开杀父仇人的军队,回到家乡组织人员对明朝进攻。就这样舒尔哈齐和努尔哈赤兄弟俩展开复仇计划,比舒尔哈齐长几岁的努尔哈赤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队伍的老大,而舒尔哈齐的地位仅次于努尔哈赤。



本来两人关系很亲密,可是一切都因出使明朝而改变,公元1595年,舒尔哈齐代表女真人到北京进贡,第一次来北京的舒尔哈齐被繁华冲击了双眼,同时也刺激了他对权利的渴望。特别是公元1597年舒尔哈齐第二次来北京进贡后,不仅收到明朝的金银珠宝还受到明朝的加爵进封,一连系的诱惑使舒尔哈齐渐渐开始背叛哥哥努尔哈赤,更多的为了自己能够当上大汗在蠢蠢欲动。



自公元1601年,在李成梁的挑拨离间下舒尔哈齐认定了明朝是自己坚强的后盾,开始明目张胆的与努尔哈赤作对。特别是在努尔哈赤派他和代善等人去收编一支女真人部落,在途中与乌拉贝勒布占泰作战时,舒尔哈齐和他的部下只坐山观虎斗,使后金失去了重挫乌拉贝勒布占泰军队的好机会,这次事件让努尔哈赤对弟弟舒尔哈齐有了忌惮,为避免正面冲突,努尔哈赤并未对舒尔哈齐和他的手下做什么。



不过努尔哈赤利用这次把舒尔哈齐的指挥权和属下都撤掉,彻底的把舒尔哈齐排斥出政治外,本来就很有野心的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撤职,突然变得无名无利,内心当然不甘。他开始和儿子组织人马自立门户,同时也加入了明朝。努尔哈赤一听到舒尔哈齐不仅自立门户,而且还加入了明朝,肯定会有所顾虑,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成为气候,他的军队已经可以与明朝对抗。



但同时努尔哈赤也害怕舒尔哈齐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也会像他一样成为自己最强的对手,毕竟舒尔哈齐的实力努尔哈赤是知道的,对比努尔哈赤当时的处境,内有敌军还没清理干净,有明朝还需继续战斗,若是舒尔哈齐成为气候成为努尔哈赤的对手,那么无疑是给后金增加一个定时炸弹。




于是在公元1609年,努尔哈赤先后斩去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扎萨克图,并将舒尔哈齐的得力大将武尔坤给处死,努尔哈赤的一连举动打的舒尔哈齐无力反手。而舒尔哈齐一直指望的明朝此刻也是自顾不暇,舒尔哈齐深知自己不是哥哥努尔哈赤的对手,于是灰不溜秋的来到努尔哈赤的营帐下认罪,努尔哈赤估计彻底动怒,当然也怕舒尔哈齐东山再起会报复自己,毕竟差点搞得舒尔哈齐断子绝孙,于是果断的把舒尔哈齐关进了小黑屋,公元1611年舒尔哈齐在小黑屋里不明逝去。


番茄仙子说历史


努尔哈赤依靠十三副铠甲起兵,之所以能统一女真各部,创建强大的后金(清)政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名将。在这些人当中,最让他信任的,莫过于亲弟弟舒尔哈齐。但让人想不到的是,舒尔哈齐最终却背叛了兄长,并被努尔哈赤幽禁至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舒尔哈齐是建州女真左卫部首领塔克世第三子(当时,女真分建州、海西、东海三大部),生母为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杲的长女额穆齐,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雅尔哈齐的同母兄。舒尔哈齐年幼丧母,因不堪忍受继母纳喇氏的虐待,在十岁时跟随哥哥投奔外祖父王杲。


王杲虽然接受明朝的册封,但却屡次侵犯后者在辽东的据点,屠杀明朝官员,令明廷震恐不已。名将李成梁奉命讨伐王杲,并在万历二年(1574年)攻破古勒寨,俘获寄居在此地的努尔哈赤兄弟。李成梁不清楚二人的身份,便把他们强行充作幼丁随军,每当跟女真人作战时,必然驱使他们打头阵。



