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开启智慧的大门,由内到外,让你真正活得明明白白(修心)

全文共一千六百字,阅读需2分钟。

格物,开启智慧的大门,由内到外,让你真正活得明明白白(修心)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找到你心上之物,然后断掉它与你的连结,即为格物》,评论区里大家都讨论热烈,可能有些朋友觉得那篇文章对他具有启发意义,便一路跟随到现在,而后在这个世界的某一角落里默默地培养着自己的内在心性,慢慢地吸收着一切对他有用的善知识,这种精神实属难得而可贵。

当然之前这篇文章已经被我删除掉了,因为一切事物最终都在往前发展,有些东西时间久了,再次体悟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不一样了,功夫愈久愈觉得深不可测,道无止境,所以你此刻正在看的这篇文章也只是暂时存在于此,终会消失。

有一定知识储备的朋友都知道儒家有自己的修身法门叫“格物致知”。这四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都不是什么专家学者,那些文字上的游戏就留给学者们自己去研究吧,今天我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从实践的角度去操作一下这四个字,看看这些著名的圣贤经典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会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格物,开启智慧的大门,由内到外,让你真正活得明明白白(修心)

格物致知,通俗来说,就是重新更新一下你对这个世界的解读系统,因为我们每个凡夫都是活在自己构造的一个虚幻世界里面,所谓“一花一世界”,每个人所看到所体验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但每个人都具有同一种功能——良知。

这种功能是上天赋予人的,亘古不变,不因个人的意志而转移,谁也不能丢弃掉,否则大逆不道。那么“良知”是怎样的体验呢?要王阳明的话说,良知是一种难以言述的“虚灵明觉”的内心体验。

在这样的体验状态里面,你能感受得到整个宇宙都被你自己包容进去了,分辨不出内与外,你与世间万物最隐性的那部分已经被打通了,没有了间隙隔阂,也就是达到了“万物一体”的境界。

所以我们今天学习格物致知,就是通过一定的诀窍和方法,暂时屏蔽掉这个浮躁的日常,深入到内心里面去,把“良知”这个无价之宝挖掘出来,照破人生道路上所有的迷茫和困惑,谱写美妙的人生。

这种“虚灵明觉”的感受,你可以先试着去体验一下。良知就是天理,天理怎么得来的呢?心安理得。把你自己的心安住于当下,这个时候你所感受到的状态就是我们要开发出来的“良知”状态。

格物,开启智慧的大门,由内到外,让你真正活得明明白白(修心)

这是不是太简单了。大道至简,确实很简单,但其实非常困难。因为你一走神就从这个定境里跳出来了,更别提什么去“事上磨”了,还没遇事开始磨,你就已经把持不住躁动不安了。为什么会走神?因为习气所缚,一下子就跟着习性跑掉了,无法控制得了。所以我在置顶文章中已经说了,想践行“格物”,必先学会静心,这是非常关键的。

心之所发即为意,意之所在即为物。格者,正也。正心上之物,正其不正,即是格物。这些概念都是《传习录》里清楚地明示出来给我们的了,只要搞懂“物”为何物,一切将开始明朗无余。

这里的意念,并非仅仅只是大脑的思维活动,其实已经超越了思维,任何知觉上传递出来的东西都可归为“意”。比如,你当前的“痛苦”和“快乐”的感受,已经难以转换成用大脑言语表述出来了,这些都是“物”。

学习格物方法,就是顺着这个“意念”,把这个意念的对象之“物”,往内心里面拉回来。比如上面提到的“痛苦”,在你内心“静”态里面,这一“痛苦”的感受非常清晰,似乎来自于更遥远更广大的时空,这个就是你的“意念”作用的对象,顺着这条意念流,折返回内心,万万不能有其它杂念牵涉其中(这一点很重要)。

格物,开启智慧的大门,由内到外,让你真正活得明明白白(修心)

就在这一刹那,你已经分辨不出物我之间的界限,意味着已经“物我合一”了。这个时候,前面所提到的“虚灵明觉”的体验又再次被激发出来,良知通畅无碍。这个过程就是“致良知”。

带着这样的良知状态,去入世,去应对世间万事万物,那么你已经超越了“庸人”,想“自扰”都难。

可能有些人会开始担忧了,这种方法是否会落入佛家的“断灭”禅。你就放心大胆地去落实吧,“良知”永远是这个人世间的守护神,它自然知道怎么处理与“天理”之间的关系,“良知”最终都会以“仁义”的方式被转化到人世间的事事物物上面来。

若你真能理解,祝贺你,终于活明白了,仿佛经历了一次凤凰涅槃,知道了自己今后该怎么走,又将要往何处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