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在中國最好的縣級博物館,遇到“曹衣出水”

青州古城,以碎石子鋪成的範公亭路西頭,就是青州博物館。

青州,在中國最好的縣級博物館,遇到“曹衣出水”

2008年,全國首次給博物館分級,在83個一級館中,青州館是唯一一個縣級博物館。時至今日,國家一級博物館增加到了130個,除去西柏坡、韶山這些革命紀念館,青州博物館還是那唯一的一個縣級館。

兩次去青州館,第一次逛得比較全,八個展廳走下來花了小半天的時間,第二次時間比較緊,只去了兩個展廳——青州歷史(史前—1840年)展廳和龍興寺佛像精品陳列廳,這是青州館的精華所在。

以本地出土文物為主,藏品豐富且脈絡信息完整,是成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的主要依據。

小時候聽三國的評書,印象最深的內容之一,就是曹操手下的“青州兵”,最驍勇善戰,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統一中原。

但青州的歷史開端遠早於三國,《尚書·禹貢》便有記載:“海岱惟青州”,為古“九州”之一。因地處東海和泰山之間,位於中國東方,“東方屬木,木色為青”,故名青州。

以前的青州地位可比現在高太多,從漢武帝開始,青州就設刺史了,相當於現在的省級管理權限。

在青州歷史展廳裡,從商代的青銅器,到漢代的人像畫磚,唐代的三彩,明清的瓷器,一應俱全。

青州,在中國最好的縣級博物館,遇到“曹衣出水”

尤其是在明清時期的藏品中,有一份海內外唯一的“狀元卷”,是明代青州鄭母鎮人趙秉忠殿試中狀元的答卷,右上角有萬曆皇帝手寫的“第一甲第一名”六個大字。

青州,在中國最好的縣級博物館,遇到“曹衣出水”

這樣珍貴的文物來自於趙秉忠的第13代孫,1983年捐獻。不管是這個家族還是這件文物,都可以稱得上“流傳有序”吧。

當然,如果僅有這些,青州館不可能稱之為中國最好的縣級博物館。在博物館的二樓,才是青州館的大殺器——龍興寺佛像。

1996年,青州出土了一批佛像,大約400多尊,屬於明代消失的龍興寺。

青州,在中國最好的縣級博物館,遇到“曹衣出水”

關於這批佛像,至今有很多未解之謎。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大批佛像出現於龍興寺的地窖裡?為什麼龍興寺的佛像雕塑如此奇特,以至於別處沒有這類風格的佛像造型?還有作為曾經的皇家寺院,龍興寺為什麼會突然消失?

這些複雜的問題留給專家們考證吧,我們只要知道這裡的佛像,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是獨一無二的,就夠了。

展廳進門一左拐,一尊高大的斷臂佛像迎面而立。前面的導遊在介紹,稱之為“東方維納斯”。我初聽不以為然,但圍著這尊北齊的佛像轉幾圈下來,不得不感慨她的美。

青州,在中國最好的縣級博物館,遇到“曹衣出水”

青州,在中國最好的縣級博物館,遇到“曹衣出水”

她當然不像維納斯那樣真實,立體感也遠不如帕臺農神廟的群像,但通過線條的勾勒,將整個雕塑的美感完全體現了出來。

介紹上說,這種風格是中國繪畫中“曹衣出水”在雕塑上的體現。

“曹衣出水”說的是南北朝時期的畫家曹仲達,其筆下的人物,衣褶多用細筆勾畫,似身披薄紗,又像剛從水中出來。宋人郭若虛在其《圖畫見聞志》中,將“曹衣出水”與唐代著名畫家吳道子的“吳帶當風”並列。

吳道子的畫作後人多有臨摹,但直到龍興寺佛像出土前,沒人知道“曹衣出水”到底是什麼風格。

曹仲達活躍於東魏、北齊,而龍興寺出土的佛像從北魏到北宋,也正涵蓋了這一期間。如今,看真正的“曹衣出水”,只能來青州。

沿展廳往裡走,北魏、東魏、北齊……隨著時間失推移,佛像也在慢慢改變著,她們的臉部表情越來越豐富,面容越來越立體。在這尊穿著紅衣的北齊立像前,我站立良久,只恨自己詞窮墨盡,除了一個“美”字,實在找不出別的詞來形容她。

青州,在中國最好的縣級博物館,遇到“曹衣出水”

在青州館,比起成人遊客,更多的是有組織而來的學生,這在國內博物館裡是極少見的。有報道稱,青州博物館的訪客中,30%是學生,這個數字可真夠驚人的。

不過,讓孩子們從小近距離的接觸藝術品,培養他們對歷史瞭解,提升他們對美的領悟,不正是博物館該做的事情嗎?

在英國的國家美術館,在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館裡一波波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參觀學習。在一幅幅名畫前,在著名的雕塑前,他們席地而坐,聽老師講解藝術品背後的故事,作品的創作技巧。博物館,就是他們的課堂。

青州的孩子是幸福的,也許他們現在還不懂這些佛像的美,但這些美會深刻在他們的腦海裡,伴隨他們的一生,伴隨他們的天南海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