说来也怪,大小数十场战事下来,大部分的女真俘虏都战死沙场,唯有努尔哈赤兄弟侥幸活了下来,不仅练就了一身健壮的体魄、精湛的武艺,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打仗的本领。次年(1575年),李成梁俘获王杲,并送往北京处死,努尔哈赤兄弟失去“靠山”,便只好在明军中继续服役。


努尔哈赤兄弟本想在明军中建功立业,以便谋得一官半职,然而9年后的一场“意外”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梦想。原来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率军进攻古埒城,意图消灭在此顽抗的王杲之子阿台,塔克世闻讯后,与父亲觉昌安赶赴古埒城劝降,并与李成梁达成协议,一旦阿台主动投降,将保障他和城中百姓的生命安全。



然而李成梁食言自肥,在塔克世劝降之际,竟率军猛攻古埒城,并在攻陷后下令屠城,由此导致觉昌安、塔克世均死在明军的刀下。努尔哈赤兄弟闻讯后痛不欲生,就此脱离明军回家,并发誓替祖父、父亲报仇。当年,努尔哈赤兄弟依靠祖父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起兵,自此走上统一女真、创建后金(清)的道路。


创业之初,舒尔哈齐紧密追随兄长,在攻灭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引导李成梁攻陷古埒城、杀害觉昌安父子的帮凶)以及征服浑河、董鄂、苏克素浒等部的战事中立功极多,帮助努尔哈赤艰难地统一了建州女真。随后,舒尔哈齐又跟随兄长征讨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在扩张本方势力的活动中立下赫赫战功。



作为努尔哈赤的亲弟弟和创业进程中最得力的帮手,舒尔哈齐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在权力结构中仅次于努尔哈赤,被明朝的边将称呼为“二都督”(努尔哈赤曾被明朝册封为建州左卫都督)。然而随着权势和地位的不断攀升,尤其是作为贡使两度出使明朝(1595年、1597年)的见闻,竟让舒尔哈齐滋生非分之想,意图取代兄长做建州女真的统治者。


明朝敏锐地察觉到舒尔哈齐的心理变化,便对他进行刻意的拉拢、利诱,并不断地制造并激化舒尔哈齐与兄长的矛盾。舒尔哈齐的内心被权力欲蒙蔽,果然便中了明朝精心设计的圈套,在积极发展同明朝、朝鲜的关系外,还通过联姻的形式加强与女真其他各部的联系,意在扩大实力和影响力,以便有朝一日取代兄长。



舒尔哈齐既然与兄长离心离德,便利用各种场合挑战他的权威,经常在重要会议上对其发难,屡屡让努尔哈赤难堪、愤怒。不仅如此,在乌碣岩战役中(1607年),舒尔哈齐坐视侄儿褚英、代善与乌拉部大军拼死搏杀,竟然不肯施以援手,行为令人发指。事后,努尔哈赤为惩罚舒尔哈齐,便剥夺了他的兵权。


但舒尔哈齐却不知悔改,竟然带着部众跑到铁岭附近的黑扯木,依靠明军和乌拉部的支援(舒尔哈齐既是乌拉部贝勒布占泰的岳父,同时又是他的妹夫),并接受明朝册封的建州右卫都督职务,公开与努尔哈赤为敌(“舒尔哈齐居恒郁郁...移居黑扯木。上怒,诛其二子舒尔哈齐乃复还。”见《清史稿·卷二百十五》)。



努尔哈赤为惩罚弟弟的叛变行径,便下令诛杀他的长子阿尔通阿、三子扎萨克图及大将武尔坤,同时猛攻乌拉部并向明朝施压。在这种情况下,舒尔哈齐局面极度窘迫,自知无力对抗兄长,便只好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重新回归,反叛事业就此以失败告终。舒尔哈赤投降后,被努尔哈赤关进囚牢,两年后郁郁而终,终年48岁。


史料来源:《清史稿》、《清太祖实录》、《清实录》


文史砖家


清太祖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最终努尔哈赤却把舒尔哈齐幽禁致死,还杀死了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

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让努尔哈赤如此对待自己的弟弟和侄儿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舒尔哈齐和努尔哈赤地位相当,对努尔哈赤的成就帝业有极大的威胁。

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在当时可是以“老哈赤”和“小哈赤”著称,他们两人都非常有实力,而且都野心勃勃。

