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认为歼20总是三机编队而不是双机?

神一样的梁老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事实上已经开始了空战,最初出现的除了单机,空中双机编队也常见,随着空战规模的逐渐扩大,三机编队就成了最基本的空战队形,且由多个三机编队再组合成大机群。

三机编队形式,沿袭到了二战初期,德国空军的长机和僚机双机编队,在空战中配合默契,攻防凌厉,打下了许多交战国的战轰机,显得非常威风,才使得先前的三机编队模式,渐渐地被双机编队所取代。

双机编队,队形保持较为简单,并不复杂,而编队作战,显然比单打独斗,更具备作战优势。当然,三机编队,其实也具备某些优势,在巡逻时,可相互警戒,相互护卫;正面接敌时,既可集火攻击,又能够单独狙击,平分火力,因此攻击能力较强。

此外,在遭遇敌空中打击时,三机可从三个方向,讯速第实施反击,长机和僚机之间,可紧密配合,拉起、反扣、左转、右拐等,不一而论,既可对敌反击,也可分散敌机的注意力。

当然,三机编队也绝非天衣无缝,其缺点是保持队形困难,当剧烈的转弯动作时,处于转弯路径最外侧的战机,有时会跟不上编队的动作。

作为我军最新服役和最新型的隐形战斗机,歼-20历来就比较受外界关注,歼-20采用三机编队的飞行模式,应该是从空战中警戒、迎敌、攻击等三个环节,综合来加以考量。

歼-20配备了相控阵雷达,但限于扫瞄距离,特别是扫瞄角度,事实上机载雷达存在有一定的盲区,尽管扫瞄区域可达180度,但盲区却依然存在,因此三机编队时,扫瞄的区域扩大,控制的区域也随即伸展,且队形更臻于变化,可谓攻防兼备,富于变化,空战时,也更灵活机动。


由于现代空战不再强调紧密编队,因此,三机编队的缺点似乎不存在了,歼20的内置弹仓可挂载4中程2近距共6枚空空导弹,但本届珠海航战上那两架表演的歼-20非常大方地打开了平常隐蔽的机腹弹舱,基本能够判断歼-20战时顶多再多配置2枚空空导弹,导弹总携带量为8枚。

8枚的空空导弹,对于现代战斗机来说,其备弹数量并不大,采用三机编队作为基本队形,完全能够解决歼-20火力持续性不足的问题,24枚空空导弹,足以应对一场中等烈度的空战,如此分析不难看出,歼-20采取三机编队的作战形式,可以尽可能地发挥歼-20作战性能的提升。


当然,双机编队的飞行形式和作战模式,也是人民空军的传统,在五、六十年代的国土防空作战中,长机、僚机间的配合,特别是歼-6战斗机编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打下敌机、无人机,甚至高空气球数十架(只),而歼-6战斗机本身却无一伤亡,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当然,国内军迷从网络上除了看到歼-20双机和三机编队以外,单机、五机也是经常看到的飞行形式,所谓兵无常势,空军战斗机作战时的编组形式,从来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打得赢就行,而不必拘泥于规则。


国平军史


因为好看😂😂😂,不闹……是真的因为好看😂😂😂

图注:我们一般在新闻中看到的歼20编队视频与图片,包括朱日和阅兵都是3架。

因为根据图像美化的原因的,三角构图一般都比较好看,这样拍出来的相片和视频很漂亮;

图注:四架编队的歼20就不好看。



而至于为什么用3架,不用5、6、7、8架,这就真不知道了,可能是因为生产服役数量限制,也可能有上级安排的原因。
图注:歼20除3架编队以外的多架编队也是有的,只是为什么不多,原因就不太清楚了。

但在实际作战中,以美帝为例,海湾战争中的“鹰墙”一般是四机编队,而在一般空域作战中,实际能允许的空中编队也就五个左右,20架飞机,再大的话双方盘旋站位的就可能会发生碰撞。


图注:二、三代机
之间空战是需要盘旋站位的。

尤其是到了四代机,空战速度更快,可以全程超音速空战,不像三代机的超音速能力仅是为快速赶到战场,实际空战还要减速格斗,所以像歼20这种四代机的盘旋半径可能更大,同样空域所允许的作战单位更小。

而且四代机出色的隐身性能,还可以帮助歼20在离对手很近的距离偷袭敌人,大编队作战反而束手束脚。

同时,四代机与三代机之间的换算比过于惊人,在几十至上百之间,所以同一空域内少量的四代机就可以有数倍三代机的效能。


所以歼20的编队,很可能不会是美帝那种流行的四机编队,可能更小,比如双机或者单机。

图注:歼20这种四代机空战编队很可能更小,最有可能就是珠海航展那种的“双机编队”。

但是目前各国,包括美国在内对四代机的战术战法还,没有一个明确可靠的系统体系,所以像歼20这种四代机的具体空战情形,“天真”也说不好,望大家见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