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州防匪樓


防匪樓,顧名思義,其作用為防匪。在那匪猖動亂的年代,防匪樓確實起到過重要作用。解放後,因無匪可防,此樓又不便於居住,多數閒棄起來,數百年後的今天,這類獨特的建築,倒成了彌足珍貴的歷史建築遺存。

山東青州防匪樓

在青州市譚坊鎮劉君臺村,至今聳立著一座三層的防匪樓。此樓通高12米左右,東西寬6米,進深5米,通體青磚到頂,屋面小瓦覆頂,前後斗拱出廈,建築工藝十分考究。所砌青磚全部磨磚對縫,牆體略有上收,四面牆角上下形成一道十分規整的直線。一樓正面僅留一門,四面無窗,門前臺階五級,門上額用青石砌成拱券式,門寬不足80公分,加厚的木板門外面再用鐵皮包鑲,十分堅固,據說這種做法不僅防匪,還能防火。從二樓開始,四面各留一小窗,上為青磚拱券型,下用條石窗臺。從第三層開始,正面並排著三個窗,東、西、北三面各留一窗。每個窗的上額都有雕刻精美的磚雕窗罩,更顯鼓樓古樸典雅。屋脊前後出廈1米有餘,因歷時數百年,簷之斗拱多已腐朽瓦簷坍塌,但整體建築仍保持完好。從以上古樓的建築風格分析,此古樓確為一座歷史上的防匪樓,它完全具備了幾個主要的防匪特點。一是牆體堅厚,厚度近1米,二是底層僅留一個小門,無窗,土匪難以進入,三是門及門框全部以鐵皮鑲包,防水防火,四是窗小黑暗,屋內光線不足,只宜短期避難之用,不宜久居。經走訪古樓的後人劉光明、劉光輝二位老人,此樓是他們的先祖劉強、劉勝所建,也不知道他先祖上當過什麼官,只聽著老輩傳,他家這座古樓已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還傳說在古樓的底層原有一口井,萬一土匪來搶劫,值錢的東西藏到樓裡,人捎上吃的,樓內有的吃有的喝,三五個月不怕困。

山東青州防匪樓

關於這座古樓的始建年代,幾年前,筆者曾與青州市博物館原館長夏名採先生現場考察過,夏館長根據此樓的建築風格,建築用材及風化程度,確定為明晚期建築,最遲不晚於清初,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又據當地老人回憶,這等防匪樓,以前光周邊就有好幾座,現只剩下他們村的這座和東邊堯溝村的一座了。

山東青州防匪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