而舒尔哈齐和明朝边将的关系特殊,他的女儿是李成梁儿子(辽东总兵李如柏)的妾,还生了一个儿子。

当时甚至还有“奴酋女婿作镇守,未知辽东落谁手”的民谣广泛流传。这足以说明舒尔哈齐对努尔哈赤的威胁之大。

一、对乌喇和布占泰的态度不同

布占泰是舒尔哈齐两个女儿的女婿,所以苏尔哈齐因亲情的缘故,并没有把他当做敌人,在万历35年作战的时候还袒护他,所以努尔哈赤直接夺了舒尔哈齐的兵权。

舒尔哈齐当然不高兴了,据《清史稿》记载,他对两个儿子(第一子阿尔通阿和第三子札萨克图)说:

"吾岂以衣食受羁于人哉?"

所以舒尔哈齐肯定是要和努尔哈赤对着干的,他移居黑扯木,努尔哈赤非常愤怒,直接杀了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还把舒尔哈齐给幽禁致死。

这舒尔哈齐既有功名和地位,还有实际的兵权,在外还有“援军”,对待乌喇的态度又截然不同。这让努尔哈赤非常忌惮,最终也上演了骨肉相残的悲剧。

我是醉爱谈历史,分享有趣有料的原创历史知识和观点,欢迎点评和关注。


醉爱谈历史


努尔哈赤在开始创业时,兄弟同心一起有奋斗。当事业有成果时,兄弟之间的理想,观念和对成果分享,发生巨大变化。对继续奋斗建立国家。和保持祖先荣誉成王为候。发生了严重分裂。

努尔哈赤是想创立全新国家,为终身的奋斗目标,而舒尔哈齐却想保持现有成就,为大明诸侯鄱国而可享受快乐。

为此兄弟在奋斗远景,理想信念,战略方针,建国目标上有严重差异。产生深刻分裂不可调和的矛盾。舒尔哈齐有坚毅刚强勇猛善战的品格。却开始图幸福不想和大明决裂并自己来朝见大明皇帝大明也给了他崇高的地位和荣誉使他有和平享乐,不图再战,谋图分裂,成为依附大明鄱邦后金国就行了。成为是大明附属是目标。

努尔哈赤是绝对不会同意这种依附大明思想,决不能容忍这种思想存在,更不能容许舒尔哈齐想立门户,分庭抗礼。

采取果断措施,削出舒尔哈齐爵位,要将舒尔哈齐手下将领,常书,纳齐布,以打乌拉时,消极退让,临阵脱逃的罪名要处死。剪除他的左膀右臂后,又剥夺了舒尔哈齐指挥权,排挤出后金核心领导层,

还是没有打断舒尔哈齐放弃自立为王的念头,想独立开创一块天下与哥哥分庭抗礼一谋求分裂独立。

努尔哈赤派人大量劝说无效,恐发火拚的情况下。努尔哈赤更是大义灭亲,采取强硬措施杀了舒尔哈齐二个儿子阿尔通阿,扎萨克图又将他部将武尔坤也处死。最后还要处死他次子阿敏。在皇太极极力求情下,阿敏逃过一劫,财产一半没收。

舒尔哈齐成为光杆一个,来到努尔哈身边求情免死,但努尔哈赤还是怒火难消一直囚禁舒尔哈齐在暗室至死。

顺治十年时,清帝为其照雪。追封他为和顾庄亲王。舒尔哈齐的死为努力哈赤独立建国采取的果断手段,防止内乱分裂根本战略措施不给弟弟以可乘之机,坚决采取严历手段防止分裂的的战略行动。为早期后金在建国上思想统一奠定基础。为后来努尔哈赤为大清建立。席卷辽东,攻下大明在辽七十余城。在思想上完成统一毅志。天命三年(1618年)4月13日。努尔哈赤在盛京告天誓师与大明彻底决裂,|开始向明朝发起进攻。这些是舒尔哈齐不想做的。他己经在1611年死了。











ww3721王建文


在权力和财富面前,人性里的骨肉亲情往往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事业初创阶段,血浓于水,又少不了亲情的支持。这种亲情的转化,内因在人性的贪婪和进取心。可没有贪婪和进取,事业怎么发展。随着事业有成,出现了权力之争。权力和财富(爱人)是亲情转化为政敌仇敌的外因。历史上没有几人能跳出这条铁律的羁绊。

