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正學:治療脫髮四妙方

裴正學,中西醫結合專家,生於1938年,1961年畢業於西安醫科大學醫療系,曾任甘肅省醫學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現任甘肅中醫藥輔導學院院長。主要著作有《血證論評釋》《新編中醫方劑學》《大黃的藥理與臨床》《中西醫結合實用內科學》等。

裴正學教授編著的《血證論評釋》在日本發行後,影響很大,1985年5月日本靜崗醫科大學校長田榮一教授專程來蘭州向裴教授請教書中的有關問題。1992年2月,由他主編的當代第一部中西醫結合內科鉅著——《中西醫結合實用內科學》在1996年4月美國召開的世界第三屆傳統醫學大會上,獲“突出貢獻國際金獎”。

脫髮分為斑禿和脂溢性脫髮。雖無痛苦,但大面積脫髮給患者會帶來心靈上的創傷。西藥治療該症缺乏理想藥物,裴老師治療脫髮有其獨到之處,現總結如下:

基本病機

裴老認為脾胃氣虛是脫髮的根本原因,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虛則營血虧損。發為血之餘,發無血養則脫落之,治則以健脾益氣為大法,方以六君子湯加補血、涼血之品為首選。

另有肝氣鬱結脈絡淤阻與脫髮相互關聯,此型多屬脂溢性脫髮,治則疏肝活血,常用方劑丹梔逍遙散加桃仁、紅花、二花,連翹,鬱久化火則加清熱瀉火藥。

典型方劑

01

黨參10g、白朮10g、茯苓12g、甘草6g、陳皮6g、何首烏10g、黃芪20g、當歸10g、防風12g、木香3g、草蔻3g、女貞子10g、旱蓮草10g、生地12g、枸杞子12g、白蒺藜20g、側柏葉10g。

此方適用於早禿、斑禿見消瘦、萎黃、納呆、舌淡苔薄、脈沉細者。

02

生地12g、山萸肉6g、川芎6g、白芍15g、當歸10g、黨參10g、白朮10g、茯苓12g、甘草6g、何首烏20g、女貞子10g、旱蓮草10g、天冬15g、木瓜10g。

此方適用早禿、斑禿見煩躁、口乾舌紅有淤斑、脈弦者。

03

補骨脂100g、何首烏100g、當歸70g、黨參70g、麥冬70g、五味子70g、丹參100g、赤芍70g、生熟地各70g、旱蓮草70g、白蘚皮

70g、木瓜70g、羌活70g、女貞子70g,共研細為末過籮,煉蜜為丸。

此方適用早禿、斑禿如見治不愈者,可與上述二湯劑同服。

04

側柏葉60g、生薑10g,煎水洗頭,每日1次。

早禿、斑禿如見頭皮麻木、發癢、頭油多、白屑多者,也可以此方洗頭。

典型病例

例1

李××,男,21歲,工人。1983年9月初診。4年前患脫髮,先由雙側額角脫起,逐步向頭頂延伸,2年前除枕部殘留少許稀疏頭髮外,大部分脫光。頭皮有油性光澤,自覺發癢,時有少許白屑落下。有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史,近年來仍時有胃痛。

查體:營養中等,發育良好,心肺未見異常。腹平,肝脾未觸及。頭髮大部分脫落,頭皮光亮油滑,少皺褶。西醫診斷脂溢性脫髮。

中醫辨證:自訴乏力納呆,胃脘不舒,舌淡苔薄白,脈沉細。此證乃脾胃虛損,中氣不足,營養之化源失調。

法當健脾和胃、和營養血。

方用1號湯劑,每日1劑,並用側柏葉60g煎水洗頭,每日1次,服藥20劑,絨毛變黑變粗。

3月後患者已滿頭黑髮,與常人無異。

例2

徐×,女,16歲,學生。1978年3初診1年前患脫髮病,先在枕部及頸部出現幾個大小不等之圓形脫髮區,後來融合成片,頭皮輕度發癢,半年來前額及頭頂頭髮全部脫光。

查體:營養尚可,發育良好,心肺未見異常,腹平,肝脾未觸及。前額、頭頂全光,頭皮光滑無皺褶。西醫診斷斑禿。

中醫辨證自訴頭痛腰困,經來色暗腹痛,舌紅苔薄白,脈弦細,雙尺弱。

證乃腎陰不足,營血虛損。法當益腎養血。

方採用2號湯劑,丸藥服一料後,脫髮部位已長出黑髮,與常人無異。

隨訪3年無復發。

· 本文摘自《裴正學醫學經驗集》,裴正學編著,甘肅科技出版社。本文見於《中西醫結合研究》1998.1,作者李敏、薛文翰、謝輝、周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