努尔哈赤和弟弟舒尔哈齐是同母所生,相互亲情很浓,都能舍命为对方,弟弟舒尔哈齐在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创建大金的初期功勋不差上下。可是,随着事业发展,谋略主张分歧越来越多,到了女真各部快要被他们统一的时候,发展到了顶点。悲剧的发生是免不了的,因为权力巅峰在金字塔尖,只能有一个人说了算。《太祖秘史》剧里,努尔哈赤曾经给足了弟弟面子,让他当一把手,建州都督。弟弟表示不当,他知道自己当不长,但又不死心。最后终于走到分庭抗礼,分兵对抗的地步,就是要靠实力较量了。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对舒尔哈齐的拉拢作用不是主要原因。最高权力的独占性,决定了努尔哈赤处死弟弟的必然性。只是形式有不同,时间有早晚。在性格特点上,弟弟舒尔哈齐不如哥哥努尔哈赤,正像努尔哈赤说的那样,欲取又舍,欲退又进,对女人是这样,对权力也是这样。不除掉他,女真大业就不能发展了。史料记载舒尔哈齐是坐牢而死。电视剧里是努尔哈赤的大儿子褚英刺死了舒尔哈齐。褚英因此在努尔哈赤面前暴露了野心。

还有两个女人,是引起他们哥俩矛盾的不可排除的原因之一。但还构不成杀死弟弟的决心。一个是东哥——叶赫部美女格格,另一个是那齐娅,尼堪外兰的女儿。哥俩都是即爱江山也爱美女的情种。不要说谁先谁后,也不在谁先爱谁。都是由性格使然,弟弟同样输给了哥哥。

在我看来,舒尔哈齐虽然功勋不小于哥哥多少,但是,没有哥哥领着弟弟干,哪有弟弟建功立业的平台,战略决策都是哥哥定下来的。没有哥哥,他不知道是否还得回中原,吹笛子谋生去。

不坚决不果断,是舒尔哈齐性格的缺陷,像这种人,最好老实到底最好。


读史元宵月


清太祖努尔哈赤历经三十余年, 统一了女真各部, 创建了八旗制度, 建立了大金帝国. 后人将功劳都归于努尔哈赤, 其实, 舒尔哈齐也是奠定建立大清的一代功臣, 为什么后来他很少被提及那?因为他遭到他的亲哥哥努尔哈赤的残忍杀害。努尔哈赤为什么要杀害弟弟那?

(一)兄弟二人共同创业:舒尔哈齐排行第三, 比努尔哈赤小四岁,二人为一母所生。父亲被明朝杀死,母亲之后也去世了, 两人感情更加亲密,舒尔哈齐成为了大哥的得力助手. 他赴汤蹈火, 冲锋陷阵, 二十岁时成为努尔哈赤身边最勇敢的战将. 他们都很勇敢, 顽强, 他们还有着相同的雄心。在当时他们的权势和地位, 不相上下. 处于努尔哈赤的副手地位. 对外, 他与努尔哈赤一样, 是建州女真的 “头目”, 并数次作为建州女真的代表赴京向明廷朝贡, 当时他的势力已经可以与努尔哈赤相抗衡. (二)兄弟之间矛盾激化:舒尔哈齐的锋芒外露, 是努尔哈赤所不能容忍的, 之后努尔哈赤却无端对其削位夺权, 这疑挑起了舒尔哈齐心中的欲望和怒火. 万历二十四年 (1596年) 元旦, 当努尔哈赤设宴款待明朝使者申忠一后, 舒尔哈齐立即提出他也要设宴接待, 于是有了 “两都督府” 的分别宴请. 宴会结束后,舒尔哈齐向申忠一说: “如果以后你要送礼, 不能忘记我.” 从这开始,同根生的兄弟俩已经出现了嫌隙.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借口哈达贝勒孟格布禄背弃盟约,想要娶叶赫美女东哥,于是发兵讨伐。舒尔哈齐奉命率领先头部队二千人攻城,由于哈达兵事先已有准备,当舒尔哈齐到达城下时,哈达兵已经出城迎战。舒尔哈齐正在由于是否攻城时,努尔哈赤率领大军赶到。当他看见舒尔哈齐兵临城下,却未发一矢, 心中大为不满。他勃然大怒,呵斥舒尔哈齐靠边,自己亲率大军攻城。虽然最后哈达城被攻破,但努尔哈赤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不仅失去了上千的勇士,也失去了胞弟舒尔哈齐的心。

当努尔哈赤兄弟俩的不和成为公开的秘密时,又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先是明朝总兵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纳舒尔哈齐之女为妾,双方结为姻亲。随后,舒尔哈齐的妻子病故,李成梁又亲自命令手下置办了20桌酒席,外带牲畜前往吊祭。舒尔哈齐逐渐成为“拥明”派,这与努尔哈赤期望“叛明”背道而驰。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十二月,在努尔哈赤已连续几年都没有亲自到京朝贡的情况下,舒尔哈齐第三次代表建州女真入京。当明廷以“建州等卫夷人都督都指挥”的名义向他照例赏赐,他何尝不为那煊赫的头衔而陶醉,进而萌发了拥明自立,借明自立,将一切权利揽入自己手中的想法。这种想法无疑加剧了他们兄弟之间的矛盾,结果导致军事上的各自为政。

(三)兄弟二人彻底决裂: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舒尔哈齐作为统兵主帅与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次子代善,以及大臣费英东等率兵三万接应东海女真瓦尔喀部蜚优城部众归附。行军途中,舒尔哈齐突然借口军旗发光,不是吉兆,提议班师回朝。各位将领战士都信以为真,士气不佳。由于褚英和代善的努力才稳定军心,继续前行。但当建州兵率领蜚优部民众返回到钟城附近的乌竭岩,突然遭遇乌拉数万兵马的拦截时,舒尔哈齐开始裹足不前。当褚英和代善率领不足敌人四分之一的兵力奋死拼搏时,舒尔哈齐却带领五百人滞留山下,他最信任的两个将领也率领百人在一旁观战。

经过这一役,努尔哈赤以不力战的罪名将那两个将领处死,并不再让舒尔哈齐带兵打仗。被剥夺了军事权利,舒尔哈齐满腔忧怨,不时与努尔哈赤发生口角。舒尔哈齐不服,努尔哈赤不满,他们俩已经完全决裂。努尔哈赤厉声斥道:“你所有的东西都不是父祖遗留的,而是我给你的!”对于大哥过于苛刻的责备,舒尔哈齐心里感到十分愤懑。既然大哥已经不念兄弟之情,自己有何必矮人一等。于是他找来三个儿子,共商大计。他们想到了依靠明朝,于是很快踏上了第四次通往京城的道路。

(四)弟弟在软禁中去世:正当舒尔哈齐以为自己找到靠山时,努尔哈赤突然下令剥夺了他的家产,并杀死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又将与此事有关的部将处死。之后,努尔哈赤佯称新宅落成,邀舒尔哈齐赴宴。自知难逃活命的他,仍寄希望大哥能顾念手足之情,对他宽恕。然而,舒尔哈齐刚刚走进新宅的大门,还未来得及向兄长倾诉愧悔之情,就被推入内寝,锁了起来。从此,舒尔哈齐过着暗无天日的牢狱生活,简直虽生犹死。两年之后,即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八月十九日,舒尔哈齐死在了囚狱中,年仅四十八岁。


乌尔科文化


因为他弟弟的存在威胁到了他的权力,所以就先下手为强。从古至今权力之争导致兄弟翻脸的数不胜数


笑笑就对啦


其实努尔哈赤是一个杰出的领导人,他很爱他的弟弟舒尔哈齐,舒尔哈齐在犯了大错后,努尔哈赤不想杀掉舒尔哈齐,只想囚禁的,不过舒尔哈齐太固执,只能说最后只能是那样的结果。


奋斗女青年1314


舒尔哈齐与努尔哈赤争汗位啊兄弟相厮杀啊


用户6067148105167


其中定有权力之争,舒尔哈齐后期高傲难以控制,又处处与努尔哈赤比个高低,兄弟之间的矛盾日益见长,而且舒尔哈齐还是下决心离开兄长,这对努尔哈赤来说无疑就是又一个大敌,由此努尔哈赤杀心遂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